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运行二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教育前沿·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88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深入,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技能水平,这需要我们不断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积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实施校系(部)教学运行二级管理便是高职教育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机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在校系(部)二级建制的基础上,实现了二级管理模式,即将原有的以教务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变为以系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使系部在院校总体目标、原则指导下,拥有足够权力,成为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单元,但该模式在实施和运行中尚存在不少问题须待解决。
  
  教学运行二级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角色换位存在困难
  教学运行二级管理模式对每一位教职工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对于行政人员来说,权力下放、角色的转换所带来的矛盾冲突更强烈。如何转换思维方式改变长期以来的大包大揽的管理习惯,做好由原来的“科”转变为“系”、“一级”转变为“二级”,真正实现管理方式的转变,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过程中的难点所在。教学管理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围绕着师生的需求为中心。但由于二级管理的权力的下放,导致常会出现不按章办事、讲究私人感情的情况。如在排课时考虑个人利益多,考虑教学需要和学生需要的少。各系(部)过于强调部门利益,导致教室使用效率不高,公共设施共享性较差。
  2、机构与职责划分不清
  职责分工明确是实行有效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实行二级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实行二级管理后虽然取得了实质性的效果,但各级行政职能部门间的职责仍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划分。在这方面,各院校都制定了相关文件对机构建设、职责范围及内容进行了明确的划分。但这些划分是否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是否充分考虑到各方潜在的利益冲突,是否在处理突发、意外事件时及时有效,依旧是二级管理面临的重要难题。
  3、院校与系(部)的配合缺乏默契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培养方式的多元化,需要招生、培养、学位、学生工作等职能部门与系(部)之间配合的工作越来越多。然而,一方面由于部分行政职能部门和系(部)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办公设备配备不健全;另一方面,行政职能部门之间以及与各系(部)的信息沟通不够及时,使得原本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如各系(部)编排课表和教学场地安排不够合理;课程教学进度表未上校园网,不能对学生提供预报教学进度信息和教学进度督查作用;教室管理比较混乱等问题。
  
  推进二级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完善教学运行机构的建设,管理人员适应角色的转变
  为更好的推进教学运行的二级管理工作,完善机构的建设。高职院校可考虑成立由行业专家和领导、基础部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以监督和指导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这一方面可以改变教务部门和系(部)各自唱独角戏的现状,另一方面,也使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更具有合理性和权威性。
  管理人员要适应角色的转变,院校一级管理部门领导要转变传统的指令性工作形式,多从师生需求出发,做到以人为本。各系(部)作为二级管理职能的系(部)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方面,要根据系(部)的特点,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系(部)实施的各项工作要及时过问,认真审核,避免出差误。
  2、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权,适时调整按需设岗
  实行二级管理,必然要求一级行政职能部门把工作的重点从直接管理转移到督促检查和协调服务上来,充分发挥指导、监督和协调作用。与此同时,承担二级管理职能的系(部)也要改变被动的服从工作方式,在享受权力的同时,主动承担相应职责。
  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的责和权。在赋予系(部)必要的自主权的同时,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岗位设置必须适时调整按需设岗,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各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完成管理思路的转型、管理职能的转变以及管理方式的转换,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二级管理的成功转型。
  3、进一步完善二级管理队伍建设,适应二级管理的需求
  高职高专生教育管理人员是国家创新型技术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对于维护学校稳定、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保证教学运行管理在一个高层次上连续运行,建立一支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可考虑采取“两级管理,专兼结合”的队伍建设机制,在职能部门实行岗位聘任制,设岗聘用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还可在青年教师中选拔有余力的。通过组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学管理队伍,保证教学运行管理的基本需要。
  教学运行二级管理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趋势,也是学校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的内在需要。只有在实践基础上认真研究,不断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方能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需求。
其他文献
针对有关浙江立法允许在职教师进行有偿家教的情况,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26日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进行有偿家教牟取私利的行为必须坚决反对,教育部对此态度非常鲜明。  教育部表态坚决反对这样的有偿家教:极少数教师上课该讲的内容可能不讲,要放到课后有偿家教的时候去讲,甚至于有极个别老师利用职务方便组织学生进行有偿家教,以此来谋取一些利益。发言人说,“这样的行为肯定是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育教学秩
期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高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基础,也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现实需要和可靠保障。它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力,按照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来办高等教育。这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问题。    必须正确处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关
期刊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高考期间,记者在吉林省九台、扶余、农安等县市的考场外采访,有家长、老师和学生反映,一些考场,监考秩序不严,有用耳机等电子设备作弊现象发生。  在吉林省农安县,前去监考的长春市一些学校的老师,甚至遭到了当地学生家长的围攻殴打,上交的作弊学生的材料,也被当地学校的一些主考瞒报。  参加考试的诚信与守则也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全人格、如何做人的重
期刊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及对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与体验,是人的意识发展的高段,是一个包含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能的完整的、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意识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系和定向。  对任何人来讲,自我意识永远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它是社会的产物,反过来有作用于社会,指导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并对周围社会生活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自
期刊
研究生教育,是学生本科毕业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历经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近几年研究生扩招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评价制度不明、教学形式落后、研究生教育质量低下问题日渐凸显。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一些高校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但仍需要从宏观、微观层面继续推进和深化。    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生源录取形式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硕士
期刊
初识崔桂增,个子不高,身体微胖,一口地道的吉林省集安方言,语速有点快,充满质朴和亲切感。崔桂增1981年从集安师范毕业后分配到集安文治小学,后又在清河镇前进小学工作,1988年来到清河镇中学任数学教师,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是清河镇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班主任。     “是慈父,更是我的益友”     崔桂增家住清河镇前进村,离学校10公里。每天早上6点之前,他就到学校,晚上八九点才回家。有时候为了
期刊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高校学生工作体系的复杂化呈现出复合化趋势。辅导员在领悟和扮演其角色过程中,常会出现角色冲突现象。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是影响辅导员工作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深入探讨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归纳并明晰了辅导员角色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进而从如何降低辅导员角色冲突的角度探寻缓解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对策,以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编者按:  有偿家教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多地方对有偿家教做出了禁止性规定并将其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及举办或参与各种校外辅导班。所以本期我们选取了几篇这方面的文章,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近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拟立法有条件放开有偿家教(注:本文的“有偿家教”特指在职教师有偿家教,下同)。而几乎是同时,山东省也颁布法规,明确规定在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
期刊
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特殊性,开放教育学员与教师、与学校时空分离的现实性,决定了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困难性。开放教育必要的、有限的面授辅导是师生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面授辅导教师必须发挥“课堂”这个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积极作用,寓素质教育于实际的面授课堂中。  素质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开放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肩负着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
期刊
在校教师能不能从事有偿家教,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拟立法有条件放开有偿家教,再次将“在校教师有偿家教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10月19日《新华网》)近年来,教师有偿家教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在一些地方立法中更是被上升到违法的高度!如今浙江立法给有偿家教开一个“口子”,将禁止学校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时间只确定在工作日期间,自然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争议。在我看来,这种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