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讨论之花绽放课堂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in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动态存在,变动不居的,为此利用多种形式充实课堂,活跃课堂,也是教师们精心“谋划”的,它挑战着教师的智慧,而其中课堂讨论无疑是首选,它既讓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想法,根据自己对课堂的各种信息的把握,即时做出判断,进行正确引导,又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的知识,学会学习,并且能使课堂气氛看起来显得热闹,生机勃勃。
  在所见到的公开课(或课例)中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师也是比比皆是,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课堂甚至出现了讨论只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总结讨论结果时也只有少部分学生愿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想法,而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袖手旁观状态,针对此种状况,我请教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同行前辈,并不断参看教学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感悟。我认为许多教师在使用小组讨论这一教学形式时,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足,讨论难于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一位教师在执教《乡愁》时,学生朗读后,让学生谈感受进行小组讨论,几分钟之后,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不一会儿,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这位老师在安排课堂讨论时忽视了讨论之前的充分准备,尤其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充分,问题一提出来,马上就让学生进入讨论状态。实际上正因为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讨论就难以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目标也就难以达成。要么学生的讨论只停留在表面上,最后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要么极少数精英学生成了讨论的主角,而其它学生成了配角,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课堂小组讨论的成员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及相关要求
  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对小组成员应担负的角色没有定位,缺乏明确的分工。学生不知道怎样讨论,以为只要说了话就算是讨论了,表面上看来非常有课堂气氛,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教师只注重个别精英同学的精彩发言,而忽视了同学们是怎样讨论的;是不是每个成员参与讨论了?在讨论中是否有交流,是否有补充、有争议?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是不是都在讨论中提高了认识,拓宽了思想?经过讨论是不是形成了一个小组意见。这些都是教师必须关注的,否则这一环节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点缀与摆设。
  如果在实施课堂小组讨论前,成员进行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就能增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此外,要让学生懂得讨论的要求,在讨论中,不但要在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发言,还要做一个虚心的倾听者,在倾听中,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他人的长处与不足。只有在讨论中让学生有明确的分工,并具备了倾听、尊重、平等和合作等意识,课堂中实施的讨论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三、课堂讨论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文体和问题环节
  某位语文教师上公开课的情形:他上的是《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一开始,他就花了许多时间去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接着是要求全班学生朗读诗歌,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来讨论这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后面的结果可想而知,我们且不去评论这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稍有点诗歌常识的人都知道诗歌是一种语言含蓄、意境深远的东西。大凡诗人往往是曲折、隐晦地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抒发自己的情怀。如果教师不做深入、具体的引导、分析,而只是一味要求讨论,那么学生只会感到一头雾水,“小组讨论”只能是形同虚设。在安排课堂讨论的时候必须选好问题环节,才能使课堂出彩。有位教师在上《愚公移山》这篇课文时,提出一直有个疑问:愚公移山这件事,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件近乎愚蠢的事了,为什么还要向他学习呢?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对于愚公移山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有不同的看法,顺势提出讨论利弊,各个小组反映激烈,纷纷展开讨论,最后,有一半的人认为愚公值得赞扬。另有近一半的人认为愚公的做法不值得赞扬。还有几个学生有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愚公移山虽苦虽累,但为己利人,是一件好事;反对者觉得愚公移山耗时耗力,害己害孙,不若搬迁,图个省事;有不同看法的学生认为应辩证地看待这件事……在这样的碰撞中,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体验自然就深刻了。
  四、教师对讨论的结果不能很好地予以点评和总结
  听课过程中,常看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只是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发言,不太注重通过相互交流提高自己。因此每位学生发言后,教师应用一两句话点评,及时给予肯定。点评的内容是发言学生思考的角度、主要观点或发言中闪亮点,帮助学生获取、组织评价信息的过程。它可以提示学生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发思想碰撞,或启发学生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相互学习。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尽可能将评判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来总结归纳,也可以鼓励学生与老师共同评判。在与学生共同进行评判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之间在观点上的分歧之处,激励和启发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激起学生更大范围内的深入讨论与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逐步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归纳整理。
  总而言之,课堂讨论看似简单,实则繁复,必须是在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情况下,精心安排,因势利导,才能提高功效,使你的课堂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上好一节小学数学建模课是当下教育热点问题,教师要善于在建模课型上做研究,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建模课型育人价值及其现状分析,提出适合小学数学建模课型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建模课型育人价值思考  本文所指的小学数学建模课型是以小学数学中常见的经典问题(如植树问题、烙饼问题等)和数量关系问题(如归总问题、和差问题等)为研究的对象,而这一类
期刊
学校教育担负着向社会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任务。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与精深的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随着各种通讯工具与手段的进步,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以及现实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思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使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摆在社会、学校与家庭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学校教育中应把德育教育当成一项重
期刊
摘要: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问题并能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在学习中相互发展,这就是自主有效课堂。其基本框架结构是:学生主体,小组合作,自主参与;教师主导,双边互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有效课堂小组合作驱动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校教育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呢?笔者通过把全班同学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研究
期刊
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活动。集体备课可以弥补个人教育智慧、知识上的盲点,引发参与者思维的碰撞,长善救失,取长补短,补充教师自身个体的不足,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教师在高起点上发展,博览众长,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有效提升学校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搞好集体备课呢?对此浅谈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集体备
期刊
信息化教学资源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素材等可利用的资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在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激发教师的想象力,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改倡导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对现在的课堂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Powerpoint,可以对文字、图像、动画进行整合,制成图文并茂的课件,运用信息软
期刊
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古典诗歌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走进诗词歌赋的王国,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是师生共同生成的大课堂,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古诗教学。  一、反复吟咏  诵读是最好的方式,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有效教育等新教育理念下,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课文和阅读教学中的插图进行“课堂小练笔”能很好地辅助作文教学,减缓作文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插图小练笔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而近年,随着全社会对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视,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革新的一大亮点。名著也受到语文教师和学生的重视。经典名著文化内涵深厚,人文潜质丰富,既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又能开拓学生的視野,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为我们探索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开辟了广
期刊
有学者指出,群文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三只眼”,其围绕某一阅读主题开展,进行多文本阅读教学,从而以这一主题为基点,进行多维拓展,开展学生广泛阅读学习活动,学生由丰富阅读积累,从而丰富语文知识,并能从群文阅读中进行针对性加强学生某一阅读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独有的语言文化特征,传递着真善美,蕴含丰富的语文知识,在汲取良好的传统教学方式基础上,开展群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方式,
期刊
摘要:在班集体建设中,学生是主角,班主任则可以发挥着“搭台”和“引领”的作用;而学生既是班集体的“建设者”,也是班集体成长发展的“享受者”。 打造好,一支有责任心和创新意识的学生“主心骨”。 制定好,一整套学生信服的班级规章制度和一整套学生信服的班级规章制度;发挥好,班级内部各学生群体的作用可以较好地取得班级管理效益。  关键词:班级规章制度、学生群体作用  有一位大学老师送我一言:寓“有为”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