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zf2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几年来,为了扭转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的落后状况,我市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城镇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未来我市在跨越崛起的进程中,要继续突出城镇化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大力提升我市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促进我市城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城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一个涵盖人口迁移、土地用途与地域景观变化、产业结构变迁、社会文化融合等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性工程,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城镇化才能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本文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结合城镇化发展内涵和我市城镇化发展现状,按照经济繁荣、山水相连、生态优美、宜人宜居的目标和要求,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为我市未来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化推进的动力
   城镇化过程是非农产业的空间积聚和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是一个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则城镇化水平越高。经济结构的非农化和非农产业比重的不断增加是城镇化的根本动力,其中工业化是直接推动因素,第三产业的状况是城镇化程度的表现。因此在我市快速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产业的支撑作用,为我市的城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我市未来的产业发展需在产业选择和产业承接两方面加以重视。
   (一)产业选择问题。产业是城镇功能的经济支柱,相关的产业发展将为城镇功能的实现提供多方面的支撑,例如城市发展的巨大投入、人才集聚、资本集聚、信息集聚等等,都需要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因而产业选择也就构成现代城镇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此,需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城镇产业选择首先要与城镇功能定位相匹配。一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往往是对城市与其他区域所要建立的经济关系的一种前瞻性的把握。对将要发生的经济和社会作用的一种科学预见。城市功能定位是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的指示器和风向标。城市功能定位明确以后,城市产业的选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城市功能转变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互为前提、互相促进。城市功能的巨大转变必然导致城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城镇产业选择要符合经济社会背景和现代产业发展的逻辑线索。城镇产业选择要与经济社会背景相吻合。就产业发展的背景来说,要考虑自身区位条件、产业基础、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发展的时代趋势等;就产业发展的逻辑线索而言,产业发展是从轻纺工业到重化工业,从二产主导到三产主导的一般逻辑线索。
   3、城镇产业选择要区分主导产业与战略产业。城镇主导产业是指对城镇经济和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的成熟产业。主导产业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阶段的性质和任务;对于城镇经济发展来说。发现和抓好主导产业是一项首要任务,但是发展中逐渐培育戰略产业往往也很关键。这是因为对于某些战略产业,尽管它们现在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不大,但是发展潜力很大。
   当前,我市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和扩张期,城镇功能在不断地拓展、提升和完善中,各县市区在推进城镇化时应对各地未来城镇的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定位,并在围绕功能定位和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确立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选择上的正确与否,对城镇发展规划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错误的产业选择会导致城镇发展南辕北辙的结果。为此,我市上下正在积极推行工业化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大滁城地区在培育区域主导产业方面,应紧紧围绕长三角地区产业发展方向,有重点、高水平地承接产业导入,同时注重在产业转移中进行产业升级,着力构建家电制造、机械(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农副产品生产深加工、非金属矿深加工和文化旅游等七大产业集群,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产业承接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为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开始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实行产业区域转移,把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转移扩散出去。机遇千载难逢,我们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要科学地全面分析产业转移和承接中的各种问题,统筹安排,科学谋划。为此,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认识影响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 第一,生产要素条件。承接地生产要素条件的优劣,突出表现在是否与转移地的资源禀赋形成互补。承接地的竞争力应表现在原材料供应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成本低、,环境容量大、环保成本低等方面。只要具备这些方面优势,就必定成为产业转移的首选区。第二,相关产业与支持条件。承接地承接某一产业的转移,往往需要自身在该产业的发展上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以做好产业承接的对接。目前突出表现为相关产业集群发展的完善与否。第三,地方政府的服务与支持。除硬环境建设外,地方政府如果能够积极构建投资软环境,降低产业转移的综合商务成本,就具有较强的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政府办事效率高,服务意识强,注意调控经济方式,法制环境健全,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培育增强人力资源的优势等。
   2、清醒地认识影响产业转移的阻力和障碍。主要表现在:第一,承接地自身的不足与劣势。可能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条件跟不上,产业配套能力弱,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抢抓机遇意识不强,特别是产业发展软环境改善不够,如行政效率较低、服务意识不强、审批程序繁琐、政府有失诚信而导致的体制效率低下,制度成本高等。第二,来自转出区域的阻力。一是产业转移区域可能出于税源保护等认识而导致对待转移产业的推力不足;二是待转移的某些产业由于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部分产业都实现了集群化,企业和产业链已经被产业集聚所形成的信息优势、渠道优势、服务优势锁定,从而缺少转移出去的足够动力;三是产业转移区域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区划的影响而将产业转移至本区域内或本省,不愿意将产业转移至其他地方,如江苏境内的苏南对接苏北,山东境内的鲁东对接鲁西现象,从而导致中西部翘首期盼的产业对接希望落空。
   3、积极应对,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承接产业转移需要针对产业转移的条件需求和各种阻力与障碍,在充分认识自己优劣势的基础上,做好应对准备:第一,以观念和体制对接为切入点,清除软环境制约,为承接产业转移扫除障碍。第二,以配套设施对接为突破口,消除硬环境瓶颈,为承接产业转移夯实基础。第三,以城市建设和工业园区的对接为主战场,强化载体功能,为承接产业转移搭建平台。第四,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接为主攻点,促进产业集群,为承接产业转移互补配套。第五,以人力资本对接为支撑点,提高富余劳动力就业率,为对接产业转移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持。
   二、打造人口集聚高地,提高城镇化水平
   (一)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意义
   人口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是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指农业人口进入城镇转变为非农业人口,以及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所导致的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首先,滁州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任务繁重;其次,人口城镇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国家未来政策的主要着力方向。2010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城镇化推进要把握住两个重点:一是要注重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要把它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点;二是要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居民。中央的明确要求意味着农民变市民在未来将被更加重视,而不是单纯追求城市规模的扩大和设施的建设,而是要真正把农民转移到城镇中来;最后,提高人口城镇化的水平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需求。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他们的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能够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扩大消费,从而会创造巨大的经济需求解决投资不足、房地产过剩等一些问题。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会带动很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这些变化将给未来经济带来充沛的发展活力。
   (二)推动人口城镇化的着力点
   在我市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应高度重视人口城镇化这个核心问题。需要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
   1、要提高农村待迁人口进城的动力和在城镇发展的能力。要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与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待迁人口就业的能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原则,积极探讨相关激励机制,将人口迁移和生育行为、土地置换与流转、经济激励政策等结合起来,引导和激励待迁人口的城镇化。
   2、要增强城镇吸纳人口的能力和吸引力。为此要加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进公共服务,将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扩大至当地所有有合法稳定收入和住所的居民,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社会;要改革户籍、教育、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制度,促进农民工就业定居。
   3、要采取有效措施,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由农民变市民。关于具体条件,有几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农民工进城的就业年限。二是有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三是有比较稳定的住处。如果符合这些条件,是否可考虑让这些农民工转为市民,使他们在就业、培训或者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有和当地市民同等的权利。具体的条件和策略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但把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变为市民,是今后城镇化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在此方面有很多的难题,有很多体制与策略的创新空间。
   三、注重生态和山水人文景观资源的保护,提升城镇发展的品味与档次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态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环保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关键问题,应对生态环境问题在未来对我国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
   滁州境内森林与山水人文景观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在生态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良好的生态是滁州未来发展的一大优势和宝贵资源,是滁州对外主打的“三张牌”之一,是提高宜居环境和吸引外来投资的一大法宝。当前,城镇化、工业化在我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往往是环境问题的多发期。因而,在我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注重保护好我市的优良生态是当前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在用工业化强力推进经济城镇化进程和努力做大经济总量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生态和环境问题,要对我市良好的生态倍加珍惜和爱护,其是我市提高城镇化品味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注意如下方面;
   (一)做好主体功能区划,科学管控空间资源。当前,我市城镇化处于快速扩张期,为了避免小城镇建设遍地开花与无序发展和各地不顾自身资源与环境条件约束的盲目攀比现象,杜绝资源无序开发和严重破坏环境问题的出现,可以借鉴主体功能区划理念对我市的国土空间进行主体功能区划。
   主体功能区划是党的十七大和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重要构想,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是我国未来规范国土开发的重要指导思想。据此理念可将我市下辖的国土空间在跨行政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各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其划分为重点开发区(如滁来全城镇群核心区)、适度开发区(如定凤嘉境内的大面积农业开敞地区)、禁止开发区(境内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极端脆弱地区,如大滁城西部包括琅琊山森林公园、皇甫山森林公园、神山森林公园的低山丘陵区)。此处的“开发” 是指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资源开发。
   性质不同的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方向和定位是不同的。如大滁城西部的低山丘陵区,在被化为禁止开发区后,其主体功能就应被限定为水土养育和自然生态的保护,禁止在管治范围内进行有损环境和资源的各种活动,严格控制工业开发,区内只允许从事生态休闲观光性质的产业活动,和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原则之下围绕该产业的适度建设行为,不得进行房地产开发性质的建设活动;主体功能区不仅仅只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区划+目标任务+差别化政策和措施的三位一体的综合体,能否实施,关键还需要针对性质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实施分类指导的区域政策和措施。这些差别化政策,涉及到规划、投资、产业、人口、土地、环境等等方面的因素,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详细阐释。
   当前,作为一个整体的滁来全城镇群与定远、凤阳、明光、天长四县市在省级和国家级的主體功能区划未最终出台之前,可根据各自情况对所辖区域在区域内部进行主体功能区划,为各自区域内的城镇化建设与产业活动的主要内容确立基本方向,各功能区只能在自己所处功能区的功能范围内进行城镇化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活动。通过主体功能区划,能够对我市的国土空间进行有效的管治和合理开发,从而避免城镇化与工业化无序发展和盲目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科学承接产业转移,防范化解环境风险
   承接产业转移给我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若承接不当,也会带来一定的污染效应和环境风险,破坏我市的优良生态。为此,需要做到科学承接:
   1、做好环境影响评估,把握好市场准入门槛。市场准入门槛是阻止污染转移的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对产业转移项目,不能来者不拒,应当有所选择。在考察待引入项目的时候,要就投资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和范围进行规范的评估,应综合考虑投资额、环境损害程度、排污治理水平、技术投入、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等各项指标,对污染可能性大的项目必须严格控制数量。
   2、增强承接产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要按照我市已有产业发展基础与地区比较优势和产业链发展的要求,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的上下游配套及服务来承接产业转移,补充、延长、扩展产业链条;通过协作、兼并、技术转移与生产环节上的分工协作等多种形式,努力与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大型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承接其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改造和提升我市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承接产业转移要考虑到生态效应,要以参与区域分工、发挥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主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
   总之,城镇化健康、快速、顺利地推进,对滁州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滁州改变落后面貌有着深远的意义。城镇化牵涉面广,涉及因素多,本文仅就其中的一些主要因素做了探讨,以期对滁州未来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摘要:详细介绍了工程造价审核的概念和内容,阐述了预算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三种主要的工程造价审核方法,以期指导审计人员熟练掌握专业的审计知识,保证工程结算审计的准确性。建设工程造价审核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审核的结果直接影响建设项目参与主体各方的经济利益,那么如何进行工程造价审核,根据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工程造价审核,主要是依据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预算定额、工程消耗标准、
期刊
一、工程概况  嘉善南站连接线工程第四合同段起始桩号全长986米。其中沪杭分离立交桥北起点桩号为K3+308.2,南终点桩号为K4+096.4,在K3+882.3(第19#墩)处上跨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中心桩号为K79+060,与沪杭高速公路成62.5°夾角。沪杭分离立交桥全长788.2米,为左右幅桥梁,中央设置分隔带宽3.5米,桥面总宽为:13.25米+3.5米+13.25米=30米。桥梁下部
期刊
摘要: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和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重要,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弊病和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和解决现存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0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质量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涉及千家万户,既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重点所在,更是社会稳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避免工程质量事故,提高建筑工程
期刊
摘要:伴随着科学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美观等等性能要求业相对而言有所提高,其中属工程质量的好坏至关重要,其联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经济市场的发展稳定,监理工作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模式的关键部分,关系到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每个程序,这样保证了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原因。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部分严重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案,且总结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处理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招标投标是有序的市场竞争交易方式,从招标到投标这其中包括许多的程序。  【关键词】水利;招投标  引言  招投标制度作为工程承包发包的主要形式在工程项目建设中已广泛实施,它是一种富有竞争性的采购方式,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调节手段,不但能为业主选择好的供货商和承包人,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水利工程是公益性工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是在国家计划控
期刊
【摘要】监理在工程全过程中,要结合园林绿化工程综合性、艺术性和独特性,落实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和工期,即 “三控制”;监督、管理建设工程合同的履行、安全生产和信息处理,即“三管理”。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 控制工程质量、造价和工期 、 监督、管理工程合同的履行、安全生产和信息处理  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园林绿化工程内容的多样化、复杂化,工程规模日趋大型化,园林绿化工程与土木、
期刊
一、工程监理工作的作用及重要性  从我国引进监理制度以来,在国家有关政策、方针指引下,建设工程监理业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具有一定的规模。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建设工程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有效的制止了建筑工程质量普遍下降的趋势,制度本身得到的大家的认可和肯定。但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建设监理与西方国家相比,仍有许多不足,例如建设监理缺乏市场主体地位、与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从工程量清单计价逐渐弱化了标底作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市场的公平竞争、有利工程结算和变更索赔的处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优势,然后就如何全面推进工程量清单计价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出了个人建议。  关键词:优势定额工程量清单 措施    1工程量清单计价优势分析  1.1工程量清单计价逐渐弱化了标底作用  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过程就是利用市场来确定价格,以往编制的标底不再成为中标
期刊
【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航运业发展十分迅速,专业的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也由此诞生。通过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管理模式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发挥其优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着重从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的管理模式出发,分别从战略定位、组织架构、内部控制、人力资源、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若干的建议。  【关键词】第三方船舶管理公司;管理模式;分析  0引言  航运市场中,船东和航运企业占
期刊
一、概述  混凝土桥梁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不仅影响桥梁的外观、影响着桥梁结构的耐久性,严重的甚至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桥梁结构的使用寿命将大大缩短,桥梁坍塌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混凝土桥梁裂缝成因分析   混凝土桥梁裂缝按其形成原因总体上可分为5大类:荷载裂缝、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沉降裂缝、腐蚀裂缝。   1.荷载裂缝   荷载裂缝是指钢筋混凝土桥梁在常规静、动荷载作用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