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星作为公众人物,他们荧屏舞台上"耀眼"的一面与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总是引人注目的。尤其是"中西合璧"的家庭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能不说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在这方面亦不乏经验独到的"专家"。沈丹萍和她的德国丈夫乌伟就是这么一对儿。
沈丹萍曾在公众视野中消失过一段时间。前不久,"相夫教女"的沈丹萍又重回国内演艺圈。"妇唱夫随",她的洋丈夫乌伟亦在北京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他们的爱情结晶--十五岁的大女儿丹丹与四岁的小女儿姗姗,现在也跟着父母来到北京,一个在中学念书,一个在幼儿园入托。作为两个女儿的母亲,又经常以"好女人"形象出现在荧屏上的沈丹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会有什么独特的"配方"呢?
孩子别推给老人
别看现在沈丹萍与女儿们"打成一片",跟朋友似的,当初差点没把大女儿丹丹给送到外地去。跟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孩子的出世,使沈丹萍感受到了初为人母的快乐。所不同的是,这样的喜悦总是被催她去片场拍戏的电话、电报所"打断"。当时正是沈丹萍在事业上最忙碌的关口,经常要去外地拍片,而乌伟虽在北京,但他作为一个来中国留学的德国青年,学业上也很紧张。以致于丹丹这个漂亮的洋娃娃一度让沈丹萍夫妇"头疼"不已。后来,沈丹萍狠了狠心,想把孩子放到外婆外公(远在江苏)那儿去。没想到,乌伟对这个很多中国家庭都用过的"传统做法"很不理解,他认为,孩子就应该是爸爸妈妈带,把孩子推给老人是最不负责的事,时间长了也容易和父母产生隔阂。最后,沈丹萍拗不过乌伟,还是把丹丹留在了身边。而遇到沈丹萍"前方"拍片正紧时,乌伟就在"后方"挑起了"孩子她娘"的重担。一段时间下来,乌伟这个"老外",带孩子的经验一点都不"老外"呢。直到现在,念初三的丹丹,也从没在学校寄宿过一天。良好的家庭氛围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沈丹萍从夫君身上感受到的为人父母的责任。
父母是阳光与旗帜
沈丹萍一直认为,父母在孩子眼中就是阳光和雨露,所以她对孩子的态度从来都是"和风细雨"。沈丹萍说,她的大女儿丹丹从1岁到10岁,基本都是在亲吻和拥抱中长大的。而现在面对小女儿姗姗,沈丹萍更有调理的经验了--讲故事、玩玩具,和女儿一起洗澡(沈丹萍觉得母亲和孩子身体上的接触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大的亲近感和安全感)。不过小女儿姗姗的调皮也是"前所未有"的。譬如姗姗有段时间对家中的电源插孔来了兴趣,左看右看不过瘾,还直用小指头往里捣,有次,正巧姗姗这一"越轨"举动被沈丹萍看见,她"吓"出一身冷汗,但她没有惊呼,而是轻轻哼着儿歌靠近女儿,慢慢把孩子抱到旁边。女儿还跟没事似的格格直笑,而沈丹萍为了让孩子明白"电老虎"的厉害,就指着插头对姗姗说,"手伸进去会被它咬住的,咬住了,宝宝就没有手了,没有手,宝宝就不能画画了。"姗姗还对爸爸的电脑有"研究",只是她的"研究"就是对电脑乱敲一气。沈丹萍这时就会对姗姗"开导"说,姗姗,爸爸用它挣钱,你弄坏了,爸爸就不能挣钱了。姗姗就问,什么是钱呀?沈丹萍说,钱能买巧克力,没有钱,爸爸就不能给宝宝买巧克力了。由于事关自己的"肚子",姗姗很快就放了电脑一马。有时沈丹萍还有意引导姗姗跟小动物"交朋友"。说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所以沈丹萍给姗姗买的布娃娃,不是叫"兔兔"就是叫"狗狗"。受这种影响,姗姗格外关心小动物。只要姗姗看见天上有小鸟飞过,就会高兴地直拍手。而去动物园,姗姗总是把手中的食品伸向笼子,关照地说"吃、吃"。沈丹萍看到这种情景也是格外欣慰。除了让孩子生长在"风和日丽"中,沈丹萍还觉得,父母同时也是孩子的旗帜和榜样。所以沈丹萍在孩子面前,从来都注意语言"卫生"的。但有一次沈丹萍拍片回家却给大女儿丹丹抓住了"把柄"。那次是因为片酬的事给某剧组"涮"了一把,本来说好的报酬,离开时却不兑现。在吃饭时,沈丹萍跟乌伟谈起这事,气愤难平,就顺口说了一句"国骂"。哪想她大女儿丹丹立马对她"严肃"地说:妈妈,您怎么能说脏话呢?每当自己"马失前蹄"时,沈丹萍绝不会去找理由搪塞,而是认认真真地向女儿道歉。她说,自己不但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她的好朋友,没必要摆家长的架子。
严父慈母乐陶陶
照现在的行情和风气,大家都会认为,像沈丹萍这样的明星家庭,他们的孩子肯定会在贵族学校就读。尤其乌伟又是德国人,孩子在高档次的国际学校进修也实在不为过。沈丹萍开始也有这种想法,但乌伟却认为,孩子上学关键不是在于她选取的学校"贵不贵族",而是在于离家近不近、自己勤奋不勤奋。其实,在考虑大女儿丹丹上学的问题上,沈丹萍和乌伟当初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首先女儿入了德国籍,母语应该是德文,但她们大部分时间又是待在中国,融入中国社会,必需要说中国话。后来他们决定,丹丹还是和中国其他学生一样,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好在,丹丹在上小学前,每一年都有三四个月待在德国,加上家里和父亲对话,还是有一定的德语基础的;至于英文,更没有问题,学校里学,父亲在家里也用,耳濡目染,所以丹丹现在是中文、德文和英文全能对付。但是即将升入高中的丹丹在学习上还是有"痛苦"的。他们家住在北京圆明园附近,丹丹就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就读(妹妹姗姗在附近的幼儿园入托)。说是"附近",还是要走一段路的。开始的时候,沈丹萍夫妇也没用车接送,后来看到上中学的丹丹功课越来越多,起床越来越早,为安全起見,沈丹萍夫妻就和同一住宅区的另一户人家合租了一辆小车,来回接送孩子们上学。乌伟说,他最头疼的就是见到大女儿丹丹背着厚厚的书包上、下学了。而且每天晚上丹丹都要在案头忙乎到半夜。乌伟弄不明白,中国的学校怎么会有这么多家庭作业。沈丹萍就笑着跟丈夫解释,这就是"中国特色"。更要命的是,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喊到学校。而丹丹又怕老师说到自己在学习上的缺点,引来父亲不高兴。其实乌伟在这方面比较开通,他认为,孩子从学校回来,最重要的是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和身体上的健康。沈丹萍开始还和乌伟有些意见不统一,总是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看法所左右,但后来受夫君的影响,就逐步改变了这种认识。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
呵护女儿并不等于一味溺爱。沈丹萍说,女儿调皮、撒娇,甚至拿她当"姐姐"在床上"疯"都没问题。但如果真的犯了错误,她和乌伟就都不会客气了。只是这两口子"处罚"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乌伟的做法是,只要发现女儿做错了什么,就立马把她叫到身边,先问她为什么那样做?然后讲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女儿错在哪儿,最重要的是让女儿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说她。而沈丹萍做法就很"中国"--把孩子关进房间,让她自己反省。"不过,孩子没超过10岁,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会引起孩子心理的惧怕。"沈丹萍还说,"我跟女儿再闹别扭,晚上睡觉前,一定要和解。因为不能让孩子带着恶梦去睡觉。"而在所有孩子常犯的错误中,沈丹萍和乌伟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孩子对自己撒谎。在这一点上,两口子意见"惊人的一致"--孩子功课差点今后可以补上,而撒谎不及时纠正,一旦形成习惯,就事关她们今后的道德品质问题了。即便孩子成人后有聪明的大脑,但如果她用歪了,也是害人害己的事。大女儿丹丹有一次就把沈丹萍"气"得够呛。那次她说自己在学校给A同学欺负了,而且这位A同学还是丹丹的好朋友。沈丹萍见丹丹头发散乱,就有点相信。结果一打听是丹丹和别的同学玩在了一起,这位A同学有点不高兴,就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从此,丹丹和她有了过节。这天,两人也不知怎么就"揪"在了一起。其实是丹丹请别的同学往A同学家中打了个匿名电话,"警告"她小心点才引发的"战争"。丹丹只顾诉说自己的委屈,却"省略"了打电话这事。沈丹萍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非常气愤,先是把女儿关进房间,然后对她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知道的事儿,你小时候那么可爱,现在怎么这么可恶呢?"说着说着,沈丹萍自己就哭了。女儿丹丹这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哭得更是"一塌湖涂"。乌伟知道后,也没给丹丹好脸色。从此,丹丹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绝对不能撒谎,否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伤害。
沈丹萍察觉到,中国的父母一般只想到孩子30岁以前的事儿,而她和乌伟却有个愿望,能不能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到孩子40岁甚至50岁呢?"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沈丹萍夫妇坚信他们能做到。
(责编式微)
沈丹萍曾在公众视野中消失过一段时间。前不久,"相夫教女"的沈丹萍又重回国内演艺圈。"妇唱夫随",她的洋丈夫乌伟亦在北京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他们的爱情结晶--十五岁的大女儿丹丹与四岁的小女儿姗姗,现在也跟着父母来到北京,一个在中学念书,一个在幼儿园入托。作为两个女儿的母亲,又经常以"好女人"形象出现在荧屏上的沈丹萍,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会有什么独特的"配方"呢?
孩子别推给老人
别看现在沈丹萍与女儿们"打成一片",跟朋友似的,当初差点没把大女儿丹丹给送到外地去。跟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孩子的出世,使沈丹萍感受到了初为人母的快乐。所不同的是,这样的喜悦总是被催她去片场拍戏的电话、电报所"打断"。当时正是沈丹萍在事业上最忙碌的关口,经常要去外地拍片,而乌伟虽在北京,但他作为一个来中国留学的德国青年,学业上也很紧张。以致于丹丹这个漂亮的洋娃娃一度让沈丹萍夫妇"头疼"不已。后来,沈丹萍狠了狠心,想把孩子放到外婆外公(远在江苏)那儿去。没想到,乌伟对这个很多中国家庭都用过的"传统做法"很不理解,他认为,孩子就应该是爸爸妈妈带,把孩子推给老人是最不负责的事,时间长了也容易和父母产生隔阂。最后,沈丹萍拗不过乌伟,还是把丹丹留在了身边。而遇到沈丹萍"前方"拍片正紧时,乌伟就在"后方"挑起了"孩子她娘"的重担。一段时间下来,乌伟这个"老外",带孩子的经验一点都不"老外"呢。直到现在,念初三的丹丹,也从没在学校寄宿过一天。良好的家庭氛围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沈丹萍从夫君身上感受到的为人父母的责任。
父母是阳光与旗帜
沈丹萍一直认为,父母在孩子眼中就是阳光和雨露,所以她对孩子的态度从来都是"和风细雨"。沈丹萍说,她的大女儿丹丹从1岁到10岁,基本都是在亲吻和拥抱中长大的。而现在面对小女儿姗姗,沈丹萍更有调理的经验了--讲故事、玩玩具,和女儿一起洗澡(沈丹萍觉得母亲和孩子身体上的接触非常重要,因为这样才能给孩子最大的亲近感和安全感)。不过小女儿姗姗的调皮也是"前所未有"的。譬如姗姗有段时间对家中的电源插孔来了兴趣,左看右看不过瘾,还直用小指头往里捣,有次,正巧姗姗这一"越轨"举动被沈丹萍看见,她"吓"出一身冷汗,但她没有惊呼,而是轻轻哼着儿歌靠近女儿,慢慢把孩子抱到旁边。女儿还跟没事似的格格直笑,而沈丹萍为了让孩子明白"电老虎"的厉害,就指着插头对姗姗说,"手伸进去会被它咬住的,咬住了,宝宝就没有手了,没有手,宝宝就不能画画了。"姗姗还对爸爸的电脑有"研究",只是她的"研究"就是对电脑乱敲一气。沈丹萍这时就会对姗姗"开导"说,姗姗,爸爸用它挣钱,你弄坏了,爸爸就不能挣钱了。姗姗就问,什么是钱呀?沈丹萍说,钱能买巧克力,没有钱,爸爸就不能给宝宝买巧克力了。由于事关自己的"肚子",姗姗很快就放了电脑一马。有时沈丹萍还有意引导姗姗跟小动物"交朋友"。说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所以沈丹萍给姗姗买的布娃娃,不是叫"兔兔"就是叫"狗狗"。受这种影响,姗姗格外关心小动物。只要姗姗看见天上有小鸟飞过,就会高兴地直拍手。而去动物园,姗姗总是把手中的食品伸向笼子,关照地说"吃、吃"。沈丹萍看到这种情景也是格外欣慰。除了让孩子生长在"风和日丽"中,沈丹萍还觉得,父母同时也是孩子的旗帜和榜样。所以沈丹萍在孩子面前,从来都注意语言"卫生"的。但有一次沈丹萍拍片回家却给大女儿丹丹抓住了"把柄"。那次是因为片酬的事给某剧组"涮"了一把,本来说好的报酬,离开时却不兑现。在吃饭时,沈丹萍跟乌伟谈起这事,气愤难平,就顺口说了一句"国骂"。哪想她大女儿丹丹立马对她"严肃"地说:妈妈,您怎么能说脏话呢?每当自己"马失前蹄"时,沈丹萍绝不会去找理由搪塞,而是认认真真地向女儿道歉。她说,自己不但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她的好朋友,没必要摆家长的架子。
严父慈母乐陶陶
照现在的行情和风气,大家都会认为,像沈丹萍这样的明星家庭,他们的孩子肯定会在贵族学校就读。尤其乌伟又是德国人,孩子在高档次的国际学校进修也实在不为过。沈丹萍开始也有这种想法,但乌伟却认为,孩子上学关键不是在于她选取的学校"贵不贵族",而是在于离家近不近、自己勤奋不勤奋。其实,在考虑大女儿丹丹上学的问题上,沈丹萍和乌伟当初还是颇费了一番周折。首先女儿入了德国籍,母语应该是德文,但她们大部分时间又是待在中国,融入中国社会,必需要说中国话。后来他们决定,丹丹还是和中国其他学生一样,该怎么学就怎么学。好在,丹丹在上小学前,每一年都有三四个月待在德国,加上家里和父亲对话,还是有一定的德语基础的;至于英文,更没有问题,学校里学,父亲在家里也用,耳濡目染,所以丹丹现在是中文、德文和英文全能对付。但是即将升入高中的丹丹在学习上还是有"痛苦"的。他们家住在北京圆明园附近,丹丹就在离家不远的一所学校就读(妹妹姗姗在附近的幼儿园入托)。说是"附近",还是要走一段路的。开始的时候,沈丹萍夫妇也没用车接送,后来看到上中学的丹丹功课越来越多,起床越来越早,为安全起見,沈丹萍夫妻就和同一住宅区的另一户人家合租了一辆小车,来回接送孩子们上学。乌伟说,他最头疼的就是见到大女儿丹丹背着厚厚的书包上、下学了。而且每天晚上丹丹都要在案头忙乎到半夜。乌伟弄不明白,中国的学校怎么会有这么多家庭作业。沈丹萍就笑着跟丈夫解释,这就是"中国特色"。更要命的是,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喊到学校。而丹丹又怕老师说到自己在学习上的缺点,引来父亲不高兴。其实乌伟在这方面比较开通,他认为,孩子从学校回来,最重要的是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和身体上的健康。沈丹萍开始还和乌伟有些意见不统一,总是被"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看法所左右,但后来受夫君的影响,就逐步改变了这种认识。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
呵护女儿并不等于一味溺爱。沈丹萍说,女儿调皮、撒娇,甚至拿她当"姐姐"在床上"疯"都没问题。但如果真的犯了错误,她和乌伟就都不会客气了。只是这两口子"处罚"孩子的方式各不相同。乌伟的做法是,只要发现女儿做错了什么,就立马把她叫到身边,先问她为什么那样做?然后讲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女儿错在哪儿,最重要的是让女儿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说她。而沈丹萍做法就很"中国"--把孩子关进房间,让她自己反省。"不过,孩子没超过10岁,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这样会引起孩子心理的惧怕。"沈丹萍还说,"我跟女儿再闹别扭,晚上睡觉前,一定要和解。因为不能让孩子带着恶梦去睡觉。"而在所有孩子常犯的错误中,沈丹萍和乌伟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孩子对自己撒谎。在这一点上,两口子意见"惊人的一致"--孩子功课差点今后可以补上,而撒谎不及时纠正,一旦形成习惯,就事关她们今后的道德品质问题了。即便孩子成人后有聪明的大脑,但如果她用歪了,也是害人害己的事。大女儿丹丹有一次就把沈丹萍"气"得够呛。那次她说自己在学校给A同学欺负了,而且这位A同学还是丹丹的好朋友。沈丹萍见丹丹头发散乱,就有点相信。结果一打听是丹丹和别的同学玩在了一起,这位A同学有点不高兴,就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话。从此,丹丹和她有了过节。这天,两人也不知怎么就"揪"在了一起。其实是丹丹请别的同学往A同学家中打了个匿名电话,"警告"她小心点才引发的"战争"。丹丹只顾诉说自己的委屈,却"省略"了打电话这事。沈丹萍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非常气愤,先是把女儿关进房间,然后对她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不知道的事儿,你小时候那么可爱,现在怎么这么可恶呢?"说着说着,沈丹萍自己就哭了。女儿丹丹这时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哭得更是"一塌湖涂"。乌伟知道后,也没给丹丹好脸色。从此,丹丹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面,绝对不能撒谎,否则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伤害。
沈丹萍察觉到,中国的父母一般只想到孩子30岁以前的事儿,而她和乌伟却有个愿望,能不能用自己正确的言行,影响到孩子40岁甚至50岁呢?"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沈丹萍夫妇坚信他们能做到。
(责编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