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高效课堂初探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以学定教,自主合作”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内在需要和学生基础水平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它的真正含义就是坚定学生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以发展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成长,课堂教学才有真正的生命力。”下面,笔者将从自身多年的教学体验,就《桃花源记》这篇散文的教学构想,谈谈对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几点认识。
  一、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落实师生间的情感互动,建构对话式语文课堂
  在课堂互动对话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自由宽松开放的精神状态,可以不受教师预设问题的束缚,充分表达各自的意见。为了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笔者首先从本文的写作背景出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情怀。众所周知,在古散文中《桃花源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为此,要让学生加强诵读,仔细阅读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督促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加深理解。这些工作在学生课前预习中就应该给予充分而必要的强调。加强诵读教学,在诵读中让学生欣赏、领悟文章优美的语言特色,体会景物描写之美。通过写作背景分析,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熏陶。
  二、立足课堂,合作交流。感受文本的情思之美,让学生的情感在与文本的交流中得以升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高效课堂,就是回归“教学生学”的本真,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学习、进步和成长。
  在《桃花源记》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首先教学生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与作者对话,感受作品的情思之美。这堂课上,学生首先读准字音读顺节奏,再读出感情读出韵味,采用了“小组合作”、 “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多地触摸语言文字,体现了新课程“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灵性。学生读出了文本中透露出的宁静安乐的环境美、热情好客的风俗美、淳朴善良的人情美;读出了文章中的男女老少的乐;读出了桃花源的奇;更体会到了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虽然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但确实是反映了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的愿望。
  通过学生的反复吟诵和朗读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在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注重自己的感受、经历和体验。在朗读中,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了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变教师设计问题为学生主动提问题,有效实现语文课堂中的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
  语文课堂上学生的问题哪儿去了?是一個值得所有语文教师深思的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课堂上都是教师在发问,学生处于一种“待问”的被动状态。学生变成了只会听课不会提问的机器,不可能提出不同意见,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性、开拓性。
  钱梦龙先生认为:“阅读,必须善于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鼓励学生深思质疑。我在教《桃花源记》一文时,在介绍了背景之后就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结果全班提了三四十个问题,连平时从来不举手的同学,也举手提出了问题:诸如“为、乃、舍、具、要”等词的意思,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诣太守,说如此”的“如此”包含哪些内容?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到底奇在哪里?我肯定表扬学生后,根据学生的提问,选择普遍性的问题调整教学设计,带领学生研读课文,引导学生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课堂是流动的生命。只有坚定“以学定教,自主合作”的教学原则,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让学生以高亢的激情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才能让学生在个性张扬的探究中,获得知识的提升和人格的升华。
其他文献
摘要:隐性课程不是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而是体现在学校、班级的情境之中。它包括物质情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开发与利用隐性课程对英语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隐性课程 物质情境 文化情境 人际情境  学校课程可分为两大类型: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指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这类课程是根据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而编制的,
期刊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阅读教学。因此,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怎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呢?我认为,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和怡当有效的教学方法,还要有一定的教学理论修养和先进的教学观念,尤其是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要找出相应的阅读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途径。  一、厘清三维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期刊
摘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下面一些尝试。  关键词:自主合作学习 课堂活动教学 关注现实  历史新课程改革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学会学习。但是,我们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认为历史是副科,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学习态度
期刊
在初中阶段,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其相关知识及其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和解决办法,因此我们通过两者的类比复习,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应用和掌握。下面就从各个方面来看一下。  首先从定义来比较,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通过线段的中點,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它分线段为两条相等的线段。如图1,表示为:AB=2AC=2BC。角的平分线:从角的顶点出发,把
期刊
教育这一部门白成立至今,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就是因为,其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任务,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全面发展。介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深挖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给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中学数学具有内容上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明确性等特点。我们在实施中学数学教育时,应根据数学本身的特点,在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
期刊
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见”,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美文来。那么怎么才能达到这种写作境界呢?  一、打破思维局限  长期以来,我们作文教学运用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總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纵观当前的小学英语教学,作为四项基本技能之一的写作技能的培养往往被忽略或者淡化。这是因为不少小学英语教师认为,在小学英语学习阶段,学生没有能力用英语写作。所以,教师更注重口语交际的训练,对写的教学安排很少,只有在高年级的单元测试或者期末考试前才重视写作,而且缺乏对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导。
期刊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词是“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普通高中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要“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增强用数学的意识,能初步运用数学模型解
期刊
摘要:方法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在新课改状态下,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成为数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从“在课程开始前,预设问题引发探索”“在正式教学中,启发学生归纳总结探索方法”和“在课堂教学后,以鼓励和实践激学生的探索”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可以给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探索能力培养带来启示。  关键词:初中学生 数学教学 探索能力 培养浅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故事时刻提醒我们:
期刊
剪纸在中国农村是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几千年来形成的“剪纸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资源,更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极好教育资源,是中小学艺术、美术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剪纸是成人的艺术活动,但让剪纸艺术进入学校美术课堂,不但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祖国文化艺术的热爱,继续发掘民间艺术的情感,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