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野下外宣翻译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o395495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从全球化的视角分析青奥期间南京主流网站,传播手册,宣传标语等的英译以及其翻译策略、传播效果。同时以增进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交流,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舞台为目的,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当代外宣翻译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外宣翻译 南京青奥会 全球化 文化 走出去
  一、引言
  外宣,即对外宣传,是公共外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外宣紧密相关,即以外国观众为对象、宣传本国为目的的外宣翻译(汪凡凡,2014)。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各大国际赛会竞相借助外宣活动拓展公共外交,达到推广和提升国家形象的目的。作为外宣的媒介和桥梁,外宣翻译的质量与外宣的效果紧密相关。这对译者的汉英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知识,以及全球化的视野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
  二、外宣研究现状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宣翻译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回顾过去十多年来的外宣翻译研究,无论从研究数量还广度都较前期取得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外宣翻译研究逐步走向成熟,并开始以新的文化视角理论来丰富外宣翻译研究(王玉梅,2011)。笔者以“外宣翻译”为关键词,检索到中国知网上2005至2014年间2552篇论文发表成果,其中2005年共发表论文54篇,2014年565篇,成果数量突飞猛进可见一斑。具体数据见表1:
  但我国的外宣翻译研究状况并不理想,在翻译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外宣翻译领域的术语译名存在分歧。国内研究“对外宣传”的书籍寥寥可数,对“对外宣传”的说法也未取得统一(徐建国,2009)。常见的说法有:中译英,外事翻译对外广播与翻译,对外报道等。早在2001年,李欣就提出使用“外宣翻译”术语,但“外宣翻译”的译法同样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比如,袁晓宁(2005)将其译为Publicity-oriented C/E Translation; 而李崇月(2009)认为International Publicity Translation更为贴切。纵观十多年来的变化历程,笔者认为术语的不明确直接导致了外宣翻译研究的目的模糊和体系分散,进而限制了外宣翻译研究由技巧讨论朝着理论分析的转变。其次,国内关于外宣翻译理论的权威性专著仍然屈指可数,相对于新闻传播和翻译理论的研究来说相形见绌了。鉴于外宣翻译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上的重大作用,研究者应以专业化、系统化的方法全面深入的在研究领域展开定量和定性分析。
  大型国际赛事的外宣资料翻译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通过国际赛事,不仅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更是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
  经过研究,笔者发现上个世界九十年代,由于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我国的外宣翻译研究萌芽并逐步壮大。此外,北京,上海和广州在国际社会中的关注度分别在2008年,2010年和2011年达到峰值,恰好对应了奥运会,世博会和亚运会。由此可见,大型国际赛事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这一点从表1对应时间段发表的论文数量就可以看出。总的看来,我国学者充分抓住了契机,将外宣翻译事业推向了高潮。但他们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综合论述与评价、翻译策略与技巧这些角度,而在翻译理论结合具体实践方面有所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此项研究旨在通过具体实证,即2014年南京青奥会,进行跨文化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
  三、全球化視野下的外宣翻译
  随着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快,我国的综合国力也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增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助力作用。全球化视野下的外宣翻译从本质上可以视为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信息传播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实践中由字面形式的翻译深化扩展为对文化内涵的翻译(王宁,2000)。因为这使得外宣翻译不仅仅停留在翻译策略等技术问题的层面上,还要求译者掌握更高层次的民族和文化问题。
  鉴于外宣翻译在全球化过程所承担的使命,中国的外宣翻译必须以让文化“走出去”为使命,以“让译文受众明确无误地理解和把握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旨”为目的(袁晓宁,2005),在风格、措辞、文化背景方面需要充分考虑中外差异和外国读者的需求。2014青奥会是南京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都第一次举办的高规模的国际赛事,其重要性仅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文选取青奥会期间有代表性的宣传资料,以全球化的视角分析其翻译,得出其对中国当代外宣翻译的启示。
  1.原文:分享青春,共筑未来
  译文:Share the games,share our dreams
  “分享青春,共筑未来”是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口号,传达了希望全世界青少年在奥林匹克精神的鼓舞下,齐聚一堂,分享运动的喜悦,成长的快乐的理念。中文版本不仅强调奥林匹克精神,更强调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人们互相理解消除分歧,其途径正是通过文化交流,“分享(sharing)”比赛。英文版本简洁明快,采用单一的“share”一个动词,“games”,“dreams”连读朗朗上口。“share”一词在Longman词典上的解释是“to have equal responsibility for doing something”及“to have the same opinion,quality,or experience as someone else”,强调的不仅是共同的信仰,经历更是共同的责任。用于与“games(青奥会的比赛)”以及“dreams(梦想)”搭配,前者是方法途径,后者揭示了目的,体现了在青奥会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青少年间起到的纽带作用,让他们在分享、合作、沟通、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消除分歧,为人类更加美好的梦想于未来贡献青春与智慧。笔者认为该翻译总体逻辑严谨,表达简练,符合国际社会英语语境习惯,能够适应外国读者的阅读思维,达到原文所期待的表达效果。   2.原文:充满活力的“小手”们将迸发出无数思维的火花,将青奥会的品牌文化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译文:We need more ideas,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so that the young,vigorous athletes are able to spread the Olympic brand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ir marvelous achievements.
  这段文字是对南京青奥会“YOG 手拉手”青奥资源信息交互平台的宣传介绍。原文运用借代、隐喻的手法,“小手”、“火花”分别喻指年轻的运动员们以及他们的思想智慧。译文并没有采取直译的手法,从读者的理解力与阅读期待出发,将主题句前置,开宗明义,添加了主语 “we”,同时通过上下文,对原文中的两个概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将其译为“young,vigorous athletes”以及“ideas”、“experience”、“knowledge”,使读者对信息交互平台有了一个简单直接的了解。译文将汉语松散的形式以及依靠上下文表意的特性成功转化成英语的语言特色,更能为读者接受。
  3.原文:砳:指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谐音“乐”,网络语言中可用其代替快乐的“乐”。偏旁部首的“石”代表雨花石,右边是“石”代表石头城南京,当雨花石遇上南京,发出欢“le”的声音。
  译文:In its written form,the name is made up of two identical Chinese characters:砳砳.The one on the left represents the rain flower stone,while the one on the right is the symbolic name of Nanjing (“the City of the Stone”).“Lele” refers to the noise Yuhua stones make when they come into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and is pronounced in the same way as the Chinese word meaning “happiness” or “joy”.
  这一段出自对2014南京青奥会吉祥物砳砳的介绍,鉴于“砳砳”这个名字形式与象征意义都具有创意,在翻译的时候,译者的策略偏向于解释性的译写。先以浅显的语言向外国读者介绍了“砳”字汉语构成特点,再分别解释两个“石”的内涵,最后巧妙的运用“pronounce”一词,引出“砳砳”名字的双关内涵“快乐”。层次清晰,注意逻辑连贯,设法化解了由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困难。同时,原文中两个重要的文化概念 “the City of Stone” 以及“Yuhua Stone”也一并向外国读者做了介绍,引出“石头”与南京之间的渊源,以向外国读者展现原汁原味的中国汉字特点以及南京古城的文化特色。
  4.原文: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
  译文:Olympics for the young,by the young
  “让奥运走进青年,让青年拥抱奥运”是南京申奥时提出的理念,旨在促进青年正确认识自我,积极展现创造力;了解彼此,建立友谊;崇尚公平竞争,关注健康和环境;增进自信,傳承文明。原句是两个结构一致、相互对仗的使役动词的句子,简洁而有气势,但若将句子直译成英文则难免冗长繁杂,很难在申办青奥会时脱颖而出。译文抛弃了原文复杂的句式,凝练成带有两个并列后置定语的名词,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神韵,突出了“奥运”与“青年”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for the young,by the young”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讲中将政府的性质界定为“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这一经典的结构,既避免了繁复的直译句式又保留了申办口号应具备的气势,更加容易在英文读者中产生共鸣,在对外宣传中自信地将南京打造成国际化的形象,效果显著。
  四、结论
  2014年南京青奥会在国际社会中的广泛好评与组委会高质量的宣传密不可分。对于像南京青奥会这样规模的国际赛事来说,译者更多的需要传播独特的城市文化,以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以及在外国友人心中的亲和力。译者应树立全球意识:语言层面,尊重目的语的句法结构、表达方式;文化层面,采用灵活多变的策略,充分译介中国文化、城市风貌;同时,应尊重读者阅读习惯,考虑译文在译入语中的可接受性,引导、吸引读者了解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这一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环境中,合理的使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进行交流,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促进全球文化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崇月,张健.试谈“外宣翻译”的翻译[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2]汪凡凡.国家形象视阈下的我国外宣翻译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9-82.
  [3]王宁.全球化时代的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0 (1):12.
  [4]王玉梅.论外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中国网英文版翻译策略为例[J].西安社会科学.2011:139-141.
  [5]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1):75-78.
  [6]袁晓宁.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J].中国翻译,2013 (1):93.
  作者简介:刘逸楠(1992.6—),女,江苏宜兴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商务翻译。
其他文献
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体,在各种文体中它的边界最为模糊。英语中的散文“prose”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对它有着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prose”是指与诗歌相对立的文体,而狭义的“prose”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相当于中国文学中的散文、随笔或小品文。散文创作的生命在于风格的鲜明,散文翻译的关键在于风格的再现。在翻译时,不仅要传达原文信息,还要尽量展现原文的风格和韵味
【摘要】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要做到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才能起到优化英语教学的作用。本文将以“自信”为主题的一节听说课的教学课件划分为导入、听前、听中、听后(检测)、拓展五个部分,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课件辅助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大学英语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是一种集语言、文字、声音、图形等多种信息为一体的最优化
【摘要】通过整合MALQ和《二语听力元认知问卷》,以成都大学2014级英语专业学生为调查样本,从任务知识、主体知识、策略知识、计划、评价、调节六个维度调查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元认知水平。结果显示学生的听力元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对任务知识的掌握最好,其后依次为主体知识、调节、策略知识、评价,最次为听力计划;策略知识与计划、评价、调节、任务知识、主体知识均有显著程度正相关。  【关键词】英语专业 听力
【摘要】本文运用生态女性主义对威廉·华兹华斯的作品《孤独的割麦女》进行解读,揭示了该诗所蕴涵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指出诗人在该诗中通过书写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和谐关系、女性与男性话语的对抗关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性与女性平等共处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威廉·华兹华斯 《孤独的割麦女》 生态女性主义  华兹华斯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湖畔诗人,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者,其被誉为自然诗人,以自然质朴的
【摘要】语用预设可以帮助小品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本文将对沈腾和马丽小品中的话语进行分析,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语用预设在其小品中所产生的喜剧效果。  【关键词】语用预设 小品 喜剧效果  一、引言  小品多数短小精悍,演绎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很多小品通过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例子反应不良社会现象或反应深刻的生活哲理,达到幽默和教育民众相结合的效果。语用预设在小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小品创造中很常见。它通
【摘要】本文立足涉外法务实践的市场需求探讨高校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规范化”建设,主要涉及下述四个方面的内容: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原则宗旨、教材内容的规范化标准、结合受众学生专业背景强化教材评估以及科学协调教材与课外选材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法律英语 教学选材 规范化建设  一、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对涉外法务人才的需求增长,以及高校大学英语教学
【摘要】报刊英语是当代英语特色的集中体现。报刊英语具有内容新颖、语言现代、资料丰富和语言实用的特点,在高职将报刊英语阅读结合到综合英语核心课程的教学中,无疑有利于开阔眼界,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将《China Daily》报刊内容导入渗透到高职综合英语课程中,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考核,最大效能的发挥报刊英语教学的作用,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新的重要课题
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角色转变。这表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和学生充分互动,合作探究,带领学生向高效课堂进军。  【教学实例】  《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3 Asking the way   这一单元以问路为主要话题,重点学习问路中常涉及的相关用语,同时学习与问路相关的一些词汇。本单元的BC部分,为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充满了人文思想、精神、智慧。新课程改革中的小学英语课堂就是师生之间灵魂相通的纽带;是学生运用“听、说、读、写”的技能,实践、感知、合作、实验英语的地方,更是他们凸显个性、成长心智、拓展思维的平台。  未来教室开创了这种顾全整体学生,又体现个性化、差异化培养学生的教育新模式。在未来的教室里,无线网络、电子触摸屏白板和平板电脑是基本硬件构成。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教科书,
【摘要】概念图作为一种促进高效和有意义学习的教与学的策略被欧美国家的教育领域广泛研究和应用。它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本文首先简要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现状,然后通过理论探讨和课例分析指出运用概念图于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概念图 高中英语 语篇教学  一、引言  阅读理解作为高中阶段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在应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