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重拾“强国主义”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tea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京适时提出俄罗斯“强国主义”、“大国主义”可以认为是恰逢其时,满足了俄罗斯民众的渴望与期待
  
  现今的俄罗斯不仅是“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中最能向美国叫板的国家,而且也由G8集团中的“小伙计”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这些变化都是在普京总统8年任内出现的。
  普京以高达70%以上的民众支持率,即将结束俄罗斯总统任期,与叶利钦下台时支持率几乎近于零,形成难以置信的对照。这一方面说明普京确实“治国有方”,另一方面也有诸多客观条件的襄助。
  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给我们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广阔空间。
  
  俄罗斯转强概述
  
  普京上台8年,俄罗斯一路通顺。GDP由叶利钦时代的4000亿美元,以年递增率5—8%的速度,至2007年达到12000余亿美元,人均GDP由1千美元增至7000美元。职工名义工资增长5倍,实际净增2倍。随着GDP的增长,军费开支也由100亿美元递增至约300亿美元。可以说,国内形势一片大好。
  国际上,俄罗斯的地位不断攀升,它强化了同美国、北约的对抗力度。从2007年开始,俄罗斯恢复了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例行巡航,核潜艇恢复各大洋的巡航。同时,武器装备方面,俄罗斯在苏联原有的高科技军备基础上,也有了某些突破,尽管数量并不很多。
  现今的俄罗斯综合国力名列世界十强之内,普京提出,在不久的将来,俄将跻身世界五强之列。
  
  普京上台时的俄罗斯“家底”
  
  1980年代末,苏联的政治经济制度已经走进了无可救药的死胡同,叶利钦所引导的苏联政治制度解体和经济制度的“休克疗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前苏联政治体制的“惩罚”。有人说,经济上“休克疗法”的首要目的并不在于放任经济自由化,而在于使政治改革无可逆转。此话不无道理。
  但是,接踵而来的却是俄罗斯转型期的一系列灾难:中央政权威信大幅下降,地方势力坐大,计划经济体制完全崩溃,物价飞涨,民心涣散,大众生活苦不堪言。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失利,说明俄罗斯联邦存在持续解体的危险;1998年俄罗斯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说明民众对中央政权几近绝望。
  整个1990年代,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一落千丈,由原来的国际两大霸主之一,沦落为二三流国家。
  这时的叶利钦当然明白,俄罗斯非常需要一位年富力强、拥有强力部门背景的“铁腕”人物出台收拾残局。于是,出身安全部门、历任俄联邦安全局长和安全会议秘书的普京被选中了,时年46岁。
  
  凌厉的强国“组合拳”
  
  俄罗斯的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强国富民,普京在8年执政期间,以“非常的手段”带领俄罗斯重新崛起,“回归世界强国之列”。普京宣称: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加强中央权威就成了普京改革的重点。
  1999年,普京甫任俄联邦政府总理,首要任务是稳定俄罗斯领土主权,消除联邦版图继续分裂危险。只有真正平定车臣叛乱,才能为他进一步实行地方“削藩”、强化中央政权创造必要条件。普京顶住西方国家的压力,毅然发动了车臣之战。此战打了两年,双方均有重大伤亡,最后6千余名车臣残余分裂分子败退山区。车臣之战的胜利为他实施其他重大改革铺平了道路。
  俄联邦时有89个“主体”(州、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后苏联时代”,即叶利钦时代,由于国力衰微,经济混乱,各地方长官仗持“民主选举”,任意扩张地方“自治权”,严重冲击中央权威。
  普京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组了联邦制结构。首先,改变地方领导人选举制度。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俄地方行政长官由总统直接任命,把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实现对地方的垂直领导,地方分离主义与分裂主义倾向得到有效遏制。其次,改变国家杜马议员的产生办法,全部由政党按比例产生。“强总统、弱议会、小政府”的体制基本定型。这种体制在现阶段是适合俄国情的,并有利于俄罗斯的进一步发展。国家的主要权力集中在总统手中,以保证俄国家统一、权力集中、政令畅通。
  普京在经济界同样采取了中央集权措施。叶利钦的私有化政策主要内容是国有企业私有化,即所谓的“股份制改造”。普京则节制私有化进程,与金融、财政、石油寡头作斗争,力求把主要经济命脉掌控在国家手中。在他的“铁拳”下先后垮台的有传媒大亨古辛斯基、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和斯摩棱斯基、石油寡头霍多尔科夫斯基等人。他们有的身陷囹圄,有的出逃国外。现有的豪富们只许对中央政权“俯首帖耳”,不许从事反对政府活动。此外,普京对外国资本参与俄罗斯经济,特别是在能源业、金融业持股也制订有严格的限制。
  在国内政治方面,普京已经拥有不可动摇的政治资源,普京因此在议会中的地位变得至高无上,不可动摇,——即使总统职务卸任后,他的公权影响力仍会延续。
  普京“强国富民”的施政理念以及政治、经济发展模式比较适合国情、符合民意。执政党的政坛主导地位稳固,反对派难以掀起大浪。垂直权力体系得到强化,“总统政令不出莫斯科”的情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寡头势力受到压制,资本权力对政治权力的干预大大减少。经济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得到了实惠,社会矛盾缓解。俄罗斯重新崛起,回归强国行列。
  普京式的“中央集权”,又被称作“主权民主”、“可控民主”。(关于这一点,随后李永全研究员的文章会加以详细论述。编者注)
  
  提出“强国主义”恰逢其时
  
  在“金砖四国”中,俄罗斯最需要“中央集权”。这是由俄罗斯独特的国情决定的。
  从地理地缘政治、历史、文化传统方面看,俄罗斯软弱的中央政权不仅不能有效调动国力资源,甚至保持完整的俄罗斯版图也是困难的。当今的俄罗斯版图虽然不及前苏联:由2200多万平方公里缩减为1700多万平方公里,但仍然是世界上版图最大、人均占有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它地跨9个时区,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和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境内有100多个民族,但是总人口却只有1.4亿余,是个名副其实的地广人稀国家。以上情况说明,离开严厉、高效的中央集权,谁来管理俄罗斯,都只能流于空谈。
  俄罗斯强国的梦想是古已有之的。
  15—16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仅是偏安欧洲东北一角的小小“公国”,面积只有43万平方公里。到16世纪出现统一的俄罗斯时,它的版图也只有280万平方公里。16世纪下半叶“伊凡雷帝”开始向外扩张,到沙俄末期,其版图已经扩张至两千余万平方公里。这种扩张由于东面受到美国、日本,西面受到瑞典、德国等国、南面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遏制而暂时受挫。此后,从斯大林开始,俄国“苦练内功”,使前苏联的版图居世界之首,并且成为世界两大霸主之一。在人口一直相对稀少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四百年间决不会发展得如此之快。在领土不断扩张的鼓舞下,俄罗斯民族主义自豪感对“好沙皇”、好中央的凝聚力也是罕见的。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确实,在俄罗斯走向强盛过程中,俄罗斯人也养成了一种特殊的“爱国主义”心态。历史上,在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沙俄两场扩张战的惨败,不仅引起了俄国中央政权危机,而且导致俄国民众的沮丧。但是,此后沙俄都从侵华战争中挽回了局面,大幅度弥补了失却的信心,也鼓舞了民众的士气。尽管前苏联同美国争霸,极大地损伤了国家元气,但是苏联解体后的糟糕局势,更使广大民众茫无所措。
  地缘政治方面,俄罗斯地跨欧亚两大陆,它首先继承的是蒙古帝国统治传统,17世纪初开始大力引进欧洲文化,但是没有经历过西欧的启蒙运动、文艺复兴阶段,或者说,俄罗斯社会精英试图过掀起这些运动,但都告失败。俄罗斯兼有东西方“双头鹰”文明传统,由于地广人稀,它更需要东方社会的集权治理。
  综上所述,普京适时提出俄罗斯“强国主义”、“大国主义”可以认为是恰逢其时,满足了俄罗斯民众的渴望与期待。
  
  执政八年成绩斐然的有利条件
  
  俄罗斯是富有巨额资源储量的国家,除人力之外,各项潜在的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0%有余。
  普京执政8年成绩斐然,除政策得当因素之外,还得益于优越的客观条件:国际上石油、天然气价格一路飙升,使得俄罗斯国库财源滚滚而来。从每桶石油20美元稳稳升至目前每桶100美元的水平,天然气升值亦然。2006年俄石油、天然气出口占收入总额的46.2%。
  能源、其他原材料的出口带来的不仅仅限于经济收入,它们还是俄罗斯应对国际竞争的战略手段,对欧洲尤其如此。此外,俄罗斯的经济“奇迹”还得益于武器出口。从斯大林第一个“五年计划”期开始,前苏联举全国之力,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打造了一个重工业、国防工业畸形发展的“异军突起”的国家。苏联虽然解体了,但是俄罗斯的军售并未中止,军售收入是对俄经济的支撑力量之一——尽管近年来它的市场份额在不断萎缩。
  俄罗斯在国力增长中也存在隐忧,俄罗斯各界精英只有保持清醒头脑,制订上佳政策,俄罗斯才有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其他文献
1997年夏,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日本、韩国,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货币纷纷贬值,其外汇储备大量流失,股市、房市价格暴跌,使亚洲经济陷入衰退。时隔11年,2007年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风暴席卷了全球。其来势之猛,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并波及了全球,冲击和动摇了全球金融体系。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基本上没有造成冲击和危害。相反,当时我国执行的人民币不贬值的措施,深受国际社会的肯定。受到
期刊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先后经历了戈尔巴乔夫时期、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三个阶段。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西方民主盲目追求,结果使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超级大国轰然解体;作为苏联继承国的俄罗斯进入叶利钦执政时期之后,开始引进西方民主,在现实政治运行中俄罗斯的发展趋于“寡头资本主义”,其结果是国家日渐衰弱、几乎处于半解体状态,对外敞开资源的大门,肆意盗窃和无耻贪污横行,社会成员迷失方向
期刊
人民论坛记者:如何看待当前各国救市的效果、影响和趋势?  李若弘:对于救市,目前来说还不是很理想。当然如果各国步调一致,金融危机有可能更快地解决。但是这很难。由于利益、文化、宗教等差异,有大局又有个体性的利益。我曾经有一个观点,全球就像一个国际性大超市,从管理经营者、经济系统来看,可以把每一个国家看作规模、大小、拥有资源不同的个体,如能在一个游戏规则下就能产生综合效应,使之成为维护和谐、和平的纽带
期刊
政府主导并不排斥市场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市场形成,造就一个公平合理、健康有序的环境    中央批准长株潭地区进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是湖南改革开放30年来获得的最大发展机遇。  是依靠“有形之手”还是“无形之手”,来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还能起主导作用吗?
期刊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艰苦创业的老区精神为动力,立足欠发达地区实际,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发石油煤炭、绿色农产品、特色文化三大产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加快革命老区又好又快发展中,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5月中旬,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了全国人大、国家发改委、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及光明日报、农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
期刊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    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首要经验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年的
期刊
嘉 宾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喻文益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  主持人:人民论坛记者 周晓燕      警惕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和企业对政府的不良博弈    人民论坛记者:正确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张晓明:十七大以后,全国上下形成了文化建设的新高潮。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改革目标远未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财政资金高增幅和财政支出的软约
期刊
关于马恩的一个被忽视的重要思想  马恩对于“粗陋的共产主义”和“粗陋的平均主义”的批判,其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告诫共产党人,共产主义者的奋斗目标必须是高标准的,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必须是建立在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基础之上的,而不是相反;共产党人所要实现的理想社会,是处在人类社会极高阶段的、极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理想社会,与“平均”和“粗陋”二词是完全不沾边的。
期刊
5月7日普京将缷任总统,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黯然离开克里姆林宫不同,普京虽然已经执政八年,但民众并不愿他离去,竭力挽留。民意难违,普京即将出任总理,与年轻的总统梅德韦杰夫一起继续领导国家。俄罗斯民众的绝对信任和支持,使得“普京现象”成了国际社会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世纪90年代,在经历了“休克疗法”之后,俄罗斯元气大伤,真可谓百业荒废、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政治混乱。如何收拾这一烂摊子,成了年轻
期刊
农民群众自己的事情让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真正让群众自己说了算,将民主贯彻到最基层,这就是“4+2”工作法的核心理念    许多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基层组织不力的难题,一方面村民自治常常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村两委疏离群众,干群关系紧张。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这为破解上述难题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南阳市针对本地实际,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出了“4+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