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职业教育中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一直受到社会的质疑,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存在着缺失。本文对高等职业院校中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缺失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试图通过分析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公司制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提供一个模板。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公司制”平台;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43-01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就现有资料来看,不同研究人员对于职业素养的表述因为研究定位和重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内涵共通。
陈再兵 认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其中,职业道德包括职业义务、职业责任和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职业意识包括奉献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体现在主动进取、友好合作等方面。而陆刚兰 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作为出发点把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指由专业引出的一系列素养。非专业素养特指除了专业以外的素养,如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文化素养等。裘燕南 则将职业素养看作是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丰富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且还需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职业素养。陆刚兰和裘燕南对职业素养的界定是一种泛化的概念,其概括比较全面、详细。
根据以上对职业素养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素养包括内在要求和外在要求两个方面,内在要求是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内化素质如职业思维、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外在要求是从事职业工作的表象化素质如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形象、职业作风等。
二.职业院校中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在刘碧云关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中显示企业方对于该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满意率只有不到60%,关键在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职业素质培养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虽然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政策,缺乏有效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
(1)传统课程比重远大于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比重
(2)职业素养培养工作难以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程一般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一方面要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然而职业素养中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和职业态度等内容在专业教学中的培养缺失严重。例如彭月湘、黄术芳在“湖南省机械制造行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中发现“2003年湖南省机械制造业工作人员需求量很大,而当年该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却不到 52%,原因并非机械制造业不缺人,也不是高职毕业生不懂技术,而是因為高职毕业生不能严格按岗位操作规范做事,缺乏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2.职业素养培养工作与企业文化脱节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通常只传授知识和技能,在企业文化中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等方面难以引入到教学当中。高职院校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也就是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的专门型人才。
三.公司制平台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基于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对于解决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职业素养缺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公司制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模式”逐步的完善并成为了学校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公司制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的分析,对其总结如下:
1.设计目标
(1)引入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基本元素,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以行业企业的文化熏陶和规范管理为载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在现代企业价值观引领下,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强化学生团队建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设计原则
(1)以责任教育为引领。
将“责任”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核心,将责任文化培育贯穿于公司制平台的训练始终。
(2)以先进行业企业引领。
以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标杆,按照企业的员工规范、管理制度等各项标准作为模拟公司的标准,发挥指导作用。
(3)学校统一建设与学院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
学校依据行业企业的一般特征,搭建公司制平台的基本框架。各学院根据专业特色设置日常养成的公司制实施平台,分公司岗位设置按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特定要求具体化设置。
(4)模拟与实体公司相结合。
校内模拟公司和实体校企合作公司同步建设,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特色,让学生在不同平台上体验公司文化、岗位、项目训练等。
3.组织实施
(1)组建公司制平台
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日常养成的公司制实施平台(如模拟公司制、实体校企合作公司等)。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养成训练。
(2)“公司制”平台的运行
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公司制”平台职业素质养成教学内容由“员工规范”、“员工角色体验”和“主题活动”3大模块组成。
员工规范模块
员工规范模块主要是指在公司制平台中各种针对员工的纪律约束及行为准则。
员工角色体验模块
员工角色体验模块以“1+X”模式进行,即通过校级的共性项目(员工岗位体验)与二级学院的个性项目(结合专业特色的角色体验)有机融合进行角色体验。
(3)“公司制”平台的日常养成训练与校外拓展训练
日常养成是在商务礼仪、团队沟通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与校外的部分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与员工的沟通,逐步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
(4)模拟招投标
卓越集团为提高各分公司的竞争力,对于一些公司活动以招投标的形式举行。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公司制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工作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该模式之长,弥补其短处,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将会对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提供一个好的模板。
参考文献
[1]陈再兵.智障学生职业素养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2):22-25.
[2] 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11-112.
[3] 裘燕南.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0-12.
[4] 彭月湘,黄术芳.湖南省机械制造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趋势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2(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养;“公司制”平台;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243-01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就现有资料来看,不同研究人员对于职业素养的表述因为研究定位和重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是内涵共通。
陈再兵 认为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四个方面,其中,职业道德包括职业义务、职业责任和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职业意识包括奉献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和协作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则体现在主动进取、友好合作等方面。而陆刚兰 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作为出发点把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专业素养和非专业素养。专业素养指由专业引出的一系列素养。非专业素养特指除了专业以外的素养,如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文化素养等。裘燕南 则将职业素养看作是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丰富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且还需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职业素养。陆刚兰和裘燕南对职业素养的界定是一种泛化的概念,其概括比较全面、详细。
根据以上对职业素养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素养包括内在要求和外在要求两个方面,内在要求是从事职业工作所需要的内化素质如职业思维、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态度;外在要求是从事职业工作的表象化素质如职业技能、职业习惯、职业形象、职业作风等。
二.职业院校中学生职业素养的缺失
在刘碧云关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生职业素养的调查中显示企业方对于该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满意率只有不到60%,关键在于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职业素质培养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虽然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工作没有系统的规划和政策,缺乏有效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
(1)传统课程比重远大于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比重
(2)职业素养培养工作难以渗透到专业教学中
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程一般是理论与实践并重,一方面要为学生的理论知识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要培训学生的职业技能。然而职业素养中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习惯和职业态度等内容在专业教学中的培养缺失严重。例如彭月湘、黄术芳在“湖南省机械制造行业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中发现“2003年湖南省机械制造业工作人员需求量很大,而当年该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实际就业率却不到 52%,原因并非机械制造业不缺人,也不是高职毕业生不懂技术,而是因為高职毕业生不能严格按岗位操作规范做事,缺乏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
2.职业素养培养工作与企业文化脱节
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通常只传授知识和技能,在企业文化中的现代企业价值观等方面难以引入到教学当中。高职院校目标是培养出一批具有大学知识,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也就是能够直接进入企业工作的专门型人才。
三.公司制平台职业素质培养模式
基于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有效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对于解决当前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职业素养缺失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公司制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模式”逐步的完善并成为了学校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对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公司制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模式”的分析,对其总结如下:
1.设计目标
(1)引入现代企业文化与管理的基本元素,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学校组织文化,以行业企业的文化熏陶和规范管理为载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2)在现代企业价值观引领下,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强化学生团队建设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设计原则
(1)以责任教育为引领。
将“责任”作为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的核心,将责任文化培育贯穿于公司制平台的训练始终。
(2)以先进行业企业引领。
以行业龙头企业作为标杆,按照企业的员工规范、管理制度等各项标准作为模拟公司的标准,发挥指导作用。
(3)学校统一建设与学院专业特色教育相结合。
学校依据行业企业的一般特征,搭建公司制平台的基本框架。各学院根据专业特色设置日常养成的公司制实施平台,分公司岗位设置按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特定要求具体化设置。
(4)模拟与实体公司相结合。
校内模拟公司和实体校企合作公司同步建设,相互结合发挥各自特色,让学生在不同平台上体验公司文化、岗位、项目训练等。
3.组织实施
(1)组建公司制平台
各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相应日常养成的公司制实施平台(如模拟公司制、实体校企合作公司等)。通过开展常态化的养成训练。
(2)“公司制”平台的运行
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公司制”平台职业素质养成教学内容由“员工规范”、“员工角色体验”和“主题活动”3大模块组成。
员工规范模块
员工规范模块主要是指在公司制平台中各种针对员工的纪律约束及行为准则。
员工角色体验模块
员工角色体验模块以“1+X”模式进行,即通过校级的共性项目(员工岗位体验)与二级学院的个性项目(结合专业特色的角色体验)有机融合进行角色体验。
(3)“公司制”平台的日常养成训练与校外拓展训练
日常养成是在商务礼仪、团队沟通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与校外的部分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与员工的沟通,逐步培养员工的职业素养。
(4)模拟招投标
卓越集团为提高各分公司的竞争力,对于一些公司活动以招投标的形式举行。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公司制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工作上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取该模式之长,弥补其短处,进一步完善“公司制平台”职业素养培养模式,将会对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提供一个好的模板。
参考文献
[1]陈再兵.智障学生职业素养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2):22-25.
[2] 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2):111-112.
[3] 裘燕南.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0-12.
[4] 彭月湘,黄术芳.湖南省机械制造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趋势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