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部世系问题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m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关于宇文部的世系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分歧主要集中于“九世”自谁而始和“九世”是“九代人”还是“九个人”这两个问题。通过查找文献史料和阅读今人论述,得出“九世”是“九代人”,首者为葛乌菟,二世普回,三世莫那,四世可地汗,五世莫槐和普拨,六世丘不勤,七世莫廆,八世逊昵延,九世乞得龟,共历此九世十主至侯豆归被慕容晃所灭。
  【关键词】 北方民族;宇文部;世系
  【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062-02
  一、古籍中关于宇文部世系问题的重要史料
  (一)《魏书·匈奴宇文莫槐传》:“匈奴宇文莫槐,出于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莫槐虐用其民,为部人所杀,更立其弟普拨为大人。普拨死,子丘不勤立,尚平文女。丘不勤死,子莫廆立……莫廆死,子逊昵延立……逊昵延死,子乞得龟立……别部人逸豆归杀乞得龟而自立,与慕容晃相攻击,遣其国相莫浑伐晃,而莫浑荒酒纵猎,为晃所破,死者万余人。建国八年,晃伐逸豆归,逸豆归拒之,为晃所败,杀其骁将涉亦干。逸豆归远遁漠北,遂奔高丽。晃徙其部众五千余落于昌黎,自此散灭矣。”[1]
  (二)《周书·文帝上》:“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遯居朔野。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其后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曰宇,谓君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焉。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是曰献侯,为魏舅生之国。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2]
  (三)《新唐书·宰相世系一下》:“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徙居辽西,至后周追谥曰献侯。献侯生可地汗,号莫何单于,辟地西出玉门、东踰辽水。孙普拨。”[3]
  二、学界中关于宇文部世系问题的主要论述
  (一)金毓黻在《东北通史》 [4]中将“九世”理解为“九代人”,认为葛乌菟是宇文部的始祖,《周书·文帝上》里的“侯豆归”和《北史·匈奴宇文莫槐传》 [5]里的“乞得龟”是同一人,宇文氏从普回到(侯豆归即乞得龟)共十一世,莫那以后第九世(不包括莫那)是(侯豆归即乞得龟),莫那至(莫槐和普拨)之间的四世之名无考,逊昵延有载记作悉独官。如下所示:
  葛乌菟(始祖)……1普回-2莫那-3□-4□-5□-6□-7(莫槐、普拨)-8丘不勤-9莫圭-10逊昵延(悉独官)-11乞得龟(侯豆归)
  (二)王希恩在《宇文部东迁时间及隶属檀石槐鲜卑问题略辨》[6]中将“九世”理解为“九位首领”,从葛乌菟算起宇文部共传九主,认为《周书·文帝上》中的“莫那”即是《魏书·匈奴宇文莫槐传》中的“莫槐”,这是一名二译乃至多译的现象,这种现象在记述少数族历史的史籍中是十分常见的,例如把莫圭写成莫廆、把悉独官写成逊呢延、把侯豆归写成逸豆归或豆归等都是如此。李海叶在《关于宇文部世系问题的考辨与补充》[7]中赞同王希恩的这个论断。如下所示:
  1葛乌菟-2普回-3 (莫那即莫槐)-4普拔-5丘不勤-6莫廆(莫圭)-7悉独官(逊昵延)-8乞得龟-9豆归(侯豆归、逸豆归)
  (三)景有泉在《汉晋之际鲜卑宇文部“九世大人”世系考》[8]中将“九世”理解为“九代人”,认为从葛乌菟算起宇文部共历九世十位首领。刘蒙在《鲜卑宇文部述略》[9]中与景有泉的观点一致。如下所示:
  1葛乌菟-2普回-3莫那-4 (莫槐与普拔)-5丘不勤-6莫廆-7逊昵延-8乞得龟-9逸豆归
  (四)杨翠微在《北周宇文氏族属世系考释》[10]中将“九世”理解为“九代人”,认为《周书·文帝上》里的“普回”是《魏书·匈奴宇文莫槐传》里的“莫廆”“莫那”是“逊昵延”,《周书·文帝上》里的“侯豆归”和《魏书·匈奴宇文莫槐传》里的“逸豆归”是同一人,(侯豆归或逸豆归)和乞得龟是同一辈人,(侯豆归或逸豆归)是葛乌菟以后的第九世。如下所示:
  1葛乌菟-2□-3□-4□-5□-6莫槐-7丘不勤-8(莫廆是普回)-9(逊昵延是莫那)-10乞得龟(侯豆归或逸豆归)
  (五)杨军在《宇文部世系及始迁时间地点考》 [11]中将“九世”理解为“九位首领”,其根据《北史·匈奴宇文莫槐传》[12]中提到的莫槐、普拔、丘不勤、莫廆、逊昵延、乞得龜、逸豆归等7位首领,再加上《周书·文帝上》中提到的莫那,还有《新唐书·宰相世系一下》中提到的可地汗,认为自莫那算起始至逸豆归,宇文部共历八世九主。如下所示:
  葛乌菟……普回-1莫那-2可地汗-3莫槐4普拨-5丘不勤-6莫廆-7逊昵延-8乞得龟……9逸豆归
  三、“侯豆归”与“逸豆归”的问题
  根据《魏书·匈奴宇文莫槐传》中的记载“建国八年,晃伐逸豆归,逸豆归拒之,为晃所败,杀其骁将涉亦干。逸豆归远遁漠北,遂奔高丽。晃徙其部众五千余落于昌黎,自此散灭矣。”[13]和《周书·文帝上》中的记载“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14]可以得出这两段内容记载的是同一件事情,即北魏建国八年(公元345年)前燕政权慕容晃击败宇文部。所以可以得出“侯豆归”即“逸豆归”。两部史书中所记个别文字的不同只是因记载时期的不同而不同,不应将其理解为是两个人。
  四、对“世”的理解
  (一)《说文解字注》:“(世)三十年为一世。论语。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孔曰。三十年曰世。按父子相继曰世。”[15]
  (二)《汉语大词典·第一卷·世》:“父子相承为世。因以指一代。《周礼·秋官·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郑玄注:‘父死子立曰世。’《礼记·大传》:‘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新唐书·文艺传上·袁朗》:‘自滂至朗凡十二世,其间位司徒、司空者四世。’”[16]   (三)《汉语大词典》在对“世”做解释时引用了《周礼》和《礼记》。《周礼》和《礼记》都是儒家经典,与《仪礼》合称“三礼”,是古代华夏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周礼》的作者和成书时间尚有争议,但东汉郑玄为其作注,说明东汉时已有《周礼》。《礼记》为西汉戴圣所编。《周书》由唐代令狐德棻主编,成书于唐贞观十年。《周礼》和《礼记》的成书时间都早于《周书》。令狐德棻作为隋唐时期的史学家、藏书家,不可能不知、不读《周礼》和《礼记》,所以由令狐德棻主编的《周书》中所记载的“九世至侯豆归”中的“世”之意不可能有悖于《周礼》和《礼记》中对“世”的阐述之意。
  根据《说文解字注》和《汉语大词典》对“世”的解释,应将“九世”理解为“九代人”,而且两代之间多为父子相继。这样,将“九世”理解为“九位首领”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
  且,从“别部人逸豆归杀乞得龟而自立”[17]中得知逸豆归是“别部人”,自然也就与乞得龟及之前的宇文部诸位首领不存在世系关系,所以“九世”之中不包括侯豆归,“九世至侯豆归” [18]应理解为“历经九世至侯豆归”。这样,将侯豆归列入“九世”之中的观点也是值得商榷的。
  五、结论
  从《周书》所记中看出,“九世”首者应为葛乌菟,二世普回,开始姓“宇文”,三世莫那,历经九世至侯豆归。
  从《新唐书》所记中看出四世是可地汗,可地汗的父亲是莫那,莫那的孙子是普拨。
  从《魏书》所记中看出自莫槐至乞得龟是五世六人,其中普拨是莫槐的弟弟,二人为一世,记载的世系连贯且清晰。如下所示:
  1葛乌菟-2普回-3莫那-4可地汗-5 (莫槐、普拨)-6丘不勤-7莫廆-8逊昵延-9乞得龟
  参考文献:
  [1](北齊)魏收撰.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3](宋)欧阳修等撰.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金毓黻.东北通史[M].重庆:五十年代出版社,1981:155-156.
  [5](唐)李延寿撰.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王希恩.宇文部东迁时间及隶属檀石槐鲜卑问题略辨[J].中国史研究,1986,(4):121-123.
  [7]李海叶.关于宇文部世系问题的考辨与补充[J].史学月刊,2009,(8):124-125.
  [8]景有泉.汉晋之际鲜卑宇文部“九世大人”世系考[J].东北师大学报,1988,(2):50.
  [9]刘蒙.鲜卑宇文部述略[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98,(4):93-94.
  [10]杨翠微.北周宇文氏族属世系考释[J].中国史研究,1999,(1):172-175.
  [11]杨军.宇文部世系及始迁时间地点考[J].贵州社会科学,2011,(2):120-122.
  [12](唐)李延寿撰.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3](北齐)魏收撰.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4](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15](清)段玉裁撰.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6]罗竹风等撰.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493.
  [17](北齐)魏收撰.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8](唐)令狐德棻等撰.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作者简介:李德明,男,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与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北方民族史。
其他文献
【摘要】 时间流逝之悲根植于人类的生命,面对“老”所引起的悲剧意识,苏轼的内心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经历过挣扎。他的悲剧意识不断产生而又消解,在二者相互缠绕的过程中,始终以消解为目的走向更开阔的境界。  【关键词】 时间意识;叹老;精神超越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032-02  人生有限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一
期刊
【摘要】 忏悔意识和青春激情在许多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中都曾留下过或深或浅的印记,而唯有在巴金的艺术世界里保持得最为强韧、持久,这使人们不得不对作家的人格、他所处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历史进程做一番综合考察。  【关键词】 巴金;风貌;艺术;人格;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034-02  中国现代作家的中国式的忏悔
期刊
【摘要】 奥古斯特·威尔逊被认为是继尤金·奥尼尔、阿瑟·米勒、田纳西·威廉斯之后的美国第四大剧作家。《无线电高尔夫》是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匹兹堡十部系列剧的完结。该剧获得了2007年纽约剧评界奖和托尼奖等多种奖项,主要围绕着城市更新运动中该为了非裔社区发展而拆迁历史遗迹还是该保护体现民族记忆的历史遗产展开,体现了保护非裔历史遗产和发展规划之间的矛盾。从民权运动几十年来非裔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经验
期刊
【摘要】 面对严峻的环境危机,美国文学以独特的方式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警示人们要建立强烈的生态观念以及忧患意识,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本文以美国文学的发展为线索,选取分析了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几部作品,梳理归纳了美国文学作品中生态思想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美国文学;不同时期;生态思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
期刊
【摘要】 波斯纳说:“侦探小说可能艺术性地呈现一种超越法律的正义伦理,它还可能支持和延续当代普遍流行和影响深渊的激进主义。”法律与文学运动将文学作品和法律价值联系到一起,本文试图以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作为研究主题,探讨侦探文学表达的正义主题。  【关键词】 法律与文学;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文学;正义  【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中元节是我国除清明之外的又一个重要祭祖节日,其称呼根据地区及宗教各有不同。佛教称盂兰盆节,道教称中元节,民间一般称为“七月半”“鬼节”或“施孤”等。本文引用民俗学概念,统一为中元节。我国的中元节是儒教、佛教、道教及民间信仰等融合的产物。中元祭祖一般是指农历七月十四日前后,迎接去世的祖先亡灵,供奉瓜果菜肴,最后举行烧包等仪式送别祖先的活动。目前国内外民俗学对我国“中元”节俗的考究文献主要集
期刊
【摘要】 《新唐书释音》原名《唐书释音》,是为《新唐书》注音的音义材料。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新唐书释音》的舌音声母,表现出舌头音与舌上音两分,泥、娘二母合流的特点;其齿音声母的特点则有:精、庄、章三组分立,庄、初合并,禅、船、俟合一,庄、章二组在合流的过程中等。  【关键词】 《新唐书释音》;舌音;齿音  【中图分类号】H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灵岩寺现存僧人墓志铭大多记述了其俗家姓氏、祖籍、修行经历、贡献以及寺内佛教建筑建造始末,均为人们复原、认识高僧大德事迹提供重要参考资料;另存诗歌碑铭,有的歌颂灵岩寺风景秀丽、佛法远扬,有的记载游历感想,时代大部分在诗歌繁盛的唐宋时期,作者既有封建帝王如乾隆皇帝,也有苏辙这样的大文豪,作者身份占据多数的还是寺内普通僧人与官吏。  【关键词】 灵岩寺;碑铭;高僧事迹;诗歌;历史价值  【中图
期刊
【摘要】 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为了维护统治,清初政府对东北地区实施了封禁政策,伴随着日俄对边境地区的入侵,清政府意识到加强东北边防的重要性,放宽了对东北的封闭政策,民国初期政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东北地区的开发。1919—1929年直鲁大旱,大批难民涌入东北地区。针对数量庞大的难民群體,东北各地方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安置难民。来到关外的难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或是沿街乞讨,或是占山为匪,或是出卖苦
期刊
【摘要】 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和最终归属。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深刻地阐释了科学的自由观,从束缚自由发展的现实条件出发,指明了自由实现的方向。马克思的自由观,同抽象的历史唯心自由观划清界限,实现自由观的科学性变革。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自由观;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B03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