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静的人生 最美的乡愁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7f117f1176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携着一缕淡淡的乡愁,余光中先生在冬日的一个上午平静地走了,却将悠远的诗心、隽永的哲思永远地留给了我们。90载光彩照人的璀璨人生,70余年勤勉奋进的文学生涯,已深深烙印下他浓烈的家国情,绻缱的诗行里,依然流淌他不老的中国心。怀着一份敬仰和尊崇,于缅怀中翻开他的经典散文集《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先生的风采和思想,在冬日的暖阳中再次鲜活起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1971年,这首脍炙人口的《乡愁》甫一发表,就在华语世界里掀起了巨大的情感共鸣,也使他赢得了“乡愁诗人”的美誉。其实,余光中不但现代诗写得好,其散文、随笔也写得灵动脱俗,深得大众的喜爱。《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就集中汇聚他五十多年散文写作的精粹,用他柔软的诗心,回忆过往,讴歌青春,礼赞生命,传递温暖而向上的精神力量。
  摇着岁月的橹桨,跟着余光中的文字,徜徉在生命的长河,时光仿佛一瞬间便慢了下来。品读他的散文,就像置身于一处曼妙的风景胜地,清新、亮丽、简约、华美,各种景致和风韵纷至沓来,在目不暇接中常给人以莫大的精神享受。他就像一个多情的旅人,一会儿游历于域外,一会儿又把舒缓的步履轻踏于烟雨迷离的小巷里。在漂泊的行程中,看那淅淅沥沥的冷雨不时划过天际,寂寞地敲打着怅然的心窗,让思乡之情悄然弥漫。一会儿又把回溯的目光收回到现实,认真审视着自己曾经走过的逶迤之路,在静谧而安详的心路上且行且思,独自品味着那绵长而精妙的人生哲理……“所谓恩情,是爱加上辛苦再乘以时间,所以是有增无减,且因积累而变得深厚。”“悲哀因分担而减轻,喜悦因共享而加强。”“发现自己的内心,需要性格的力量。唯勇敢者敢单独面对自己,唯智者才能与自己为伴。”这些精辟入理的句子,有着诗的简练,亦有着散文的意蕴,泛着深邃悠长的思想之光。他用诗人的灵性饱蘸着散文家的别致,将他对生活、对世界、对整个人生的观感,真实而平和地表达了出来。澄澈如水的告白,贴心贴肺的慰藉,字字珠玑里直抵我们的内心,熨帖惬意中让人顿觉沁人心脾。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蕴含着余光中浓烈的诗心,积聚着他永远挥之不去的乡愁,更寄托着他对故乡、对家国的真挚情感。在首章的《听听那冷雨》这节中,余光中以饱满的诗情,热切地赞美华夏大地上那潤物细如酥的春雨。那飘洒的细雨,虽然裹挟着一丝春寒,但却以慷慨无私的奉献精神,毅然决然地润泽了干裂的大地。在余光中眼里,一个“雨”字,意蕴着多少汉字的繁复之美,这是世上任何国家的文字都无法企及的。他进而又自豪地联想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不正是那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甘霖,千百年来如春雨般清悠地润泽着我们的心田,温润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灵!而在第三章的《假如我有九条命》这节中,余光中更是以恬淡的心境,与我们分享了他对生活、对父母、对亲朋、对读书和写作以及对旅行等方面的灼见。从他纯真坦荡的表白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他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里,其实盛载着那么多宽广而丰盈的精神追求。而这一切,都缘自于他对人对事始终都满怀着一份从容和淡定。那种简单而睿智的处世智慧,那种不管风吹雨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人生自信,支撑着他不徐不疾地走过了90氳
  载平凡而卓越的一生,将氤的乡愁最终定格为苍茫大地上最美的诗行。
  《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充分表达了余光中简静的人生态度,正如他在书中所说“从从容容地过日子,看花开花谢,人往人来,并不特别要追求什么,也不被‘截止日期’所追迫。”寥寥数语就传递出他对人生信仰、对家国眷恋,以及对这个平凡世界简朴而纯真的向往之情。先生也在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捧着一颗真心,哪怕遭逢再长的路,只要慢慢走,总是会走出一番别样的人生境地。
其他文献
明代“三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鲁迅称其于世情“诚极洞达,凡所形容,或条畅,或曲折,或刻露而尽相,或幽伏而含讥,或一时并写两面,使之相形,变幻之情,随在显现,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评价很高。即如小说写的筵席菜肴,亦潜有深意在焉。  在书中,不管是高档酒宴,还是寻常待客,筵席少不得“三汤五割”。“三汤”系三道羹汤,“五割”即五道下饭大菜,而五道下饭大菜的头道,必是全鹅。鹅在菜肴
期刊
五四时期,反对文言,力主白话,无如鲁迅坚定者。其散文名篇《二十四孝图》的开篇即言:“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一贯主张“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的鲁迅这回竟出以恶语,对反对白话者咒天诅地,其决绝态度可见。  然与胡适对白话身体力行不同,鲁迅自己写文章,每逢要表达比较深刻的思想和
期刊
世故人情,世态变幻是建立在人情变衍的基础上的。  朋友的原初本义,指彼此友好、可为照应的熟人。俗世推崇“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招致许多人初次照面,一开口就称对方为朋友。随便拉扯,约定俗成,“朋友”二字就用滥了。  更为糟糕的是,少数臭味相投、朋比为奸者,往往也以朋友相许,明明是狐群狗党式的酒肉场合,吹吹拍拍,信誓旦旦,摆一副敢为对方两肋插刀的架势,实际上尽是表面热络、唾沫乱溅的谎言,在利益冲突
期刊
晏婴,字仲,尊称晏子,春秋后期齐国重要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其思想、言行、事迹主要记载于《晏子春秋》中。晏婴认为,“廉者,政之本也”。把“廉”当作为政的根本、政治的根本,从而形成了“廉政”一词。  廉之谓公正。史载,齐景公有一次问晏婴:“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意思是:要想做到政治廉洁而长久运行,他的行为应该和什么相似?晏婴回答:“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无不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
期刊
人生苦短。人生苦短。人生苦短。  人们常常如此感叹。  如此感叹者有可笑之人。既然人生太短,并且为此而苦,那就应该延长自己的生命,至少不缩短自己的生命。可有人好像命还不够短似的,还多管齐下地采取措施,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短。知道吸烟有害于健康却吸烟,知道酗酒有害于健康他非酗酒,知道纵欲有害于健康他偏纵欲。他们还引用李白的诗为自己辩解:“人生得意须尽欢嘛。”  如此感叹者有可恨之人。有人明知某种农药对
期刊
读《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记下一语:“欢娱之躭,害於精爽;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现时生活中,尝闻人喊“累”,甚至到了“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弊”的地步,原因无他,“患生于多欲”,说白了,是长了“葡萄牙”,又生“眉间尺”。  这“葡萄牙”可不是欧洲足球强国葡萄牙,而是生逢斯世的某些人,似乎长了一口“葡萄牙”,那可不是品尝什么法国名酒“拉菲”的,而是惯于泛酸的,任你有什么优点,在这些“葡萄牙”上天天
期刊
手纸的使用,是人与动物的行为区别之一。  即便是人类使用手纸,也有个发展过程:用不用手纸、使用什么样的手纸,都能反映出时代的发展、演进和人们物质文明的变化、程度。  相传,中世纪法国宫廷是用一根麻绳充当手纸:一根粗麻绳从屋顶掉下来,“方便”的人方便后,随手取用。而且是皇帝用完了皇后用,皇后用完了宠臣用,常年不换,一贯到底。这就连中国的农民都不如。中国的农民先前也不用手纸,用土疙瘩或苞米叶,但用完即
期刊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著名作家韩少功曾下放到湖南汨罗的一个小山村当了一名知青。出人意料的是,时隔三十年后的某一天,作家携同夫人带着一只小狗,在众人的疑惑不解中再次将家安顿在了当年插队落户的小村庄———八溪峒。这个籍籍无名的小村寨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竟如此吸引着作家在事隔多年之后义无返顾地再次探上寻根之旅?小小的村寨背后又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长篇散文《山南水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年12
期刊
剥皮诗又称戏仿诗,是以前人的名诗做基础,运用删节、增添、颠倒、调整或仿拟的手法,赋予新奇的内容,使所得的新诗产生与原诗对比鲜明的意趣。古往今来,剥皮诗层出不穷,或嬉笑讥骂,或针砭时弊,妙趣横生。  唐代著名诗人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鲁迅据此诗剥皮创作一首《剥崔颢黄鹤楼诗吊大
期刊
春节是一种文化。  所谓文化,指的是人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生活形态的总和。在人类社会中,文化的涵盖面极其广泛。纵向考察,文化是一条源源不断的长河,从远古流到今天、流向未来;横向观览,文化则有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分,二者相互碰撞、磨合、交融,共谋发展。  春节是一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当然也属于文化的范畴。春节的出现、发展和完善,是在农耕文明时代,也因此,仔细考察节日期间的民俗,就很容易发现农耕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