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富中贫”同走“共富路”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nfa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陕晋蒙接壤区黄河之滨的陕西省府谷县是全国百强县。自2011年跨入百强之后,他们自找其弱、自补其虚、自加压力,主动揭“县强民穷”的疤,将农村贫困线标准由全国的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提高到3000元。提出利用“3年时间”,每年帮扶“3千余户”,做到帮扶项目和措施到村、到户、到人“3个到位”,实现全县贫困人口真正脱贫“1个目标”的“3331”扶贫计划。
  按照提高后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标准摸底,全县有10479户、33509人处在贫困线以下,比按国定贫困线计算多出1万,仍占全县总人口的14%。
  2012年是府谷实施“3331”扶贫计划的第一年,全县15个镇,5个农业园区、办事处,各出新招,捷报频传,当年全县就有2729户、8319人脱贫,贫困率由14%下降到10.3%。
  立下“军令状”齐心抓落实
  为了把“3331”扶贫工程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府谷采取了县级领导包抓,部门、事企业单位具体负责帮扶的办法。
  县上四套班子22名县级领导、20个县直部门,包抓20个镇、农业园区、办事处贫困户帮扶工作;219个县直部门、事企业单位、驻府单位包扶219个行政村的贫困户;国有重点企业每户每年挂钩帮扶50户贫困户;五大民企集团每户每年挂钩帮扶100户贫困户;县级领导每人每年挂钩帮扶3户贫困户;担任实职的正科级领导干部每人每年挂钩帮扶2户贫困户;县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人每年挂钩帮扶1户贫困户;150个工矿企业每户每年挂钩帮扶30户贫困户;中省市驻府企业每户每年挂钩帮扶100户贫困户。
  县政府同包镇部门和各镇、农业园区、办事处及各定点帮扶单位签订扶贫工作责任书,并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和评议制度。县扶贫办逐一落实责任、项目,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有责任人挂钩联系,每一贫困村、每一贫困户都有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并如期实现脱贫目标,造册登记;县委书记、县长经常听取汇报,责成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扶贫办组成督查组定期进行检查评议,促进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所有帮扶单位都向县政府立下“军令状”:帮扶对象一包三年不变,一天不脱贫一天不脱钩。


  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科级干部每年挂钩帮扶1户贫困户,他们进村入户,找准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计划。确定增收项目后,大都自掏腰包,给每个贫困家庭资助2000元左右的扶贫启动资金。
  县人大代表郑米霞是府谷县清水乡张坛沟村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近年来,她和丈夫张旦办起养殖场,靠科技养殖致富,成为府谷境内小有名气的女能人。她致富不忘弱势群体,吸收了20多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贫困村民在她的养殖场里打工,年工资5万元,短期工也有2、3万元的收入。她还办起西翔养殖专业合作社,走村串户为村民提供优良种畜和养殖技术;建起家庭兽医室,义务为村民提供牲畜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指导饲料配方,传授科学养殖知识。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清水镇有不少农户走上了靠养殖致富的路子,仅石山则村就建成80多个沼气池,建成养猪场5个,形成种植、养殖、沼气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此外,她还帮扶了清水镇凤凰塔村特困户薛彩霞,薛彩霞于2007年考入延安大学本科,因其父是聋哑人,其母聋哑、智力低下,家中还有84岁高龄的老奶奶,一家人日子过得艰难,薛彩霞上大学根本拿不出学费。郑米霞除每年无偿给这家特困户提供大米、白面、衣物等生活日常用品外,还每年资助薛彩霞3000多元学费,帮助她们一家渡难关。
  庙沟门镇西尧沟村村主任苏来斌是县政协委员,2012年为村里主动投资110多万元,推平土地150多亩。成立了专业合作社,让村民以土地入股投劳力的方式,本人出资800万元建立汇林商贸有限公司,进行规模种养殖业和蔬菜大棚,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县直部门、单位积极参与全县扶贫事业工作。县农业局包扶麻镇,副科级以上干部帮扶贫困户13户。2012年该局安排麻镇项目投资近200万元,实施“一村一品”工程1000亩瓜菜示范田,建设良种杂谷示范基地2000亩,以及能源建设项目、技术扶贫培训等。干部包扶的13户贫困户,每户扶持实物资金6000元进行项目扶持。同时,该局在全县实施马铃薯良种推广工程,利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马铃薯良种推广工作,彻底实现产量翻番、收入倍增的目标,2012年已完成15个乡镇4万亩调种任务。县审计局包抓庙沟门镇,为该镇高圐圙渠第二小学资助50万元建校款,为贫困户每人资助1000元。畜牧局为庙沟门镇杨家梁捐赠7只种猪,鼓励协调由王清河出资,村上贫困户联合入股帮助建设养羊场,已经投入使用。


  创新融资机制走大扶贫之路
  为了加大扶贫投入,府谷县委、县政府一改过去等待、被动的习惯性思维,反思得失,研究政策,深入调研,适时调整战略,积极引导和动员组织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以扶贫促开发,以开发带发展,实现农工和谐,共建共荣,实现了由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搞几个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的“小扶贫”模式向动员民营企业为主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板块开发、多元投入”的“大扶贫”模式转变。
  府谷安排国有重点企业每户每年挂钩帮扶50户贫困户,五大民企集团每户每年挂钩帮扶100户贫困户。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是位于府谷县庙沟门镇的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投入上亿元扶贫帮困资金用于帮扶该镇进行新农村建设、平整土地、修建淤地坝、新修集镇街道、通村水泥路、修建学校、资助贫困大学生等。仅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每年就投入100万元,体现了国有大型企业的社会责任。
  位于清水镇的清水酒厂以前每年都要高价从外地购买生产必须的农产品高粱,今年镇政府组织酒厂和20户贫困户签订了购买协议,贫困户生产的高粱不但可以就近销售,而且每户可增收1200元左右。木瓜镇杨伙盘煤矿出资20万元帮扶了30户95人,对于种养业户每户帮扶50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加2000元以上。   2012年,府谷的民营企业家已投入扶贫资金5784万元。陕西兴茂煤业镁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乃则帮助自己的家乡高庄则村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包括3个村290户1058人,总面积303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5亿多元。按照规划,高庄则现代农业园区将建成生猪养殖与蔬菜种植区、牧草种植与肉羊养殖区、杂粮种植区、加工配送区和文化产业园“四区一园”的新格局,并成为秦、晋、蒙交界地区知名的优质、安全“菜篮子”生产基地,以及集种植、养殖、加工、科技、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现代农业园区。目前万头养猪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定点屠宰和肉食加工厂还未运营。已建成温室蔬菜大棚100个,占地80亩,年产蔬菜300万斤。仅农业产业一项,规划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即可达到5000多元。
  民营企业家郝治林为家乡郝家寨新农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已修建通村水泥路12.9公里、桥梁1座、涵洞3个,实施自来水浇灌主干渠等引水工程;投资600万元,新建农家乐庄园1处,配套修建蔬菜大棚6座,扶持种植专业户4户,养殖专业户5户,运输专业户2户。将郝家寨打造成为绿色家园、红枣林园、幸福和园,实现道路水泥化、城乡一体化、通讯现代化、山寨园林化家园。
  民营企业家刘彪在新民镇芦草畔村投资建设保榆集团康裕生态公司,总投资2亿元,现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发展种养加等产业,现有羊子存栏1000只,牛120头,驴62头,散养鸡1.2万只,猪55头,完成种草1000亩,同时实施千亩良田工程,目前已新修水地800亩,新修温室大棚10棚。公司每年为当地村民每人免费供应猪肉、羊肉、牛肉各5斤,鸡一只以及蔬菜等供应,在当地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中做出了积极贡献。
  众多企业家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激发了没有扶贫任务的其他民营企业家对扶贫工作的热情。府谷县恒益源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李建平,主动拿出50万元资助全县农村236名考入大专、高职以上的贫困户子女上学,被传为佳话。
  实施移民搬迁工程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近年来,府谷县依托县城、集镇和公路沿线规划建设了一批新农村,由政府选址、建房,给群众补贴,每年重点解决部分贫困村实行整体搬迁,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稳定增收。
  为了保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尽快步入小康社会,在做好搬迁群众产业扶持的同时,府谷还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在住房、医疗、入学、电气、用地、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具体做到“七个结合”,即:搬迁与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结合,解决移民新村基础设施的问题;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解决移民户生产用地问题;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县上实施的退耕还林(草)结合,解决迁移户近期的口粮补助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解决迁移户增收和持续发展问题;与工业园区、工业小区建设结合,把移民新村作为企业的后勤保障基地;与学校、医院、养老院、保障房等公共设施服务建设结合,解决移民新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问题。使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13年府谷确定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田家寨镇兴旺庄村、碛塄农业园区郝家寨村、麻镇麻镇村、黄甫镇柏林峁村等4个村实施整村移民搬迁,有的由深山搬到川区或小城镇,有的由沟渠搬到工业园区。为了保证此项工作如期完成,县长辛耀峰带领扶贫、国土、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巡回现场办公,就地拍板解决牵涉到制约移民搬迁工程中的各种纠纷和瓶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开工。目前4个移民搬迁安置点前期工程全部告竣,年底前将有426余户1326余人入住新农村,实现稳定增收。
  距县城25公里的碛塄农业园区郝家寨村,全村132户410人,大都住在山梁、山峁、沟渠、坡洼里,居住十分分散,地下无资源。今年该村被县上定为扶贫开发移民搬迁村,新村址选在一块四周环山、面积为4800亩的“茧型状”川地中,水源充足。总投资4820(本村民营企业家郝治林回报家乡投资1500万元)万元,在河右岸一个大弯里筑地基新建7栋楼房,排列整齐,保证每户一套100平米左右的住房;投资80万元在河上架设一座“风景桥”,河水再大人们都可以通行;投资600万元建设一处农家乐,发展农家乐餐饮业,建大棚菜6座;帮助搬迁群众发展以红枣为主的特色农业,村里目前有枣树2300余亩,已建起利源红枣加工厂、绿宝园红枣加工厂、大寨红枣专业合作社、老蔡制豆加工厂等6家加工企业,吸收搬迁群众到企业做工;养殖业除发展猪、羊、鸡外,建起一座水库,发展养鱼业;建设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卫生室、戏台,群众既有稳定收入,又有休闲娱乐场所,真正将移民新村打造成了绿色家园、红枣林园、幸福和园。群众说:“这社会真好,做梦也没想到能幸福地生活在这块绿色的盆地里,过上小康生活!”
  黄甫镇柏林峁村135户全住在高山上,出路不便,吃水困难。县上规划全村搬迁到山下川地紧邻黄甫川工业园区公路边,搬迁之后,农户将有发展产业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收入有了保障。他们用推土机将几座沙丘推平,造出60多亩地基,规划修15排民居,每户一套,今年10月底完工。
  田家寨镇兴旺庄也住在大山里,镇上结合小城镇建设,在政府所在地划出50亩,修起4排新居,排与排之间宽10米,街道宽8米,硬化绿化,112户赶年底前就可以入住。
  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第一,南部乡镇发展花椒、红枣产业。碛塄园区的高尧峁村是县扶贫办的花椒育苗基地。县上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花椒种植专家魏安智教授实地考察指导种植。扶贫办在这里租了约10亩地的12个大棚,培育花椒苗,每棚育苗2万株,无偿提供给农户种植,群众每栽种一株,再给补助5元。
  当地生产一种叫“大红袍”的花椒,色鲜、味香,适宜在背山面阳的石山环境中生长。这种花椒每公斤价格达600元,比外地来的花椒高出10倍多,而且还是抢手货,收入非常可观。县扶贫办在王家墩办事处扶持群众种植花椒,出钱为村民打水窖、打水井用以浇灌。白家峁村60岁的农民白芝则家已栽种花椒440株,其中350株是扶贫办无偿提供的树苗,每株补助5元栽种的,扶贫办还出资给他家打了浇树水井。现有90株已经挂果,2012年收入5.4万元,再过两年全部挂果,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府谷花椒须栽在石山上,且背靠石崖,既不占耕地,又能绿化,每株最少有600元的经济效益,老白家最大的一株老椒树可产花椒6公斤,一株年收入3600元。   第二,种植海红果。海红果是府谷的地理标志,有“钙王”之美誉。县上采取龙头产业带动战略,促进海红果的大面积种植。2011年县上扶持60万元、民营企业家刘子贤投资7800万元,组建聚金邦农产品开发公司,是以海红果为原料生产海红果酒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过去府谷一斤海红果3、4毛钱还没人要,有的群众干脆不采摘,任果子烂在树上。酒厂建起后,2012年以每斤1元的价格收购,2013年收购价格达到每斤2元。该公司年产海红果酒等系列产品5000吨,与果农签订合同,以保护价收购,大大刺激了农民栽种海红果的积极性,惠及东部8乡镇20000多农户。全县近年新栽种海红果数万亩,有的树最高产可达2000斤,去年哈镇农民李银祥卖海红果就收入了4万元。
  第三,在野酸枣树上嫁接梨枣。县扶贫办、农业局投入扶贫资金130万元帮建的位于墙头农业园区的府谷县三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起保鲜库,可对果类、蔬菜冷藏保鲜。37岁的总经理刘强利用村中土地荒芜、多野酸枣、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留守七老八少的特点,从外地请来枣树专家4名,每人日工资300元,无偿将大梨枣嫁接在野酸枣树上,已经嫁接成活12000多株,当年就挂果,嫁接在谁家地里,枣树就归谁家所有,收获后公司保证收购;同时雇人栽种核桃,也是栽谁地里归谁家,已成活核桃300亩,公司保证收购果实,公司称此种模式叫“公司+农户”。仅此两项特色农业,就能使全村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


  第四,发展特色养殖。府谷是个工业大县,真正守在农村的贫困人口基本都是五、六十岁以上无一技之长的人。这部分人,经过县上集中培训,根据“一户一法”发展“短平快”项目,很快就能见效。县上统一给养羊户补助10000元资金修建羊舍,再由帮扶企业给每户补助5000元购买20只新品种白绒山羊,每户配套种植紫花苜蓿10到30亩,每亩补助260元。
  麻镇刘家坪村贫困户刘六维弟兄俩,都五、六十岁了。2012年,县扶贫办给修建了羊圈,政府出钱给每户发放了20只白绒山羊,一年下来,弟兄俩的羊子由40只发展到56只,每只绒山羊年收入在1000元以上。
  赵五家湾办事处发展家庭养羊项目22户,为每户帮建80平米羊舍一所,配发29只白绒山羊,配套20亩人工种草项目,建设了万亩人工草场,解决饲草问题,使每户年增收14600元。2012年,全县共扶持382户贫困户发展舍饲养羊,目前已有270座羊舍投入使用,羊子存栏达5919只。饲养白绒山羊是个“短平快”项目,一户年养20只,年纯收入可增加2万元以上。麻镇办起大型养羊场,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公司把小羊子无偿发放给贫困户,几个月后公司按斤称回收,付给市场价,以此扶持贫困户。此外,根据每户不同情况和饲养习惯,采取“公司+农户”方式,发展小型养猪、鸡、鹿、鸵鸟、蜜蜂、獭兔等特色养殖,使贫困户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脱贫。
  发展现代农业带动群众致富


  田家寨镇李岔村山大沟深,地广人稀,全村74户、248口人,土地面积7075亩。本村袁玉平等4位民营企业家在村里成立了金富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保本分红、基金补偿、建房补助、让利村民”的土地流转十六字方针,对全村土地统一规划,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保本分红”,就是由合作社投资,将现有土地规划平整、灌溉配套后,每人保留一亩水地作为口粮田,从2013年起每人每年至少分红2000元,逐年上调,2015年达到人均分红4000元以上,全村实现脱贫。到时,李岔村将成为生态美、生活美、环境美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和旅游观光区。
  全国人大代表、民营企业家石磊投资建设哈拉寨现代农业开发区,注册资金1亿元,规划总面积55747.97亩,其中核心区面积5747亩,已种植紫花苜蓿3800亩,实施“万亩草场”工程。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设饲养羊基地10处,建设小杂粮加工基地一处,在大沟兴建截潜流蓄水井及高位水池一处,规划建设康家梁等村12800亩海红果及经济林产业带。以“公司+协会+农户”的形式,完善哈镇育苗基地建设,建成2850亩的苗木繁育基地,将园区建成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下的经济林、生态林、生态草原、优质蔬菜瓜果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和示范、农业产业循环带、农业观光与餐饮文化服务体系,集农业生产、示范、观光等为一体的“人、自然、科技、产业”四者和谐统一的生态恢复科技示范园区。
  强化资金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由于筹集扶贫资金额度较大,为了保障真正用于扶贫开发,县政府制订了《帮扶资金协议制度》、《帮扶资金管理制度》、《项目选择设计制度》、《项目招标议标制度》、《帮扶资金监管制度》、《企业筹资审批制度》等6项制度,筹集到的帮扶资金以镇(农业园区、办事处)设立专户,专款专用,企业、社会捐赠帮扶资金由财政部门统一出具捐赠票据。确保了资金运行安全,使之发挥了应有效益。
  为了从根本上帮助群众脱贫,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府谷县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办法,把农业、水利、交通、电业、教育、卫生、广电等部门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责、各计其功的要求,向困难群众集中的区域倾斜,集中解决所在村的水、电、路、校、电视、通讯等基础设施及生产设施建设问题。
  府谷县县长辛耀峰表示,一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和毅力,破解富中贫,同行共富路,把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当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不能因少部分人拉高的平均收入而掩盖了低收入的大多数,要让大多数达到平均数,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率先将府谷建成全省小康示范县的奋斗目标。
其他文献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2010年末总人口47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36万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辖17个县市,有11个县(主要是彝族聚居程度较高的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可以说,凉山的贫困根本上就是彝族的贫困。  1997年,中国记协、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组建“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来自全国的媒体记者分赴各地贫困区调研采访。张俊兰代表天津地区新闻工作
期刊
山西省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省份,全省96个县(市)中57个是贫困县,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5个。改革开放以来,有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成为农民企业家。在余下的农民中有一个“二八定律”:20%的农民不离乡土,成为致富带头人;80%的农民仍处于纯农业生产和生活状态。  由于传统农业属于弱质产业,给人的印象是低利润、高成本、高风险。所以一段时期以来,各大银行纷纷从农村撤离
期刊
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在辽宁锦州通过开展低保大病救助保险等业务,提高了贫困群体发展能力,为众多贫困户带来了雪中送炭般的温暖。  锦州市城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救助保险的参保对象,主要是持有非农户口、户籍的,城区范围内长期居住的,未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这项业务启动以来,锦州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
期刊
2009年8月,我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沁县松村乡长街村,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长街村全村129户、464口人,分散在三个自然村,村民以种粮为生,农闲时出去打打短工,虽然不愁温饱,但还不富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刚到长街村的时候,生疏的环境让我多少有些迷惘,不过,在听到村民嘀咕:“大学生不了解农村,中看不中用”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点成绩来。  于是,我起早贪黑,走家
期刊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交通和信息交流极不发达,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内地。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贫困人口占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维西两县贫困人口的65%。因高山峡谷地形地貌、耕地面积少,气候寒冷,以及当地农户农业耕作水平粗放,粮食产量很低,大多数农户粮食自给仅能维持6-8个月,2000年当地人均纯收入605元。  1983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1988年升为国家级保
期刊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是为配合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妇女与健康”领域的目标、进一步帮助改善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现状、维护妇女健康权益而设立的。2003年7月,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的支持下,该项目在京启动。  10年来,共有1440辆“母亲健康快车”在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各种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覆盖县级地区的省(区市)有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贵州等
期刊
2010年,经过层层选拔,我成为了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电市镇赵峁村村书记助理。作为一名村官,我得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但村民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小毛孩又有着明显的不信任,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我给自己第一阶段的农村工作定下了四步计划。  首先,多看。认真学习农村理论知识,通过网络、书籍、杂志以及各类报纸,我更多地了解了农村,理解了农民。  其次,多问。为了尽快熟悉农村,提升工作
期刊
河南省宁陵县辖5镇9乡,364个行政村,2011年被列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定点帮扶宁陵县。2010年10月,杨征宇被选派到宁陵县开展扶贫工作,挂职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公用事业和扶贫开发等工作。工作期间,杨征宇得到宁陵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杨征宇在帮扶的2年内,先后出资3万余元,资助7名贫困生,建设“星空图书馆”1座。募集社会扶贫资金数十万元,援建
期刊
2007年8月,通过层层选拔,刚刚大学毕业的我离开母校,怀揣梦想,来到山西省沁县郭村镇大沟村当起了村官,在带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多项荣誉:2011年被评为“县优秀团干”,同时获得“服务农村优秀大学生村干部”。2011年获得山西省首届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并荣获2011年沁县“优秀民兵干部”。  村官培训励心志  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从城镇到乡村,记得刚做村官时,巨大的心理
期刊
2010年,我通过村官考试后,被组织选派到重庆市彭水县善感乡担任大学生村官。  7月,当我到乡镇报到时,发现善感乡基础设施条件陈旧落后,只有几栋楼房,跟村庄没什么区别,这让我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可是随着与村民们接触,我渐渐被他们的质朴所打动。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触动了我,让我决定待在这里,做出些成绩来。  那是在我和村干部一起做人口普查的时候。当天,我们来到村民谢泽和家里,他家里有6口人,儿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