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的活动如何设计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32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的主体始终是学生,只有通过基于“学”的活动设计方能落实这一理念,真正促进学生发展。基于“学”的活动设计,需要确定核心内容,逆推教学环节,明晰教学落点,重视语言品读。《种树郭橐驼传》一课教学,从理解“橐驼”讲理这一难点出发,设计出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学”的活动核心目标逆向设计《种树郭橐驼传》
  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出了阅读教学的设计原则:
  1.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促进学生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2.突破难点应该联系旧知,铺路搭桥,设计活动。
  3.课堂上“学”的活动以三个为宜。每个活动都有清晰的目标指向,落点清晰。
  4.“学”的活动要让学生充分交流,但是要有落点,要在共同参与的基础上总结出共同经验,或者叫共识,更准确地说是临时性共识。
  5.三个活动之间,或者说三个落点之间,应该环环相扣,它们是对核心目标的分解,呈现出阶梯上升的状态,最终指向核心目标的实现。
  结合以上原则,笔者梳理了基于“学”的活动设计的几点思路:
  第一,确定核心内容。依据文章体式和学情确定核心教学内容,锁定核心教学点,这是首要任务。这里的核心教学内容,往往是教学重难点。
  第二,逆推教学环节。课堂往往需要由核心教学环节向前逆推,形成作为铺垫的教学环节。假如核心教学环节是“三”,“三”的产生必须依赖“二”的完成,“二”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的完成。这样的设计路径是由难到易,而学生的学习则正好是由易到难。
  第三,明晰教学落点。因为教学环节之间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所以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教学落点,必须清晰,不然学生活动的方向就会迷失。这个落点就是通过师生活动而达成的临时性共识,即共同经验。
  第四,重视语言品读。强调围绕语言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透过语言理解人物、走进主旨。这恰是语文核心素养所强调的,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载体,落实核心素养的其他三个方面,更加凸显了语言活动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种树郭橐驼传》一课教学体现了这样的设计思路,其难点确定与突破具体如下:
  一、关注“橐驼”这一讲述主体
  很多教师教学《种树郭橐驼传》一课,重难点都落在第3、4节,侧重于让学生理解郭橐驼种树之理如何高妙,理解由种树之理到为官之道过渡得如何自然。但是本文的难点不是第3、4节,重点也自然不是第3、4节。学生只要能够疏通文句,理解这两节并不吃力。
  那么,本文的理解难点在哪里?细读文本我们发现,郭橐驼是一个其貌不扬的人,不仅如此,人家给他起外号的时候他还说非常好,他本来就应该承担这个外号。这个故事为何要由郭橐驼来讲述?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进一步说,为何让这位其貌不扬又技艺高超的人来讲述这个故事?想一想,此问教师难答,学生也必然费解。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必须攻克。因为不理解这个问题,这篇文章最多只懂了一半。这是由本文的文体特征决定的。《种树郭橐驼传》是一篇带有政治寄托的寓言,既然是寓言,我们除了要理解故事讲述的道理,更要理解寓言的讽喻性,具体而言,就是理解其故事的生动以及寓意的深刻。黄厚江老师执教《黔之驴》时,引导学生思考从驴的角度讲故事、从虎的角度讲故事情况会如何,其实就是抓住故事的讲述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就是扣住了文章的体式。
  基于文体特征与学情,《种树郭橐驼传》一文的难点应该是理解寓言的讽喻性。突破这一难点,要借助对文章第1、2节的理解来实现。第1、2节也自然成為重要的教学点。
  二、循着语言深入品读文本
  遵循从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学习应该先从第2节开始。第2节的研习需要搞明白它的内容及作用。本节主要讲郭橐驼种树技艺高超,因为只有这样的人讲出来的道理才能叫人信服。但是,教师的理解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
  如何组织“学”的活动来达成这一目标呢?先自由读,概括本节的内容;再品读,特别是引导学生重读相关词语,让其体会本节的作用。本节的作用为何?其实作者已经在文段中告诉了我们,显然“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几句中的“凡、皆、无不、莫能”等字词应当引起关注。根据这些词语,不难推断柳宗元是在刻意渲染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
  令人不解的是,技艺高超的人,为何要配上郭橐驼这副德行呢?长得丑也就罢了,还有“对呼己外号称善”的不正常举动。这恰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如此卑微、纯粹之人,说出来的道理才会令人警醒,从而增加了寓言故事的生动性、讽喻性。
  由此,可以设计指向这一目标的教学活动。(1)自由读第1节,根据原文的语句说说郭橐驼的特点。卑微、残疾这些特点,学生是不难概括出来的,教师适当提示即可。(2)品读,想象填空。让学生在“甚善。名我固当”前,填写“怎么样”地曰。此题答案,当然应该是多元的,但结合全文来看,填写“平静地”或“淡淡地”等词较为妥当。因为这些词不仅表现其卑微,也体现了郭橐驼是一位只想种好树的纯粹的手艺人,他不想多受外界的干扰。一个卑微的人,一个只想种树的人,深刻地感受到了为官者带来的痛苦——让这样的人讲道理,讲出来的道理才深刻,才更令人警醒。这也凸显了寓言的讽喻性。
  三、重视环节的内在逻辑
  根据环环相扣的原则,前面必然有几个环节,让学生领会郭橐驼讲的深刻的道理是什么。这里主要涉及信息的筛选能力,难度并不大。它是指向核心环节的铺垫环节。
  设计的活动为:自由读第3、4节,引导学生筛选两节当中,哪些地方是讲“种好树”的方法,哪些地方是讲“治好民”的方法,二者有何相似点。教师可以总结为“顺天致性”四个字。
  再往前推,学生需要熟读课文,翻译课文。这就得布置任务,让学生提交难解决的问题。
  完整的教学设计如下:
  预习题:
  1.熟读课文并翻译。遇到难点画浪线,提出遇到的疑问。
  2.第3、4节中,哪些地方是讲“种好树”的方法的?哪些地方是讲“治好民”的方法的?画出来。二者有何相似点?
  3.第2节中哪些词语应重读?圈出来。
  4.品读,想象填空。
  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地曰:“甚善。名我固当。”
  教学环节:
  1.明人树之理。
  筛选两节当中,哪些地方是讲“种好树”的方法的,哪些地方是讲“治好民”的方法的,二者有何相似点。
  2.品植技之高。
  品读,特别是重读一些词语,体会本节的作用。
  3.悟橐驼其人。
  (1)自由读第1节,根据原文的语句说说郭橐驼的特点。
  (2)品读,想象填空。
  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地曰:“甚善。名我固当。”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王荣生给语文教师的建议[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2] 刘生权.捕捉关键词,探求语用生长点——以《种树郭橐驼传》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2017(3).
  [3] 王巧灵.谏言托名传记 官理隐之橐驼——解读《种树郭橐驼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Z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骆驼祥子》,除了了解名著的情节,理解人物的特点,品味老舍作品的语言,还可以从情感方面入手:祥子不甘于现状、不屈服于命运,这种小人物的奋斗,令人敬重;祥子生不逢时、最终毁灭,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引人同情;祥子的逆来顺受和自身性格的缺陷,让人愤懑。  关键词:《骆驼祥子》 老舍 名著导读  1936年春,某一天,山东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老舍家里聊天,说起北平有一个洋车夫,一辈子都想
期刊
摘要:单元知识讲评课是对单元知识测评卷进行讲评的一种课型。其教学应超越对试卷题目的简单讲解和对学生答卷情况的简单评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解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知识讲评课,引导学生在元认知体验、方法迁移和变式训练中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单元知识讲评课 元认知体验 方法迁移 变式训练 学习能力  单元知识讲评课是对单元知识测评卷进行讲评的一种课型,是一种特殊的习题课。教学中,
期刊
摘要:科学家提出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推论等过程,蕴含着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科学史中开掘出来并在教学中合理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课,围绕科学家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科学史展开,着重凸显“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质疑与反思”等科学研究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科学史 科学思维 归纳与概括 模型与建模 质疑与反思  “科学思维”是指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全面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往往需要借助其他方式或手段。让同学成为“同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自然产生的“同学”现象,无意而生,缺少自觉性;散而不聚,缺少序列性;广而无序,缺少持久性;盲目而行,缺少引领性。让同学真正成为“同学”的策略有榜样示范、实践操练、任务驱动、养成习惯。  关键词:同学 自然产生 策略 任务驱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全面关注班级中每一个学生的
期刊
摘要:《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一课教学,在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的同时,又让形式化的数学符号活跃于课堂,使学生禁不住要探寻“数学规定”之理,括号的产生和使用自然而然:“衬衣外套”析层次,“哥哥弟弟”明顺序;应用深化价值,练习提升素养。同时,贯穿始终的简洁美、规范的指导和循序渐进的教学结构,使学生感受数学之美。  关键词:数学规定 结合符号 数学美 《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一、课堂实录  (
期刊
【编者按】 2021年1月8日,著名特级教师徐斌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独墅湖实验小学执教了一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课。这是一节“无痕教育”理念下的“三无课”,无生活情境,无电脑课件,无固定教案。本期分享这节课中的几个精彩片段(含视频,扫描二维码免费观看)以及刘晓萍老师的点评。接下来,我们还会用“文字+视频”的方式呈现更多有研究价值的课例,带您“走入”课堂现场,让您获得多维度的“观摩”体验。  
期刊
摘要:于老师围绕“一人”“一事”,以“说”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描述、转述,开展说写一体的训练,在巧妙传递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方法的同时,帮助学生实现了从“我要说”到“我要写”的华丽转身。课例可圈可点之处有:植入生活镜头,以“说”确定“写”的角度;展开层次分明的对话,以“说”规范“写”的逻辑;把握好“进”“退”的度,以“说”明晰“说”的框架;及时评价跟进,以“说”展示“写”的成果。  关键词:习作
期刊
摘要:“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设置了多个活动。实际教学时,将多个操作活动整合,设置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任务中丰富表象、唤醒认知、强化联系、发挥想象,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学习,从而掌握知识,领悟学习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驱动性任务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问题解决  一、课前慎思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三年级的学
期刊
摘要:《小数的含义和读写》一课的教学,通过动态设计让学生的思维可视:例题动态呈现,承中有变;练习动态处理,序中有延;拓展动态关联,稳中有向。开展多元活动,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分一分,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存在;涂一涂,体会小数与平均分、十进制的融合;比一比,清晰小数与整数、分数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动态设计 思维可视 过程经历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  “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
期刊
摘要:“美妙课堂”教学主张的核心在于:“趣”,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师有教之乐,学生有学之趣;“活”,学生在生动灵活的学习情境中求真、至善、达美;“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融洽和谐;“味”,打造课堂生态环境,课堂像一首诗、一篇乐章、一件艺术品,值得回味。《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一课,从实际生活中选取素材,根据3个补铁传言设置3个教学环节,着力打造“美妙课堂”。  关键词:美妙课堂 趣 活 融 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