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重点,而小学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和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因此,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改革势在必行。小学数学教师应顺应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性,把“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指导和贯彻于教学始终,在此基础上,积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数学教学的彻底变革和全面提升,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改
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阐释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同时也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其中也包括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本论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发挥学生主体性、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等方面,系统分析如何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而合作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以往统一的授课方式,尝试根据科学的标准和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4-6个学习小组,并确定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展示自己;其次,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互补、相互启发、互惠互利,最终收获更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的第一次接触,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针对学生开展了合作探究活动。课程开始前,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组内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给学生布置探究性任务,随着探究性任务的引导,每组都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操作是不可或缺和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它能促进学生有效运用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应从理论到实践扩展,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参与活动和体验活动中动手操作,边思考、边动手、边动手,实现手脑合一,更深入地体验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讲授“长方体(一)”这一章节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归纳,以达到教学目的。通過运用道具拼接出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应用的成功之感。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肯定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和真诚的交流,建立和谐、自由、宽松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实现课堂主动参与。
比如,在讲授“倍数与因数”这一部分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的运算,初步了解倍数与因子的意义,其中,本节课的内容需要学生经过一个探索的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有效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新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并发挥出其巨大的优势和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使之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从而创造更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参与,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知识理解,从而不断提高知识教学的效率。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本课程以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为教学对象,以提高知识教学效率,优化学生感官能力为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本文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伸缩门、梯子、楼梯扶手等常见生活用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然后再提炼出这些图形,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形象,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这门课内容的理解也在加深。这样,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高了知识教学的效率。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变革和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紧跟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贯彻和渗透,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海艳.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42.
[2]刘健.激发学习需要,促进主动学习——小学数学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实践探析[J].教育观察,2018,7(24):119-120.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改
核心素养的提出进一步阐释了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同时也为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其中也包括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本论文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发挥学生主体性、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合作探究活动等方面,系统分析如何以数学核心素养为基础,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中,合作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而合作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改变以往统一的授课方式,尝试根据科学的标准和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4-6个学习小组,并确定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和分工,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展示自己;其次,教师应积极组织和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在小组中展开讨论、互动与交流,实现思维互补、相互启发、互惠互利,最终收获更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面积”这部分知识时,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的第一次接触,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笔者针对学生开展了合作探究活动。课程开始前,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组内成员确定好后,笔者再给学生布置探究性任务,随着探究性任务的引导,每组都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在教学活动中,实践操作是不可或缺和可替代的重要环节,它能促进学生有效运用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还应从理论到实践扩展,积极组织和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参与活动和体验活动中动手操作,边思考、边动手、边动手,实现手脑合一,更深入地体验知识的本质和规律,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在讲授“长方体(一)”这一章节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对其基本特征进行归纳,以达到教学目的。通過运用道具拼接出立体图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应用的成功之感。这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交还给学生,肯定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互动和真诚的交流,建立和谐、自由、宽松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问,实现课堂主动参与。
比如,在讲授“倍数与因数”这一部分时,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的运算,初步了解倍数与因子的意义,其中,本节课的内容需要学生经过一个探索的过程,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有效率。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主体作用,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新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笔者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过程,并发挥出其巨大的优势和作用。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让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使之更生动、更直观、更形象,从而创造更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参与,优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快知识理解,从而不断提高知识教学的效率。
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例,本课程以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为教学对象,以提高知识教学效率,优化学生感官能力为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本文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了伸缩门、梯子、楼梯扶手等常见生活用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然后再提炼出这些图形,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图形形象,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对这门课内容的理解也在加深。这样,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高了知识教学的效率。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变革和优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紧跟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核心素养得到全面的贯彻和渗透,使小学数学教学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任海艳.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42.
[2]刘健.激发学习需要,促进主动学习——小学数学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实践探析[J].教育观察,2018,7(2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