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怎样的学生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13日上午8点左右,我在学校监考时,看到了八年级(3)班教室南墙上的班级公约。公约的内容是:“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公约做得比较有心,简约明了,主旨鲜明,全部采用电脑剪字。“班级公约”4个字是蓝色的,而12个字的内容排成三行,颜色是红色的。在雪白的底色上,公约非常显眼。
  我不时用眼睛照看了几次,有了不一样的想法。试想,我们初中阶段要培养这样的学生吗?教师把他们教育成了“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这样对吗?什么是真正的闲话、闲事、闲人呢?毫无疑问,这是必须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否则容易好心办坏事,甚至误人子弟。
  根据笔者个人的理解,“闲”跟“忙”相对。“闲”从某种意义上讲,不是很好确定,是否可以理解为“无聊”?可又不是。“闲”应该从意义角度、价值角度来推敲,班级公约暗含着要求学生不说没有意义和价值的话、不干无意义和价值的事、不做无意义和价值的人。从这个角度解读,照样会出现很多不同效果的判读,不过,区别有无意义和价值对成年人来说都非常困难,更何况是初中生。如果仅仅张贴公约,老师不加以指导、引导,那么学生误读的概率是很高的。如果简单地将“闲”理解为“空闲”“清闲”“休闲”等意义,那么其暗在的杀伤力太大了,虽说学生不一定都死板地执行班主任所有的约定,但是集体的求同压力,以及潜移默化的长驱力,将会是缓慢而持久、固执而坚强的。
  那么,我们就这样去培养所谓听话的“三不”乖学生吗?现今时代需要这样的人吗?非也。我不由地想起1919年时呼唤的“德先生”和“赛先生”,现在科学似乎发展了,但民主却远远落后了,两位先生同日而出,却不同伴而行,今日看得有些感伤。
  新课程时代来了,在教学中追求民主、平等的互动,教学相长。教师制定的班级公约,是为了追求未成年人的民主互动吗?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吗?是引导他们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吗?我很怀疑其有多大的良性影响力量。看似温和而实际上太过强势的要求会严重压抑学生的精神成长,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格健全的中学生,会消解成长的调适能力,也容易产生偏狭的道德和审美标准,挫伤其今后社会交际的能力。
  我不由想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里的那几句话:“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虽然身处穷境,但性情依然旷达,追求雅兴,佳美月色,这一切都基于他有闲心。如果今天误读“闲”字,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进而可否有“不起闲思”“不做闲梦”?
  那么,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呢?我们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传统美德和现代头脑的中学生。注重传统美德而不迂腐呆板,演绎现代而不另类变态,顺应社会要求而不漂移自我。多元时代的变革冲击着学生的头脑,面对现状困境,我们忧而不惧,寻找教会学生应对的方法,而不随其自生自灭。在学生发展的道路上班主任应保持积极而动的习惯。
  现如今,仍未分级的影视媒体充斥着暴力和色情,浊流污染、陈渣泛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影响着世界的每个角落,以前我们追求君子风度、绅士风度、淑女风范似乎已经是落伍的想法。在文学角度看来,从最早的神话传说到浪漫主义再到现实主义以及现代主义,如今似乎是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倡导的就是反传统,表现的形式就是荒诞、颠覆、恶搞,反传统,反经典,反权威,现在连狼都可以疯狂地爱上羊,还有什么不可能呢?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是相当的困惑和尴尬,这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将会提出更高、更细的要求。
  墨子曰:欲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我想,我的教育要兴个体之利,去个体之害,助人而自助,育人而自育,积极挖掘个体内在的善美之质,教会学生去捍卫心中的道德法则,成就自己的意义人生。为了苗儿的成长,请大家一起呵护苗儿成长的土壤吧!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引发学生体育兴趣是促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体育后进生在体育课堂中是弱势群体,但又是不容忽视的群体。因此,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教学研究。  一、对体育“后进生”的再认识  体育“后进生”是指体质差、缺乏体育热情和兴趣、意志薄弱、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后进生”是一种性质上的评价,而学生能力的大小、成绩高低、素质强弱等只是量的变化,这种客观上存在的差异性,
英语语法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内容包括词法与句法,语法是语言的组织纪律,它是关于词的形态变化和用词造句的规划。学生虽然在中学或其他课程中已学过一些英语语法的基础知识,但他们在这个阶段的语法学习属应试型被动接受且内容松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通过严格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籍此提高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打下必要的语法基础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较强的自学能力以及
“研究性学习”,即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孩子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活动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发现阶段,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思考等途径,主动研究问题、总结规律,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幼儿进行“研究性学习”呢?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角色定位,确定师生关系  1.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  “研究性学习”突出孩子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由观众变为
健美操是融音乐、舞蹈、体操为一体的身体练习。与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自由体操等具有音乐伴奏的体育项目相比,健美操的音乐因其动作、风格特点的需要,而更强调旋律的激昂振奋、节奏的鲜明强劲。健美操的音乐多取材于迪斯科、爵士、摇滚等现代音乐,加之讲力度、求速度、变化快、节奏感强的肢体动作,使健美操体现出鲜明的律动,充满着青春活力,对女大学生锻炼的价值有以下几点:    一、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    健美操的
《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履行培训人才、发展科技文化、服务社会的三项职能。高校最根本的使命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无论是教学实践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文化建设和文化辐射的功能,但最终还是归结到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我国大力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背景下,师范院校以继续教育为平台,构建社会服务体系,发挥服务社会功能显得十分重要。  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了适应学生身心的发展,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多媒体的使用,特别是语文教师。语文学科内容很多,要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把学生直接带到训练的语境中,让学生经受一定广度、深度和难度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敏捷、严谨、周密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必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毕应龙说过:“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课堂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尽管教师认真准备,但仍不能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失误。出现失误并不奇怪,尤其对于一些年轻教师而言更是如此。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错就错,随机应变地对待和处理这种失误。  “将错就错”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碰到了错误的回答,不要马上更正或否定,而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地处理这些错误,引导、鼓励学生发现错误,激发学生
多年来,我总有一种困惑:每每阅读教育报刊时,常可见各种各样的教育评论,大到对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匡正,小到对点滴教育行为的检视,这些文字确也能够振聋发聩、激浊扬清,给人以方向的点拨,以思路的引领。不过我也常常因为听到教师朋友的另一种议论而生发隐忧,为什么教育报刊一涉及教学领域基本上只是对教学过程的描述?除此之外,就很难看到对教学过程中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问题进行梳理、概括以及深入分析的教学评论,而真
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作家莫泊桑,当年曾拜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坐在屋子里,把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转,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然后再来编故事。”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在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能力这一基本功。此后一年多的时间,他外出时都认真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记
夏日的水果,易于腐烂,难以持久;而优秀的诗歌“在几千年间都能使亿万人的心灵激荡”,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永远的生命力。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至今令我们感受到什么叫悲壮;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不悔”,让人对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感慨万千。“满江红”使我们热血沸腾,“我爱这土地”令我们心潮激荡。至于那些优秀的山水诗,使人心旷神怡,心灵澄澈。   这些古人留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