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论坛:现在越来越多企事业单位意识和关心员工的职业枯竭问题,也在尝试着将西方引入的“员工援助计划”放入人力资源部门的常规工作中,那何为“员工援助计划”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
刘 昕:一般来说,这种计划是指一个组织通过自行提供服务或外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在心理、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和社会方面存在问题的员工提供诊断、辅导、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其目的是帮助员工减轻个人及其家庭所受到的特定压力和困扰,从而帮助员工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投入到工作之中。
美国最初出现的员工援助计划主要是针对存在吸毒、酗酒以及赌博等特殊问题的员工而提供的一种特殊福利计划,后来,该计划的覆盖面逐渐扩展到对因为工作压力、婚姻、疾病、法律纠纷、亲人伤亡等问题而面临特殊压力的员工。员工援助计划之所以开始变得流行,其背后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员工的个人(包括身体、精神、心理、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实际上是不可能与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完全隔离开来的,因此,组织有必要通过适度地介入和干预员工所面临的不良个人或家庭状况,帮助员工走出困境,进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从而最终达成良好的工作绩效。同时,它还能起到优化组织的整体工作氛围或工作环境的作用。
人民论坛:“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开始得到推广意味着什么?
刘 昕:从员工援助计划逐渐在中国开始得到推广这一现象来看,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它是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实际上主要是把人当成是生产资料或者是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需要考虑得很少,那个时候,甚至连基本的物质需要和生活要求都很难满足,更不要说关注人的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的社会和企业一方面把人看成是具有巨大能动性的价值创造源泉,即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日益把人视为有血有肉、有情感需要,同时也可能会存在心理问题以及遭遇各种困境的独特个体。到今天,很多组织更进一步地考虑通过员工援助计划这样的手段来帮助员工解决个人及其家庭可能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这种情况说明,人和组织的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需要与组织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正在得到更为深入的探究,而我们的社会也正在朝着真正以人为本的方向前进。
人民论坛:对于这个西方的舶来品,它是不是适合中国的国情,能不能在中国很好地开展?
刘 昕:尽管我们一方面需要承认员工援助计划对于中国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员工援助计划的作用不可以被无限夸大。首先,作为一种舶来品的员工援助计划在国外企业和政府机构中的起源及其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中国的发展阶段不同,组织所处的经济、社会、法律以及文化环境不同,员工援助计划可能起到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员工援助计划本身并不是万能灵药,它在组织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它并不能弥补由于组织的正式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领导力匮乏等原因而产生的诸多重大组织缺陷。
因此,我们在帮助已经产生特定问题的员工缓解甚至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更为注重员工的心理压力和相关问题产生的制度背景和管理背景,从加强变革管理和领导力提升、管理能力开发的角度来有效避免导致问题产生的那些因素,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满足于事后“治病”。如果一个组织先是因为管理不善和领导不力致使员工饱受“折腾”,然后再花很多的钱让员工去治病,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所谓的“心理福利”也只能算是少得可怜的“精神损失补偿”了。
刘 昕:一般来说,这种计划是指一个组织通过自行提供服务或外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在心理、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和社会方面存在问题的员工提供诊断、辅导、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其目的是帮助员工减轻个人及其家庭所受到的特定压力和困扰,从而帮助员工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投入到工作之中。
美国最初出现的员工援助计划主要是针对存在吸毒、酗酒以及赌博等特殊问题的员工而提供的一种特殊福利计划,后来,该计划的覆盖面逐渐扩展到对因为工作压力、婚姻、疾病、法律纠纷、亲人伤亡等问题而面临特殊压力的员工。员工援助计划之所以开始变得流行,其背后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员工的个人(包括身体、精神、心理、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实际上是不可能与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完全隔离开来的,因此,组织有必要通过适度地介入和干预员工所面临的不良个人或家庭状况,帮助员工走出困境,进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从而最终达成良好的工作绩效。同时,它还能起到优化组织的整体工作氛围或工作环境的作用。
人民论坛:“员工援助计划”在中国开始得到推广意味着什么?
刘 昕:从员工援助计划逐渐在中国开始得到推广这一现象来看,应该说是一件好事,它是一大进步。这是因为,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实际上主要是把人当成是生产资料或者是创造价值的生产要素,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需要考虑得很少,那个时候,甚至连基本的物质需要和生活要求都很难满足,更不要说关注人的情感需要和心理需要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的社会和企业一方面把人看成是具有巨大能动性的价值创造源泉,即人力资本,另一方面,也日益把人视为有血有肉、有情感需要,同时也可能会存在心理问题以及遭遇各种困境的独特个体。到今天,很多组织更进一步地考虑通过员工援助计划这样的手段来帮助员工解决个人及其家庭可能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这种情况说明,人和组织的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的需要与组织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正在得到更为深入的探究,而我们的社会也正在朝着真正以人为本的方向前进。
人民论坛:对于这个西方的舶来品,它是不是适合中国的国情,能不能在中国很好地开展?
刘 昕:尽管我们一方面需要承认员工援助计划对于中国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员工援助计划的作用不可以被无限夸大。首先,作为一种舶来品的员工援助计划在国外企业和政府机构中的起源及其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中国的发展阶段不同,组织所处的经济、社会、法律以及文化环境不同,员工援助计划可能起到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
其次,员工援助计划本身并不是万能灵药,它在组织的整体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中只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它并不能弥补由于组织的正式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领导力匮乏等原因而产生的诸多重大组织缺陷。
因此,我们在帮助已经产生特定问题的员工缓解甚至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更为注重员工的心理压力和相关问题产生的制度背景和管理背景,从加强变革管理和领导力提升、管理能力开发的角度来有效避免导致问题产生的那些因素,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满足于事后“治病”。如果一个组织先是因为管理不善和领导不力致使员工饱受“折腾”,然后再花很多的钱让员工去治病,那就是本末倒置了,所谓的“心理福利”也只能算是少得可怜的“精神损失补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