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问题设计的要点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已经是当下多数物理老师的共识,对于一节高效的物理课而言,好的问题有助于将课堂的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整体,有助于将课堂由学生实际导向预设的目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得以顺利流畅地进行,知识生成的过程也因此能更为科学合理.故,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毫不夸张地讲就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之一.
  那问题应该如何有效地设计?怎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笔者以为,总体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研究学生已经具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特点,通过适合于学生思维特点、适合学生理解的语言,将学生的思维有原有的认知基础导向教师的教学意图(实际上也是国家的课程意志).
  基于以上思考,笔者以为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如下几个要点:
  1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支柱之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建构主义学习观特别强调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心理学也特别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十分强调要将新知识泊于旧的知识之锚上.初中物理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全体学生物理素养的目标.因此,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都要瞄准这样的教学目的,在这个大前提之下,问题的设计应该基于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
  一般认为,知识基础是指向学生的知识储存的,取决于学生在原来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学习效率和聪明程度没有必然关系,属于客观因素;而认知基础则往往指学生的认知能力,某种程度上也指学习能力,与学生的智商高低存在一定的联系,属于主观因素.
  上面所提到的要求说起来简单,真实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因为“面向全体”教学原则下的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分析本身就是个难题,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去了解学生原有的先前经验,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但又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要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这个工作是必须做的.我们建议老师可以通过前面知识的教学、作业和检测,了解不同学生对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一定时间内对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观察,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可以通过对其他同学的谈话与调查,来了解某个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特点,尤其是课外学习时的情况……
  以简单的“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为例,在教物态变化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卷调查或口头调查,了解学生已经拥有了哪些先前的经验;而通过前面声现象等知识的学习,也基本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设计如下一些问题:一块冰和一杯水有哪些不同?杯中的水放久了会变少,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出物质的三态;水的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两两发生变化?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物态变化;发生物态变化时是否需要什么条件?通过这个问题将物态变化的知识引向深入……我们认为这样的问题设计是能最大程度上切合所有学生实际的,因此也是能有效地将学生导向物理知识的殿堂的.
  2要注意以趣味性激起学生的参与度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是师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一个问题要想吸引学生,必要的趣味性是不能忽视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老师都知道,一个问题就算设计得再科学,但如果不能引发学生的参与,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则注定达不到预先设计的效果.我们甚至还发现,有一些过于严肃化、学术化的问题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物理课堂有可能变得冷淡.
  那问题的趣味性从何而来呢?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表达形式趣味化和表达方式趣味化来实现.问题表达形式的趣味化是指将原本学术化的呈现形式,转换成口语化的、符合学生兴趣点的问题.例如,在教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一般提出的问题总是“物体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呢?”这样的问题过于生硬,没有趣味性,不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因此就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研究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的学习动机.
  笔者在教学时将此稍微作了一个改动,上这一课时,我向学生描述一种虚拟情境:有一天,牛顿在家里研究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描述之后,我提出问题:牛顿研究的伽利略斜面实验是怎样的呢?又产生了一个什么想法呢?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和演示了斜面实验,然后说出牛顿的想法,学生很快就进入到问题情境中去,从而专心地思考物体不受力时会怎样运动.
  当然,问题的趣味性不能以牺牲问题的内在特点为代价,也不能为趣味而趣味,使得问题变得低级趣味化,那是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
  3要以科学性将学生引导向科学的彼岸
  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问题的科学性是问题的立身之本,一个问题本身是否科学,问得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能否一步到位地将学生的思维集中到课堂的焦点上来.而科学的问题则会让我们的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客观数据、尊重真理的态度与习惯.
  例如,有物理教学专家提出,不要轻易地用制作动画的办法来创设情境,因为这种人为创设的情境中提出的问题不具有可信度,不会引起学生认真的思考.比如,有教师在用flash做了一个人踢足球,足球直线飞出去、熊猫拉竹子,竹子变弯的动画,然后问学生:动画中两个图分别说明什么?由于实际生活中踢出去的足球不可能沿直线飞出,而这一不符科学的情境下提出的问题自然就谈不上科学性,因此学生的心理自然就会想:事实怎么会这样呢?这个问题我该如何思考呢?当然,本例中的问题也问得不科学,缺乏针对性.这两个图能够说明的东西很多,第一个图能够说明足球是一项运动,能够说明人能将足球踢起……第二个图能说明熊猫喜欢吃竹子,喜欢抓竹子,为什么偏偏要如你老师所说要想到力呢?因此这样的情境加这样的问题学生简直是无从思考.结合专家的提醒,笔者也认为,问题的科学性需要建立在真实的情境基础之上,有了这样坚实的基础,教师设计的问题才可能会科学,也才可能会紧紧抓住学生,带动学生思考.
  4一点反思
  经过这么多年的教学,笔者越来越感觉到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有时它甚至比具体的教学细节,比教学手段的选择更加重要.因为教学细节和教学手段等其它内容都是依附于物理问题而存在的.我们可以这样说,问题就是课堂的灵魂,好的问题能够让一节物理课堂有一个好的体魄,而当学生沐浴于这样的课堂之中时,学生收获的要比应试形态下的灌输式课堂多得多.
  同时,专注于物理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也有利于物理老师的专业成长,一个问题相当于一个突破口,它有可能带动一个面上的知识点的发展.因此,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与研究,一旦形成了一个好的问题,便会集中精力去思考,在研讨别人的研究成果时,这些问题也能帮我体味到更多的东西.
  以上所述是笔者对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有效设计的一点思考,由于水平所限,其中一定会有一些疏陋之处,还望得到物理同行们的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在小学时培养行为习惯,在初中时培养学习习惯,在高中时培养思维习惯,这是一个比较得到认同的观点.可在我们家长的长期“看管”之下,在老师长期的“填鸭式”灌输之下,许多的学生形成了非常严重的纯被动式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毫无主动性可言,一切依赖于老师家长的安排,脱离了老师家长的安排或监管就根本不知道怎样学习,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不能进行主动学习的人在学习中常常是缺少思考的,而学习的核心恰恰就是思考,没有思考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逐差法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逐差法,就是把测量数据中的因变量进行逐项相减或按顺序分为两组进行对应项相减,然后将所得差值作为因变量的多次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测量数据,具有对数据取平均的效果,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可及时发现差错或数据的分布规律,及时纠正或及时总结数据规律.在高中阶段,在求解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的加速度时,教科书就利用了逐差法.但是,笔者对此却
同学们, “焦点访谈”节目又和大家见面了,请细心关注本期节目。本期的焦点是: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焦点一] 什么是过去进行时?  [主持人] 过去进行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正在进行或发生的动作。例如:  The students were reviewing their lessons this time yesterday.   学生们昨天这个时候正在复习功课。  Were you wa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教”的问题,怎样教才
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 反思=成长,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是经过实践-反思-总结这条途径成长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美国某学院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人员用很多铁圈将小南瓜箍住,以观察它渐渐长大时,能抗住多大的压力。他们估计,南瓜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是500磅。
情态动词有can,could,m ay,m ig h t,m ust,h aveto,sh all,w ill,w ould,oug h tto,need,d are等。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有词义,但不完整,不能单独作谓语,必须和不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