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新农村建设的情怀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弃经商当老板而选择到最基层当一名村官,相信很多人都不会理解。而巴达仍贵办事处宝华图嘎查的大学生村官张加兴就是一个为了建设新农村,不顾家人、朋友极力反对的人。
  提起这次选择,张加兴说自己也经历了痛苦挣扎,因为他有自己的电脑公司,收入十分可观,而且目前电脑行业仍然有广阔的市场,他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应该没有问题。然而,他的心中一直有个单纯的梦想,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生活富裕了,我只想回报生我养我的黑土地上的人们”。
  家里人一开始坚决反对他的选择,因为当时他的父亲重病在身、妻子怀孕6个多月,他们一致认为,好不容易从农村来到城市,不过城里人的生活,为什么要跑到农村遭罪呢?面对现实,张加兴也犹豫过,但是他心中建设新农村的执著信念还是占了上风,他耐心细致地做通了父母、妻子的思想工作,毅然决然地来到了巴达仍贵办事处宝华图嘎查,经历了由大老板到小村官的人生转变。


  走进村民 以诚心换信任
  张加兴带着满腔热情来到了宝华图嘎查。刚入村,村民因为从没听说过什么大学生村官,纷纷带着疑问和不信任问这问那,话里话外的意思是一个大学生能了解农村吗?会干些什么?能干些什么?知道什么?
  而他将要开展工作的地方更是条件艰苦:嘎查经济基础极其薄弱,集体经济为负数;境内没有一条无季节性的河流,没有一口深水井可用于灌溉,没有一亩水浇地,没有保命田,农牧民群众自给自足都比较困难;唯一的一条路只有冬季可以通行,交通闭塞,致使生产资料成本高,农副产品滞销;村容村貌“脏乱差”,嘎查仍然保持着传统耕作方式和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陈旧;群众文化素质较低下,求学难、上好学更难。
  面对困境和压力,张加兴彷徨过、迷茫过,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可是他又想,如果嘎查生产发展了、生活宽裕了、乡风文明了、村容整洁了、管理民主了,那还要他来建设什么新农村呢?他要达到的不也是上述目标吗?而且他毕竟在农村长大,特别了解农村、了解农民,大部分农活都干过,甚至有些农活还是个内行。他坚信村民的接纳有个过程,只要把村民当作朋友,真诚对待他们,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村民们一定会接纳自己。
  在组织修建文明街道时,有些不在规划之内的村民很不高兴,说“为什么就那几条街分砖分水泥,我们怎么了?这不是不平等吗”……而在规划范围内的村民,不少迟迟不动工,左推右推,还有的干脆就说不干。张加兴只能耐心细致地做群众思想工作,终于是把文明墙基本修完。
  墙修完路也得修,修路就更难了,老百姓都抱怨说,国家义务工早就取消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自己修路。张加兴就跟他们说,这条路是我们自己要走的,我们是给自己修路,路修好了我们的出行就方便了。在修路过程中,有的村民拉沙子时不好好挑石头,张加兴就跟在后面一个个的捡,后来村民们看到了也不好意思了,再拉的时候都要挑一挑。张加兴暗自高兴,他明白了只要好好跟村民们讲道理,大部分村民是会理解和接受的。
  就这样他带领村民顺利地修了乡间公路3850延长米,水坝2处,闸边沟15处,打谷坊8处,文明墙4000余米,过水路面一处,修葺了村部,建立文化活动室、卫生室。
  制定规划 明确发展思路
  面对嘎查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张加兴与嘎查两委班子促膝交谈,多次探讨,结合实际,制定了改造中低产田、发展生态农业和畜牧业、抓好菌业种植、利用地缘优势发展旅游业等生产发展思路;改造危草房、建立文化活动中心、普及电视电话、完善合作医疗和社会保险体制等生活宽裕发展思路;健全村规民约、遵纪守法、提倡健康体育活动、移风易俗、诚实信用、邻里和谐相处等乡风文明工作思路;硬化村屯路、绿化美化街道、建立公厕、设立垃圾箱等村容整洁工作思路;增强领导班子团结凝聚力、村民代表议村务、村务政务公开、管理规范等民主管理工作思路,并按照上述工作思路制定了当年计划和三年规划。经过三年努力,力争把宝华图嘎查初步建成集体经济较为壮大,主导产业十分突出,全体村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环境优美,整洁干净,两委班子团结、村务公开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通过张加兴与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目前嘎查全面清理了存在30多年的垃圾点,动员各家各户清扫了自家门前卫生,整修了文明街;建成食用菌大棚57个,成立了绒山羊养殖协会,村集体秸杆厂厂房已建成,奶站也计划在明年春天开工建设。


  无私奉献 尽显大学生风采
  张加兴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宝华图嘎查的新农村建设上。妻子即将生产时,他还在村上忙着,等他接到父母电话,才知道自己已经了爸爸。嘎查干部都和他开玩笑:“女儿出生时你不在身边,等你女儿长大该埋怨你了。”闻言他也只是笑笑而已。
  女儿出生20多天的时候生病了,整夜哭闹。张加兴晚上顶着寒风骑着摩托车跑了100多里地赶回家里,到了家里,手脚都快冻僵了。而为了不耽误工作,隔天他又早起骑车赶回来办事处,没来得及暖和暖和又跑到了嘎查开始工作了。
  村民和他相处久了,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大事、小事都愿意找他出主意、想办法。这家想知道玉米价格什么行情,那家孩子结婚不知道去哪买家电,这家孩子犹豫去哪个学校读书,那家手机不知怎么不好用了,他总是热心地帮忙。他看到嘎查的信息闭塞直接导致了农民思想观念极其落后,为了畅通信息渠道,他给嘎查买一台电脑,为嘎查安装广播等器材花费3000多元,兴建公厕投资3000多元,为村民买葱籽花费400多元……
  除了为嘎查做事,张加兴还在办事处担当起了农村合作医疗这项重任,做得十分出色。他早晚加班,没有周六周日,所有节假日都在单位工作,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同时,办事处要安装电脑,拉网线,安监控、有线电视、电话,网站等方面的问题他也一手包办。他的付出得到全办事处工作人员和村民的好评。
  张加兴就是这样的人,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付出,就像他所说的:“我所作的一切没什么,建设新农村是我执著的梦想,既然我选择了,就无怨无悔。”
其他文献
2009年8月,我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沁县松村乡长街村,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长街村全村129户、464口人,分散在三个自然村,村民以种粮为生,农闲时出去打打短工,虽然不愁温饱,但还不富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刚到长街村的时候,生疏的环境让我多少有些迷惘,不过,在听到村民嘀咕:“大学生不了解农村,中看不中用”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点成绩来。  于是,我起早贪黑,走家
期刊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交通和信息交流极不发达,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内地。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贫困人口占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维西两县贫困人口的65%。因高山峡谷地形地貌、耕地面积少,气候寒冷,以及当地农户农业耕作水平粗放,粮食产量很低,大多数农户粮食自给仅能维持6-8个月,2000年当地人均纯收入605元。  1983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1988年升为国家级保
期刊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是为配合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妇女与健康”领域的目标、进一步帮助改善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现状、维护妇女健康权益而设立的。2003年7月,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的支持下,该项目在京启动。  10年来,共有1440辆“母亲健康快车”在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各种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覆盖县级地区的省(区市)有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贵州等
期刊
2010年,经过层层选拔,我成为了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电市镇赵峁村村书记助理。作为一名村官,我得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但村民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小毛孩又有着明显的不信任,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我给自己第一阶段的农村工作定下了四步计划。  首先,多看。认真学习农村理论知识,通过网络、书籍、杂志以及各类报纸,我更多地了解了农村,理解了农民。  其次,多问。为了尽快熟悉农村,提升工作
期刊
河南省宁陵县辖5镇9乡,364个行政村,2011年被列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定点帮扶宁陵县。2010年10月,杨征宇被选派到宁陵县开展扶贫工作,挂职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公用事业和扶贫开发等工作。工作期间,杨征宇得到宁陵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杨征宇在帮扶的2年内,先后出资3万余元,资助7名贫困生,建设“星空图书馆”1座。募集社会扶贫资金数十万元,援建
期刊
2007年8月,通过层层选拔,刚刚大学毕业的我离开母校,怀揣梦想,来到山西省沁县郭村镇大沟村当起了村官,在带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多项荣誉:2011年被评为“县优秀团干”,同时获得“服务农村优秀大学生村干部”。2011年获得山西省首届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并荣获2011年沁县“优秀民兵干部”。  村官培训励心志  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从城镇到乡村,记得刚做村官时,巨大的心理
期刊
2010年,我通过村官考试后,被组织选派到重庆市彭水县善感乡担任大学生村官。  7月,当我到乡镇报到时,发现善感乡基础设施条件陈旧落后,只有几栋楼房,跟村庄没什么区别,这让我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可是随着与村民们接触,我渐渐被他们的质朴所打动。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触动了我,让我决定待在这里,做出些成绩来。  那是在我和村干部一起做人口普查的时候。当天,我们来到村民谢泽和家里,他家里有6口人,儿子
期刊
地处陕晋蒙接壤区黄河之滨的陕西省府谷县是全国百强县。自2011年跨入百强之后,他们自找其弱、自补其虚、自加压力,主动揭“县强民穷”的疤,将农村贫困线标准由全国的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提高到3000元。提出利用“3年时间”,每年帮扶“3千余户”,做到帮扶项目和措施到村、到户、到人“3个到位”,实现全县贫困人口真正脱贫“1个目标”的“3331”扶贫计划。  按照提高后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标准摸底,全
期刊
我生在农村、长在城市,2011年在天津体育学院读完研究生后,我毅然选择回到农村,到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山界回族乡架枧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回想这两年来的经历,村民的淳朴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我也用无限的真诚和满腔的热情来回报这片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村民的信任,党委政府的关怀,让我得到了锻炼,心灵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更真切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接地气 贴民心  2011年8月,我第一次
期刊
杨胜强,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城关镇咀头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咀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和政县大学生兴农养殖营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团支部书记,和政县创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胜强居住在和政县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出身贫寒,祖父辈都是农民。2006年,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怀着父母的期盼,想着能当一名国家干部的他,却没有选择大城市,也没有报考公务员,而选择了养育自己的小山沟咀头村。生性要强的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