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与“留守”成为农村社会一大现象,“老带小”这种普遍而特殊的家庭环境,正在对一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深远影响,同时给农村教育带来新的课题。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有1.5亿农民外出务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近7000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已经日益成为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我国外出务工人员大都是农村青壮年,根据统计,年龄在35岁以下的约占外出务工人口的77%,其子女正处在基础教育阶段。在留守儿童中,幼儿园和小学年龄段者占的比例最大。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一部分由祖辈看管,一部分在亲戚朋友家代管,有的甚至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道德、习惯养成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许多城市学校对农村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公办学校乱收费现象较多,“赞助费”、“借读费”仍是公开收取。也有部分打工人员曾把孩子带到打工地去上学,可是,好学校“门槛”太高,学费昂贵,而面向打工子弟的学校,教学质量差,还不如家乡学校,因此,绝大多数人只好选择让孩子在家乡留守读书。
笔者调查,恩施斑竹园学校共有学生608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287人,占学生总数的47%。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在生活上缺人照应,生活质量下降,不讲卫生,体弱多病,家务负担重;二是学习上缺人辅导和督查;三是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四是行为上缺少管教,容易养成不良习气,自由散漫,安全隐忧增加,缺乏安全意识教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解决好“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难题,不仅是解决教断代问题,更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这已成为社会共识,有关专家大声疾呼,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一个儿童的成长,必须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家庭教育和影响最为重要。父母的关爱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所以说,隔代抚养必然产生一些教育问题,整体而言,“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如其他孩子,而且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就踏上打工路之,这对农村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这种趋势对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正在推广“代理家长制”,这是一个新的理念,但是,这在乡村是难以实现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必须由政府部门介入,要有政策制度为保证,还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帮扶网络的作用,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对完善的成长环境,同时学校应尽快做出适当性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
新的《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写入法律,为众多留守儿童进入城市学校接受教育打开了窗口。目前,我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单位虽然积极开展了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包括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工作仍缺乏刚性约束、统筹规划不够、管理合力尚未形成。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成立由以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公安等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另外,教育部门在做好留守儿童日常学校教育和管理基础上,应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二是开设生活指导课,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三是学校改善学生寄宿条件,使寄宿学校变成更多“留守儿童”暂时的家;四是教师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五是学校开设一个公用电话室,给“留守儿童”搭起与父母经常沟通的平台;六是班主任要更多地担起儿童教育监护的责任。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需要的关爱有两种: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关怀。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关注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感受到学校集体生活的快乐,走出困境,用关爱照亮“留守儿童”的童年,使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斑竹园学校)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有1.5亿农民外出务工,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近7000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已经日益成为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我国外出务工人员大都是农村青壮年,根据统计,年龄在35岁以下的约占外出务工人口的77%,其子女正处在基础教育阶段。在留守儿童中,幼儿园和小学年龄段者占的比例最大。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一部分由祖辈看管,一部分在亲戚朋友家代管,有的甚至独立面对学习和生活。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道德、习惯养成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许多城市学校对农村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公办学校乱收费现象较多,“赞助费”、“借读费”仍是公开收取。也有部分打工人员曾把孩子带到打工地去上学,可是,好学校“门槛”太高,学费昂贵,而面向打工子弟的学校,教学质量差,还不如家乡学校,因此,绝大多数人只好选择让孩子在家乡留守读书。
笔者调查,恩施斑竹园学校共有学生608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287人,占学生总数的47%。这些学生普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在生活上缺人照应,生活质量下降,不讲卫生,体弱多病,家务负担重;二是学习上缺人辅导和督查;三是性格孤僻,自闭、自卑者多;四是行为上缺少管教,容易养成不良习气,自由散漫,安全隐忧增加,缺乏安全意识教育,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解决好“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难题,不仅是解决教断代问题,更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这已成为社会共识,有关专家大声疾呼,不能让农民工群体出现“富了一代人,垮了下一代”的现象。一个儿童的成长,必须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家庭教育和影响最为重要。父母的关爱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所以说,隔代抚养必然产生一些教育问题,整体而言,“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如其他孩子,而且多数学生初中毕业就踏上打工路之,这对农村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这种趋势对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国内正在推广“代理家长制”,这是一个新的理念,但是,这在乡村是难以实现的,现实生活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必须由政府部门介入,要有政策制度为保证,还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帮扶网络的作用,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提供相对完善的成长环境,同时学校应尽快做出适当性调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
新的《义务教育法》第一次将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写入法律,为众多留守儿童进入城市学校接受教育打开了窗口。目前,我国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各单位虽然积极开展了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包括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工作仍缺乏刚性约束、统筹规划不够、管理合力尚未形成。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应当成立由以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工委、公安等部门为主要成员单位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另外,教育部门在做好留守儿童日常学校教育和管理基础上,应抓好寄宿制学校建设。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二是开设生活指导课,增加人格教育、性格教育;三是学校改善学生寄宿条件,使寄宿学校变成更多“留守儿童”暂时的家;四是教师对“留守儿童”多一份关爱;五是学校开设一个公用电话室,给“留守儿童”搭起与父母经常沟通的平台;六是班主任要更多地担起儿童教育监护的责任。
总而言之,“留守儿童”需要的关爱有两种: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关怀。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关注他们的生活,使他们感受到学校集体生活的快乐,走出困境,用关爱照亮“留守儿童”的童年,使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斑竹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