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卷亦有益——谈初中科学课堂“体验.感悟”式教学的实践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spor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的科学课堂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有一些科学课堂仍存在着问题,就是由教师以前用一根粉笔和一张嘴为中心变成了以课件为中心,教师根据课件中探究的主要环节,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在那里传授“探究”,对学生来说仍是被动的“探究”,对于三维目标的达成,特别是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存在着“外部灌输”和“空洞说教”现象,为了使得科学课堂的三维目标如何更加有效的达成,我们提出了“体验·感悟”课堂教学模式,下面就此模式实践和研究谈谈我的认识。
  1“体验·感悟”式的教学理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基于以上的启示,我认为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不应该把知识和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不仅是学生对知识本身有着深刻的感悟,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情感和价值观也在体验感悟中得到提升,为了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思维能力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我们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回避书本现成结论和教师思维方式的干扰,从而实现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对学生思维的充分尊重。
  2“体验·感悟”式教学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科学课堂教学活动赖以发生的物理和心理条件,是课堂活动得以进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环境都有利于“体验·感悟”式教学进行,“体验·感悟”式课堂教学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事物的本质,学生除了做适当实验外,更主要的是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地去感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环境既不能过于沉闷,也不能过于热闹,只有创造一个和谐有序的课堂环境,才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悟,才能让学生进行严谨的思考。
  另外,“体验·感悟”式课堂教学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居高临下,以自己思维方式来干扰学生,更多的是鼓励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更好的发挥。
  3“体验·感悟”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体验·感悟”式教学的实施流程:
  3.1创设问题情境
  問题情境的创设已达成各种教学模式的共识。问题情境化后,使问题还原成人们认识事物的原始状态,并建立在学
  还原认识的原始状态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师帮助者,促进者
  评价葙交流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具体理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八节《物质在水中的结晶》关于“冷却热饱和溶液”概念教学中:
  教材中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冷却热饱和溶液可以得到晶体?”学生由于对这个问题理解不够具体,就会很茫然,不知从何答起,而我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昨天我在实验室用常温的硫酸铜溶液进行自然降温总是得不到晶体,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是具体事情,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学生一听要帮老师解决问题,思维的主动性马上提上来了,“因为常温下溶液跟室温差不多,冷却的温度变化不大,当然没有晶体析出了,应该把溶液放到冰箱里,或用温度较高的溶液进行冷·却才可以,”学生能作出这样回答,这是由于他们有这方面知识和生活经验促成。
  我们初中科学教材涉及讨论问题的有些表述对学生来说还是很抽象,或者对一些同学来说是缺乏生活经验支持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分析学生潜在的认识,然后结合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把问题情境化、本土化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具体,方向更明确,探索的兴趣更浓。
  3.2回避干扰
  “体验·感悟”式教学是一个把问题还原成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原始状态,然后让学生重演科学家对事物探索的过程,而科学的探索离不开学生好奇心的驱动,也需要给学生主动思维的时空,因此为了维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尊重学生的思维,我认为应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回避以下两方面的干扰:
  回避将要学习书本中现成实验和结论的干扰,初中学生在学习科学时所表现出的好奇心一方面比较广泛,另一方面又比较容易满足,如学生对没有使用过的实验仪器非常好奇,想知道其功能和使用方法,一旦掌握了其使用方法后,学生的好奇心便消失,为了使学生对所将要学的内容保持较强的好奇心,我们不建议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中翻阅书中现成的实验和结论。
  回避教师用自己思维方式对学生进行干扰,纵观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了解,概念、定律的建立和完善,无不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想象和创造等思维能力,而在教学中教师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干扰学生,甚至用自己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失去了进行想象和创造、推理等思维能力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体验感悟的机会,所以在体验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而教师只是体验过程中提醒者和促进者。
  例如在教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中,可以把人们对分子的认识回到最初认识的原始状态,问“分子是怎样构成物质?”学生茫然,但心里充满了好奇心,接着就提醒他们:“当人们还没有水平来认识事物本质时,靠的就是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因为这样我们的科学才有了突破,”于是让学生对分子如何构成物质进行想象和创造,他们的想象如图。
  在以上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在课中翻阅书中现成的结论,或者教师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干扰,就不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也就是因为前面这两个回避,才能使学生潜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得以充分暴露,才能在体验过程中得到修正,当然回避不等于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要充分吃透教材,对相关知识要有系统的认识,并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
  3.3体验过程
  体验科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体验·感悟”式教学核心环节,这个过程教师应该不断深化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充分利用,同时学生一些潜在的错误前概念也能够得到充分暴露,然后通过体验和感悟不断加以修正。
  例如:在教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宇宙的起源》,在关于宇宙曾经是怎样,未来会怎样师生展开如下的对话:
  提供证据:
  美国天文学家爱德温·哈勃通过星系光谱分析发现了什么?
  发现1: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
  发现2: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
  发现3: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师:你从这三个信息中得出什么结论?
  生:说明宇宙在不断地膨胀(师生一起进行了模拟实验如图)
  师:如果让时间倒退,你想宇宙曾经是怎样的?
  生:可能集中在一起,一个“点”上。
  师:那么怎么又会出现从“点”到现在这样不断膨胀的情况呢?
  生:可能曾经发生一次爆炸。
  师:什么样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生:能量巨大时会发生。
  师:那么你认为未来的宇宙会怎样?   生:宇宙会不断扩大,对了,温度会降低。
  师:为什么温度会降低呢?
  生1:因为各星球在克服彼此引力在远离,相当于其机械能在增加,那内能就会降低。
  生2:不对,我们宇宙很多星球不断对向宇宙释放能量,整个宇宙热能不一定会降低。
  生3:但是那些不断向宇宙释放能量的星球会在未来消亡。
  生4:随着那边星球的消亡,那么宇宙也会因此消亡,
  以上教学让学生经历—个假说的构建过程,此过程学生的知识经验被充分的利用,又为学生的思维发挥提供了时问和空间,在学生思维被尊重的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又是互动的,这种互动是建立在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也正是这种严谨的思维主导了课堂前进的方向,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对本节课的内容相关知识及知识形成的发展史有着充分认识,并且作充分预设,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机智的作出正确引导。
  3.4自我感悟
  在课堂中一味追求让学生进行体验,而没有感悟提升,这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使教学仍处于低效状态,实际上,体验过程是除了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外,其主要作用就是为学生自我感悟而服务,让学生对整个体验过程进行整理、分析,使自己发自内心感悟到自身的认识、及成长和发展的不足,从中获得构建有关知识的能力和提升自己的情感及价值观,即三维目标在感悟中达成。
  例如:在教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光和颜色》时,关于光是沿怎样路径传播的展开以下教学:
  体验“光在同一均匀物质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悟这个规律中每个字存在的重要性,同时也把先前潜在错误认识“光沿直线传播”进行深刻修正,从教学效果来看,要比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结论更加有效。
  体验实验设计过程,让学生的想象和創造力得以较好发挥,以及科学方法得到有效渗透,同时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感悟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实验证据、理性的论据,只是随着证据的不断出现,结论也会不断被改变。
   体验评价过程,感悟到科学研究研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又是一个不断被质疑的,不断被修正和完善的过程,需要一代一代不断的努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能由此被激发。’在“体验·感悟”式教学中,维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的思维发挥提供了时间和空间,使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全程参与、亲身体验经历的过程中,使三维目标在感悟中得到实质性的内化,同时,在“体验感悟”式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干扰学生,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仍得以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成为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完成知识意义构建的组织者、指导者、协助者和促讲者。
其他文献
“教孩子六年,想孩子十六年,看孩子六十年”.台城第二小学一贯坚持“立足六年,辐射百年”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德博学”的校训,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和竞争的意
期刊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外语教学评价方式的不足,提出应建立一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并论述了形成性
新课程标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不仅要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物理知识,获得观察、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且要在认识自然和学习科学知识的过
从中职生的生源来讲,他们绝大多数来自于学习基础差和学习能力不强的初中生,数学学科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要求比较强,即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会感到吃力,更不
所谓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所引发的思考,包括质疑等多种形式,带有一定的批判性;所谓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内容的一种深入思考的意识;批判、怀疑的意识,往往是教学活动中创新的契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就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多,学生向教师提问的少,学生提问能力差,几乎无问题可问,甚至把“消灭问题”作
“全语言”(Whole Language,也译作“完整语言”、“整体语言”和“全语文”等)是近年来语言教育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全语言已在美国、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家的中小学教育界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生问”导学式的物理教学,学生天生好问,以问题导学,真正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笔、动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意识,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1“生问”,导学克服教学顽疾  当前,我们的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顽疾:1.重教师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2.重统一要求,轻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个性;3
如何上好一堂化学课,打造有效化学课堂?兴趣是学生追求知识路上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阶段,由于课程的繁重和内容的复杂,很多学生往往对化学产生畏惧之心,使得教学任务的
管办评分离是新时期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这一改革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权力的重新调整与利益格局的重组,是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所在.从当前我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由什么决定?人教版新教材这样说明:理论分析表明,当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间是真空时,电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