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青年毛泽东立下了挽民族于危亡,救民于水火的大志向,并用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终生的奋斗打开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门。他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体现在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越挫越奋的探索和行动中,用行动证明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最终赢得了全中国劳苦大众的衷心拥护,成就了伟大的毛泽东精神,激励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关键词:毛泽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真理;奋斗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33-02
  现代成功学理论认为,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能否让历史打上自己的烙印,取决于该人胸怀和格局的大小。有大格局者,必有大事业。特别是青年时代的志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
  毛泽东诞生于苦难的中国、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他的一生体现着近代以来,一大批先进的中国人对解救深重的民族危难、复兴中华民族而不断探索出路的奋斗历程。而他在青少年时代的大格局、大胸怀、大抱负决定了他必定使中国近现代史打上毛泽东这个响彻千古的名字。
  一、“子任”:自觉担当救国重任
  众所周知,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仁和的民族精神,怀德柔远,使四方宾服,与当时的各国和平相处。对于试图侵略的外邦民族发出震慑性的警告,“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展示了泱泱大国不可冒犯的天威。
  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了,汉唐的雄风早已不在,康乾盛世的辉煌在西方列强的打击下灰飞烟灭。万里之外的英国,凭借数千用近代化武器武装起来的军队,于1840年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有数十万之众的清军,在自己的家门口被打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从此开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带着无比的屈辱进入近代社会。20年后,英法联军更是攻陷了首都北京,人类瑰宝“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抢劫焚烧一空,残存的断壁残垣无言地记录着民族的屈辱,这让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政府颜面扫地,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荡然无存。
  为挽救民族的危亡,统治阶级内部的有识之士开始探索出路,他们认识到,中国之所以挨打,是因为技不如人,武器装备和科技不如西方,在器物文明上落伍了,因而发起了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试图“师夷之长技以制夷”。30年洋务运动的艰辛努力,建起了一批近代化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最突出的成果是建立了用近代化装备武装起来的北洋海军,其装备的实力号称世界第四,亚洲第一。这支耗费巨量国帑建立起来的北洋海军,同样未能保护中国的安全,在1894年的甲午战争中,被近邻日本打败,挽回中国安危和尊严的努力再次化为泡影。
  甲午战败的阴影深深地刺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如果说此前在西方列强面前难以取胜,还可理解,毕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先于中国,但甲午之战,历史上一直向中国学习的日本竟然战胜中国,委实让当时的中国人陷入无尽的愤懑之中,开始了新的思索和探求。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通过上书清帝,希望中国学习日本,变革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成立兴中会,希望中国学习美国,走民主共和的道路,并喊出了“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恢复中华”、“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毛泽东就诞生在甲午战争爆发前7个月,他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他一生的努力和奋斗,就是为苦难的中国打开光明的大门。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很同情苦难的劳苦大众,他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穷的这样穷,富的那样富?为什么财主、贪官作恶多端得不到惩罚,而勤劳善良的百姓却不断惨遭欺压和屠杀?当他看到一本小册子上写满帝国主义如何侵占中国,屠杀中国人民时,开始意识到救国救民是每个中国人的天职,他给自己取名为“子任”,意思是要担当起救国救民的责任,以此强烈的使命感来努力学习各种本领。
  二、奉献:为全天下痛苦的人贡献全部力量
  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在长沙参加了新军,积极投身到武装推翻清王朝的实践斗争中。“中华民国”成立后,毛泽东离开军营,重新开始读书生活,在湖南图书馆,他贪婪地阅读各种书籍,他自己形象地说:“像牛闯进了人家的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拼命地吃。”他不仅拼命地读书,更重要的是他能紧密联系中国的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对于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毛泽东认为:“我真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决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大多数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潭。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1]同时,毛泽东也认识到:“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革命,通过人的努力。我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道路真长。从这时候起,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1]。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胸怀和抱负,才成就了毛泽东;为全中国、全世界痛苦的人谋幸福的高尚追求,成为毛泽东精神诞生的动力之源。
  在新文化运动中,毛泽东决心要为天下奇,读奇书、交奇友、著奇文、创奇迹,做个奇男子。此时,他认识到“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2]83。他与一批不屑于议论琐事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意在通过新民,改造民德、民智、民力,以改造社会。1917年,毛泽东在给感情甚深的历史老师黎锦熙的信中说道:“将中外事态略为比较,觉吾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夫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二者不洁,遍地皆污。盖二者之势力,无在不为所弥漫也。思想道德必真必实。吾国思想与道德,可以伪而不真、虚而不实之两言括之,五千年流传到今,种根甚深,结蒂甚固,非有大力不易摧陷廓清”[2]7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一向是“一盘散沙”,原因在于舍基础而筑层楼,中国历史上的二十四朝,都建立在沙堆上,统治阶级和下层的老百姓相分离,建立起来的王朝都是空架子,大规模,大办法,结果“上实下虚,上冠冕堂皇,下无聊腐败。”[2]440-441上层统治阶级只想着维持自己的统治,手段,就是杀人多,流血多,下层没有组织,国民性惰,虚伪相崇,奴隶成性,思想狭隘,大多自私自利地活着,没有尊严地活着,没有尊严地死去。   三、真理:打开中华民族复兴的大门
  在严厉批判中国社会有家无国的混乱状态的同时,毛泽东也在思索着改造中国之路,他号召中国要想从九重冤狱,求见青天,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思想和文化对人心的禁锢,首先争取“思想的解放”。他说:“现在的中国,可谓危险极了。不是兵力不强财用不足的危险,也不是内乱相寻四分五裂的危险。危险在全国人思想界空虚腐败到十二分……迷信神鬼,迷信物像,迷信命运,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2]281-282。鼓励人们大胆冲破旧思想、旧传统的束缚,执着地追求真理,这种思想解放的潮流,“任是什么力量,不能阻住”。伴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深切地感到,仅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不够的,要有一种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才行,“不可徒然做人的聚集,感情的结合,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有所趋赴”[2]554。
  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创办了《湘江评论》,拿起笔杆子,宣传新思想,鼓舞动员广大民众奋起救中国。毛泽东写道:“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2]270-271解决了广大中国苦难劳动人民的吃饭问题,就能动员和组织起排山倒海、改天换地的无穷力量,条件是要实现民众的大联合。毛泽东满怀信心地预言:“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2]359
  不久,毛泽东在北京读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从此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此,毛泽东后来回忆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3]毛泽东经过艰辛的探索,终于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后来,他回忆道:“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4]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作指导,就为先进的中国人观察思考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武器,一举改变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之间中国人彷徨无措的局面,为中国的新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之际所总结的那样,“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5]
  有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了五四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就有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由此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作为党的缔造者,异常兴奋地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开始焕然一新了。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就有了领导核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体现在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越挫越奋的行动之中,用行动证明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着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最终赢得了全中国劳苦大众的衷心拥护,战胜了国内外的一切敌手。毛泽东所提倡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怕压、不信邪的革命精神,把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融入毛泽东精神之中,融入每一位渴望民族复兴的中国人的血脉中,激励着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周世钊:毛泽东青年时期的几个故事[J].新苗,1958(9).
  [2]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3]埃德加·斯诺.董乐山,译.西行漫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6.
其他文献
摘 要:经过实证研究与差异性比较分析发现,处于信息化浪潮时代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从过去的低层次,偏向物质利益为主,到现在向更高层次转变,着重实现自我价值与物质利益并重,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矛盾化的趋势。为当前高校职业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信息化浪潮;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12
期刊
摘 要:为了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更好地实现校园到社会的过渡,应该加强职业教育理念的深化,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特别是广告学专业本身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如何实现现有教育的转型,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职业教育理念出发,进行广告学专业目标的定位思考、职业教育平台的搭建以及职业教学体系构造的设想,并对课程实践进行新形式地融入,探讨广告学专业的职业教育之路。  关键词:广告;目标定位;职业教育;实
期刊
摘 要:自20世纪末于美国问世以来,积极心理学便在诸多领域备受关注:它为心理治疗、教育教学乃至其他社会科学均提供了新的研究问题的视角。积极心理学关注幸福感,重在研究人性的积极心理品质,主张对问题做出积极的解释,强调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致力于通过培养人固有的积极力量而使人更好地发展为健康幸福的人。教育旨在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而积极心理学又被称为“帮助人类发挥潜能和获得幸福的科学”,其
期刊
摘 要:为初步探究西部高等院校学生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和行动意愿,对宝鸡文理学院600名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被调查者对气候变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在了解的基础上改善自身行为的意愿等三方面。结果显示,对气候变化情况了解很多和有一定了解的大学生分别占16%和25%。大学生对气候变化普遍担心(96%)和悲观(72%),但有99.8%的大学生愿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议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民办高校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但其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正确认识新媒体的影响,以达到合理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良性发展的重要课题。从总结民办高校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思想行为特点出发,分析了新媒体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而造成的影响作用,并简要提出了教育引导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民办高校;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6
期刊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从G大学某学院近5年来的创新创业课题着手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从学生的就业以及学校等角度对于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创业改进措施进行了思考。创新创业改进措施必须是全面、科学、有效、和谐的机制。利用好这个机制,将使大学生不仅能顺利就业,而且能从求职者转变为职业的创造者,真正成为国家的栋梁。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指出,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当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疆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8-0261-02  党
期刊
摘 要:政治冷漠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事实,尤其是在基层的农村。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已经施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其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中,普遍的政治冷漠是阻碍民主选举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河南省濮阳县胡庄乡黄村2013的选举为例,剖析该村政治冷漠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政治冷漠;农村选举;选票;政治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D4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3-0011-0
期刊
摘 要: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尽管在内涵、范围、主体等方面有区别,但二者的联系却是异常紧密。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地域文化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肇庆学院砚园文化的建设与肇庆端砚文化有紧密联系。肇庆地方文化深刻影响着肇庆学院砚园文化建设,肇庆学院砚园文化建设丰富发展了肇庆地方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地域文化;关系;肇庆地方文化;肇庆学院砚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易班”(E-Class)作为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是逐渐为学生群体接受并喜爱的新平台。高等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整合融汇各方资源,将平台的功能和服务对象逐步扩展,为此,将专业教师队伍纳入到“易班”建设中来很有必要。通过组织建设“专任教师网络工作室”,加强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对于增强“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有效保护学生的科研兴趣等都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