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要做新课程改革的践行者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kes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如雨后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认识新课程,走进新课程,做新课改的践行者。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我把着力点放在构建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让学生在自动积累、自主实践、自我感悟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
  
  一、从读书兴趣、良好学习习惯抓起,着重培养学生爱读书、勤积累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当然学不好语文。针对教材,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来组织单元,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课文,课前课后去积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事实证明,诸如《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山中访友》《羚羊木雕》等许多文字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学起来就觉得比较亲切,有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起来;新教材安排的“感受自然”“我爱我家”“漫游语文世界”“我也追星”等综合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机会,为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评价检测时,有意识地出一些课外的内容,以引导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从开学伊始,每星期就要求学生完成800字的摘抄,每周批改完之后进行认真讲评,因为教师赞赏、激励的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积极为学生创设合作性学习环境
  
  新课标更加注重人的社会生存能力、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首次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传统的语文学习过于机械化地吸收,过多注重课文分析和知识掌握,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语文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打破书本与生活中的界限,弱化学科边缘,在开放的、动态的、实践的土壤中学习语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办手抄报,就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长分工负责有关工作;要组织辩论赛,就让小组预先布置谁负责搜集材料,谁负责整理资料、谁担任辩手等;要表演课本剧,则让学生自由组合,由他们各自设计角色的台词、人物造型、动作表情等。作文教学则可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互推优秀作品。要进行知识能力的检测,组织学生小组命题或进行小组交叉检测。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多以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必要时做一些引导,主要是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活动中受锻炼,养成习惯,从而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教材留白。大胆开展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标教材编排富有弹性,每课的练习都设计有拓展性、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大胆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小课堂与家庭、学校、社会大课堂互相渗透。扩大信息量,创造机会,弥补小课堂之不足。
  如教《羚羊木雕》时开展“该怪谁”的辩论,以探究“如何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教《落难王子》时,让学生探究“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并找出有关的例子;教《伤仲永》时,让学生探究方仲永以后的变化并说明理由;教《两小儿辩日》时,则让学生用现代化科学的观点解释文中的现象,并说说“孔子不能决”给自己的启示;在“走进大自然”“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中探究如何保护环境;在“成长的烦恼”中探究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或者是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同学的追星情况的调查报告……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探究,都让学生广泛接触课外读物,去查阅资料,搜集整理,分析研究,这就大大拓宽了语文教育渠道,有效地发掘了语文资源,使语文教学达到“实”和“活”的目标。
  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平台,给每位教师提供了自由伸展的空间。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关注课改教程,不但要在思想上转变,而且要在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语文素养培养,就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能培养出个性鲜明、情趣高雅、志向高远的新一代中学生。
其他文献
一、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必然性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打破了传统班级教学的垄断地位,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教师和学
期刊
当前的阅读教学往往忽略了阅读的本质,分析教学,肢解教学,表演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这种状况的存在,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和传统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观念有关。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由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教,于是教学活动就成为一种教师对学生单向的、线性的传授知识的活动,因而形成了和教学本
期刊
摘要:职高生在语文学习中时常感到困难,本文分析了学生语文学习特点,并从多角度寻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语文学习;特点与对策    现今的教育体制下,绝大多数职高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中考失利者,由于上不了普通高中才来到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困难也相当突出,他们普遍感到语文难学,学不懂,提高不大。那么职高生语文学习有哪些特点呢,作为语文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
期刊
自古以来,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西晋的嵇康、唐代的王维、宋代的柳永、清代的曹雪芹……他们不仅是诗文高手,同时也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家。音乐绝不是仅供人们消遣的一门艺术,唯有走近音乐,我们才会真正领悟那深厚积淀下的博大与深邃。健康的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净化灵魂,也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文学家常常在音乐中捕捉灵感,为自己构筑精神家园。教学中,音乐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语文教材的特点,将优美的旋律恰当地运用
期刊
语言从不同的表达方式来看,有文字表达的语言(书面语)、借声音表达的语言(口语)和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等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让人明白其义的语言(体态语)。教学语言主要是指后两种:口语和体态语。体态语又称态势语或身体语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两种语言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机敏性和应变力,则叫教学语言机智。  教学语言机智具有以下特点:(1)针对性强。即在运用过程中必须考虑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
期刊
近几年,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呼声越来越高,教学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注意发掘语文的美学意蕴,注意优秀作品的品读,号召学生课外阅读优秀的作品等,这些语文动向对于语文课堂这块几近干枯的园地无异于化雨的春风,颇令人欣慰。  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帮学生扶正学语文的风标,还语文课本应有的面目,让语文课有语文味,已是刻不容缓。    一、语文教师要为语文的发扬创造最适宜的课堂环境    在我们当代语文教学中,思想的
期刊
地理学科是一门兼跨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拓宽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样化的刺激,能使大脑轮换休息,使注意力持久而稳定,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工具,可以使学生获得各种事象分布和联系的知识,增强空间思维能力。通过读图、绘图,尤其是设计各类专题地图,更能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思维
期刊
一、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本结构学说中来看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
期刊
高三语文总复习的根本目的,显然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提高学生在高考中的语文成绩。但是纵观实际复习过程,有许多教学行为华而不实,实质上与这个目的背道而驰。    一、考试泛滥成灾。“模拟”劳而无功    高考以检测学生高中三年最终具有的语文知识与能力为根本目的,高考复习显然要以语文知识归纳和语文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并通过模拟考试检测知能训练到位情况、培养良好的考试习惯和应试技巧。那么,每
期刊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对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依然不到位。怎样才能在本学科中落实素质教育使各学科能互相渗透,形成综合效益,这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下面我就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如何提高成绩,淡化了德育、体育、美育等的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却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