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幻想到现实的顿悟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33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曼斯菲尔德从儿童的视角探究人类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短篇小说《园会》中作者对儿童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腻的描写,通过劳拉对世界的美好想 象及其幻想破灭的过程描写,启发人们对生活本质的反思和重新认识。本文将从三方面分析劳拉从幻想到现实的顿悟:劳拉的性格、潜意识和她的涉世未深。
  关键词:劳拉;顿悟;幻想;现实
  
   《园会》是曼斯菲尔德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在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写下许多优秀作品,赢得“英国的契诃夫”美誉。在艺术上,她深受契诃夫的影响,注重从看似平淡无奇的小处去发掘人物情感的变化,她敏锐的观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使这些小说成为真正的世界名篇。1925年,徐志摩在了《再说一说曼殊斐儿》一文中称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写道:“她的艺术,是在时间与空间的缝道里下工夫。她的方法不是用镜子反映,不是用笔白描,更不是从容幻想,她分明是伸出两个不容情的指头到别人的脑筋里去生生的捉住成形不露面的思想的影子,逼着他们现原形!”。正是徐志摩把马斯菲尔德的作品引入中国,并于1927年翻译并出版了马斯菲尔德的精选故事集。1957年曼斯菲尔德的三部作品《园会》在中国问世,对研究曼斯菲尔德的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目前,我国对曼斯菲尔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她的写作技巧和女权主义。对小说人物心里的探讨还是很欠缺的。本文将从劳拉的性格、潜意识和她的涉世未深分析劳拉从幻想到现实的顿悟。
  顿悟(epiphany)一词起源于希腊,意为“显灵”。顿悟通常是人们在心里变化高潮时刻的瞬间感悟,并深化主题思想。“精神顿悟”往往需要客观对应物的刺激与配合 ,即通过某种情境或某些事件来唤起人物的感情。只有亲身体验生活的多样性以及现实世界的苦难,人类才能实现精神上的感悟,实现感情和道德上的升华,获得全面的新生。劳拉在穷人的家里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超越她想象力的人和事。当她亲历这一切的时候,劳拉得到了精神上的顿悟,实现了内心的自我超越。
  一、劳拉的性格
  劳拉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她的母亲认为在孩子们当中,劳拉是最勤快而且有能力负责花园聚会的准备工作。劳拉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中美的眼睛,能对自己所钟情的事物产生出一种艺术的情感。在准备聚会时, 母亲对她说:劳拉,必须是你去负责聚会,你有艺术家的眼光。” 当劳拉和一位工人说话时,她似乎发现了一个新大陆:“他的眼睛多漂亮啊。虽然小,但是有着深邃的蓝色。”这两个例子说明劳拉天生具有艺术审美观,她的确形成了一种艺术的敏锐和想象力。在她的想象中,一切事物都是美好和完美的。她以一种敏感而富于联想的方式来观察事物的,并对被观察事物进行艺术的想象,从而形成美的意象。她很享受自己想象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强烈的对比。劳拉体会到了从想象世界到现实世界的顿悟。
  此外,劳拉比其他的孩子更加积极和热情。当她得知年轻人去世时,她的反应最强烈,坚决认为应该为马车夫的去世而取消聚会。她 义正言辞的说:“我们总不能眼见大门外死了人,还照样举办园会吧。”在她看来,不论大家是否认识马车夫,所有的人都应该为他的逝去而感到悲痛,所以不应该在这里举行聚会。她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她觉得每个人都要“想想那个可怜的女人听到乐队演奏时会是怎样的感受。”而她的姐姐却不同意劳拉的提议,认为为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取消聚会是没有必要的。两个孩子对待马车夫的死却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衬托出劳拉对生活的敏感和感情的细腻。劳拉的性格也决定了她要比其他人更感性和冲动,也更容易受到伤害。当她冲动地走进穷人的世界时,她感到的是惊奇和害怕。所以她的顿悟是一次彻底的心灵震撼。
  二、劳拉的潜意识
  劳拉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她的家人和朋友都属于相对富有的阶层,所以她根本不会意识到贫富差距,相反劳拉偶尔也会感到和工人有一种亲切感,当高个子的工人弯下腰,掐下一串薰衣草,用拇指和食指捏着放在鼻子的前面嗅着花的芳香时,她被工人迷人的一瞬间动作所吸引,甚至也想有和工人交朋友的冲动,她对自己的交友产生疑问:“为什么不能和这些友好的工人而是要和那些周日来参加晚宴与她跳舞的傻乎乎的男孩儿做朋友?”。她认为和这些工人相处会更加愉快,她心里暗想到“高兴点儿!我们不会咬你!”“多好的工人!多美的早晨!”。那时,她也想成为一名普通的劳动者,已经完全忘记阶级的差异。但是,这毕竟是劳拉一瞬间的想法。当她回到现实世界时,她是依旧是富家小姐,这是她无法摆脱的身份。家庭的影响让劳拉具有的天生的优越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种潜意识根深蒂固。这种潜意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劳拉的一言一行。她的潜意识也意味着她只适合待在属于她的世界中。劳拉无法意识到穷人生活的悲凉,她一直都在享受富足的生活。小说中的“Garden” 象征着“伊甸园”,而伊甸园在《圣经》中是幸福快乐的极乐世界。劳拉就生活在这样的“伊甸园”中,尽管她有时会接触到一些低层次的人,她看到只是穷人的一个生活侧面。她与穷人有限的接触也决定了她对穷人生活的想象是有局限性的。作者写劳拉在看到尸体之后冒出一句看似与所有场景都不符的一句话“原谅我的帽子”。劳拉在不知所措时说出的这句话恰恰反映出她真实的内心世界,强烈的生活背景对比让劳拉内心纠结,甚至有些害怕。她的潜意识告诉她眼前的是多么的的悲惨和凄凉,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范围。因此劳拉的潜意识是决定她从幻想到现实的顿悟的重要因素。
  三、劳拉的涉世未深
  作为一个未成年,劳拉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她的年龄和经历决定他还无法真正理解生活。当她的兄弟——乔弹着琴唱着“悲惨的生活”:
  “生活多么令人厌倦,
  有眼泪—有悲叹。
  爱情反复易变,
  分手—在顷刻间!
  生活多么令人厌倦,
  希望化成泡影。
  一场梦......”
  尽管歌词和曲调越来越悲伤,乔的表情却很轻松,满脸笑意而并不悲伤,他只在乎自己的演唱水平。年龄和生活阅历决定了他们无法深刻体会到歌曲的深刻含义的,也更不懂的什么是真正的生活,感受不到人生的艰难和曲折。在聚会结束的时候,母亲让劳拉把剩下的面包送到斯科特家,劳拉接受了这项任务并试图去面对死亡。当劳拉出发的时候,母亲的叮嘱她“不要指望…” 母亲没有把话说完,似乎不希望让女儿的行程失望。她已经预想到劳拉年纪太小,无法一个人面对穷人悲惨的生活。这次行程将会是对劳拉精神的一次考验。
   当劳拉面对贫穷、悲伤,尤其是马车夫的死亡时,她离开了她的“伊甸园”并发现了生活的本来的面貌,顿悟到原来死亡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对劳拉这个年纪的孩子而言,这次心灵的旅途无疑是让劳拉困惑的,也是她心智走向成熟的必经过程。短短的一个下午,发生的事情让她体会到现实生活的残酷和自我想象的荒谬。她顿悟到了生活的悲惨,为其所付出的代价就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悲伤。她的哭泣一方面是被阴森的死亡氛围包围着,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的想象与现实形成巨大差距而感到失落和伤心。劳拉意识到了自己对世界的无知,更害怕失去她的“伊甸园”。成人的世界把她美好和无知的幻想粉碎,她的精神得到顿悟的同时也是幻灭的瞬间。
  四、结语
   劳拉想象中的世界是理想境地,而现实世界却刺激了劳拉的心灵,使她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正是由于劳拉经历了“马车夫的死亡”事件,残忍的现实刺激到了劳拉的灵魂,把她从自己想象的世界里无情地拉了出来。这篇短篇小说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意境,于平淡中见新奇。劳拉顿悟的心路历程巧妙而真切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值得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品味生活和认识世界。
  
  [参考文献]
  [1]凯塞琳.曼斯菲尔德, 园会 [M], 刘敏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2004.
  [2]何亚惠, 《.曼斯菲尔德论》 [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2, (4):45.
  [3]刘晓萍, 何菲, 浅析小说《阿拉比》中的精神顿悟, 合肥大学, 2007 (24): 2
  [4]周定之, 英美文学作品赏析 [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5]常耀信, 英国文学史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6]王敏琴,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现代短篇小说”创作的贡献》 [J], 湖南大学学报, 2000, (1):4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实物、图片、故事、音乐和视听五个方面,探讨了初中英语授课如何以恰当的导入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导入法;视听;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英语教师不但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初中学生学习英语,在没有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的情况下,让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所
期刊
摘 要:大学校园心理剧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认知社会与社会技能的培养,处理好人际关系,增强其心理素质,丰富其校园文化生活等。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可以通过重视校园心理剧的价值,坚持校园心理剧的开展原则,加强校园心理剧师资队伍建设等策略来推进校园心理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心理剧;价值;实施策略  一、校园心理剧的
期刊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认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创设课堂情境,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形成团结合作气氛。建立完善学生意志品质的决心,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优良的意志品质,塑造高尚人格,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团结合作;意志品质;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标准也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范
期刊
摘 要:顺应论是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语用学理论,其核心观点为顺应的动态性。本文试图把动态顺应论借鉴到旅游文本的翻译中,通过对《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图册》中英文实例分析,指出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顺应对旅游文本的英译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动态顺应论;旅游文本翻译;《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官方图册》    1、 引言  旅游文本翻译作为外国游客认识和了解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 要:“国家”一词在英文中的对应语通常是country, nation, state, power,但各个词使用的语境和侧重点不一样。本文试图使用大量常见的例子来阐述“国家”一词的正确翻译。  关键词:国家;翻译  “国家”一词常翻译为country, nation, state, power等,但各词含义的侧重点不一样。Country 是地理上的概念,nation强调的是“民族”,即组成
期刊
摘 要: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并结合对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学习和理解,阐述了建设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等。同时,探讨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应重视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管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探讨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科学交流迅速、信息流动日益全球化的时
期刊
摘 要:文章主要从Fairclough的语篇实践分析框架中的结构分析法、语篇再情景化和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三个方面,对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10年1月29日公布的《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分析。征求意见的整体操作过程主要是通过发布征求意见稿这一语篇的形式来体现的。征求意见是一种社会实践,由Fairclough的研究可以发现社会实践可以使抽象的社会结构变成具体
期刊
摘 要:实证研究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基于此,检验教学有效性也越来越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显然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通过案例、数据以及其他相关实证资料对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科学评价。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相关专著,也结合具体的课堂实践,从精致化教学出发、对实证教学方法、实证研究方法展开论述,同时结合214节课的有效学习时间观察报告
期刊
摘 要:“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困扰教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问题,也是教学理论研究者备受指责的重要原因。人们通常将这一问题归咎于理论自身的缺陷,较少从教学领域中理论研究和教学实施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来考虑问题。针对这种缺失,探讨教学领域中的思维方式对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影响,区分和界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中的工程思维和理论思维以避免教学领域中发生思维方式的僭越成为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研究
期刊
摘 要:在外语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培养语感。鉴于阅读的重要性,泛读课也应该备受关注,但是事实并为此。笔者从教材入手,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给日语泛读课程的教学带来一点帮助。  关键词:阅读;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引言    在外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阅读是基础。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扩大词汇,培养语感。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