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科技创新意识形成与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中国青少年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差。影响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本文力求从客观、主观二方面因素进行分析,探索当前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应把握的原则和对策,以期对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影响因素;原则;对策。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努力构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社会机制、激励机制和自我完善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重视和支持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我国青少年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效益。
  一、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1.具有创新的热情,但缺乏毅力。
  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在智力和创新情感共同作用下,创新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的能量。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在兴趣的深度、广度、稳定性及效能上,都有相当的发展,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具有坚强的毅力。我国青少年能够意识到毅力在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性,但缺乏毅力,在实际活动中往往是虎头蛇尾,甚至放弃追求。
  2.具有创新意识,但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
  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行为的展出,都是建立在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的基础上的。我国青少年普遍具有科技创新动机,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但由于学校创造性学习条件的局限及学生自身不善于创造和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缺乏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勇气,往往不能把创新的思想继续研发下去,由此限制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3.思维活跃,但缺乏科技创新思维。
  青少年在成长、接受教育过程中,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逻辑、推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思维相当敏捷,但同时也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1)功能固定(2)权威迷信(3)思维惰性。
  4.科技创新“体验型”多,成果转化少。
  为激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每年国家、省市、区各级科学技术组织都积极创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然而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三大激励措施:证书、奖杯、奖品却成为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其结果是部分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不愿进行系统性的长期研究,稍有阶段性成果就匆匆鉴定、报奖,这些短期行为既难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突破性成果的产生,又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影响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形成的因素
  1.客观因素
  (1)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心理“积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崇尚“中庸”之道。几千年代代相传,形成我们民族过于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的心理“积淀”。于是,服从听话就成了我国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缺乏一种创造的内在冲动,缺乏一种大胆质疑的批判思维,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
  (2)现行应试教育模式存在严重缺陷。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传统科举教育的“现代版”,又是原苏联教育模式的“中国版”。这种教育模式抹杀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上课方式缺乏信息反馈和民主气氛,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学习方式是以记忆为主,复制有余,创新不够。更谈不上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
  (3)鼓励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机制尚不完善。在美国,青少年学生三分之一的课程是在博物馆上的,天文馆和图书馆都是他们学习的好去处,还有电脑网上教学。而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尚处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业主要是在教室里由老师传授。专家估计,在基础教育手段和载体方面,我们已经落后美国至少50年。教育和知识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无疑会大大影响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2.主观因素
  (1)缺乏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我国正上学的青少年,他们几乎将所有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课本知识上,忽略了自己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相当淡薄,更谈不上创新欲望了。
  (2)缺乏科技创新兴趣。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兴趣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心情而变化,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不多,更缺乏科技创新所需要的深度和广度,这对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3)思維惯常定势。它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它的形式化结构,二是它的强大惯性。青少年虽然尚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思维最少束缚,但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和阅历的日益丰富,存在于头脑中的认知框架将逐步模式化、固定化,进而弱化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发展。正如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所说:“妨碍人们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4)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反差。不可否认,部分青少年是具有科技创新动机的。他们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对科学的崇尚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却存在着很大反差。一方面他们在认识上追求创新,体现出了比较积极主动的精神状态;而另一方面,他们在行动上却迟迟不能落实,投身实践的勇气和能力欠缺。
  三、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每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不同于他人的现实存在。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必须遵循个性化原则,因材施教,重在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培养其自主的意识,独立的人格和批判的精神。首先要从“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对立起来”的误区中解放出来,承认差异,发展差异,鼓励竞争,鼓励冒尖,不求全才,允许偏才、奇才、怪才的生存与发展。其次要从小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不依附,不盲从,引导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自信心、想象力和表达欲,使他们逐步养成自主、进取、勇敢和独立的人格。第三要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教师要在所有的环节中把批判能力、创新性思维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
  2.系统性原则
  根据一般系统论原理,一方面,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包括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诸要素的有机整体,绝不能割裂开来;另一方面,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封闭式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目前需要解决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二是要尽快在全社会建立激励青少年创新的价值导向机制。三是要加速以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天文馆、图书馆等为主体的知识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多媒体电化教学为标志的教育技术现代化进程,为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提供有效载体和物质保障。
  3.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无论是培养的目的、途径,还是最终结果,都离不开实践。遵循实践性原则,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4.协作性原则
  所谓协作是指由若干人或若干单位共同配合完成某一任务。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不只是跟他们的智力因素有关,非智力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创造潜能的发挥。个性品质中的协作特征就是这样一种因素。目前我国独生子女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不善于合作与交往。培养青少年的协作精神,首先要从小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开朗的性格,从学会与人相处、关心他人开始。其
  次是要多让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学会在一个有竞争的集体中进行工作,学会在与人合作中进行创造。
  四、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精神
  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消极的被管理对象,也不能把学生当作灌输知识的容器,而要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创造潜能的主体、具有丰富个性的主体。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应该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激励那些敢于创新的学生脱颖而出。
  2.营造校园创新环境与创新氛围
  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要把学校创新环境的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地位。应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和科技报告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对于不同领域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涉猎,进行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从而学习他人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以强化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在创新方面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3.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
  创造能力来源于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加强学生基础教育的内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小学校可适当安排一些科技创新课程,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兴趣。
  4.改进教学方法、转变培养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如饥似渴地去学习和钻研。我们要把过去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追求”上来,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
  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5.改进考试方式
  新的考试模式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考试方式上,可以进行适量的开卷考试。 在考试内容方面,要尽量减少试卷中有关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尽可能地安排一些没有统一标准答案的探讨性问题,需要学生经过充分而深入地思考才能够做出解答;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并对他们起到一种重要的导向作用。
  6.完善制度建设。
  有效地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行机制作为保障。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管理方面的制度。二是相关的奖励制度。奖励应该是多层次、多形式的。还要设立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集体奖,充分调动学校和社会有关部门的积极性。
  7.破除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神秘感
  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既不要把它看得太神秘,也不要指望一朝一夕就能出惊人的成绩。要破除科技创新的神秘感,不要认为只有像艾迪生这样的大发明家才能称得上有创新能力,小学生也有创新能力。我们要运用多種手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小发明、小创造让学生感到科技创新就在我们身边,科技创新并不神秘。
  8.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技能
  (1)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它既是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和辐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的结合,又是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的结合。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活动是紧密联系着的,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首先要培养青少年创造性思维。
  (2)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方法
  如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使用工具的方法,发明创造的方法:如原理法、缺陷法、组合法等。
  9.注重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效性
  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在于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因此,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务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必须抓好每一个细节,让青少年在每一次科技活动中不断有所收获,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钱明辉。研究性创新-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 2009-04
  [2]牛灵江。创新之路: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辅导与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07
  [3]万新华。适用创新发明教程。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02
  [4]时刚。中学创新教育简明教程。原子能出版社。2001-08
  [5]发明与创新。2010,1——12
  [6]中国科技教育。2009,1——12。2010,1——1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衡阳市实验幼儿园的《幼儿听读游戏识字》这一套教材的教学案例来分析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并提出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应该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视等观点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幼儿听读游戏识字》;体现与运用       一、观点的提出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实是一种健康的教育模式。怎样的教育才会让孩子们身体、心理和精神获得
期刊
教学目标:1、知道保持好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2.掌握把烦恼变为快乐的主要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受快乐心情好  1、同学们,在今天的品德课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人物照片,你认识他们吗?(依次出示周星驰、潘长江、冯巩、赵本山、小沈阳的照片)  2、大家想看小沈阳的精彩表演吗?那好,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3、看了笑星的表演,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愉悦、快乐、兴奋)(板书:好心情。)是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对高考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的重视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的,但是对消极的心理状态没有起到很大的转变作用,本文对高三学生考前心理调适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分析。  【关键词】高三学生;考前心理;影响因素;调适策略       高考是一项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的综合测试。在高三学生的群体中,有的学生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不同于焦虑、压力和倦怠等消极心理,牢固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信
期刊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瑞吉欧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最佳记录,是孩子们的第三位老师,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教育活
期刊
晨间活动是幼儿园体育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也是家长参与幼儿活动的最合适时机,更是增进家庭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把家长邀请到幼儿园,参加我们的“早锻炼”——晨间活动,进一步将亲子活动延伸到幼儿园晨间生活中,不仅能成为促进亲子之间、祖孙之间、父母与祖辈之间关系的有效途径,还能提高幼儿参加晨间活动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但是我们也发现幼儿晨间活
期刊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即“五实”:一是有意义的課,即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那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的理解就是:“教师在单位时间空里里,将教学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  【关键词】高效教学;中职数学       课堂教学作为师生活动的中心环节和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期刊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他曾经说过:“如果哪一个学生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利用图示法能从图形的直观特征中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隐为显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力求做到根据解决问题所给的条件把图“画”出来,从而优化
期刊
试题分析是在考试或者练习之后,教师对其试题讲析和评价的一种课程,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也是高中数学复习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授课。这种课对学生已学的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这种课型是知识的再整理、再综合、再运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解题方法、寻找规律、提高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上好试题分析课,能切实有效地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试题分析课呢?  一
期刊
【摘要】为了让教学双方都能从拖沓冗长的化学课堂中走出来,让教有技巧,学能灵活,我们必须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从理论中求得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这样,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让学生获得了长远的教育和发展。  【关键词】化学;有效性;策略       余文森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
期刊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课堂氛围,使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该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探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