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效果调查研究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专门为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之一,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教学实践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临床药学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引言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之一,以其具有多交叉和多层次性,广泛地渗透到医学、生物学、药学等各个领域,通过从细胞水平至分子水平的理论与实践的开拓性深入研究,使得学生对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等诸多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基于本课程内容抽象,逻辑性强,各知识点相互贯穿、联系紧密,它便成为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课程之一。因此,如何围绕《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知识体系的特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获取知识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是教学的核心与关键。鉴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首次在临床药学专业开设,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就该课程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课程安排和设置的合理性、学生对理论和实验课程的掌握情况与本课程实用性等。
  
  一、课程设置合理性与教学效果评价
  
  (一)课程设置合理性
  根据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课时安排合理;而17%的学生认为不合理:其中,15%的学生认为课时安排较少。对于临床药学专业设置《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必要性调查结果分布如图(1)所示:
  


  (二)学生对《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如下表所示:
  


  (三)学生对理论课掌握情况及建议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很少预习该课程; 或者,即使预习,大部分学生预习时间少于30min。但是能够做到课后及时复习和课堂上积极做笔记,尤其是重点和难点部分。将近30%的学生能够完全理解老师上课讲授的内容,70%左右的学生不能够完全理解:其中,大部分学生是由于教学内容前后联系紧密,而课后没有做到及时复习,导致时间过长部分知识遗忘;小部分学生感觉每节课课容量过大,或因学科交叉渗透,相关知识不足(如分子生物学、医学生理学)等而导致难以完全理解掌握。
  理论课授课过程中,70%的学生认为课件与讲授内容相配合,且课件中插图使用的非常合理,很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理解与学习。通过进一步对理论教学过程的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学生认为上课节奏适宜,但是27%的学生认为上课节奏过快,使得部分知识难以消化吸收,降低学习效率。其中,学生认为教材中较难掌握的具体内容分布如下:
  


  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联系密切且教材语言简洁明了、容易理解,但是16%的学生认为教材中涉及的内容阐述不明确或只是相对滞后,需要改进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经过《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的学习后,48%的学生增强了专业能力;37%的学生提高了实践能力;48%的学生提升了综合学术素养;并且,少部分学生认为经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后,不但丰富了临床实践方面的相关知识且拓展了自身知识面。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配置不足而需要改进和增设的内容见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的建议表。
  


  
  (四)学生对实验课的掌握情况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且认为实验课有利于提高动手实践能力。68%的学生认为实验课有利于科研与创新意识的培养;72%的学生喜欢参加与该课程有关的开放性和创新性实验;而2%的学生不愿意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验。在喜欢参加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验课程的学生中,66%的学生希望《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开设与免疫标记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实验内容,且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希望开设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超敏反应相联系的实验课程,特别是细胞培养等内容。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们认为实验课程中最受益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五)课程先进性与实用性
  通过对课程先进性的调查,97%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基本具有前沿性(即使课本内容相对滞后,老师亦会做相应扩展,弥补不足)。对于本课程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程度,94%的学生能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中学习的部分内容与现实生活或临床实践相结合;3%的学生能够全部灵活应用;极少数学生不能或者没有意识到是否学以致用。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该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对临床药学专业很有帮助,并且希望开设与该课程相关的职业导向讲座,以便拓宽学生们的就业选择面。尽管有75%的调查学生不确定会继续研读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相关的专业,但有20%的学生会选择该方向进一步深造。
  
  二、教学效果分析讨论
  
  通过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就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分析,学生们普遍认为在本专业开设《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相对合理,并且对教学效果比较满意。然而,由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内容庞杂,系统性强,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但它也是学生们难以理解与掌握的课程之一,例如对MHC和微生物各论等部分内容的学习。因此,我们针对这一现象做了进一步地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欠缺学习主动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知识更新迅速,名词概念新颖繁多,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记忆,因而较难以唤起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性。基于该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很少有学生能够做到课前积极预习,课后积极复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听课效率和增加学习负担。并且,缺乏系统总结归纳的能力——从学生对本课程提出的建议可以看出,学生们对本课程的学习主要依赖于老师的重点、难点与课后习题,致使掌握的知识过于有限,缺乏由点到面的积累及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和思考。
  其次,缺乏优秀的教材。由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应用性强,学生们初次接触本课程,自然会感到难以理解吸收,则优秀的教材、丰富的教学内容、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依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做了初步调查,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教材中与免疫学相关的内容阐述不够明确,知识相对滞后,这就对接受新知识带来了难度。
  同时,学时设置少、课程内容多,特别是临床免疫学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很少甚至不能进行讲授。由于学时安排有限,部分学生会感到每节课课容量大,课堂节奏快,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求学生们既能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精髓,又能够与相关知识融会贯通,这不仅仅使教师难以施教,而且使学生更加难以学习与掌握。
  针对上述问题,学生们对此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在理论课上多举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或插入与课程相关的视频等;每节课前,教师复习与总结上次课的重点难点,做到主线清晰、层次分明、系统完整;课程讲授结束时,专题式系统性归纳免疫学和微生物学内容,然后将两个专题合并,讲解其中相互交叉的内容。同时,教师应该尽量理清学生们的思路,避免部分学生因内容庞杂而相互混淆,如免疫学部分构建免疫应答主线;微生物学部分则列表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归纳总结。
  并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授学生如何学习本课程,并辅以相应的参考书目或者复习资料,同时鼓励学生们多阅读文献,了解新成果、新进展,拓宽知识面,建立师生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教学相长的教学气氛,提高其学习效率。
  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理论结合实践,实验课的教学也十分重要。实验课上,教师应该清晰地讲解实验原理,积极做好示教实验,且在学生动手操作时,能够耐心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培养学生们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实验考核方法上,可以考虑采用口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基于课时安排有限,学校可以考虑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如创新实验、开放实验和暑期学生活动,并提供参观制药厂、酿造厂和生物制品厂和医院药房及临床药学研究机构等机会,且结合当地疫病的流行情况,指导学生进行具体实验的设计。
  
  三、结束语
  当今生命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能够在临床药学专业开设《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这门课,并且广泛听取学生的评教反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对于学科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日益重视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学生经过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也通过进行广泛的经验交流,将“教”与“学”相结合,丰富教学过程,逐步建构起优秀的教师团队。为此,在师生双方增进了解,教学构架不断优化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及学生的刻苦努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并增加学习主动性,进而达到教学相长、教学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长中,程惠娟,等.微生物学教学中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M].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大连:出中华预防医学会,2011:175-176
  [2]何绍江,喻子牛,等.微生物学教学法研究[M].微生物学教学研究与改革.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0-23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 药学院 江苏南京)
其他文献
教学计划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同时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它是教与学活动中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剖析提供依据和保证,为教学效果的好坏予以衡定。因此,以笔者之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分析  分析也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分析与了解。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是以师生关系为基本前提,并在一定的师生关系下进行的,因此,师生间要进行交流、熟识、掌握每位
期刊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使一些大学生理论与实践割裂、知与行脱节,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要解决这些矛盾,必然要求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改革,而找到行之有效的路径,也就成了实践教学的关键,也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关键词]思想政治 实践教学 路径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使一些大学生理论与实践割裂、知与行脱节,很大程
期刊
[摘要]体育游戏不但可以培养学生机智、勇敢、活泼、乐观、团结、进取等优良品质,而且能加强学生注意力、理解力、观察力、判断力、意志力、敏锐力和勇于创新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因此,我校在体育课教学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通过精选游戏内容、创设游戏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努力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和加强学生主动参与等教学策略,实践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实施 体育
期刊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能正视并经常反思自身的弱点,就能真正拥有希望,拥有光明的前途。我们的教师若能正视并致力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个有良心的、合格的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我愿与同行一道,努力改变自身弱点、不足,致力于作文教学工作,从基础抓起,从做人教起,为切实提高中学生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让每位学生都能爱上写作。   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
期刊
[摘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在高校党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十年来,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学生党员队伍也日益壮大,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从支部建设和党员自身建设两个方面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党组织建设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当今大学生党
期刊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已经进行了多年,如何将教学录像做得最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江西警察学院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具体谈了如何提高精品课程的视音频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录像的意义 前期准备工作 拍摄步骤 拍摄技巧 后期编辑制作    一、精品课程中教学录像的意义    2003年4月8日,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效果及在口腔专业学生培养中的意义。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桥梁。临床见习教学对于学生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口腔教学 临床见习 效果及意义    实践教学是医学院校口腔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临床见习课在医学教育中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将基础医学同临床医学衔接起来,而且
期刊
[摘要]针对“油藏描述”这门专业选修课的特点,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既经典又新颖的案例教学方法,并经过精心准备案例,在课堂上大胆尝试了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不仅对专业知识理解深刻,而且也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训练了其创造性的思维,取得较为良好的教学成果,得出几点在行业特色本科专业选修课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体会。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油藏描述 尝试 主动学习 创造性思维    “油藏描述”课程对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课堂上,教员应围绕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实施方法和教学环节进行设计,精讲理论知识点,精讲解题思路方法,通过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学员运用所学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方法—能力的统一。  [关键词]精讲知识 精讲方法 强化训练 两讲一练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员在课堂上怎样抓住课程的核心,达到既传授理论知识有
期刊
[摘要]高职高专作为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科学校,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基础较差、素质较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就很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改变课程教学方法及内容就必须顺势而行。本文作者根据目前提出的较前沿的教学理念,即根据工作过程,设置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法,对所承担的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本文就教学改革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