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然而,目前作文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技巧方面的指导,而忽视兴趣热情等非智力因素的现象。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一、走进生活,寻找“活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也不例外。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让作文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学生被长期禁锢在校园里,缺乏生活体验,未能很好地捕捉生活现象,对要写的人和事,完全陌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下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也强调“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不枯竭,溪水自然长流不停歇”。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导学生“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生不能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上,不局限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让学生深入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去,干预生活,融入生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培养自己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同时平时写作尽量让作文题目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美丽”起来了。
  
  二、积累素材,迁移运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把写作比成煮饭的话,那么文章中所用的材料就好比煮饭用的米一样。积累是为了巩固观察结果而采取的行动。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积累,知识是越积累越广博,材料是越积累越丰富,词语是越积累越得心应手,这是量变,而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如我们对某一事物材料的积累多了,对它的认识就会产生质的飞跃。
  当然,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才思敏捷,写出好文章,仅仅有丰富的材料积累,那还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还要学会材料的“迁移运用”。一要学会归纳梳理素材,这样更便于查找记忆。分类是比较好的方法,采用什么标准可由自己定。如:孙膑、史铁生、陈忠和、居里夫人等可归入人物类;阿Q、孔乙己、于连、别里科夫等可归入文学形象类;安史之乱、王安石变法、鸦片战争、环球航行等可归入历史事件类;长城泰山、清风落日、沙漠高原等可归入自然风物类;女排夺冠、非典事件等可归入生活见闻类,其他如名人名言类、哲理故事类、奇闻逸事类等,均可按自己的爱好需要设置。在大类中,还可分成若干小类。如名人名言类可分为人生、志向、幸福、真理、青春、道德、劳动等。二是梳理好了素材,还要勤于思考,作好旁批,看看素材适合哪类话题,要学会整合创新素材。同一素材,从不同的角度看,能适用于不同的话题。这得要我们平时注意整合创新。如神农尝百草,可以论证开拓创业,也可论证勇于实践,还可论证不断探索;写王昭君,赞美王昭君为国献身的精神,你可以从写王昭君的内心独白入手,你也可以写王昭君暮年的思乡情,你还可以写昭君墓及由此产生的联想等。对于故事类等内容丰富的素材,我们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读后感、自己的评点。有所思,有所悟,素材运用才会显得多姿多彩。
  
  三、提倡模仿,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作文要像学习绘画、书法一样进行许多模仿,走过这个必经的学习阶段。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良好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模仿是写作的开始,但不是写作本身,更不是写作的结束。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 模仿不是抄袭,抄袭是无能的表现。我们所说的模仿,应当是“不取亦取,虽师勿师”,即:虽吸取它的长处,又不是完全照搬;虽以它为师,但不受它的局限。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欧阳修学韩愈的文章,而他所作的文章全不像韩愈,这是他在唐宋八大家中所以能独树一帜的原因。他学韩愈的诗,而所作的诗很像韩愈的诗,这又是他在宋诗中之所以不能独成一家的原因。当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死,似我者生”,也是对“模仿”的精辟阐述。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独到文风。
  
  四、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享受到写文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第一,表扬激励,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在作文训练的每一个环节中,要很好地贯彻激励机制,多表扬,多鼓励,把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①指导中鼓励。指导课上,教师以真挚的情感,热情的目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每当学生拟出一个好题,找出一份好材料,想出一条新思路,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②批改中鼓励。多批少改,多写一些鼓励性、启发性的评语,尽力捕捉其中的闪光点。③讲评中激励。讲评中贯彻主体性原则,让学生自评、互评,成为讲评的主人,多讲作文优点,委婉地指出问题。第二,保护和增强学生的作文成就感。用高分鼓励好作文;向校园广播站及学生报刊荐稿,让学生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低分和“退步”,使学生明白,作文质量高低,因素很多,不必认为第二篇比第一篇差,就是退步。只要努力去动脑、积累、练习,终会逐步提高。指导学生自批、互批作文,养成修改的习惯,提高作文总体质量,让学生在老师的深情中迈进作文成功的殿堂。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善于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问题都成为“小儿科”。
  
  甘肃省永昌县河西堡中学 (737000)
其他文献
动静结合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动,即运动或声响;静,即静止或寂静。  动静结合的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比较复杂,笔者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略举几例,浅谈“动”与“静”的关系及其艺术效果。  第一,以动衬静,动中寓静。王维的《鸟鸣涧》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该诗主要写春山夜静,而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景,诗人正是通过这些动景来衬托春涧的幽静。《山居秋瞑》
期刊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贬官华州后,当地发生饥荒,诗人乃弃官去了秦州。当时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战事紧张,音信不通,夜月、秋露引起了诗人对弟弟的强烈思念,于是在边塞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写对战乱中弟弟的思念。  首联描绘了
期刊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最好地体现了闻一多新诗“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原则。几乎所有的教学参考书和网上的教案,都认为这首诗在选取意象上别具匠心,和康桥这个地方及其美景告别,却避开了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等这些人间烟火。诗歌写得很美,有一种淡淡的忧愁,这种淡淡的忧愁很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所以这首诗能够得到众人喜爱。  这种说法是不错的。作为离别诗,不忧愁是不可能的。那些整体情感基调忧伤的诗我们且不去
期刊
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励志类书籍常常名列前茅,这似乎暗示读者对来自他人的忠告存在着严重饥渴,只要不是令人讨嫌地在耳边嚼舌,而是峨冠博带地端坐在书页里,那么聆听他的开导就不失为一桩美事。励志书大致有两种,格言类和故事类,虽然故事类的励志书通常更畅销一些,但格言类的励志书也只是稍逊一筹罢了。  相对而言,格言大多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精粹,玩味格言对谁都不是一件可以指责的事。可以指责的是在格言面前放弃思考
期刊
古中国蠢蠢的胎动  一直传到这南方  神经末端的小半岛了吗?  一阵毛细雨后  泥土被新芽咬得发痒  斜向北岸的长坡路上  随手拣一块顽石  抛向漠漠的天和海  怕都会化成呢喃的燕子  从小时的檐下  飞寻而来  这首诗是诗人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时所作。香港中文大学的校址在香港九龙半岛的沙田,这里与大陆连接成片,因而诗人生疑中国的初春有胎动来到了这南方神经末端的“小半岛”。古往今来,咏春的诗作可谓汗
期刊
2008年高考语文19套试卷(含少数民族卷)终于在人们的期待中浮出了水面,除了上海卷和福建卷外,有17份试卷考查了病句的辨析,从题干的设置上看,只有湖南卷要求选择有错误的一项,其它试卷均强调选择没有语病的一句,17套试卷总共设置了49 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及错例数目列表如下:    现将49个病句按病句类型解析如下:    一、语序不当    1.状语位置不当  (1) 1984年12月26日,中国
期刊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对“语言表达连贯”考点的考查非常火爆,18套试卷中有8套对该考点进行了考查,而且在考查形式上有7套都不约而同地把“抓手”锁定在了“排序”题型上,这一受到全国卷和各省市卷高考命题专家共同青睐的题型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现以2008年高考的7道试题为例,对该题型的解答要领作一简说:    一、前后的勾连性    “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又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
期刊
所谓“倒装”,是指运用语言时,为了适应韵律或思想条理等方面的要求,故意在语法上或逻辑上颠倒词语的一般语序。  倒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偏重于形式,另一类偏重于内容。  偏重于形式的倒装,主要是由于押韵、平仄、对仗、节拍的需要而有意颠倒语序。举例如下:  一、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江淹《别赋》)  “心折骨惊”,本应是“心惊骨折”,但是为了和上文的“名”“盈”,下文的“精”“英”等字押韵而将“
期刊
[文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
期刊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将"祥林嫂的年谱"整理一下。   整理的结果如下:  二十六七岁以前与祥林结婚  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  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  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丈夫患伤寒死去。  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重回鲁镇。祭祀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  三十一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