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表现出很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教学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通过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使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行动导向教学法 学习情境 任务 小组工作法 自主学习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技术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应该能够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结合自身从事的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各高职院校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都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方法通常是教师讲解与演示,学生习惯通过记忆操作步骤来进行模仿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行动向教学法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哪些具体步骤呢?
1.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传统的教材大多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专业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应从改变课程的知识体系入手,依据专业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任务对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对课程的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设计学习情境。并且学习情境的设计还要针对不同专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有所侧重。学习情境以任务为载体,所设计的任务要尽量涵盖教学目标的所有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内容布局。在每一学习情境结束后再安排一个综合训练项目,以达到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是主动性(实践性)知识,这样的知识会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解决问题时起到迁移作用。在学习情境设计时具体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取自于专业实际岗位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设计的任务要突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
(3)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且要尽量包含相关的知识点;
(4)在教学安排上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教学咨询者和教学主持者”。
(5)设计的任务要有利于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2.采用小组工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学生搭配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由组长分配每组成员的角色。每组成员的角色有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成果汇报员。并且小组成员的角色在每一次任务中进行轮换,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这种团队形式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等社会能力的提高。
3.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提前发放学材。学材的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引导问题。学生应根据教师要求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阅读学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是否按规定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将本组对学材中引导问题的答案填写在卡片上并在白板上张贴。此时教师不做任何解答。学生是否按学材要求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要以个人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填写在测评表上。然后教师布置任务,并对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支撑知识做讲解(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教师讲授的越来越少,而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对各组组长及成员提出相关要求。各工作小组按照小组角色分工,讨论如何完成任务,提出质量标准,制定实施计划。在任务实施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做学习的指导者和陪伴者,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学生有问题时给于必要的帮助。教师还要督促各学习小组对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记录,并做好总结。各小组在任务完成后由成果汇报员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汇报内容主要是小组为了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和其他小组根据其所展示的成果和汇报情况进行打分,并填写在测评表上,作为各小组完成任务状况的团体得分;最后由各小组组长对本组的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以后怎样改进和避免提出看法,并对小组关于学材中引导问题的答案准确性作总结和更正。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在训练环节教师还会安排一个训练项目,在小组讨论后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教师进行评分,并将各项得分用成绩管理软件进行统计。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学生在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应建立在通过专业岗位工作任务选取学习情境的基础之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加强其与专业联系的紧密性,注意与不同专业内容的融合和衔接,强化它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从而满足各专业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深入研究,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陪伴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提供学习工具和方法;应根据学生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做出调节,把握整个教学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取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育理念变为现实,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 行动导向教学法 学习情境 任务 小组工作法 自主学习
引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技术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应该具有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更应该能够利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结合自身从事的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各高职院校制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都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重要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授课方法通常是教师讲解与演示,学生习惯通过记忆操作步骤来进行模仿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教学效果不好。因此,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主要是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行动向教学法可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称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有哪些具体步骤呢?
1.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传统的教材大多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专业的联系不紧密。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改革应从改变课程的知识体系入手,依据专业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任务对计算机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对课程的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设计学习情境。并且学习情境的设计还要针对不同专业岗位对人才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的具体要求有所侧重。学习情境以任务为载体,所设计的任务要尽量涵盖教学目标的所有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内容布局。在每一学习情境结束后再安排一个综合训练项目,以达到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的知识是主动性(实践性)知识,这样的知识会对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解决问题时起到迁移作用。在学习情境设计时具体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取自于专业实际岗位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设计的任务要突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先进性;
(3)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且要尽量包含相关的知识点;
(4)在教学安排上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改变为“教学咨询者和教学主持者”。
(5)设计的任务要有利于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2.采用小组工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学生搭配组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每组推荐一名组长,由组长分配每组成员的角色。每组成员的角色有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成果汇报员。并且小组成员的角色在每一次任务中进行轮换,以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这种团队形式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等社会能力的提高。
3.设计教学过程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需提前发放学材。学材的内容包括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引导问题。学生应根据教师要求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资料,阅读学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教学的开始阶段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主学习情况;小组成员相互检查是否按规定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将本组对学材中引导问题的答案填写在卡片上并在白板上张贴。此时教师不做任何解答。学生是否按学材要求完成课前自主学习,要以个人评价、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填写在测评表上。然后教师布置任务,并对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支撑知识做讲解(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教师讲授的越来越少,而越来越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对各组组长及成员提出相关要求。各工作小组按照小组角色分工,讨论如何完成任务,提出质量标准,制定实施计划。在任务实施阶段,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方式。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做学习的指导者和陪伴者,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在学生有问题时给于必要的帮助。教师还要督促各学习小组对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记录,并做好总结。各小组在任务完成后由成果汇报员进行成果展示和汇报。汇报内容主要是小组为了完成任务所采取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解决方法。然后教师和其他小组根据其所展示的成果和汇报情况进行打分,并填写在测评表上,作为各小组完成任务状况的团体得分;最后由各小组组长对本组的任务完成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以后怎样改进和避免提出看法,并对小组关于学材中引导问题的答案准确性作总结和更正。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在训练环节教师还会安排一个训练项目,在小组讨论后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以检验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教师进行评分,并将各项得分用成绩管理软件进行统计。
结束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学生在解决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应建立在通过专业岗位工作任务选取学习情境的基础之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应加强其与专业联系的紧密性,注意与不同专业内容的融合和衔接,强化它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功能,从而满足各专业发展和工程技术实践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深入研究,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陪伴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为学生提供指导,提供学习工具和方法;应根据学生水平和接受知识的能力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做出调节,把握整个教学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取了行动导向教学法,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育理念变为现实,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