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在松阳的松阴下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banana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说汤显祖
  日前与师友之交的“山野隐士”在QQ上随谈,偶尔知道他的松阳老乡叶洲先生有一部关于汤显祖的长篇历史小说《浮生之梦》于新近问世。
  汤显祖(1550—1616)是中国明代诗人、戏剧家,艺术成就斐然,有人誉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浮生之梦》的出版时间,恰恰暗合了在时间上“不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所有的世纪”的英国诗人、戏剧家莎士比亚(1564—1616)诞辰450周年纪念。这引起我一定的兴趣。
  最早将莎士比亚和汤显祖联系起来的,是戏曲研究家赵景深。赵氏于上世纪40年代撰文提出,两位戏剧家的几个近似之点,其中之一说戏剧活动年代相当,卒年一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一点是最容易被国人接受的。五六十年代以来,附和赵氏之说者日多,一些戏曲专家指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时代相同,但戏剧创作传统不同,前者比后者的创作空间与难度更大;汤显祖生活的明代封建社会时期,比莎士比亚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要封闭落后得多,故而汤显祖塑造的《牡丹亭》里杜丽娘这个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更是难能可贵。
  我并不认识叶先生,于是托请“山野隐士”向叶先生索取一部来拜读。
  叶先生显然秉承上述之说。他在书序中说:“汤显祖十几岁时,莎士比亚在英国诞生了。这位杰出的剧作家,让一代代英国人感到自豪。而汤显祖,被人们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竟在同一年离开地球,飞往天堂。……这真是世界戏剧史的一大奇迹。”
  但我总觉得,国人老喜欢说汤显祖是“东方的莎士比亚”,纪念莎士比亚便要搭上汤显祖,真有点自掉身价,缺乏文化自信,附丽之意太明显。为什么英国人从不曾说莎士比亚是“西方的汤显祖”呢?即便巴尔扎克创作下“人间喜剧”九十六部半小说而借用本国英雄、自夸为“文学上的拿破仑”,法国文坛、世界文坛似乎也从不曾置评。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生活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及经历遭遇不同,创作意图、创作态度、创作传统不同,艺术的意义、价值和影响不同,大约也只有比较比较、反思反思。文化学者李国文曾论说,东西方这两位戏剧大师实际上是毫不搭界的,但他们却难得巧合地同在公元1616年逝世。他提出,我们应当注意的是,汤显祖的完美和才分并不弱于与他同时代的西方同行,为什么却不拥有与之相称的世界性的广泛声誉呢?为什么中国只能有汤显祖,而不能有莎士比亚呢?
  说说叶洲
  《浮生之梦》分厚厚的上、下两卷,80万字,也算煌煌。勒口上有“作者介绍”,一反他人堆山兀势的自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作者“乃叶坞村人远亲,曾在山乡教书,不识天高地厚”。叶坞村,在小说中是除却遂昌县城外一处最为重要的场景,叶先生自称为这穷乡僻壤的“远亲”(也许就是另一场景松阳县古市卯山人氏),其谦谦之风可见一斑。
  有叶先生的学长告诉我,叶先生性情敦厚,从不参加同学会,闭门读书写作。向“山野隐士”打听,他说,叶先生毕业于省城一所大学的中文系,从来姿态低调,不与人事纠葛,教书育人之余,便是清风中苦读、孤灯下漫笔、残月前遐思;他在窗前松阴下,“1991.3—1995.3初稿”,“2000—2013多次修改”,始成《浮生之梦》。守得住平淡寂寞,是真正中国文化人的传统态度和精神。“山野隐士”从网上传来《花中君子雅吟集》一卷,里面有叶先生的和诗两首,其一《花语》云:“哎呀春兰早,娉婷体态妙。秋菊汝快来,同投春怀抱。”叶先生的机智诙谐可以参证他超脱浮世的写作生活。他在小说中极多处故意留有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的语言的痕迹,并非中规中矩,而是亦庄亦谐的。他又在书序上署名“叶沅墨”,口气充满童稚之音,竟是以自己的孙子的名义写的。叶先生网名“天树”。我臆测,“天树”,天生之材,显示叶先生有一定的自信自负,虽然身在大山万绿深处,但是思想充满原始质朴的自由性情。
  叶先生写汤显祖,是因对地方文化的熟稔而“信手拈来”。汤显祖曾供职浙江遂昌。松阳与遂昌为邻县,历史上互有并入析出,人情密切,风土相近。国人有一种特别的情结,癖好名人的仕履、游踪或寄籍流寓来为地方文化探寻厚度,即使游移偏远也喜爱攀附,不惧附丽之讥。当然,叶先生为汤显祖的创作决不在此列。叶先生在小说结篇时道出了自己企图表达的目的:
  “整个天地,都裹在茫茫雪雾中了,就像一个混沌的梦。人生聚散无定,相见难期,一切都迷离如梦。”“浮生一梦,几乎人人都有,梦境各不相同,缤纷多彩,有几人能久梦成真呢?”
  但是,叶先生毕竟已沉醉在《牡丹亭》中而突出强调:
  “别的都可退,只有爱,只有情,永远渗透在人的生命里,并且超脱了生死之境而万古长存!”
  说说《浮生之梦》
  “莽莽苍苍的群山中间,一条细长的黄土官道穿过眼前陈旧的接官亭。此刻,蒙蒙细雨已经停歇,在喜气流溢的浙江山地锣鼓调和热烈的爆竹声中,四十余位遂昌县名士乡豪及县衙吏胥,衣冠楚楚地挤拥在亭子内外,正恭迎远道而来的新任知县汤显祖。”
  汤显祖的“浮生之梦”起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那一年他到任遂昌知县,任上,政治尚清平,据说开始著作传世名作《牡丹亭》。叶先生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描写主题,敷衍铺陈了汤显祖的这一段为官经历与施政举措,比如兴教、劝农、灭虎、纵囚、除凶……透视和还原出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社会风俗和政治概况及发展趋势。
  《浮生之梦》的题材不算宏阔,甚至偏于纤细,主人公是真实人物,命运与真实的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只是在交代几处背景的时候,往往显得仓促,尤其像讲述《论辅臣科臣疏》前后之事,少些娓娓而道。
  《明史》本传说,汤显祖意气慷慨、行为高张,这部历史小说最终却将他锻炼成一个对现实无奈、以文艺排遣郁闷、躲进象牙之塔、泛泛于政治理想的人物。为了表现这一嬗变,叶先生虚构了几位遭遇坎坷、磨难苦涩的青年女子的形象,并行展衍多线结构,“试图反映人性多彩多姿的复杂层面,着力展现与封建礼教进行各种抗争”,由此完成汤显祖作为“临川四梦”大师的身份转变。只不过情节很连贯,内在思想的必然联系稍嫌松弛,或者说深刻度有点不足。这也是小说有较成功的语言、环境、动作以及肖像等描写,而孱弱于心理描写之处。
  就本质而言,叶先生基本踯躅在现实主义的土地上,小说故事在历史和现实里有迹可循,但随时随处又不由自主地跨入浪漫主义的领地而徘徊,将现实与虚幻糅合成一个想象世界。叶先生多年深陷《浮生之梦》,自拔不易。织女湖七夕浴女、叶坞村中秋夜宴,还有何晓与梦音遥津渡相会、真珍点火烧闺楼等,都是浪漫色彩高标的典范,而舒媛与徐侣云牡丹亭的爱的欢唱以及舒媛之死等,浪漫胸臆更给人乍然爆炸的感觉。
  “细细的雨随着轻柔的风飘洒着,一只孤独的白鹤从溪边飘然而起……汤显祖凝眸眺望,只见它在水面回旋了一阵,蓦然一飞冲天,隐入茫茫云空,漏下一串串激越嘹亮的鸣声……”汤显祖的“浮生之梦”止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那一年汤显祖辞官回了江西临川,建起玉茗堂,专心于戏曲的创作和演出。
  《浮生之梦》末尾第107章、第108章补述十年之后汤显祖“说梦”“解梦”。这样的处理,叶先生有自己的想法,可我想,如若能破一破中国故事的传统影响,不再指点世事评说悲喜,留空白留疏朗留想象留悬念,多好!
  不同的人编织各自形形色色的梦境。作为文化现象,叶先生创作《浮生之梦》最大的价值,在于让读者在“梦”中走近汤显祖,了解汤显祖,欣赏汤显祖,因而,遂昌及松阳一带越来越可以成为文化之旅的目的地。□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由叶洲提供)
其他文献
生我养我是大海  浙江省象山县的天下渔港石浦,孕育有丰富多彩的海洋文化。  石浦渔港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渔家儿女,专门用手工制作千年古船模的杨雪峰就是其中的一位。十多年来,他和同事们精心制作出一万多艘古船模,成为石浦渔港海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成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石浦渔港潮起潮落,杨雪峰从出生起便枕着大海的涛声成长。16岁时,杨雪峰到隔海相望的东门岛船厂当学徒工,每天和大大小小
期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14年6月20日,来自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的七名手工艺者,结束了在浙江的为期一个半月的竹编技艺课程。在结业典礼上,他们向负责培训的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求教中国诗词,用并不熟练的汉语向他们的中国竹编师父、杭州市工艺美术师杨振利表达谢意。  上面那句出自《史记》的名言,以桃李喻人,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而深得人心。“回国后,我也想成为像我的老师那样的老师
期刊
龙泉瓷艺(组照)神仙居
期刊
2014年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中国杰出的翻译家朱生豪逝世70周年。  199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八次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4月23日(也是莎士比亚辞世日)为“世界读书日”。今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编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浙商大版《莎士比亚全集》的出版,是我国莎剧翻译和研究的重大成果,是对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和朱生豪逝世
期刊
4月1日至15日,“春消息—中日版画作品展”在杭展出。画展陈列的中国版画作品主要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及艺术家所作。来自日本的11位版画艺术家带来的作品,其中很多早在各类世界级展览中获得过大奖。展出的中日版画作品题材多样,风格迥异。此次版画展中,作者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为主,他们的作品新锐而富有生活气息。中日版画作品汇聚一堂,异彩纷呈,盈溢着姹紫嫣红的春意。  Tidings of S
期刊
最近,由浙江评论家、诗人龙彼德著述的《梦莉散文艺术》一书,在泰国的泰华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泰国著名散文家梦莉独创的“梦莉体”优秀散文进行了全新的评论。因每篇评论的前面都附有梦莉的原文,看上去原著者是“画龙”,评论者则为“点睛”,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此书公开发行后,引起中泰两国许多读者的关注,成了中泰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新文本。  一次讲学搭起中泰文学交流之桥  龙彼德曾两次去过泰国,第一次是2
期刊
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盈溢着少数民族风情的“西兰卡普—湘西土家族织锦展”正在展出。  此次展示的100件织锦中,半数以上已不再流传,主要种类是西兰卡普。“西兰”在土家语里是铺盖(被面)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这种“花铺盖”是土家姑娘必备的嫁妆。同时,在土家族以往只有口头语言而无文字的岁月里,西兰卡普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宗教伦理以及生产、生活知识的一种重要载体而世代相传。今天让我们通过西兰卡普艳丽悦目
期刊
甲午农历四月初七是2014年5月5日,傍晚,温岭市石塘镇桂岙天后宫前,几位老渔民带着四五名中青年渔家女,敲起了激动人心的狮子锣鼓。  桂岙天后宫是温岭最古老的一座妈祖庙。这一晚,当地渔民为祈祝本岙(指桂岙,原名桂花岙,以早先桂岙村、庆丰村、长海村、长征村四个村合而为一)渔民海上生产平安、家庭生活吉庆,而特意启建普利保安道场:灾祸远遣、福庆临门,潮潮满载、水水兴旺。之前,在做了连续五天的道场后,当晚
期刊
1700多年前,书圣王羲之在绍兴醉后写下名垂千古的《兰亭序》,在神话传说中,他用过的毛笔和洒下的墨滴也都沾上了“仙气”,变成了会稽山中七个笔画小精灵和“毛笔爷爷”。  这是3D动画片《兰亭小精灵》带给我们的新奇创意。这部片子,2014年4月在央视少儿频道播出,引起了外国汉语学习者和国内少年儿童的极大兴趣。  《兰亭小精灵》以书法圣地兰亭作为文化背景,塑造了横、竖、撇、捺、点、折、钩七个可爱的小精灵
期刊
旅人的心灵归属  酥油蜂蜜、乐山豆花、蓝田裤带面、山东煎饼……这些最朴素的家乡食物,再次挑动了众多“吃货”的味蕾与乡愁。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这些祛除了奢侈与精工细作的食物,这些充分展现手工曼妙与食材获取艰辛的食物,这些来自大山大海深处、包裹着浓浓乡土味、最纯真最天然的食物,这些只有丈夫妻子母亲会做、饱含着故土亲人温度的食物,不仅俘获了人们的胃,也获取了人们的心。  一个人,不管走得多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