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汉杂居视角下的村落景观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ach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宁夏的中卫市海原县王家井村是宁夏西海固地区典型的回汉杂居村落,该村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这里,不同的民族在同一片土地上和睦相处,尤其是在经济利益发展的过程中,交流互动越发频繁,从而促使村落不断发展。本文通过现场实地调研、测绘、访谈,总结概括王家井村村落景观格局与公共空间形态特征以及回汉杂居传统村落营建经验,为当下区域性村落更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回汉杂居;景观格局;公共空间;王家井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宁夏南部的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同心县、盐池县这七个县和固原市原州区统称为西海固地区,总面积3.4万km?,占宁夏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1.5%。不同的民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和睦相處,在频繁的交流互通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具有多民族聚居特征的传统村落。中卫市海原县王家井村是宁夏西海固地区众多回汉杂居村落中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回汉民族联系紧密,村落空间营建体现了共生智慧。本文以王加井村为研究对象,深入解析该村落的景观格局与公共空间特征,发掘回汉杂居传统村落的营建手法,帮助人们发现回汉族群共生的智慧和闪光点。
  1 村落景观格局
  宁夏是我国主要的一个回汉杂居地区,回汉族群杂居往往以村落的形式出现,在宁夏南部山地的西海固地区,回汉杂居的村落较为常见,仅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地区,回汉杂居自然村就有数十座,其中,海原县的王加井村是回汉杂居自然村的典型代表。王家井村位于海原县城北2 km处,是典型的城郊村,王家井村发展的产业以养殖、种植、劳务输出为主,村内建有龙王庙、拱北等传统文化建筑。汉族、回族比邻而居、融合互通,形成典型的族群杂居村落,王家井村的景观格局具有以下特点。
  1.1 共居河谷
  王家井村是宁夏南部旱作农业区小流域典型河谷型村落,河谷南高北低,河水汇聚到下游的石峡口水库。王家井村东西两侧为土塬,中间是河道,村落被河道分割成东西两个民居组团,村落呈典型的枝叶状分布。据村志记载,王家井村原先是纯回族聚居村落,汉族人口在20世纪20年代海原大地震前后陆续迁入,最早迁入的汉族群多居在河道以西区域,回汉两族以河道为界,缺少生活交集,后来随着迁入的汉族人口不断增加,回族、汉族间的交流互通日渐频繁,民族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汉族居住区渐渐向河道东侧延伸,进而形成了今天所见的族群杂居型村落景观格局。
  王家井村中没有支柱性产业,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养殖、劳务输出。农作物以油籽、饲草、马铃薯为主。为方便灌溉,耕地主要沿河道两侧分布。截至2019年末,王井村已退耕还林150余亩,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王家井村回族与汉族聚落近水而居,地势平坦的河谷川地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保障和农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反映出王家井村汉族、回族人民顺应自然环境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居住智慧。
  1.2 比邻而居
  同海公路穿过王家井村,从而王家井村形成了东西两个民居组团,村东侧建有元代的拱北,为古吐拜(阿拉伯传教者)陵墓,是一座伊斯兰教建筑。西侧建有龙王庙,是一座汉族道教文化建筑。在聚落布局上,汉族以血缘、宗族为纽带聚族而居,单体民居比较疏散、坐北朝南。王家井村居住的汉族人口大部分为外地迁入,村中没有传统意义的宗祠建筑,西侧的龙王庙是村中汉民聚集的主要场所。
  拱北附近的民居组团大多为回族居民。回族在聚落布局上与汉族不同,汉族聚落多以血缘为纽带组团聚居,回族则是在血缘基础上以宗教为精神中心呈现向心型布局,王加井村中回族聚落中心为全村最华丽的标志性建筑——王井拱北。拱北在村中发挥了清真寺的作用,回族个体“向寺而居”,形成了典型的“寺坊”形态。不同的文化与宗教信仰没有让回、汉两个民族间产生隔阂,而使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两个民族间互通有无,尤其是在共同经济利益发展的过程中,交流互动越发频繁,从而促使村落不断发展[1]。
  1.3 空间交融
  王家井自然村的汉族与回族聚落景观格局是民族文化在空间上的物质表现,然而族群空间并非泾渭分明,族群建筑相互嵌入分布,例如具有伊斯兰教性质的王井拱北,不远处便有汉族居住,回族、汉族交错居住,交流合作较深,从而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回汉杂居村落景观格局。
  在西海固地区,自然客观条件并不十分优越,王加井村回汉两族在居住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选择上的差别很小,需要共同突破生态环境带来的限制。在长期交融过程中,回汉两族采取了差不多的营建技术,甚至互相借鉴对方的技法。例如回族群众会采用汉族房屋的建造方式,屋顶外观与汉族建造的屋顶相仿,不进到屋里一探究竟就很难分清回汉两族民居。汉族在民居营建中也会借鉴回族,例如当地很多汉族民居院落中间建有一块方形花坛,这是典型的回族院落做法。回族和汉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同,社会风俗、居住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思想观念都具有很强的趋同性,这些趋同性外在表现为王家井村独有的回汉杂居村落个性。
  2 族群互动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
  乡村是一个有机体,乡村这一有机体内部的各部分之间都存在紧密的联系,进而形成了人际互动的模式,当这些关联和模式成为公共认可的形式,并以特定空间状态表现稳定的时候,就形成了乡村公共空间的雏形,公共空间的使用对象可以无条件或者有条件地出入其中的地方场所,村落公共空间是存在于乡村聚落中的能够促进社会生活事件发生的公共活动场所。在王家井村这样一个多民族杂居村落中,公共空间不仅限于举行本民族活动,很多情况下是本民族为主、其他民族共同参与。从村落景观格局上来看,王家井村虽然是明显的回汉两族民居组团,但回汉两族在长期的繁衍生息过程中,组团间产生了许多交集,从而影响了村落中的社会人际关系与民风乡俗,同时影响了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趋势。
  2.1 拱北及其周边环境   拱北在我国特指伊斯兰教道祖、先贤的陵墓建筑。王井拱北位于王家井自然村东侧,始建于元代,为阿拉伯传教者——古吐拜的陵墓建筑群,这一建筑群坐北朝南,北依民居组团,南面农田。建筑群由前门、正厅、拱北塔、纪念碑四部分组成,共两进院落,布置井然有序。
  通往王井拱北的主要道路有两条,一条是西连同海公路,长度在150 m左右,宽度为6~8m之间,路面实现了硬化,经河道、回族公房到达拱北;第二条是村落的内部道路,为土路,不具备通车条件。王井拱北大门朝南,正对王家井村南方一公里外的张湾自然村,张湾村是单一的回族村落,村落中的居民经常聚集到王井拱北,举办各种活动。王井拱北南侧靠近大门处是一块三角形空地,主要用来满足人们参加活动时的停车需求;王井拱北西侧靠近回族公房,与进入王井拱北的主要道路相通,是王井拱北周边人流的主要集散场地;王井拱北的东侧与北侧都是土塬,村落内部的小路就在此处。
  拱北东侧院落是建筑群主体,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青砖灰瓦、古朴简洁,中间甬道两侧种植花草树木,显得内部环境和谐幽静。整个院落的视觉中心为拱北塔,这是一座单层八角亭式建筑,通高20余米,八角形的重檐塔楼,用彩绘、雕刻等手法进行了精心雕琢。主塔两侧为两幢小礼拜塔,礼拜塔下的正厅为亭式廊棚、三面回廊建筑,是祭祀礼拜的大殿,空间可容纳50余人,拱北东侧是一处30 m见宽的院落,在开斋节、古尔邦节等回族重要节日里,也可容纳礼拜者聚集,整体建筑具有中华民族古典式风格。拱北院落西北侧居住着一户常年维护及清洁拱北的回族马姓人家。虽然王井拱北建筑规模比不上当地名门望族气势恢宏的拱北,建筑布局较为随意,但也能从中看出村民对宗教建筑的严谨要求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态度。拱北是王家井自然村中回族村民的主要活动场所,平时有许多回族村民来此做礼拜,汉族村民鲜来此地。但是每到回族的大型节日,汉族村民也会来此帮忙。在节日里,回汉两族共庆同欢,可以发现回汉两族虽然民族、信仰不同,但是相处得十分融洽。
  2.2 龙王庙及其周边环境
  龙王神主司一方水土丰歉,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地位很高。龙王是道教中香火最旺的神祗之一,在水资源匮乏的西海固,人们对水十分重视,因此修建龙王庙以求风调雨顺。有充足的生活用水及农业生产用水成为人们心中的重要期盼,由此龙王庙在当地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慰藉作用。
  位于王家井自然村西侧的龙王庙是一座以汉族道教文化为载体而营建的文化建筑,王家井村的汉族居民大多为移民,村落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祠堂,因此,龙王庙还具有祠堂的功用。与东侧的回族拱北相比,龙王庙的规模要小得多,院落布局为合院式,一进院落,平面大致为矩形,可容纳20人左右,由正殿和西侧一间厢房构成,院落东侧沿墙高筑了一个平台,平台上建一座六角亭,作为钟楼,逢农历二月初三、三月初三、六月初六,就祭祀敲钟。进入龙王庙,能够感受发到浓烈的宗教氛围。院落中央竖立一座道教香炉,正殿墙绘有八卦及道教纹样,殿内供奉着龙王雕像。龙王庙平日不对外开放,大门钥匙由专人负责保管,逢祭祀节日才供人祭拜。龙王庙南侧5 m开外有一处水塘,以水泥护坡,水塘首先被当作风水池,其次可以提供消防用水。王家井龙王庙的位置居于聚落中心地带,为外界进村必经之处,来往人流密集,龙王庙南北两侧皆是水泥硬化地面,具有典型的村落公共空间性质。
  2.3 回汉民居院落空间
  面对匮乏的土壤资源与水资源,为适应西海固地区残酷的自然条件,王加井村的回族和汉族人民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建造和设计自己的民居,故回汉两族的民居在建造技术及建筑形态方面类似、差别较小[2]。王家井村的房屋多为土坯砖砌筑或红砖砌筑,土坯房一般为就地取材,是当地传统的建筑形式,土坯房的人工成本与用料成本较低,同时稳定性与耐久性较差,随着当地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些土坯房逐渐被更结实牢固的红砖房所替代。
  虽然王家井村民居院落的营建形式大同小异,但是在院落布局及房屋内部构造方面依然保持民族特色,如回族民居院落中央会精心布置出一块花坛,里面种着各种花卉及小乔木,用于观赏。而汉族院落中央的园圃大多种植一些瓜果蔬菜等简单的农作物。除此之外、房屋内部构造形式也有所不同,突出表现为回族群众会在房间里开辟出一处专门用于礼拜的空间,称作“净房”,而汉族群众家中没有此设置。
  2.4 休闲空间特征
  王家井村的休闲活动空间主要为“一类三处”,“一类”指的是这些空间直接为村民服务,2018年王家井村实现脱贫,村容村貌及人民生活产生了巨大改变,但王家井村地处偏远山区、鲜有外人涉足,因此王家井村目前没有建造如饭店、宾馆等游客服务设施和场所。“三处”指的是为居民量身打造的休闲活动空间,分别是两个小卖部和一个棋牌室,小卖部其中一家位于文化活动广场旁,这家小卖部处于王家井村中心位置,靠近同海公路,商店后是一户汉族人家,商店门前空地与村道衔接处为一小片三角形空地,是村民购物时聊天休闲的主要空间场所;另一家位于方神庙旁,这家小卖部规模较小,平时的顾客主要是南边的回民和途经此地的过客。棋牌室位于方神庙旁的一户民居内,户主姓李,夫妇二人将一间厢房改造成了棋牌室,供村民娱乐,来这里的大多为老人,主要玩的是海原县当地最常见的桥牌,来这里玩耍的汉族村民居多,回族村民较少。棋牌室临近村中干道、交通方便,故来往村民络绎不绝,是村落中为数不多的室内活动场所。
  以上三处休闲空间虽然外观简陋、设施老旧,但它们是专门为村民提供服务修建的,并且是村中不可或缺的活动空间,为回汉两族村民提供了诸多便利。这些休闲空间为各族群之间的交流交往提供了场所,使族群彼此之间的互动交流比以往更加密切。
  3 结语
  宁夏西海固地区因民族构成、自然气候等客观条件形成了许多个性鲜明的多民族杂居村落。在王家井村,无论是汉族还是回族,村落的传统营建方式仍然发挥着作用,独特的民族文化与民居建筑保留较为完整,在长年的交流互通过程中,文化边际逐渐融合,从而形成了具有民族杂居性质的景观格局与公共空间类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尤其是年轻劳动力外流,传统村落营建智慧面临着失传的窘迫现状,基于这种情况,归纳地域景观语言、发掘民族营建智慧,在新时代建立新的传统村落更新模式是人们需要积极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 崔文河,王军,岳邦瑞,等.多民族聚居地区传统民居更新模式研究——以青海河湟地区庒廓民居为例[J].建筑学报,2012(10):83-87.
  [2] 海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海原县县志[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58.
  作者简介:方智强(1994—),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景观与民族建筑。
  崔文河(1978—),男,江蘇徐州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文化景观与民族建筑。
其他文献
摘要:后疫情时代,人们对“陪伴”的情感诉求愈发强烈,音频媒介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音频媒介的播客节目在数量井喷式增长的同时,类型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财新《记录在案》的推出,填补了国内真实犯罪类播客的空白。本研究聚焦真实犯罪类播客的叙事模式,探析其长久以来独具吸引力的原因,阐述其发展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音频媒介;播客;《记录在案》;《连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雕塑是公共空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校园中最常见的公共艺术品。本文从校园雕塑入手,讨论如今中外高校在校园雕塑的现状、基本差异、发展前景等,进一步深入探索和了解校园雕塑的内涵及意义。  关键词:公共雕塑;高校校园;对比分析;发展  中图分类号:J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在文化多样化、艺术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趋于多层
期刊
摘要:从明清时期至今,红木作为一种家具原材料一直被人们推崇。红木及其衍生品早已超过实用范畴,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审美移情物。在《红楼梦》高度凝练的文字中,红木文化无可辩驳地折射出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审美;文化;《红楼梦》;红木家具  中图分类号:T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红楼梦》作为明清小说的巅峰之作,兼具高度思想
期刊
摘要:2017年微软小冰推出原创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这部历史上首次完全由机器人创作的作品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该诗集的创作方式与内容,从符号的重组、数的和谐以及阐释的循环这3个方面入手探析人工智能文学中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人工智能文学;数据库美学;《阳光失了玻璃窗》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小冰作为人工智能,在
期刊
摘要:唐傳奇是一种文言短篇小说,兼具传奇性与现实性。本文以《李娃传》为例,从故事情节的合理性、人物形象的立体性和社会环境的真实性三个角度,分析唐传奇写作艺术的现实性,并指出其塑造方法与意义、影响。  关键词:唐传奇;《李娃传》;写作艺术;现实性  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0 引言  唐传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由
期刊
摘要:本文以起点中文网及红袖阅读2020年度榜单前十和各个书籍的前一百条热门评论为例,对当代网络男女频作家的创作差异进行探析。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主角数量设置差异,其次是世界观构造差异,最后是爱情观差异。  关键词:网络文学;热门榜单;两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1 主角数量设置差异:单人主角及多人主角 
期刊
摘要:1949年4月23日,江苏省泰州市白马庙乡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海军。为了让更多的炎黄子孙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传承海军文化,本文以泰州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文创产品为例,探讨海军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为海军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提供更多的资源与创新方向。  关键词:海军文化;文创产品;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
期刊
摘要: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新冠病毒具有的极强传染性对公共的健康造成了威胁。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社会各界人士都积极参与抗疫行动。武汉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城市,从点对点的医疗救治到以居住區为单元实行管控措施,居住区发挥了前所未有的超越本身居住功能的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营造美好人居环境的重要学科,如何顺应趋势,更好地发挥该学科的专业作用,以公共健康为导向构建宜居社区,增强
期刊
摘要:江河是城市中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是城市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江河型城市湿地公园既能够维持城市生态,又能够为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因此保护江河型城市湿地生物的多样性和保障江河型城市居民生活空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陇南滨江生态湿地公园为例,通过连通湿地水系、恢复湿地完整性等修复保护措施,从纵向、横向、竖向三维度探讨江河型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江河型城市湿地;城市湿
期刊
摘要:老字号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绚丽的瑰宝,商务部自2006年以来始终强调要加强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老字号创造更多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笔者基于品牌振兴背景对重庆老字号品牌中的桥头火锅进行了网络调研、实地考察,整合分析出现状以及遭遇的严峻挑战,并以重庆桥头火锅为例,结合品牌文化和视觉形象,探索地域性元素在桥头火锅当前视觉形象中的设计应用,将企业的精神文化和情感联系注入品牌当中,以提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