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烟往事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h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慧收拾抽屉发现了一张黑白照片,一个大脑袋、圆脸的大胖娃娃看不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坐在一个七十年代照相馆里普遍都有的木马上,表情有些不安,眼神中露着惶惑不解,似乎在寻问妈妈这是在干什么呀?这张照片本来是卡在一面小镜子的背面,可是因为镜子被水淋湿所以天长日久和照片合二为一了。望着旧物,小慧的思绪飞到了那尘封的往事里……
  小慧的爷爷奶奶家在农村,儿时的小慧和哥哥小智因父母上班忙,所以把他们兄妹二人寄养在爷爷家。爷爷不是纯粹的农夫,他读过私塾,书法写得很流畅,做事原则性极强。奶奶是个文弱的妇人,她每天做饭、洗衣、带孙子孙女。妈妈生小智的时候因为是头胎没有奶水,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全家人只好用糖水和米汤喂他,虽然是个男孩小智却无论外貌还是性格都文文弱弱的。妈妈生小慧的时候有奶水,而且一吃就是三年,也不知是不是营养充足的原因,小慧长得白白胖胖,性格也大胆、外向。小智和小慧最喜欢的就是各色菜蔬成熟的季节和奶奶一起到田里去采摘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黄瓜,他们喜欢这两样还有一个所有小孩子都知道的原因——摘了就能放进口里吃。小智是哥哥,岂不知也会欺负妹妹。妹妹人小力气小,打架常吃亏,打多了就不敢打了,不是对手嘛。可是小慧很聪明,像她的名字一样,她会告状,告诉奶奶,告诉妈妈,这两个长辈总是护着妹妹,说哥哥做得不对。当长辈教训哥哥时,小慧还挂着泪珠的小脸上露出了几丝得意的笑。挨了打的小智有时也会复仇,可是经过妈妈的再教训,加上他比一般的男孩子还是文弱些,所以复仇的事很少发生。
  小慧虽外向、好动但心思细密,她最容不得别人到自己家里去拿东西。有一次一个邻居到爷爷家借个东西用一下,因为他知道小慧的性格就故意说“我要把你家的盆拿走”,小慧一听这话激动得张开双臂拦在门口,不让他进来,可是因为人太小,手臂太短,那邻居又太会气人,他硬往家里闯,急得小慧大喊大叫“爷爷、奶奶快来”,大人们看见她这副样子都笑得前仰后合,都说这个小闺女长大了门坎精。
  奶奶给猪剁猪草时因为有事暂时走开了,小慧便赶紧跑过去拿起刀学着奶奶的样子剁了起来。平时奶奶怕孩子们剁到手从不让两个小孙孙摸刀,这回可捞着刀了,真亲切啊,小慧越剁越来劲儿,兴奋极了。可家里有竞争对手啊,小哥哥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上来就抢妹妹手里的刀。妹妹哪肯相让,两只小手握得紧紧的使出吃奶的劲儿捍卫自己的主权。后来不知怎么搞的哥哥的手竟松开了一下,妹妹咬牙切齿地高高举起菜刀拼命地追小哥哥。哥哥一看不妙,这丫头手上有刀赶紧跑。就这样,哥哥在前面逃跑,妹妹在后面举刀追赶,旁边看见的大人们有的放声大笑,有的替孩子们捏把汗,这要真砍着哥哥可如何是好啊。说也巧,这时妈妈下班回来了,她跑上前去一把夺过妹妹手里的刀,照准小屁股狠狠打了几下,妹妹大哭起来,哥哥这才得了救。事后,小妹妹成了左邻右舍茶余饭后的话题,尤其是住在隔壁的小奶奶碰到小慧就说她“狠丫头,长大出嫁下黑雪”。小慧本来不懂什么叫下黑雪,可看到小奶奶说话时恶狠狠的样子她已经猜到“下黑雪”是极坏的一句骂人话。她这时会回敬小奶奶一个白眼,然后绞嘴说“你长大出嫁下黑雪”。那神情那话语又惹来一片哄笑声。
  除了玩耍,兄妹二人每天还必须练书法,爷爷人很凶,不但要练而且还要写好,写得不好还要挨打。因为害怕爷爷的缘故,小智和小慧练书法时大气也不敢出一口,非常乖巧,非常懂事。在这样的气氛下,完成作业后能得到爷爷的一句嘉奖真是比喝蜜还甜的一件美事。
  妈妈常说她的两个孩子生反了,老大应该是女儿,老二是儿子,这样的话被验证过好几次。一次小智和小慧去外婆家玩儿,他们和邻居家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厂里商店买东西。小智和一个小朋友走在前面,小慧老远就发现哥哥遇到麻烦了——一个和哥哥差不多高的男孩子趾高气扬地在推搡哥哥,而哥哥却低着头一声不吭。小慧顿时血直往头顶上涌,她攥紧小拳头,飞跑到他们身边,对着那个欺负哥哥的男孩的后背就是一拳。可能是因为气势汹汹的样子把那个孩子镇住了,他当即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软了。他脸上刚才的凶悍和霸道不知跑到哪儿去了。
  岁月在生活的喜怒哀乐中悄然流逝着,儿时的笑声、哭声、争吵声常穿越时光的隧道在小慧的耳朵里回响,那一幅幅温馨的、忧伤的画面也常浮现在小慧的眼前。小智常说妹妹是个过分怀旧的人,小慧也同意这种说法,只是对儿时情景她总是珍藏在记忆的最深处最深处……
其他文献
今天的巴马村一瞬间就轰动了全世界,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在这里小住几天,感受巴马村的民俗民风,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欣赏天上人间一样的美景;当然游客们来这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这些,而是想更多地了解百岁老人们的养生秘诀。  巴马村是一个很小的山寨,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几乎是原生态的生活,人们在这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破坏的原生态环境里安居乐业,过着悠闲自在的幸福日子
期刊
总以为只有到了清明,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才是春天来了。而此刻才过惊蛰,春雷渐动,蛰虫初醒,榆钱还是芽苞,眼前的一切似乎也是灰突突的样子,我还以为春天的信使,还在很远的路上,甚至隔着连绵的大山,以淅沥的细雨的姿态,正蹀躞着呢!  直到午后我站在窗前,不经意间,被楼下一树繁花定格住目光,心也随之有瞬间的震撼。枝头上如婴儿般娇嫩的粉白色的花朵,何时已芃芃葳蕤?没有绿叶,只有一树的繁花。我知道,这并不算高
期刊
能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的老师,必定是人格、学识高人一等的,影响了学生一生的贵人。我想,这个老师,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出现。  最近,翻看自己高中时的摘抄本,又看到了教我们语文的秦明莲老师给我的评语——“你是一个有灵气的女孩”,当时大大鼓舞了我这个快要参加高考的学子,心里有小小的感动、小小的雀跃,原来自己确实是被老师认可的。那时的我,随着高考的临近,有些恐慌,太需要别人的肯定了。  不管在她眼中我是否
期刊
“姐姐,我走了,我要去寻找外面的世界,原谅我的不辞而别。”当我看到这个纸条的时候,这个美丽能干的小姑娘己经走了,去寻找外面的世界。每当经过十堰的大街小巷时,我总是格外留意年轻姑娘的面孔,在寻找那个熟悉而倔强的俏丽姑娘小丽。  孩子尚小,母亲身体欠佳,我只好请了小阿姨帮助照看年幼的儿子。第一个保姆年小体弱,家境贫寒,她经人介绍来到家里不说话不做事,总是木木地在家里看电视。让她洗菜,她拿开水连烫带洗再
期刊
春是顽皮的小妖儿    风一阵雨一阵的  山野日渐走动  春风搂着杨柳细腰儿  以低垂的情调眉飞色舞  春草挥舞着利剑  如千军万马声势浩大  春花忽闪着明媚的大眼睛  招蜂引蝶纷纷起舞  我铺展一张白纸  将春天一网打尽     一棵树一棵树生成的森林    恍惚如尘埃  弥漫了整个上午  烦恼的事深入人心  我刻苦地等待命运的折磨  逆风而行的  是无法不坚实的脚步  面对满脸青春的孩子  口
期刊
认识他的时候,正是凌宵花开的季节。凌宵花开在校园,长长的水泥廊墙上它们的青春笑颜只张扬给天空看,垂下来的拇指粗的荆条,系着精致的花穗,形成一排流水般整齐的动荡屋檐。她时常坐在水泥的长凳上,把身子蜷成一个黑陶,黑眸子里装着一股暮色。她觉得这里的凌宵花都是为他开放的。  他是来串门儿的。他所在的大学是全国重点,校园沿着中轴线,左边一个院落,右边一个院落,左边梧桐园里的梧桐老得落籽,右边桂树园里的桂树足
期刊
一    一夜风雪满江城,东湖梅坞水墨浓。  湖光山色入画影,琼枝横斜点绛红。     二    腊月磨山尽染白,红梅浴雪湖畔开。  千亩梅苑天下秀,万株梅花香雪海。     三    寻梅踏雪香径幽,雪树琼枝鸟啾啾。  红蕾点点花半开,腊梅绽放满枝头。     四    生来不与百花同,冰天雪地伴竹松。  敢为迎春先天下,银装素裹中国红。     五    磨山积雪掩麓台,觅香寻春水泊来。  揽
期刊
零食    上世纪七十年代,乡下孩子吃的零食就是炒蚕豆、豌豆以及红薯干等,都是父母为了解孩子的馋,用一部分杂粮制作的,大人小孩总是把这些零食放在衣服口袋里,随时摸出几粒扔进嘴里。对于爆米花,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才可以放开吃,之前由于粮食不够,只有过年时才爆一点。而商店(每个大队只有一个,那时叫供应点)里的零食最多也只有四样,就是麻果、发饼、洋糖果及糖块,再没有其他的零食了。而这些零食也只是亲戚
期刊
其实,朱里安不算太胖。  按她这个年纪看,一米六的个儿,体重130斤也说得过去。美中不足的就是腿长了点,按说腿长是好事啊,特别是对女人来说,可是朱里安却不是这样,她的腿一长,身上的肉全挨挨挤挤地亲密地环绕在肩背部,弄得她每天就像扛着两片盔甲一样,加之年纪一大,体重每年都有发展趋势,腰间就像围了一只小桶。远远看上去,细长的腿上撑着一个圆身体,犹如一个会移动的啤酒桶。  这点缺点对年轻的朱里安来说可能
期刊
一、是么事不是么事    蔑儿先生打十四岁起坐轿出诊,这在潭乡镇乃至黄陂北乡的木兰天池一带,不能说不是一大稀罕。  何为蔑儿?潭乡镇这一带将黄口小儿至吃奶的伢儿通称蔑儿,经查字典,才晓得“蔑”原本是小的意思。如此看来,僻乡俚语虽说一处一个腔, 一地一个调儿,却也大多是有出处的。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十四岁的小伢儿替人把脉看病出门儿就坐轿,那派头也未免有点儿,有点太那个了吧?有道是,火车不是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