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静之过去所有的创作都奔着舞台剧而去

来源 :影视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CYFACYFA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舞台剧的渊源'
  说到邹静之与戏剧的渊源,那得从最初的十年声乐讲起。“我最开始的理想就是想当一位歌唱家,学了十年声乐,而且十年如一日的练习,但是后来没成功。后来开始写诗、散文、随笔等等,大概是我从三十岁到四十多岁的时候。然后从四十岁到五十岁的时候,写了一些影视剧作品,虽然年头不长,但是写了不少,不能说有多大影响,但也算家喻户晓吧。后来更多的着重于舞台剧的创作了”,他说道。
  不过,几年前,一位在北大荒时共同插队的朋友从美国回来后,才让他真正感觉到自己与戏剧的渊源远远不止如此。“他和我插队的时候睡一个炕上,当时是他演座山雕,我演少剑波的”,邹静之回忆道:“后来他去美国作了一位指挥,2005年他回国我们见面的时候,他给我看了一样东西,让我大吃一惊。”在饭桌上,老朋友带来了一个盒子,打开一看竟然是邹静之二十二三岁的时候,在北大荒写的一个舞剧的脚本,叫做《麦场风云》,里面还有当时排演时留下的照片。
  也许这位老朋友也知道,邹静之必然已经把年轻时的这段往事忘了。而他却一直作为青春的回忆和见证,小心珍藏着。邹静之看后,激动不已:“我只记得我当时写过很多组歌,但并不记得写过戏,或者剧本。我当时看到的时候,都傻了,完全忘了自己还写过这样一个舞剧。我说,不行,这得给我。他说,绝对不行。最后我只能复印了一份,原件给他了。这可能是我一生中写的第一部舞台剧。”
  如此看来,在邹静之真正进入舞台剧创作这十年之前,他对舞台剧的始终没有间断过。因为对音乐的热爱,邹静之曾一度给《爱乐》杂志写乐评。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文景便是因为看到了一篇邹静之发表在《爱乐》上的有关他音乐的评论,而与邹静之结识。一次国外某剧团邀请郭文景写一部歌剧,他便想到了邹静之。“他想让我给他写一个剧本,后来我就写了歌剧《夜宴》。当时我写了两个版本,第一个是用新诗的方式写的,但郭文景看完磨叽好几天之后跟我说,不行,没有感觉。他建议我改一稿旧体诗、文言文的,我就生改了一稿出来。这个是我写的第一部正式上演的舞台剧”,邹静之回忆。这部歌剧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上演了,英国、法国、比利时、美国、澳大利亚,包括在北京保利剧院也演过两场。
  让邹静之真正进入舞台剧创作时期,是和人艺前任院长刘锦云的一次饭局,“当时还有任鸣、刘恒、毕淑敏还有作家王刚,在饭桌上就约我们写话剧。我好像是这四个人里面第一个交了剧本,因为就是想写。那时我正在影视创作的间歇当中,就特别想写话剧。我的影视剧约稿一直太多了,而且没有正式的演出单位找我,我也下不了这个决心。当时我记得好像和任鸣说了三个选题,他觉得都挺好,问我最想要写哪个,最后我选择了《我爱桃花》”。
  写舞台剧永远保持票友的精神'
  从五十岁之后,邹静之的创作重心基本上转到了舞台剧上面,包括话剧、歌剧、儿童剧、京剧,算下来有十部戏了。即使有时候接了电影剧本,但他还是老琢磨,这个电影写完了得找一个大块时间,写他想写的舞台剧。
  想起自己每一部舞台剧的创作经过,邹静之甚至有些感慨:“我在写戏的时候,真算是日思夜想。从早上还没睁眼,在床上迷迷糊糊的就开始想着戏的事儿,想明白了才起来呢。一直到晚上出去遛弯儿,都在想这件事儿。如果我构思好了,以这样的方式创作,一部戏一般在十天以内我就完成了。但此后,我会花一到两个月修改。也就是修改比第一稿创作的时间要长好几倍,就好像画画一样,大胆落墨,小心收拾,先是泥沙俱下,都给冲出来的感觉,然后再规整。”
  他写舞台剧自始至终给自己定了规矩就是,不以此博名利,持票友的精神,热爱舞台剧创作,因为票友就是单纯的爱好。就好比当年的李渔、汤显祖写的那些戏,他们最先愉悦的是他自己。同样,邹静之写舞台剧最深切的感觉是,从中得到了特别大的愉悦感。
  他表示,与职业相比,他更喜欢当一个票友。票友是自己热爱,甚至自己花钱置办行头,他的热爱程度甚至超过了专业的,因为专业的是以此谋生,是两股劲儿。例如齐如山给梅兰芳写戏,那就是票友,李渔写了那么多剧本,他还设计家具,但他们都是文人。明式家具为什么流传至今,而且全世界人都喜欢,就是因为文人加入进来了。
  他一直想保持一个票友的精神,甚至是票友的身份,就是要永远保持票友对于艺术的那种发自心底的热爱。
  舞台剧创作更具挑战'
  邹静之认为,想要作舞台剧编剧,文学的准备一定是必然的。因为写一篇诗歌,或者散文都相对容易点儿,但是驾驭一部两个小时左右的舞台剧创作,它的结构、叙述方式都特别考验人,容不得你掺半点儿水。当然其中也不乏曹禺先生这样的天才,二十多岁就写出了《雷雨》。
  相比其他影视剧的创作,他表示:“因为我觉得影视的最终还是导演的文本,所以编剧的主观能动性有些地方会因为合作而屈服。而电视剧其实不再适合积累了很多文字经验、结构经验继续操作下去的可能,第一它太长,动辄五十万字;第二它有时甚至排斥剧本的文学性,以及对结构的处理。”
  他甚至比喻:“写剧本就好像打游戏,一个新游戏,等你一关一关都过去了,就觉得没意思了,老想玩有点儿难度的。例如我为什么要写《花事如期》呢?有难度,两个人,一晚上,三一律,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难写的戏了。”
  在古代,汤显祖、李渔这样的人都属于士族,生活无忧,有自己的戏班。而莎士比亚就是剧团的,他写戏就是为了剧团演出,获得利润。所以他们都应该算是驻班编剧,所以一个剧院是应该有编剧编制的。但是因为经营与创作总是有些矛盾的,以至于一些驻班编剧和文艺团体不那么和谐。
  所以邹静之觉得目前各剧团与编剧之间这种比较松散的关系,更适合戏剧的发展。这样就会培养一批像他这样,迷恋戏剧的一批人,以此为乐,不以此为生。
  凭借热情成立龙马社'
  “好几年前,我们就为社团起名龙马社,但一直没成的原因是没有剧场。”凭借着对于戏剧的热情与喜爱,龙马社在2008年底正式成立了。龙马社初创是以刘恒、邹静之、万方等人为核心。邹静之介绍,这个核心先是较为松散的,没有别的要求,就是每年三个人能出一部原创新戏,“写自己想写的,说自己想说的”。邹静之进一步解释道,这个以作家为核心的团体,注定要表现出他们对戏剧文本的重视,并将吸引更多编剧加盟。
  邹静之、万方和刘恒成立龙马社,就是因为喜欢舞台剧,它不但不挣钱,他们还自己往里面搭钱。邹静之说:“因为我们三个人都是作家,干起事情都是凭热情,现在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也许龙马社就被这么几个文人一直坚持下去,就做起来了。西泠印社最初的成立也花了七八年的时间,秀才造反三年不举,老是议而不决,最后成立了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你看他们的会员,从吴昌硕、李叔同、丰子恺到赵朴初、启功,都是多大的人物啊,甚至影响到日本、东南亚。所以龙马社被我们的热情呼唤建立起来,聚集的人气也越来越多了。”
  他觉得艺术这东西一定是从心里由衷地喜欢,而不是变成博取名利的工具。这也是他们三个人的共同点:“‘名’也就这样了,要是为了‘利’就写电视剧去了。也就是说,我们对于戏剧的热爱不是有所期待的,而是无待的,以这样的方式做事,龙马社的风格和整个的感觉可能都会不太一样。”
其他文献
冯凯帅:  著名电影出品人 、著名电影监制、金牌制作人。港大双学士、澳州留学归来,目前担任凯羿文化CEO、凯羿影视CEO、 丹橘莎网络传媒大股东之一,旗下产业涉及整个电影、电视娱乐行业。冯凯帅注重培养新晋导演,紧追时代题材,拍摄年轻人喜爱的电影以及微电影,为中国电影增加清馨时尚的一篇。目前专注于泛娱乐化产业合作、娱乐产品发展宣传。  ASK:你是如何选择了这个行业?  ANSWER:选择哪种行业除
期刊
大侠梦  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大侠梦,霍建华曾经的梦是杨过。杨过的叛逆,亦正亦邪令他着迷。2003年入行后,他似乎离这个梦近了,想象如果有一天能演杨过该多好。遗憾的是,在2005年张纪中版《神雕侠侣》选角时,霍建华兴冲冲地从台湾赶来试镜,却与杨过失之交臂。只是,上天安排了另一些机会给他,他开始了古风武侠之路的历练。《天下第一》的归海一刀、《红拂女》的李靖,尤以《仙剑奇侠传》的徐长卿、《怪侠一枝梅》
期刊
她很复杂。  她有着大时代背景下的家族命运,是家里最小的女儿却也是大家庭的“长子”。  她是16岁就一夜成名的玉女偶像,也是侯孝贤早期电影的文艺女主角。  她是才情显著的作家,是循循善诱的达人秀评委,也是亲切怡人的“美丽教主”。  她有着甜美的外表,身体里却生长着一颗叛逆的内心。  她曾唱着青葱高亢的流行金曲,也听着内地张楚、窦唯的摇滚乐。  她在自己的小宇宙里充满感性,却决不是一个伤悲秋月的工作
期刊
蛇年春晚,刘谦和钢琴家李云迪合作表演了一个魔术。网友总结整个魔术的表演过程就是:刘谦问了一句,“找力宏?”李云迪吓得连人带钢琴都卷走了……“找力宏”这三个字随后被网友封为“蛇年春晚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词”,同时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央视、刘谦、李云迪,谁也不承认是始作俑者。  “找力宏”事件看似是央视春晚31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现象,但实际上并不是新鲜事。无论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这个模模糊糊的
期刊
程青松,《青年电影手册》主编。  自2008年以来,《青年电影手册》坚持与国内许多独立电影人交谈,使其具有一定中国电影的标本意义。  2010年,程青松创办中国金扫帚奖,意在选出每年最差影片,以鞭策的愿望来提高整个华语片的创作质量,该奖支持者越来越多,包括娄烨、王小帅、范冰冰、关锦鹏等影视圈内人。  在他看来,虽然去年中国生产各类电影893部,而实质上取得好的口碑的电影只占少数。而对于青年导演,要
期刊
1'  汤唯:她愿意是“文艺”的  2007年,汤唯因出演《色·戒》女主角王佳芝而一夜成名。走红之后,又在各种传言中突然销声匿迹,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已经是两年之后的香港街头。那时,她已获得香港居民身份证,正在导演李安及其好友——亚洲金牌制片人江志强(香港安乐电影公司总裁)的保驾护航下,跟随导演岸西,拍摄她的复出之作《月满轩尼诗》。  很多人对她当初消失的原因明知故问,她则对过去绝口不提。谈笑风生
期刊
《悲惨世界》的电影改编之路大概有两个方向,一种是以比尔·奥古斯特执导版本为代表的传统剧情版,脱胎于雨果的原版小说,注重剧情和叙事;另一种则是汤姆·霍伯的新版《悲惨世界》,他的改编并非依照小说,而是取自同名音乐剧,不但要沿袭原剧的情节,连经典唱段也要全盘复制过来。而在由音乐剧的改编过程中,导演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就是所有演唱都采用现场同期录音,这对演员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  所谓现场同期录音,
期刊
在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内地电影盼来了去年的龙尾和今年的蛇头,电影人继续高歌猛进,迷信和膜拜各种华丽的数字。仅仅三年而已,媒体都已经不屑提“亿元俱乐部”。毕竟,当《快乐到家》和《101次求婚》这样的电影都能轻松破亿,高票房的确更像笑话。拍一部好电影和拍一部卖钱的电影,到底哪个重要,目前看来,众人还是更相信后者。很多人看到了《泰囧》、《十二生肖》和《西游降魔篇》的大卖,却没有看到闭门锁国的保护壁垒,
期刊
已经11亿了。  导演徐峥和制片人陈祉希都没想过会破3亿,现在,这个数字是预期的三倍多,甚至还在刷新。陈祉希回忆自己当初对电影的期待,“虽说是很有把握的,但2亿这个数字已经很不保守了”。2012年12月的最后一天,徐峥的导演处女作终于毫无悬念刷新了《画皮2》 刚刚创下的中国电影11亿票房纪录。  它不是黑马,我们有备而来。  几个月前,徐陈二人对电影的票房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制片人陈祉希拍着胸脯跟光
期刊
尽管在网络上,对于正版新《笑傲江湖》嘘声、骂声一片,但是显然这并不妨碍它的收视率持续一路飘红,自上映以来连续保持着45城收视率排行第一的位置,甚至创造接近2点的收视。这说明什么呢?第一,至少说明真正乖乖坐在电视机前追看剧集的收视群体绝对不是网络上那群人;第二,在追骂的同时,广大文青、愤青们也一集不落地把新《笑傲》追看完毕,成功贡献收视样本。这一情况,恍然间似曾相识!  没错,似曾相识!12年前,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