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易理论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yna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新一轮课改给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要求,即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更符合当下的教育规律,摒弃那些墨守成规、不合时宜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如此背景之下,本文将基于变易理论来探讨高三化学课堂教学,以此来为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全新的教学思路,进而促使化学课堂教学更适应教育改革新时代的发展所需。
  【关键词】变易理论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6-02
  引言:
  在我国新一轮课改浪潮下诞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经明确地提出了学校教育教学务必要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重担,要逐步改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以统一要求为中心的现状。为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开始积极地引领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度和参与度,积极地培养其自己动手、思考、探究,勇于提问,勇于质疑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实总是比梦想来得更为骨感美,教师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法都没有获取较为理想的效果,实际上还有不少化学教师仍被以下几个问题所困扰:究竟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怎样寻找更适合学生的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怎样依据学生的认知层次来组织更为高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为此,下文将在对变易理论的认识基础之上,通过对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实例的分析,来简要地探讨一下变易理论应用于高三化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当前高三化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通常情况下,如果学生在高一、高二时没有打下良好的化学基础,往往都会寄希望于高三复习阶段的学习,因此,学生在高三化学课堂上基本上都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求知欲,课堂学风比以往也有明显好转,某些学生的成绩也因此有所提高。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可谓是心有余力而力不足,因为高三化学课堂教学节奏会明显加快,当学生面对如此快节奏的课堂时,对于那些如雨点一般强袭而来的知识点,真是难以招架。于是乎,这些学生原本认真学习的决心就这样被生生地打了回去,意志不坚强者又唯唯诺诺地回到过去混沌的化学学习状态当中,上课极易走神,课后作业无法完成,小考大考成绩一塌糊涂。更有甚者渐渐地对化学学习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上课不愿听讲,打瞌睡,喧哗不止,直接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倘若教师不及时纠正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即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是天花乱坠,兴奋盎然,学生的高三复习也必将以失败告终。为此,教师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师要将化学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思想紧密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长时间以来,化学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脱离,更是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其实化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我们能在化学书本上找到很多生活表象难解的问题的答案。而高中生正值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教师就应该好好地利用他们这个心理所需,强化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化学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习化学的热情。第二,过去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因为比较少地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如此一来,即便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他们的学习效率也是难以提升的,因为化学课堂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必须逐步改变传统教学墨守成规的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地做化学学习的主体。第三,面对高考重于泰山的压力,大多数教师都不敢尝试更为新颖的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害怕失败,害怕学生的成绩会因此下降。其实作为教师,教学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教学过程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不要以“成绩”来论英雄,论过错。
  二、透视变易理论
  (一)变易理论。说到学习,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学习”本来就包含“练习”的意思,“学”是“学习”的意思,而“习”则指“练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情”。古语也有云:“温故而知新”,还有新近说法:“熟能生巧”,所以,重复可以说是学习之母。从脑神经学角度而言,当一个人重复做某件事情达到21天后,便会在其大脑的习惯领域中养成做这件事的习惯。而当一个学习习惯养成的时候,就会在大脑的习惯领域内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神经活动模式,当这个习惯被破除之时,这个神经活动模式就会随之发生改变,但是如果已经消失的习惯被某些事情重新激发,那么这种神经活动模式就会迅速地重新形成。总之,不论是学习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一旦生成,就难以完全改掉。另外,学习者如果想要将自己所接触的知识信息真正地记住,也必须不断地重复记忆该信息,将其储存进大脑里的长时记忆区域。可见,重复对学习而言的确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极少去关注重复的量,而更多地强调重复的意义,试问没有足够量的重复,哪能真正地产生重复的意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学习就只能从一成不变的简单重复中形成,也不能只从毫无重复的变化无端中形成,真正的学习是源于系统的重复和变易之中的。
  那么何为变易理论?它其实就是一种关于学习的理论,主要就是讨论人们怎样才能帮助别人有效学习。它是由世界著名教学论专家、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马飞龙基于传统的迁移理论所提出,享有全球性的广泛声誉。所谓迁移,是一种人们在学习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指的就是人们将经过一系列重复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学知识产生一定影响的现象。而变易理论认为,没有共同性是不会产生迁移现象,没有差异性也不会产生迁移现象,所以,迁移其实是由共同性和差异性一起作用的结果,这也是变易理论超越传统迁移理论的突破口。变易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要认识某事物,就一定要发现该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不同点。而要发现这个事物和其他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不同点,这个属性就一定要在某个维度发生变化。在一切其他属性都维持不变的状况之下,这个属性自然就更容易被识别出来。通常情况下,变易理论研究有两种情况:一是人们所识的不同经验方法的变易;二是人们学习内容的各个重要特点的变易。香港的“课堂学习研究”依据“变易理论”归纳出教学以下三个层面的变易:变易之一,学生对“学习内容”不一样的认识所形成的“变易”。这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明确学习内容的时候,不但要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生活现实情况来思考,也要基于学生的实际理解水平来思考。变易之二,教师针对什么是适合的“学习内容”的不一样见解,即课堂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变易”。这就要求教师和教师之间应该进行积极的经验交流互动,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进而促使学生从中获取更大的益处。变易之三,应用适宜的变易图示,设计出更为有效的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突破自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重点放于对学习内容的处理之上,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才能得以丰富多彩,才能进一步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变易理论应用于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1.变易理论能够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短短的40分钟课堂时间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了所有高中化学教师所关心的重中之重。如果教师能够适宜地将变易理论应用到化学课堂教学当中,则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因为将变易理论应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当学习内容的一个关键特点发生变化的时候,而其他特点保持不变的话,那么变动的特点就被学生所辨识到,这就是所谓的变式教学法,学生一旦察觉到这种变化,就会在头脑里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系统,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空间。基于变易理论,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某化学知识点的时候,应该对自己向学生提供的教学材料内容以及形式进行不断变化,并保证该化学知识点的本质属性稳定不变。简单说来就是改变常规方式,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新情景,激励学生采用与以往不一样的角度、方法去思考问题,打破过去的思维定势,拆除定势思维的边框,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以及创新思维。
  2.变易理论能够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通常情况下,一线高中化学教师即便拥有了甚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其教学理论水平却相对落后,面对教学变化时,往往更多地是依赖自身的教学经验或同事之间的借鉴来应对。大量事实证明,实践和理论的脱节已成为了当前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的致命伤,以致于其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更多的是缺少及时的分辨能力与应对能力,甚者是直接对突发情况视而不见。而依据变易理论产生了四种变易模式:对比、分离、类合、融合,则能够有效地提高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
  3.变易理论能够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
  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众所周知,实验课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都是较为枯燥的,学习热情较弱,但是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基于变易理论之上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要更好地实施师生角色的互换:第一,心理换位,就是要进行换位思考。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完全掌握了化学的系统知识,是高屋建瓴,而学生头脑中则没有如此完整的化学知识结构,因此教师一定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理解学生学习的难度,要循循善诱,而不要暴躁施教;第二,进行课堂角色的换位,让学生上台演示实验,促使他们像真正的教师般认真思考,提高其自豪感,增强其实验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三、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变易理论的途径
  (一)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选择适宜的变异模式,将变易理论有效地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比如在化学概念课堂教学当中,教师便可以应用变易理论来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概念的真正内涵,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学习“摩尔”这一化学概念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对“摩尔”这一复杂概念都念念叨叨。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如果一“叠”1000张的10元人民币重一千克,而一张5元的人民币正好是一张10元人民币重量的一半,那么一“叠”1000张5元的人民币就重0.5千克。如果1“摩尔”的C-12原子6.02×1023个重12g,那么1“摩尔”的O-16原子6.02×1023个重多少g呢?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通过对照比较,计算出1摩尔的O-16院子重16g。然后教师在趁热打铁,继续问“那么其他原子每摩尔重多少?”如此一来,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已经发现了引入“摩尔”的便利性,引领学生推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这样步步经营的课堂教学自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为透彻,促使概念在其大脑中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教师可以讲演示实验更改为一边讲述一边实验,当然前提是实验必须不能过于复杂、装置必须不能过于繁杂。比如高一“化学反应效率受到外界条件影响”、“盐类的水解”、“次氯酸的性质”等实验;高二“化学平衡移动受到外界条件影响”、“葡萄糖的性质”、“胶体性质”等实验;高三“鉴定未知药品”、“原电池的原理”、“醛的性质”等实验,教师都可以一边讲述一边实验,以此来促使学生摒弃过去行尸走肉般做实验的方法,更为积极地在动手动脑之中思考问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书本知识在其脑海中的印象,让他们在实验中懂得科学的真正内涵。最后,教师应该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应用变式教学,比如“电解原理”这堂实验课,教师就可以不直接将电解池实验装置提供给学生,而是让A同学把石墨与石墨导线连接,并放进一只烧杯里;让B同学在石墨与石墨间连一直流电源,并分开插进两只烧杯里;让C同学在石墨与石墨间连一直流电源,并插进一只烧杯里,每只烧杯都装有氯化铜溶液。让学生完成实验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实验现象,然后一同进行相关的讨论和推理,最终形成电解池实验的必要条件、原理、能力变化等问题,逐步深入。如此一来,整堂实验课在教师的引导点拨,问——引——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下,就会显得极为生动形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将其实验课上枯燥情绪化为热情活泼,与此同时,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进而才能有效地避免发生“学生进学校是一个问号,出学校是一个句号”的现象。
  (三)由于教师和学生的相处时间较长,通常情况下,学生已经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烂熟于心,因此极为容易产生怠慢心理,进而对学习内容很难形成深刻印象,为此,教师应该打破常规教学模式,适宜地调整教学结构,必将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复习《H2SO4》这节化学课程的时候,学生往往已经厌烦了那种先回顾再归纳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亲自上阵回顾并完成“黑面包”实验,如此一来,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学生也才会更为积极地分析此次实验产生的现象。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活跃的气氛之中提及一些较为“沉重”的问题,比如有关高考常考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蔗糖变黑?然后再由蔗糖的炭化引出浓硫酸的脱水性,接着再逐步拓展到高中哪些常规实验涉及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等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新一轮课改给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要求,即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更符合当下的教育规律,摒弃那些墨守成规、不合时宜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如此背景之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开始积极地引领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度和参与度,积极地培养其自己动手、思考、探究,勇于提问,勇于质疑的学习方式。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教师这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方法都未能获取较为理想的效果。为此,本文就针对基于变易理论的高三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相关探讨,以此希望能为高三化学课堂教学提供更为全新的教学思路,进而促使化学课堂教学更适应教育改革新时代的发展所需。
  参考文献:
  [1]陶红.优化课堂设计,提高教学效率——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初探[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1):83-83.
  [2]段国荥.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B,2012,(2):192-192.
  [3]王正冬.了解学困原因,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1,(67):173-173.
  [4]胡迎庆.摆脱低效教学,构建高效化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2,(63):148-149.
  [5]万鹏,丁雪峰.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探讨[J].大江周刊:论坛,2011,(11):252-252.
  [6]刘丹.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高效课堂的建立[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7):35.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任务,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目标,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是值得科学老师深思和实践的。 Primary science teach
口诀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深化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本文介绍了“口诀记忆教学法”在高中生物课中的应用及体会。 The pro
提出一种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新型楼板.楼板下层为结构层,上层为建筑层,建筑层在装修阶段浇筑,结构层楼板和梁在工厂一体化制作.梁全部隐藏于楼板中,建筑隔墙位置不必与梁对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设计问题要给学生以适当的负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过易和过难都不好,设计的问题要遵循“让学生跳跳, 才能摘到果子的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问题设置 生物课堂 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73-01  著名学者陆九渊曾言道:“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在教学中应创设有效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剖析,学会合作。这不仅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更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学习。 而要做到这些,新课程下的《科学》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创设基于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创新模式的探索可以更好地进行行业预测和展望。从2012年开始,积极推动中国高速铁路装备“走出去”并带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加速转型已成为本届
在本校课堂改革中,我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的规律与因之而成“教”的规律。以“生本”为出发点,践行归于生本、远离形式、充满个性与活力的“30+15”课堂。 In o
【摘要】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只有当有效性作为一种价值观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内心,追求高三化学课堂复习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2-0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学的理念深入人心,那些通过挤占非高考课程教学时间,牺牲学生休息时间等手段来“提高”
【摘要】《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化学教学为了探索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加强《新课标》解读,明确科学素养的涵义,明确与科学素养相匹配的化学教学目标体系,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使学生形成科学基本观点,掌握科学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关键词】新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9-01  现行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从2004年第一版以来,虽经过多次修改,每次均能发生一点小小的变动,但有几个小问题一直不能使笔者释怀。下面就这两个问题与大家探讨。  一、水稻恶苗病中的相关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教材第53页第3节其他动植物激素中“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作为引入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