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中的守恒思想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sci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计算的复习,除要熟练掌握各类基本计算外,还要掌握一些化学计算的技巧,守恒法就是其一。守恒法就是以化学反应(或某一操作)过程中的某些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等)作依据,从变中找不变,抓住不变量,建立等量关系,从而进行求解。
  运用守恒法解决问题,既可以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及分析繁杂的化学反应过程,又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这种方法已成为高考计算题的一种趋势。
  
  一、分子式中正负化合价总数值相等
  
  例1已知元素X的氧化物中含氧44%,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1,那么该氧化物的分子式是
  ()。
  A. XO B. X3O5C. XO3D. X2O5
  通常解法:答案A中含氧为:16/(51+16)×100%≈24%,用相同的方法解得其余B、C、D中氧化物的含氧量,再确定答案。
  守恒法:由氧元素化合价总值等于元素化合价总值原则,得56/51×x= 44/16×2(x是X元素的化合价),解得x=5,故选D。
  
  二、质量守恒法
  
  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例2已知Q与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在反应X + 2Y = 2Q + R中,当1.6g 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 R,则参与反应的Y和生成物Q的质量比为()。
  A. 46∶9B. 32∶9 C. 23∶9D. 16∶9
  解析:运用质量守恒和根据化学方程式,因Q、R的摩尔质量之比为9∶22,则生成4.4 g R,必同时生成3.6 g Q,所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为4.4+3.6=8.0 g,需Y的质量为8.0-1.6=6.4 g,所以Y、Q的质量之比为6.4∶3.6=16∶9,答案为D。
  
  三、电荷守恒法
  
  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中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3某硫酸铝与硫酸镁的混合溶液中,c(Mg2+)=2 mol/L,c(SO2-4)=6.5 mol/L,若将200毫升的此混合液中的Mg2+与Al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 的NaOH溶液多少升?
  解析:由电荷守恒有:
  c(Al3+)=(6.5 mol/L×2-2 mol/L×2)÷3=3 mol/L,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NaAlO2,则有
  n(Na+)=2×n(SO2-4)+n(Al3+)=3.2 mol,
  V(NaOH)=3.2 mol÷1.6 mol/L=2 L。
  
  四、电子守恒法
  
  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例4某氧化剂中,起氧化作用的是X2O2-7离子,在溶液中0.2 mol该离子恰好能使0.6 mol SO2-3离子完全氧化,则X2O2-7离子还原后的化合价为()。
  A. +1B. +2C. +3D. +4
  解析:在上述反应中,氧化剂为X2O2-7,还原剂为SO2-3。设反应后X元素的化合价为+a,则X元素化合价由+6降为+a,S元素化合价由+4升为+6。1mol X元素得电子(6-a)mol,1 mol S元素失电子(6-4)mol=2 mol。由电子守恒知:2×0.2(6-a)=0.6×2,所以a=3。答案选C。
  
  五、元素守恒法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及原子物质的量、元素的质量也不变。
  例5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水7.62%,K2CO3 2.88%,KOH 90%,若将此样品1g加入到46.00 ml的1 mol/L盐酸中,过量的酸再用1.07 mol/L 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
  解析:此题中发生的反应很多,但分析可知:蒸发溶液后所得固体为氯化钾,其Cl-全部来自于盐酸中的Cl-,在整个过程中Cl-守恒,即 n(KCl)= n(HCl)故m(KCl)=0.046 L×1 mol/L×74.5 g/mol=3.427 g。
  
  六、体积守恒法
  
  例6硫化碳(液体)能够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将0.228 g CS2在448 L O2(标况下)中充分燃烧,燃烧后所得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
  解析:此题中硫化碳为液体,由发生的反应方程式:CS2(液体)+3O2=CO2+2SO2可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即燃烧后所得混合气体(标况下)的体积为消耗掉O2(标况下)的体积。答案为448 L。
  七、能量守恒法
  化学反应不管它是一步还是多步完成的,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
  例7已知:(1)C(石墨)+O2(g)=CO2(g);
  △H=-393.5 kJ/mol;
  (2)2CO(g)+O2(g)=2CO2(g);△H=-566.0 kJ/mol。
  求4molC(石墨)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
  解析:(1)×2-(2)得:
  2 C(石墨)+O2(g)=2 CO(g);△H=-221 kJ/mol(*)
  由(*)可知4mol C(石墨)燃烧生成CO时放出的热量为:2×221=442 kJ。
  八、综合守恒
  解复杂的元素化合物的计算题时,应冷静分析,建议首先考虑“守恒”原理的应用,在解题中具备“守恒意识”是快速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因此平时要多留心各类守恒题型解题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总结,加以训练,才能达到娴熟掌握。
  例8已知有关物质及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浓硫酸>Fe3+>H+,现将30 g铁粉(过量)与44.0 ml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共收集到11.2 g(标准状况)气体,其质量为19.6 g,试计算:
  (1)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后剩余铁粉的质量。
  解析:根据提供的信息,有关物质及离子的氧化性顺序为浓硫酸>Fe3+>H+,同时根据氧化还原的“次序规律”分析,铁粉依次与浓硫酸、Fe3+、H+(即稀硫酸)反应,最后的溶液中只有FeSO4这一种溶质,那么综合运用“电子守恒”、“质量守恒”及“元素守恒”可巧妙解题。
  设参加反应的铁粉的物质的量为x,依题意知,混合气体的成分应为SO2、H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0.5 mo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9.6 g÷0.5 mol=39.2 g/mol。
  
  所以混合气体中SO2、H2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37.2∶24.8=3∶2,即生成的S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3 mol和0.2 mol。
  Fe——2e-→Fe2+ H2SO4 ——2e-→H2
  根据电子守恒原理,可得
  0.2 mol×2+0.3 mol×2=2x。
  解得x=0.5 mol。
  实际参加反应的铁粉质量为:
  0.5 mol×56 g/mol=28 g
  所以剩余铁粉质量为30 g-28 g=2 g.
  又由铁元素守恒知,最后溶液中FeSO4的物质的量也应为0.5 mol。
  又据硫元素守恒知:
  n(H2SO4)=n(FeSO4)+n(SO2)=0.5 mol+0.3 mol=0.8 mol,
  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0.8 mol∶0.044 L=18.2 mol/L。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把教师推到了教学改革的风口浪尖,教师如何真正地实现角色转变?如何彰显阅读教学的个性美?如何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实践。  笔者曾上过一些用新课程标准理念做指南的阅读教学研讨课,也观摩了不少外地优秀语文大赛课,还关注过身边的研讨课。客观地说,很多课堂较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一些新理念,展示了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期刊
缺乏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只有不断创新的民族,才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焦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好奇地问、尽情地实践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迸发出有创新意识的“火花”。    一、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大胆地想    传统倡导的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由于传统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的学习又使学生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因此,语文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更别谈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可以发现学生的习作有情感伪化现象:或机械模仿、陈旧呆板,或情感失真、表露偏执,或空话连篇、虚情假意甚至无病呻吟,全然不见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自然纯真和独特体验,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是学生对作文兴趣的消退,也是作文教学的顽疾。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了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一
期刊
现今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只是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内容形式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革。过去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先理解、记忆抽象的数学知识点,继而进行“纯粹的数学练习”,最终达到能完成课后习题的目的。而这些习题严重与生活实际脱离,只借助“生活现象的外壳”,并没有深入其本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用途,给学生留下
期刊
信息迁移式试题(又称信息给予题)是由题干给出信息,要求考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若干问题,是目前高考考察考生能力的一种新题型。它着重考察考生在特定环境下及时阅读新材料、敏锐吸收新信息、全面捕捉新知识的综合自学能力及独立处理新信息、迅速建立新网络、准确寻找新规律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发散迁移、拓宽创新的综合应用能力。它能从更高、更深层次上考察考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  一、信息题的特点 
期刊
学习是一种高级而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活动效率的高低与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好的心理状态能积极作用于人的思维活动;反之,则对思维造成阻碍。英语学科教学有其特殊性,它的学习难度决定了教师在授课时应充满激情,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英语课堂中学生学习心理提出浅见,与同行切磋交流。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
期刊
语言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要想结交一个人,首先要走进他的心灵。要想改变一个人,首先要走进他的心灵。  初一下半学期开学不久,我班转入一名新生张某,是一个很漂亮的女生。淡黄的头发烫过,手指甲涂着漂亮的图案,每个耳朵戴着两只耳环,完全不是初中生的打扮。我心想,肯定又是双差生。问了一下她的基本情况,当我得知她在原学校没有进行期中考试并且在家已经呆了两个多月的时候,就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于是我和家长进行了沟通
期刊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是许多英语教师多年来不断研究、探索的问题。通过在教学中的思考与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英语课堂效率,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认真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是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课堂上要学习什么,重点、难点分别是什么。通过预习,可要求学生将内容划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一为已理解的知识,可将自己的理解写在预习本上,上课时可以将自己的见解与老师或其他的同学
期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由思考、主动发展;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