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与家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n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一杯敬远方,一杯敬故乡。远方与家,在人们心中翻滚千年仍未找到平衡点。多少人在生活的苟且中自斟自醉看不见远方,又有多少人,在追寻远方的道路上走得太久,忘了那个苍老又沉重的家?
  生活已然一地鸡毛,生存尚难,又何以寻远方?家中温暖,遮雨避风,又何要寻远方?钢筋水泥下的都市蝼蚁们如是想。可远方的存在,不是一蔬一饭,不是柴米油盐,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没有一份对远方的期盼,那这寻常人生悠悠数年,不过是庸庸碌碌的行尸走肉罢了。
  一颗樟树种子不会想象出自己长成参天大树的模样,一只快乐的正在拱泥土的猪也不会想到自己待宰的命运,唯有人类在脚踏之处,会踮起脚尖思考未来,遥望远方——这是万物灵长的特别之处,繁星纵变,远方永恒。
  “我们总是走得太远,忘了来路。”而现代人更多如此,打破安土重迁的枷锁,背上行装,再不回家。《清华大学毕业生十二年不回家与父母决裂》的微信文尚在朋友圈疯转,打工父亲五年未归乡与儿子相见不相识的新闻又再次触人心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远方风光无限好,又有谁会如古人一般,在秋风乍起之时为一抹莼鲈之思回家呢?
  无人再愿做季鹰了,这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我们忙着学习,忙着工作,忙着追逐远方,偶尔余光一瞥,看见家中温暖的台灯,看见母亲洗菜做饭的瘦弱的肩,看見父亲鬓角苍白的发,才惊觉自己已在追寻远方的路上走了这么久,忘了来路,忘了归处,甚至忘了支撑自己去远方的除了所谓的信念,还有这个老旧的年迈的家。何其悲哀!
  如果说,这个世界的年轻人在去往远方的途中能时不时回头看一眼,那么这个亲情日渐淡薄、人情日渐冷漠的时代会不会有一些改变呢?会不会少一些独居老人在家中猝死而无人知晓,少一些留守儿童缺失关爱而自甘堕落呢?远方与家虽难以同时到达,却不必对立分明,只要处理得当,便不会顾此失彼。
  愿家中的人儿能有一分对旷野、山海和木吉他的向往,也愿远方的游子保有一分对家乡、父母和旧沙发的眷恋。
  家中虽暖,莫忘远方颜色美;远方虽好,莫忘家中烟火气。
  点评
  在“家与远方”这个永恒的话题上,作者非常好地构建起了两者的有机联系。第四、五段是去远方忘了家乡,第六段是呼唤“去往远方的途中”的回望,最后两段用“旷野、山海和木吉他”“家乡、父母和旧沙发”“烟火气”等很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清晰点明了两者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问句使用是一个亮点,“生活已然一地鸡毛,生存尚难,又何以寻远方?家中温暖,遮雨避风,又何要寻远方?”的连问引人深思,“又有谁会如古人一般,在秋风乍起之时为一抹莼鲈之思回家呢?”的反问饱含痛心,“时代会不会有一些改变呢?”的疑问深藏着期待,为全文增色不少。
其他文献
【作品简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前108年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发愤著书,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原文  李将军列传(节选)  司马迁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①孝文帝十四年
期刊
打卡文化,好比正在种植一株橘子树。橘子皮软,色黄温润,也味浓尽兴。但它甜不甜,好不好,终究还是取决于其内核的种植之道。  对于打卡,我想说华丽从未只是躯壳,我们该拿出橘子本真的甜来,将打卡意义化、丰实化,而非只是一张橘子皮,内底酸到透。打卡的盛行,反映了人们对精致生活的极致向往,是一种对美的追求。的确,有一些人认为打卡是在作秀,但我认为这一观点本身就流露出了一丝“酸葡萄”气息。前者是对打卡的表象追
期刊
菊次郎的夏天  导演:北野武  编剧:北野武  主演:北野武/关口雄介/岸本加世子  上映日期:1999-06-05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总觉得夏天好像永远不会结束。考完期末考便进入了漫长的暑假,独自在家待着,看着风扇的三扇叶片重复转动、窗外藤蔓植物的影子,听着持续的蝉鸣,想着可以去楼下的小卖部买汽水喝,晚上冲完冷水澡再躺在凉凉的竹席上,用勺子挖着半个冰镇过的西瓜大口吃着,这些碎片就是我对于夏
期刊
入职快手前,我对乡村的生活、小镇的生活,保持着非常肤浅的理解。  当然我并不会认为乡村、小镇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的前农业社会。但对于居住在那里的人,他们的所思所想、每天的日常生活,我都不甚了解,仿佛他们与大城市居民是两个物种,但事实上,现在恐怕个人生活的差异和难以理解彼此已是既定事实。  互联网大部分时候是一堵傲慢的墙,城市居民垄断着互联网浪潮的话语权,把生活局限在大城市的喜怒哀乐里,
期刊
乘坐在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上,你能否想象,就在中西部的大山中,一辆辆绿皮火车仍步履蹒跚?你又可曾知道,压在它们轮轨上的,是多少人民的便捷与希望?  在现代人行色匆匆的价值观中,这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早已落后于时代。可对于偏远地区的人民,这种“慢”却饱含温情。价格低,是他们支付得起的金额;停靠站点多,则为他们做生意提供了便利。  这种“慢”,不仅体现在绿皮火车上,还体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期刊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如是说。  的确,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许多人早就脱离了对温饱的追求,转而投身于创造心灵的美好。殊不知,美丽只是面纱,而摘去面纱后的现实,是日益裸露的亚马孙平原、日益消退的南极冰川,是在未来的某一天,小说成为现实,我们被垃圾淹沒。  我们的确做出了行动,垃圾分类的号召响遍全国,然而垃圾分类桶本非形象工程,却亲眼见证了有的同学对垃圾分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
期刊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总是想着美西螈。我经常到巴黎植物园的水族馆去看它们,一看就是好几个钟头,看它们纹丝不动,看它们诡秘来去。而现在,我就是一只美西螈。  我是在某个春日上午偶然来到美西螈那里的。那时的巴黎在漫长的冬季后如孔雀般绚烂开屏。我顺着皇家港大道往下走,走上圣马尔塞尔路,再转入医院大道,我看见一片阴沉灰涩中的点点绿意,便想到了狮子。我很喜欢狮子和金钱豹,却从来没有进过昏暗、潮湿的水族馆。我把自
期刊
我在大学修习的专业很有意思,人们时常要接触它,误以为自己对它了解很深,实则也有很多的误解。很多人觉得这门学科不需要门槛,会读中文、会写汉字就能无往而不利,但这样往往陷入窠臼而不自知。这门学科的方法和技艺决定了研究者只适合当侦探,去抽丝剥茧,还原曾经发生的事,但很多人,包括部分研究很深入的人,总想着去当法官,他们对道德有崇高的执念,拼了老命想要评价别人,想要力证自己的先进和优越。马克·布洛克(Mar
期刊
颜陌:欢迎大家参加这次访谈,本期的主题是“观察”。大家先做个自我介绍吧。  廖艳芝:我叫廖艳芝,虽然已经是50多岁的老阿姨了,但大家都叫我廖姐。你们也可以叫我廖姐。我是一家国企的后勤人员,负责大家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所有的物资也都由我负责。我每天的工作很繁琐,但也挺热闹。  颜陌:你好,廖姐。看来你是你们公司接触人最为频繁的。  廖姐:算是吧。  刘硕含:大家好,我今年27岁,在英国读研究生。之
期刊
尊敬的新教材的主编顾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子。时光如流水东逝,是教材朴实无声的陪伴,带我走过三年寒暑,来到高中最终的夏天。我希望为新教材献出小小的建议,陪伴更多孩子的成长。  我认为“生命赞歌”这一单元应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要,教育应如活水通渠,助育少年之灵气、青春之生气。  幼童若是水泉,高中时期则是为其开渠筑道而奔往四海之时。我们需要新的动力与饱和的精力为我们开拓新路。或许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