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8月,我怀揣着梦想,来到了沁县松村乡长街村,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官。长街村全村129户、464口人,分散在三个自然村,村民以种粮为生,农闲时出去打打短工,虽然不愁温饱,但还不富裕。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刚到长街村的时候,生疏的环境让我多少有些迷惘,不过,在听到村民嘀咕:“大学生不了解农村,中看不中用”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点成绩来。
于是,我起早贪黑,走家串户,用一个星期时间遍访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五保户、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我坚持白天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向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们征求发展村级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晚上将走访情况结合自己的心得撰写成材料。
通过半年的调研分析,我认为,长街村交通相对便利,土地肥沃,而且有大块平整的土地,很适合发展蔬菜大棚设施农业。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向乡政府汇报时,得到了乡党委的大力支持。
可当我满怀信心回到村里,兴奋地在村委常务会议上提出这个想法时,平时和蔼可亲的村民竟然没有一个人赞同,“建一个蔬菜大棚得好几万元,投资这么大,赔了谁负责?”“我们在这地里耕作了半辈子,挣的都是辛苦钱,你一个年纪轻轻、乳臭未干,还是从城里来的小孩就能从土里刨出金子?”即便是我挨家挨户做宣传,也没收到成效,一些村民甚至还劝我,“你还不知道在这儿呆几天呢,就不要瞎折腾了!”自己的想法不能被村民理解,眼看着村里这么好的资源被白白浪费,我真是又气又急。
冷静下来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要带头创业,做出样子来说服村民。
2010年春天,我拿着东拼西凑的10万元钱,在长街村村口一个临时搭起的铁皮房子上挂起“松村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办公室”的牌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我的计划是先建起20个春秋大棚,一边种菜一边向村民做宣传,然后把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致富。
目标明确,但是做起来却得排除千难万险,对于从没有接触过农业的我来说,设施蔬菜是如此陌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建大棚先得搞基建,修路、打井,张罗土地流转,做项目规划,买建大棚用的钢材、棚膜,我忙得像个没头苍蝇,而兜里的钱似乎永远不够花,所以边建还得边筹钱。好不容易建起大棚,又开始操心种菜。大棚管理是个精细活、技术活,我请了山东寿光的技术员定期来作辅导,自己平时也天天蹲在大棚,突击学习,细心管理……回忆这段经历,我真不知道当时哪来那么大勇气,但是有梦想在前面引路,就充满了干劲,也得益于党的政策好,让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有了自己发挥的舞台。
半年下来,我黑了、瘦了,也收获了成果,平均一个大棚收获纯利润2000多元,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收益的效果。村民们也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2010年下半年就有10户比较富裕的农户入驻了创业基地,新建起了30多座春秋大棚。而为了方便基地管理,提高种菜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我又成立了沁县杰晟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公司的指导下,基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大棚初见成效后,我想到了村里并不富裕的乡亲。于是,我们多方努力,降低大棚的造价,又争取到一部分政府的补贴,再加上自己公司让利,一个造价一万元左右的春秋大棚,农户只需出资2000元就能拥有,大大降低了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的门槛和风险,村民纷纷加入基地。
目前,基地占地200亩,吸纳农户45户,春秋蔬菜大棚125座,实现年生产蔬菜100万公斤,年纯利润80万元左右。大伙儿尝到甜头后,参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几个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到村里开始种大棚,就连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也主动来找我,希望加入公司。
梦想与希望
在我创业最迷茫最艰苦的时候,各级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举办的“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培训,对我触动很大。
首先是感动,感动于协会胡富国会长以及其他几位领导宽厚仁慈而又伟岸的心。在协会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开班典礼上,胡会长的讲话引起阵阵掌声,他们关心穷人、关心孩子、关心村官发展,一心为穷人、为党、为国家着想的情怀值得我们敬重。
其次是感触,感触于我们党波澜壮阔的90多年。培训课上的红色教育,使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党能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中经受住挫折而成长感到敬佩,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稳定幸福的生活。
再次是感激。协会为我们请来了全国模范标兵孙茂芳、中纪委原常委祁培文、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等专家领导授课,让我们这些来自基层的大学生村官获益匪浅。也使我下决心一定要经受住一切困苦,不辜负协会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厚爱。
2012年5月14日,协会相关领导到我的创业基地调研,给我指出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发展种养殖有机循环经济,这使我的创业思路更开阔,信心更大,干劲更足了。
随即,我开始付诸实践。首先向有机认证公司申请了有机认证,现在基地的200亩土地全部进入了有机转换期,到2014年基地的蔬菜就可以达到有机标准;1万只肉鸡养殖厂的厂址已经选好;100米深井已经打好;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支持的3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了7座日光温室大棚的建设。
现在园区已建设日光温室7座、春晚秋大棚125座,初步实现了公司化、规模化、市场化,年生产蔬菜150万斤,年销售额达到140多万元,可以安排村内劳动力120多名,帮助全村40户贫困户增收,使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4500多元,带动了周边20多个贫困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从一名基层村官做起,我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认可。2011年,我被选为长街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春节,我受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邀请,来到央视七套《共富家园》栏目,与来自全国的大学生村官交流农村工作经验。我个人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长治市脱贫致富带头人”、“长治市科技推广能手”,荣获“长治市五四青年奖章”,并记“长治市个人一等功”……这些荣誉更加激励了我扎根基层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我觉得梦想是一扇门,它能使未来参与到你的当下,我们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能做的还有更多。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刚到长街村的时候,生疏的环境让我多少有些迷惘,不过,在听到村民嘀咕:“大学生不了解农村,中看不中用”那一刻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这片土地上做出点成绩来。
于是,我起早贪黑,走家串户,用一个星期时间遍访了全村所有的贫困户、五保户、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时间里,我坚持白天入户了解社情民意,向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们征求发展村级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晚上将走访情况结合自己的心得撰写成材料。
通过半年的调研分析,我认为,长街村交通相对便利,土地肥沃,而且有大块平整的土地,很适合发展蔬菜大棚设施农业。当我把自己的想法向乡政府汇报时,得到了乡党委的大力支持。
可当我满怀信心回到村里,兴奋地在村委常务会议上提出这个想法时,平时和蔼可亲的村民竟然没有一个人赞同,“建一个蔬菜大棚得好几万元,投资这么大,赔了谁负责?”“我们在这地里耕作了半辈子,挣的都是辛苦钱,你一个年纪轻轻、乳臭未干,还是从城里来的小孩就能从土里刨出金子?”即便是我挨家挨户做宣传,也没收到成效,一些村民甚至还劝我,“你还不知道在这儿呆几天呢,就不要瞎折腾了!”自己的想法不能被村民理解,眼看着村里这么好的资源被白白浪费,我真是又气又急。
冷静下来之后,我做了一个决定,“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要带头创业,做出样子来说服村民。
2010年春天,我拿着东拼西凑的10万元钱,在长街村村口一个临时搭起的铁皮房子上挂起“松村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办公室”的牌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当时,我的计划是先建起20个春秋大棚,一边种菜一边向村民做宣传,然后把他们联合起来,一起致富。
目标明确,但是做起来却得排除千难万险,对于从没有接触过农业的我来说,设施蔬菜是如此陌生,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建大棚先得搞基建,修路、打井,张罗土地流转,做项目规划,买建大棚用的钢材、棚膜,我忙得像个没头苍蝇,而兜里的钱似乎永远不够花,所以边建还得边筹钱。好不容易建起大棚,又开始操心种菜。大棚管理是个精细活、技术活,我请了山东寿光的技术员定期来作辅导,自己平时也天天蹲在大棚,突击学习,细心管理……回忆这段经历,我真不知道当时哪来那么大勇气,但是有梦想在前面引路,就充满了干劲,也得益于党的政策好,让我们这些大学生村官有了自己发挥的舞台。
半年下来,我黑了、瘦了,也收获了成果,平均一个大棚收获纯利润2000多元,实现了当年建棚,当年收益的效果。村民们也开始改变自己的看法。2010年下半年就有10户比较富裕的农户入驻了创业基地,新建起了30多座春秋大棚。而为了方便基地管理,提高种菜农户的抗风险能力,我又成立了沁县杰晟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进一步完善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公司的指导下,基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现代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大棚初见成效后,我想到了村里并不富裕的乡亲。于是,我们多方努力,降低大棚的造价,又争取到一部分政府的补贴,再加上自己公司让利,一个造价一万元左右的春秋大棚,农户只需出资2000元就能拥有,大大降低了农民从事设施农业的门槛和风险,村民纷纷加入基地。
目前,基地占地200亩,吸纳农户45户,春秋蔬菜大棚125座,实现年生产蔬菜100万公斤,年纯利润80万元左右。大伙儿尝到甜头后,参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几个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到村里开始种大棚,就连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也主动来找我,希望加入公司。
梦想与希望
在我创业最迷茫最艰苦的时候,各级领导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举办的“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培训,对我触动很大。
首先是感动,感动于协会胡富国会长以及其他几位领导宽厚仁慈而又伟岸的心。在协会支持贫困村大学生村官成长工程开班典礼上,胡会长的讲话引起阵阵掌声,他们关心穷人、关心孩子、关心村官发展,一心为穷人、为党、为国家着想的情怀值得我们敬重。
其次是感触,感触于我们党波澜壮阔的90多年。培训课上的红色教育,使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党能在那个水深火热的年代中经受住挫折而成长感到敬佩,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稳定幸福的生活。
再次是感激。协会为我们请来了全国模范标兵孙茂芳、中纪委原常委祁培文、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等专家领导授课,让我们这些来自基层的大学生村官获益匪浅。也使我下决心一定要经受住一切困苦,不辜负协会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和厚爱。
2012年5月14日,协会相关领导到我的创业基地调研,给我指出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发展种养殖有机循环经济,这使我的创业思路更开阔,信心更大,干劲更足了。
随即,我开始付诸实践。首先向有机认证公司申请了有机认证,现在基地的200亩土地全部进入了有机转换期,到2014年基地的蔬菜就可以达到有机标准;1万只肉鸡养殖厂的厂址已经选好;100米深井已经打好;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支持的30万元资金全部用于了7座日光温室大棚的建设。
现在园区已建设日光温室7座、春晚秋大棚125座,初步实现了公司化、规模化、市场化,年生产蔬菜150万斤,年销售额达到140多万元,可以安排村内劳动力120多名,帮助全村40户贫困户增收,使全村人均年收入增加4500多元,带动了周边20多个贫困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从一名基层村官做起,我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认可。2011年,我被选为长街村党支部书记,2012年春节,我受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邀请,来到央视七套《共富家园》栏目,与来自全国的大学生村官交流农村工作经验。我个人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大学生村官”、“长治市脱贫致富带头人”、“长治市科技推广能手”,荣获“长治市五四青年奖章”,并记“长治市个人一等功”……这些荣誉更加激励了我扎根基层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我觉得梦想是一扇门,它能使未来参与到你的当下,我们年轻人,只要有梦想,就会有希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我们能做的还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