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自制教具,可以有效调整和完善物理课程的教学结构,降低教学难度,将原本抽象化的物理知识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事物的本质,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基于此,物理教师要积极探索自制教具的应用价值,并根据物理教学的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自制教具;初中物理;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重心也在做相应调整,更加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应积极拓宽教学渠道,在课堂中引入各种新元素、新手段,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实践证明,将自制教具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中,不仅可以有效弥补实验器材数量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拉近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望。
  1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对很多初中生而言,他们在刚接触物理时觉得物理十分有趣,会对其中的物理知识与物理现象产生极大的好奇心,也会为了满足好奇心而积极探索。教师应当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1]。在教学中引入自制教具,可以让学生全程参与课程实践,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加以解释,学生就会更加轻松地掌握物理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动手自制教具的过程中,学生整个的学习状态也会比较高涨,整个课堂氛围会更加轻松有趣,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1.2  培養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有关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要求,这符合初中物理的课程特点。在课堂中应用自制教具,并让学生全程参与,有助于学生发现知识重点,根据教材内容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方法。除此之外,自制教具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制作步骤也较为简单,容易得到学生的青睐。要将自制教具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让他们在参与教具制作与实验活动时留心观察,并列举出成套设备与自制教具的优缺点,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更加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应用自制教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学生自主动手制作教具的欲望也会更强烈。教师还可以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之间进行教具制作和评比。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单独完成制作,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最后通过评比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加以奖励,可以激发学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更多的灵感,丰富自己知识储备的同时,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另外,教师还要利用这一契机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并实践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由物理学习带来的满足感。
  2   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  引入生活元素,灵活运用自制教具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需应用到生活中。想要更加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物理教师就要灵活运用自制教具来加强物理课堂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可以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2]。
  如在教授“大气压强”时,大气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大气压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大气压强,理解大气压的原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行制作教具,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物理规律。其实,有时不需要太复杂,应用身边普通的东西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准备一个带有盖子的空矿泉水瓶即可。首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个空的矿泉水瓶,课上在瓶子里倒入少量热水,轻轻摇晃后倒掉热水,并迅速将瓶盖盖紧,确保不漏气,然后把瓶子立放在讲台上,让学生静静观察出现的现象。过了一会儿,学生就会听见“咔咔咔”的声音,观察到瓶子慢慢变瘪,而且现象非常明显。此时,教师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如果不用瓶盖盖住瓶口还会不会发生这种想象呢?”学生在试验后发现,不盖瓶盖,瓶子不会变瘪。接着,教师继续提问:“是什么使瓶子自动变瘪了呢?”答案就很明确了——大气压强。通过这一贴近日常生活的物理实验,学生就能轻松理解大气压强的内涵与原理,学习效率得以提升。
  2.2  创设实验环境,正确运用自制教具
  初中物理课程的难度相对较低,所涉及的物理现象与物理规律虽然比较简单,但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需要用一定的辅助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正确运用自制教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准确认知,而且能够让实验活动开展得更顺利,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生活性。
  如在教授“浮力”时,通常情况下,物理教师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开展“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活动,但其中较难理解的实验内容是分析浮力的产生原因,很多学生在看完实验演示后仍然是一头雾水。为此,物理教师可以通过自制教具来设计如下实验。首先,将矿泉水瓶的底部剪掉,将其倒置,而后将一乒乓球从底部放入矿泉水瓶内,使其卡在瓶颈处;接着,向矿泉水瓶内注水,可以看到的是,虽然瓶颈上部分有水,但乒乓球仍然没有浮上来;最后,让学生用手将瓶口封住,此时学生会发现上部分的水逐渐流入矿泉水瓶颈直至瓶口,水灌满后,乒乓球会迅速浮上来。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可以直观了解到浮力产生条件中“压力差”的含义,从而很轻松理解并掌握浮力的产生原因。
  2.3  培养科学态度,合理运用自制教具   2.3.1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
  物理课程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活动,为了能够突破教材内容的桎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强化实验效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制作实验教具,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3]。如在教学有关导体和绝缘体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到导体与绝缘体中之间存在的转化关系,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如下的问题:“已知在常温状态下,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当温度上升到一定摄氏度后,玻璃则成为导体,怎样设计相关实验活动来验证这个说法呢?”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此实验:先将准备好的废旧白炽灯灯芯(无灯丝)按照串联的方式连接到带有小灯泡的闭合电路中,而后加热玻璃,通过观察灯泡亮暗的变化来验证上述结论。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发现,一开始小灯泡是不亮的,加热玻璃后随着玻璃温度的不断升高,小灯泡慢慢开始变亮,这说明加热后玻璃由绝缘体变成了导体,也进一步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由此,不难看出,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自制教具实验,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加轻松地掌握物理规律。
  2.3.2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他们的实践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初中物理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实践活动,让他们可以利用自制教具独立完成实验。
  如在学习摩擦起电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小纸屑,而后拿出准备好的塑料尺,让学生先用塑料尺靠近小纸屑,发现小纸屑没有反应;再让学生将塑料尺放到自己干燥的头发上快速摩擦,之后再用塑料尺靠近小纸屑,发现各种不同形状的小纸屑会被吸起来。这就说明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而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这个小实验的取材極为方便,都来自身边的物体,做起来也很容易,现象也很明显直观。这个小实验不仅丰富了课程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物理课堂中合理应用自制教具,不仅能够赋予传统课堂更多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充分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进而其物理知识水平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曦萍.自制教具让初中物理课堂更加精彩[J].基础教育研究,2017(4).
  [2]郭素华.自制教具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14).
  [3]赵卓立.浅谈初中物理自制教具的开发与利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S1).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不应当由教师把控整个课堂,而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高效交流的一个过程,在这样的模式下,师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互动式教学实现了师生间的高效交流和对话,能够有效突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能力,提升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将围绕初中物理课堂互动式教学展开探讨,希望能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阅读意义。  【关
期刊
【摘 要】极限思维法是指运用极限概念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分析相关问题时应用极限思维可从较为抽象的情境中迅速找到相关规律,找到问题答案。众所周知,高中物理习题灵活多变,解题时应注重根据题型特点,采用高效的解题思维,尤其是在解答高中物理选择题时运用极限思维法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为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极限思维法解答物理习题,既要注重相关理论的教学,又要为学生展示极限思维法的具体应用。  【
期刊
【摘 要】教育领域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知识的实践运用,数学教师要以学生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为重点,让其经历问题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一系列过程。建模思想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其全面发展。对此,本文简要介绍数学建模思想和应用价值,并对于数学建模的实践运用做深度分析。  【关键词】数学建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数学建模是指结合现实
期刊
【摘 要】一些教师会习惯性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事情,跟理科学习关系不大。尤其是数学解题中,部分教师认为不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需要让学生记住相关概念、基本公式、定理等就可以了。这个认识并不正确,因为看似“分散”的数学知识实际上有紧密的联系,正因为知识的连贯性,所以数学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就容易错过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机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和高中生物新课改的实施,探究性学习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教学标准和要求,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和效果,本文立足于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从巧设教学问题、开展实践教学、注重生活化教育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实践表明,探究性学习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完全符合素质教育实施需求
期刊
【摘 要】混合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在网络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依赖教科书的授课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形象生动的视频讲解抽象的数学理论,使中职学生根据视频学习教师的授课内容,将难点逐个击破,在脑中构建系统性的数学知识体系。中职教师在混合教学模式中引入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辅助教学的载体与手段,会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与兴趣,在热烈而融洽的讨论氛围中完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新资源,极大地方便了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有效将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整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教学特点、问题情境、教学效率以及自主探索四方面进行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教学整合策略  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教师重视学生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第二课堂教学中,部分物理知识点的教学主要是以实验的形式开展的,并且整个实验过程涉及了大量的概念、原理与规律。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教师需要借助大量的实验开展教学。但是当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设备以及场所过于简陋,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物理实验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已学知识的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打破常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一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思维,还能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使他们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本文先论述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现存问题;教学策略  初中是学生发挥学习能动性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建立数学
期刊
【摘 要】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以往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现阶段中学教学的需求。中学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在解题教学中引入反证法,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本文主要围绕反证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反证法;初中数学;解题应用  数学是初中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中学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