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蔽与显现的“暧昧游戏”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庄棪的画,总有股“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韵味。
  简单的构图和内容,甚至缺乏一个完整的画面叙事,却具有强烈的私人视角,像是个好奇心旺盛的路人驻足于微不足道的细节。庄棪一直秉持一种看似没有立场的视角,只描绘亲眼所见,借由这样的“现场”来表达内心的“现场”。或许这正是庄棪绘画的魅力所在。“遮蔽与显现之间,或者说抽象与具象之间,我喜欢去拿捏这种比较暧昧的状态。”
  主动进攻派的人设
  从庄棪工整的画作签名能大概看得出,她是个对自我高要求的人。为了画一片水,她可以从早到晚,坚持近12个小时。所以在学生时代,庄棪的画,就有一种同龄人少见的沉静与内敛,一切自然流露、不着痕迹,你能感觉到,她对绘画的热爱、专注与勤勉。
  对于绘画,庄棪属于“主动进攻派”,积极投稿各类展览、争取海内外驻留学习机会……满满几页的参展经历即是见证。在广州美术学院读大二时,庄楼作品就入选了首届大学生艺术博览会,这是参展艺术家里比较少见的“低龄”。而且在开幕当天,就有张画被藏家买走,这是庄楼人生中卖的第一幅作品。庄棪忆起当年这幕,成就感依然雀跃。庄棪本科跟研究生毕业时都入围了罗中立奖学金,还几次入围全国美协和省美协的展览,这是对她绘画生涯一个很大的认可,也更坚定了她要在艺术这条道上走下去的决心。
  庄棪说,在接触绘画之前是个十分内向的小孩,是“画画拯救了我!”因为爱上绘画所以不断蜕变,从老师眼中的自闭生变成优等生。更幸运的是,学画该具备的因素,她基本上全都具备了:自己真的喜欢;家人无条件的支持; 定的天赋。这才有了今天的庄棪。
  庄棪喜欢描绘亲眼所见之物。“我会记录我生活里亲眼所见到的美好,可能是一个小场景,一个并不起眼的人物等。这也跟我一贯的观察方式有关,我觉得一个画面承载不了那么多,在生活中我更喜欢去挖掘或去发现一些单纯美好的小事物。”确实,“走心”往往比宏大题材更有感染力。
  创作的不二法门
  看庄棪的画,总似交织着些许暧昧。画中被放大的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高饱和度的色彩又加强了失真的状态;在内敛半掩的画面中又潜藏着某种“潜台词”,这都是庄棪的拿手好戏。
  英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库克曾说:“眼睛对那些‘视而不见’的物品的感觉要比对‘明显可见’的物品更敏感。”简单说:眼睛对“遮蔽”物的敏感度高于“显现”物。“遮蔽”与“显现”正是庄棪作品的观看之道,也是她创作的不二法门。从她本科时期的作品路看来,会发现她最初作品里的“半透明”意识正是如今画面中业已明确的“遮蔽”与“显现”的互文关系,这两者之间的角力常在庄棪的作品中物化为淡漠疏离的画面,这些画面因隐秘的取舍而形成了别致的诗意,使人游走画前神往其中。比如庄棪研究生毕业
  以“透明性”观本质
  水是直贯穿庄梭整个创作的主题。庄校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既符合本科阶段关注的有“透明性”东西,又很符合她正在深入研究的不可名状的物体。水,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去描绘:可静可动、可养人可致命。她每一次画的水,呈现方式都与以前有所不同。庄梭希望透过它去看另一层景象的本质。
  坚持为内心的“现场”作画
  有的是正在兢兢业业修剪绿化的環卫工,有的是百无聊赖瘫在沙发上休息的年轻人,有的是正在晾被子的人……这些作品都有 个共同点:把生活中的日常画出了微妙深远的意味。庄棪逐渐探索了一种更为自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她挖掘那些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将这些平凡的事物,不添加任何想象,以画笔去呈现出不一样的画面。这些生动的日常,不仅看来倍感有趣,还能帮助观者脱离日常的琐碎,似乎也能在画面中寻得一方清净之地。创作《烟花制造者》,在她眼中的焊工不再是劳作的代表,而是美好的源头。手中的电焊器将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虽然它们转瞬即逝再无踪影,但是这一场又一场瑰丽的金色大雨把夜空照耀得分外迷人美丽,庄楼将它们生如夏花般而不自知的瞬间加以定格,并把这份简单的美好赠予每一个为此驻足的观众。
  “生活中这些平凡的小人物或小景色,在某种程度上它是被遮蔽的,但是在我的描绘之下,它又是显现的,而且是以一种我想要它显现的方式去呈现,我觉得这很有意思。”庄棪从不直接了当表达自己的主题,她对画面的选择往往重“神”不重“形”。观众们在接收画面内容的同时,更多的是在其隐秘诗意下挖掘潜藏信息。这正是庄棪绘画的魅力所在,她提供了一个暧昧区域供人遐想。
  毕业之后,庄楼再一次尝试打开自己的思维,不单纯考虑景或人物的融入,更多地去捕捉一些难以捕捉的东西,比如火、烟、电、水等这一类不可名状的物体。她尝试着剥开真实烟雾的表象,看到背后个体或现实的状况以及处境。三分倾述出口,将那不可言说的七分藏起来,通过庄梭的视角我们得以窥视正在凝视的主体与世界交互中的零碎片段。庄棪画画有一个习惯,就是从不起稿,画到哪算哪。这种没有预设的刺激感觉正是她想带给观众的。
  “绘画好比一颗种子,我只是播种者,而它生根发芽的模样就留给观众吧!”庄棪说。
  镜子里的自己逐渐清晰
  庄棪作品的质量在同辈艺术家中可算是佼佼者,这归功于她对艺术的领悟能力与十分勤快的笔头,随着她对自己、对艺术的认识不断加深,她的画面一次次给我们惊喜。
  研究生毕业后庄棪留在了广美附中工作。在学校教书育人,回到工作室进行自己的创作,这种“内化”跟“对外输出”相结合,反而让她创作放得更开。对庄棪而言,画画就是一个擦镜子的过程。在这“擦拭”过程中,镜子里的自己逐渐清晰起来。“画画的时候,就是你跟画面对话的时候,它会把你带到一个地方,在你跟它对话之后,你们再起走向下一个阶段,这个体会特别奇妙。”
  身边越来越多艺术家跨界装置、新媒体等多方发展,但10多年来庄棪一直坚持架上绘画,这是真正能打动她的方式,她并不想为了多元而多元。事实上,庄梭不知道画画有什么诀窍,也许,最好的诀窍就是:“不要以为你是个艺术家。”
  (编辑/李木子)
  “不可名状的物体”可视觉化
  庄棪的创作一贯围绕着“遮蔽与显现”的课题进行探究,这两者是相互转换的。除了描绘日常事物,她又开始更多想捕捉一些难以捕捉的东西。如静电、火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时刻存在,却又时常以遮蔽的形式使人忍不住想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很多事情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被世人所发觉。显现着的静电、火光所隐喻的不单单是“遮蔽与显现”本身,更多的是提供种视角——一种瞬间定格的发差感。
其他文献
疫情之下,2020年的艺术品市场到底受多大影响?我们不妨分时间段来分析一下。  三四月间,全球所有的春季拍卖被一再推迟,疫情面前,艺术需求只能被搁置。6月底,纽约苏富比首次试水线上艺术品拍卖,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在中国,早在2020年春节过后,上海嘉禾与艺典中国两家已经持续开始艺术品网络拍卖了。7月份,由多个春季拍卖会组成的香港拍卖周达到小高潮。8月份,北京才开始启动艺术品夏季拍卖,而10月份,
期刊
时光荏苒,一场疫情让大半年倏忽而过。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让人恍惚间不知时日;对未来更不知何去何从。一切都只因身处动荡、混乱之中,恐惧和慌张才让我们乱了方寸。  科学研究早已揭示出,宇宙间万物的本质是能量,一切都靠能量的转变而运作。美国著名精神科医师大卫·霍金斯博士历经20年临床实验后,制作出人类意识能量层级图,所有骄傲、愤怒、恐惧、悲伤……情绪都处于图表下半部分,属于负向能量;能级为200的“勇气
期刊
法国艺术史学家、理论家弗兰克·波普尔辞世  享誉世界的法国艺术史学家、艺术理论家、策展人弗兰克·波普尔(Fronk Popper)近期在瑞士与世长辞,享年102岁。  弗兰克·波普尔是巴黎第八大学的艺术与技术史学家和美学与艺术科学名誉教授,出版了《动态艺术的起源与发展》《艺术活动与参与》《电子时代的艺术》《从技术到虚拟技术》等多部重要的艺术理论著作,在动态艺术、虚拟艺术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期刊
古时文人以花样繁多的手段造园,只求“好玩”,却在有意与无意中玩出美学高度。当今,依旧有“好玩”者不甘寂寞,在现代都市中造一方园林,重拾文人那份向往自然古朴、陶冶心灵的雅趣。王大漾,一名自称文人追随者的“蒲人”,从早年痴迷菖蒲,到后来“任性”地为其专门造一座蒲园,硬是把自己的生活融入到园林的一花一草,一砖一木中去。  为菖蒲专门造一座园  王大濛曾在江南大学教书30年,工作除了教授中国画,闲时也喜欢
期刊
园林在中国艺术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园林中的古典建筑之美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古为今用的中式园林设计,蕴含的不止是对古典园林建筑设计形式的传承,也是对古典美学、传统文化的致敬。  北京大兴机场中国园  航站楼里的“中国风”  大兴国际机场共有5个登机指廊,每个指廊末端以中国传统文化意象设计了主题分别为丝园、茶园、瓷园、田园、中国园5个室外庭院。其中,中国园是所有庭院中唯一的仿古建筑
期刊
3000多年来,中国人从未停止过对理想栖居方式的追求。从海上仙岛“蓬莱”,再到文人心中的“桃花源”,这种天人合一、面水背山的居住梦想,随着中式园林艺术的形成,逐渐羽翼丰盈,一个只属于中国人的“心灵后花园”从此诞生。  中式园林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它不仅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中国历朝历代不同的社会状况、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工程技术水平,而且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
期刊
在现今新建的中式私家园林中,有数十座均出自一名设计师之手——华雪寒。这位工程师跨界的园林设计师,凭借过人天赋与精益求精的匠心打磨每一座园林,以高雅的格调、出色的设计让一众名家为之拜倒。从自己“摸着石头”造园,到广为受邀,参与各名家的私家园林设计与建造,华雪寒走过一条复兴传统园林的设计之路。  无师自通,博古造园  华雪寒为明朝嘉靖梁溪东亭华察太师后裔,但投身园林艺术与家族并无太大关系。从小到大,他
期刊
提及文物审美,让人不由想起四川安岳地区的佛像“毁容式修复”一事。新佛像周身颜色红黄绿相间,看上去没有了原来佛像的神韵和优雅。 一次不具美感的翻新,顷刻间就将几千年的历史化为虚有。  画家吴冠中说:“现在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审美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认识文物,找到与历史相处的方式。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审美也上升了一个台阶。因爱美的天性,铜镜的市场应需而生。但
期刊
艺术家们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对“时间”的呈现。动态艺术(Kinetic art),就是在造型手法上,加入“时间”的量度。动态艺术是对运动迷恋的体现,动态艺术家不仅把艺术造型本身视为艺术,同时还把它作为呈现时间和动态的独特媒介,作品中除了体现美感以外,还旨在通过光影和声音来表现速度、动态。  现代艺术与现代技术的交汇  最早的动态艺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印象派艺术家,例如克劳德莫奈、埃德加德加和爱德
期刊
中式园林总能让观赏者置身其中从不感到乏味单调,甚至玩味无穷,这得益于在造园手法上的变化多端。造园者通过巧没屏障、曲径通幽,甚至引远方景色入园装点,让人置身其中,处处皆景,每一帧都美如画卷,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无限的视觉可能。  中式园林在手法上丰富多样,造园者巧用山石、林木、建筑营造诗意画卷,时而顺应自然,时而无中生有,时而隐约、含蓄,时而豁然开朗……造出独具特色又自成体系的园林艺术。以下仅列数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