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在大山里飞扬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de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胜强,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城关镇咀头村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咀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和政县大学生兴农养殖营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团支部书记,和政县创业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胜强居住在和政县一个偏僻贫困的小山村,出身贫寒,祖父辈都是农民。2006年,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怀着父母的期盼,想着能当一名国家干部的他,却没有选择大城市,也没有报考公务员,而选择了养育自己的小山沟咀头村。生性要强的他,思想解放,头脑灵活,敢想敢干,意识超前,心里始终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努力改变自己村子的贫困面貌,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2009年,杨胜强与3名本村未就业大学生好友坐谈如何发展问题,此时正好省里计划将和政县列为全省养羊大县,并给予重点扶持,县上也把畜牧养殖业列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重点培育。作为民族地区的临夏,市场上羊肉价格居高不下,加上和政县规模养殖户比较少,生羊肉供不应求,发展养羊业肯定有好的前景。
  然而,虽说前景诱人,但资金和场地始终是“白手起家”创业者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寻贷款、求亲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场地和启动资金得到了落实。杨胜强带领11名未就业的大学生和群众青年及家人起早贪黑搬砖、拉砂子、和水泥。从未干过这些活的他为了减少成本整天忙碌在工地,每天早晨七点上工,到晚上八九点收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擦着汗水,挽着裤腿,拧着铁锨苦干着,脸晒得黝黑,手上磨下了从未有过的茧和水泡。建养殖棚的过程中,为了省钱,用白土自己抹墙,没有钱买材料,只好四处赊账,赊不了的就请求宽限几天,最难的时候,只有一个信念支撑着他,那就是“再苦,再难也要实现自己的梦想”。
  付出必有回报,经过他和伙伴们的辛勤努力,临夏州第一座由未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生态养殖园终于建成了。2010年就出栏肉羊916只,获利10万余元,这让杨胜强第一次感到了一丝成功的喜悦和欣慰。饮水思源,成功之余,他心里在想“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因此,他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动员,让勤劳朴实的乡亲们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畜牧养殖,从而让更多未就业大学生和青年群众们与他共同致富。


  合作社的建设打动了州县党委、政府领导的心,他们多次来到养殖园视察指导,给予杨胜强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州委宣传部专门责成当地媒体报道了他的事迹。县委组织部、团县委还专门向全县团组织和青年人宣传报道了他带动未就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减轻政府就业压力的事迹,并号召有识青年向他学习。
  有几分拼搏就有几分收获,经过不懈的努力,2012年2月,“和政县大学生兴农养殖营销专业合作社”终于成立了。目前已有145户群众加入到合作社,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129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1人。合作社为社员免费提供防疫、配种、饲养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目前户均增收3800元左右,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养殖园的创办成功,激励了更多养殖户发展养殖业致富的信心,同时带动周边兴建养殖场十余家,而杨胜强始终毫不保留地为更多的养殖户提供免费咨询和技术服务,还为合作社打造了自主品牌“和政羊”。
  养殖户的增加,良种羊的匮乏,又给他带来了新的思虑,只有用充足优质的良种羊做母本繁育,才能真正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杨胜强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对山东、甘肃等周边地区考察后,决定再次扩大规模,投资480万元的“和政县大学生兴农养殖营销合作社良种羊繁育基地”一期工程于2012年10月底完工。
  建成后,基地每年可提供2500只良种种羊,为社员和临近养殖场解决了优良种羊缺少的问题。2012年3月,杨胜强又在合作社成立了团支部,被推选为团支部书记的他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树正气形象。他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学习放在自身建设的首位,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为此他还按照"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基层,密切同青年群众的联系,注重听青年声、懂青年心、办青年事,竭诚为青年服务。
  风劲正是扬帆时。如今,合作社正在茁壮成长、不断壮大,在杨胜强的带动下,村民合作发展联户养殖,不仅让咀头村及周边村社养殖业蓬勃兴起,也使村民开始大面积种植双隆地膜玉米等农作物,切实增加了经济收入,为他们脱贫致富起到牵头作用。杨胜强以自己成功的经历鼓励带动更多的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转变观念,自主创业,实现自身的价值。为此,2012年,他被团州委、州农业局授予“临夏州青年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并参加了由团省委组织的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训;同年12月参加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培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2013年获得“全国第8届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被推选为中国共青团第十二届甘肃省、临夏州团代表,临夏州第十二届团代会委员。
  带农致富、影响青年,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这不仅是杨胜强对社会的承诺,更是他创建合作社的宗旨。他能够抓住机遇,刻苦努力,迎接挑战,勇担历史重任,最大限度地释放创业激情,激发创造活力,练就了实干创业的真本领,以不甘落后、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谱写了一曲在农村努力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壮丽青春之歌!
其他文献
积极参与扶贫工作,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在辽宁锦州通过开展低保大病救助保险等业务,提高了贫困群体发展能力,为众多贫困户带来了雪中送炭般的温暖。  锦州市城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救助保险的参保对象,主要是持有非农户口、户籍的,城区范围内长期居住的,未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这项业务启动以来,锦州市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
期刊
2009年8月,我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沁县松村乡长街村,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长街村全村129户、464口人,分散在三个自然村,村民以种粮为生,农闲时出去打打短工,虽然不愁温饱,但还不富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刚到长街村的时候,生疏的环境让我多少有些迷惘,不过,在听到村民嘀咕:“大学生不了解农村,中看不中用”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点成绩来。  于是,我起早贪黑,走家
期刊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交通和信息交流极不发达,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内地。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贫困人口占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维西两县贫困人口的65%。因高山峡谷地形地貌、耕地面积少,气候寒冷,以及当地农户农业耕作水平粗放,粮食产量很低,大多数农户粮食自给仅能维持6-8个月,2000年当地人均纯收入605元。  1983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1988年升为国家级保
期刊
“母亲健康快车”项目是为配合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妇女与健康”领域的目标、进一步帮助改善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现状、维护妇女健康权益而设立的。2003年7月,在国务院妇儿工委办的支持下,该项目在京启动。  10年来,共有1440辆“母亲健康快车”在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各种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覆盖县级地区的省(区市)有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贵州等
期刊
2010年,经过层层选拔,我成为了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电市镇赵峁村村书记助理。作为一名村官,我得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但村民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小毛孩又有着明显的不信任,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我给自己第一阶段的农村工作定下了四步计划。  首先,多看。认真学习农村理论知识,通过网络、书籍、杂志以及各类报纸,我更多地了解了农村,理解了农民。  其次,多问。为了尽快熟悉农村,提升工作
期刊
河南省宁陵县辖5镇9乡,364个行政村,2011年被列为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定点帮扶宁陵县。2010年10月,杨征宇被选派到宁陵县开展扶贫工作,挂职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分管公用事业和扶贫开发等工作。工作期间,杨征宇得到宁陵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  杨征宇在帮扶的2年内,先后出资3万余元,资助7名贫困生,建设“星空图书馆”1座。募集社会扶贫资金数十万元,援建
期刊
2007年8月,通过层层选拔,刚刚大学毕业的我离开母校,怀揣梦想,来到山西省沁县郭村镇大沟村当起了村官,在带动农民致富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多项荣誉:2011年被评为“县优秀团干”,同时获得“服务农村优秀大学生村干部”。2011年获得山西省首届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并荣获2011年沁县“优秀民兵干部”。  村官培训励心志  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从城镇到乡村,记得刚做村官时,巨大的心理
期刊
2010年,我通过村官考试后,被组织选派到重庆市彭水县善感乡担任大学生村官。  7月,当我到乡镇报到时,发现善感乡基础设施条件陈旧落后,只有几栋楼房,跟村庄没什么区别,这让我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可是随着与村民们接触,我渐渐被他们的质朴所打动。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触动了我,让我决定待在这里,做出些成绩来。  那是在我和村干部一起做人口普查的时候。当天,我们来到村民谢泽和家里,他家里有6口人,儿子
期刊
地处陕晋蒙接壤区黄河之滨的陕西省府谷县是全国百强县。自2011年跨入百强之后,他们自找其弱、自补其虚、自加压力,主动揭“县强民穷”的疤,将农村贫困线标准由全国的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提高到3000元。提出利用“3年时间”,每年帮扶“3千余户”,做到帮扶项目和措施到村、到户、到人“3个到位”,实现全县贫困人口真正脱贫“1个目标”的“3331”扶贫计划。  按照提高后人均年纯收入3000元标准摸底,全
期刊
我生在农村、长在城市,2011年在天津体育学院读完研究生后,我毅然选择回到农村,到湖南邵阳市隆回县山界回族乡架枧村当起了大学生村官。回想这两年来的经历,村民的淳朴无时无刻不感动着我,我也用无限的真诚和满腔的热情来回报这片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村民的信任,党委政府的关怀,让我得到了锻炼,心灵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更真切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接地气 贴民心  2011年8月,我第一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