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onx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描写景物的文章,辞藻优美,语句流畅,意境和谐。篇篇都堪称写景抒情文章的经典。有不少同学抱怨不知道如何写作文,特别是有关景物的描写。在平时的作文中,一看到题目就忙着翻阅作文书找范文借鉴。其实我们只要同课本有了密切的接触,我们就会发现课本其实是个作文技法的聚宝盆。作文学习无需舍近求远,立足课本我们就能有章可循。下面就让我们回顾课本,去共同探讨课本中的素材,共同去学习景物描写的技巧。
  一、浓墨重彩,突出景物特征
  我们面对的任何景物都各有各自的特征,华山有自己的险,黄山有它的奇,即使同一景物,不同的人去看感受的特征也会不同。毕竟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一说。我们描写景物应从我们感悟到的角度去抓景物的特征。然后围绕这一特征去选取材料组织文章。因此我们写景物一定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去描写。例如在朱自清的《春》中,为了表现春天的美好,选择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几幅图画,重点描绘。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了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这一特点,选择了济南的山和水尽情描写,具体描写中又详写山,略写水。把济南冬天刻画的活灵活现。
  二、条理井然,理清景物的层次
  当我们抓住景物的特征去选材描写时,不能东拉西扯杂乱无章,观察描写一定要有一定的顺序,或者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把景物层层展开有序描写。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写雪后小山的一段文字: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段描绘雪后小山的文字有明显的表示空间顺序的词语:“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给我们清晰地描绘出各个空间特有的景色。
  三、调动感官,彰显景物的情趣
  要让景物变得具体可感,细致透彻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如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子嗅,用手触摸等。只有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各方面调动起来绘声绘色的描绘,就能使景物充满情趣。
  四、善用修辞,描摹出文采
  我们常说某某人有文采,主要是他的文章语言文雅优美,描摹事物生动形象。在文章中善用修辞,巧用修辞就会使文章收到不一样的表达效果。例如梁衡的《夏感》中的一段文字: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这段文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把夏天到来时给人的感受描摹的惟妙惟肖。
  五、动静虚实结合,创造出意境
  在景物描写中适当的加入些动静结合或者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有助于文章景物意境的创造。下面我们欣赏一段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在这段文字中中作者把静态的藤萝花,描绘成流动的紫色的瀑布,并且把每一朵花赋予人的情态。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实有景物达到和谐交融的地步。
  六、有情有理,境界深远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心生,写景作文如果能摆脱单纯写景,提升境界,最好找到画龙点睛的地方。我们可以在文章中发现景物的内在规律或者包含的人生哲理,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都有单纯写景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
  总之书籍是一座永远挖掘不尽的资源宝库,只要我们静下心去反复体会,我们一定能找到作文写作的技巧,提升作文水平的。
其他文献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最初的有效教学都有一个朴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讲授”。老师首先是“讲师”,是“教书先生”,是文化知识的“传递”者。一个能够把知识讲清楚的老师,差不多就是一个好老师。为了能够把知识讲清楚,于是就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系列说法。当教师把关注的焦点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讲授”的时候,“接受学习”与“掌握学习”就成为普遍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使命是“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
期刊
一、挖掘教材美育因素,让学生在阅读分析中感受美、发现美  (1)欣赏自然美  人们领悟祖国山水之美的时候,会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对自己祖国的神圣情感。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体会到漓江水美,美在“净”“清”“绿”;桂林的山美,美在“奇”“秀”“险”。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仔细揣摩作者描绘如此精彩画面的文字功力,最后,让学生闭目凝神听教师配乐朗读,遐想自己在一叶小舟上荡游桂
期刊
今年我有幸参加中考阅卷工作,通过阅卷我了解到,考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高,没有看到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提高学生作文的水平,我认为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怎样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力求实写。鲁迅先生说过: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可见,“多看”是多么的重要。在作文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全景式的扫
期刊
一、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自主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习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去学,主动去探索。从思维状态看,在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乐于开动脑筋,思考、理解问题的能力会明显增强。由此可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营造宽松、和谐、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个性张扬、思维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逐段串讲”“逐句讲析”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课堂问答成了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可是,教师的大量的无效的“问”和学生的无效的“答”在课堂上广泛存在。本应该由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进行心灵“对话”的语文课成了师生之间的“问答”课。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主问题设计法对文本主要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围绕一两个主问题
期刊
1、资料集锦,资源共享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学习目标中有一条为“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资料收集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唯一方式。要求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在时间许可的范围内尽量多的查找一些权威性的资料,不同观点的资料。所得到的知识要学会注明出处,要分类编号,避免使用时的不方便。以《探索月球的奥秘》为例,要求学生利
期刊
一、引诗句   诗歌的语言非常凝练、精要,引用诗句,可以增强课堂的文化色彩,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在上何其芳的《秋天》时,我则先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等诗句,让学生体会一下秋的萧瑟、孤寂和感伤,再写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更胜春光”让学生体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
期刊
建构主义理论内容丰富,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建构和理解的过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做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给学生提供建构的知识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境以及有关的线索。实践中,我巧用建构主义理论,优化自己的语文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设
期刊
从去年冬天至今,我们中学语文教研组承担了“学—探—点—练—考”五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这项科研课题的试验工作。结合我校的学情,如何将其借鉴并运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呢?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明确  洋思中学“堂堂清”“日日清”的教学行为促使教师、学生对每节课、每天的教学目标定位更加明确。那么,我就要求自己: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查阅各种资料,深钻教材,密切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