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提问的艺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zxx_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及时反馈教学效果。而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教学规律中有的放矢地设问,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问题必须具备足够的驱动力,一定的难度和成果再现,足以让学生进行思索后尝到解决问题的喜悦。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问题”。问题还应有思考价值,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思索后,寻求到问题的结果。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课堂提问 功能
  
  有效的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地理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参与学习,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观念的一种教学行为。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成为维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具体表现在:
  
  一、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兴趣
  
  布鲁姆·乔伊斯说过:“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而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无疑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地理课堂教学中,当教师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时,必定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例如;在进行“合理开发我国大西部”教学时,一般情况下教师是以提问“开发我国大西部资源有那些措施?”开始。而要具有引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应当提问:“开发我国大西部资源有许多措施,你们认为哪一种措施应该先行?”虽然这两个问题要达到的目的相同,但由于设问不同,使得教学效果也就不一样。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感受到所提问题蕴含的疑问和趣味,目的就是随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为教师面向全的是全体学生,先展示明确的问题。设下悬念,再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全体学生思考后,指定学生或学习小组进行回答或自由抢答。而没有先指定某为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更没有面对一位学生连续提出多个问题。而是巧妙让问题引发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想。这样的提问有利于与全体学生的课堂思维参与。教学效果明显增长,反之,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在讲授新课中穿插提问学生或教师自问自答,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刺激的程度和方式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讲解。因为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地理课堂学习中,如果将学生的思维从疑问开始,通过问题情景,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就会引起其积极思维,进而化解认知矛盾,突破认知难点。
  例如:“大家知道,越是邻近海洋的地区,空气就应该越是湿润,但是澳大利亚的沙漠为什么从中部一直延伸到西部沿海?” “我国东北平原纬度较高,长冬严寒为什么还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这类问题将地理认知中的“矛盾”设计在一个情景中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地理事物的特征形成完整认识,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之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或由教师讲解答案,都能得到很好的思维效果
  
  三、增进师生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方法很多,其中有效的自我评价会将师生的认识和情感紧密联系起来。提问中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好不好”,通常教师应复述一遍完整的答案,不能用学生的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应该做到:
  1.以表扬为主。批评也要体现爱心,不能出现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字眼。在课堂提问中,常常会遇到“会说想着说,不会说抢着说”的现象,也许一个抢答的学生根本就未答对,还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对此教师也不应“怒形于色”,而应循循善诱。
  2.鼓励求异。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错误的”等结论,即使课堂时间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堂后给学生有所交代。
  3.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有的学生站起来说“不会”。情况是复杂多样的:有时是对题意没有正确领会,有时是由于紧张而无从说起,有时是虽基本掌握但不够满意,因而不敢回答等。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也可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回答。有经验的教师总不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多次起而不发,也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然后请他复述一遍。这种评价的做法对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4.鼓励学生积极评价。不要把评价变为教师的专利,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和评价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到“教师在教”,也要感到“自己在学”;不仅是教师“要我学”,而更多的是“我要学”。可以说,对课堂提问的衡量评价也是师生双向参与、进行积极教学活动的好形式。
  “学贵知疑”。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地理教学中,只要掌握了课堂提问的技巧,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讲授新课之后巩固提问,就是反馈教学的一种渠道,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学过程不是直线式的,由于学生的“课堂接受”不同,新课之后的检查提问是必要的,以此来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肯定好的学生,用赞扬的语气和表情,稍微较差的给以鼓励和提示。
  例如在教学实习时:我把篮球当月球。经过反复思考,想到了用一个体积比较大的球体-篮球来代替月球,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月相成因图。在上月相一节之前,我从办公室借了一个充气不足的篮球,并且将篮球的一半用粉笔涂成白色,代表反射太阳光的一面。
  “咦,老师,你收了谁的篮球啊?”一个好奇的学生问我。我说“不是的,是上课用的。”于是学生们就议论开了,并且能猜到篮球是用来当地球仪的。我没有给他们解释篮球的用途,而是让他们好奇下去,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下面我们就来演示一下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情况。”说完这段话后,我拿出了篮球。下面一片哗然,终于知道了篮球的用途。我先设置了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并告诉他们太阳光线从南方照射进来,篮球上涂成白色的一面就代表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要求演示时亮半面要始终朝向南边。当我说我需要两个助手来演示月相成因时,四个班级中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班级活泼的学生比较多,积极要求演示的学生也比较多;有的班级本身比较安静,学生不够积极。但是,最后,我还是在各班选了两名学生来在教室里演示。我先分配好两人的工作,一个人代表站在地球上的观测者,另一个学生“拿着月球”。在我的指挥下,地球上的观测者站在教室的正中央,“月球”在不断的移动。我把整个教室八个方位作为月球移动的位置。首先,我让“月球”站在观测者的右侧,(观测者要随着月球的移动在原地转身,改变观测方向。)让观测者说出他所看到的月亮的形状和月面的朝向。我的工作就是,根据他所说的形状及月面朝向,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然后让同学们发现,每换一个角度,观测者观察到的月相与教材中的月相成因示意图总是一致的。当这两位同学在演示时,我留意了一下其他同学,发现他们也在很认真地观察。月相这部分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总之,在师生双向交流的课堂提问中,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程度,检查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理解上产生错误的原因,反省自己教学的不足和缺陷。然后根据反馈,及时地调整后继的教学。因为,每节课的教学,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提问要讲求效果,不能随意提问,不能频繁提问,更不能惩罚提问,不能不结合书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提问,而要问到“点”子上,这样的提问才具有投石激浪的作用,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一个人不是天生就很聪明,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精心地培育和浇灌,才能铸就学生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 袁孝亭.地理教学设计[M].
  [2] 陈澄等.地理教学论[J].
  [3] 孙大文等.地理教育学[M].
  [4] 孙根年.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M].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主要依靠教师的管理,这样学生在老师的良好管理下会的更好进行学习。基于此,本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老师如何用有效方法管理学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教学 学生主体地位 途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教师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学生在课堂中的管理制度,只是单一的把教育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不断扩大,却经常没有考虑接受教育者是否能接受这种管理模式,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获得理解、掌握、合作和应用,各种定义、法则、公式、性质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在这几年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关键词:浅谈 教师 小学 语文 角色    为了实现小学语文活动课程的目标,教师应充当好以下五种角色
所谓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新课程的理念,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要想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每堂课后我们都应该进行反思并及时写出教后记。“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后记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在新课程理念面前,人人都应该注重反思,跟上时代。我认为,如果长期写教后记,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可以获得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能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听课,就会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怎样创设政治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有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参与意识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如果按照教材知识理论按部就班授课,是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和吸引力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个解决过程,常常会有一些使学生感觉有一定难度、感觉生疏、感觉不易驾驭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难点,若采取平铺直叙、和盘托出的办法,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我们要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如何选择“突破口”,化解教学难点呢?几年来的课
摘要:为探索更好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观察法、情境法、引导法等方法,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显著的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有特色的创造性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 创造性思维 培养 发展 个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工作的需要,不断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新的创新、补充和完善,使之更为丰富。从小培养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的教学目标,教材设置了许多由学生参与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在兼顾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下,教师应多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新的作业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作业设计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热潮,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
【摘要】翻译学需要吸收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及其理论以发展和构建本学科的研究方法。语篇分析,更有可能为翻译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模式。本文概述了翻译学与语篇分析,讨论了该研究模式的研究范围、研究重点以及研究方法。  【关键词】翻译 语篇分析 研究方法    1.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吸收了包括语言学、符号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近年来,西方学者纷纷把语篇分析理论引进翻译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发展的对策,为相关部门了解现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改善办学条件提供第一手资料和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学校 中小学 体育 师资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