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疑”——生物课生命之源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my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要在充分肯定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遵循学生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阅读和科学的思维活动使学生自觉地把客观真理转化为坚实的基础知识,并同时发展智力、能力和受到教育,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造精神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这些不同形式启发式教学法?我认为做好课堂设疑是这种教学法成败的关键因素。
  教师应通过设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设疑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学习的主动者、实践者。设疑就是教师上课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掌握程度,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设计出疑问,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解惑总结,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它发挥了以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思维、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系统培养学生思维,并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惯性,对学生基础素质的优化及其在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的创造,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要透彻地了解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目的要求,针对不同的知识层次,分析每个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和知识网,找出它们内部的因果关系;其次要看到教学中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将来走向社会各行业的学生,应了解他们的知识面和对前面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一定从思维的规律出发,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出发,注意因材施教;再者教师必须不断地继续学习,了解生物学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设计出各种类型的有效问题。
  一、通过“设疑”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思维具有可导性,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提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基本事实中,从新旧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设疑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的提出,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目的所要求的重点内容上来,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愿望,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通过“激疑”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索探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要设计那种使学生感到“惊疑”的情境。如,可以提问题,告诉答案,这个答案大部份学生都认为是对的,然后再找出它的错误,学生就会感到“惊疑”,错在哪里?或者答案是对的,但又不容易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自然要问为什么?有意设置矛盾,使得思维波澜起伏,激起思维的浪花,把学生引入思考的境地。
  如,讲完核酸后提出:DNA是遗传物质,那么遗传物质是DNA,对吗?又如,在讲完“伴性遗传后”提出:在色盲伴性遗传中,如果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结婚,在生下的子女中凡是男性则一半是正常的,另一半是色盲。这个女人生下10个男孩,那么一定是5个男孩正常,5个男孩色盲吗?这与直接背定义和答案效果不同,这需要学生思考,使学生达到学而思、思又惑、惑求解。加深了对课本所讲内容知识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练习深化了所学知识,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通过“引疑”来激活课堂知识的拓展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可以以某一知识点为中心,而以知识点其他方面进行设疑,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途径角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去发现、寻找与此中心有密切联系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如:在复习“细胞的化学成分”一节内容时,可提问: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均能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那么统一性的另一些方面是什么呢?问题提出后,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从以前学过的多方面知识中去寻找与此问题有联系的内容。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具有明显创新和开拓作用。
  四、通过“深疑”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的品质,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条理明晰、合乎逻辑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自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也可在分析问题中提出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如:在讲授“DNA的结构”一节内容时,为了使学生对DNA化学组成和DNA的双螺旋结构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可提出这样一组问题:1.组成DNA的化学成份是什么?2.组成DNA的碱基有几种?都用什么符号表示?3.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有几种?4.脱氧核苷酸是怎样构成DNA分子的呢?什么叫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DNA具有哪些特性?通过这些问题逐个深入,步步提高,体现出与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致性,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向纵深处发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五、通过“比疑”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对于一些相近或关系密切的概念、原理或生理过程,老师可适当联系加以比较而设疑,从而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如,在讲呼吸作用时,可以从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四个方面与光合作用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又如,在讲条件反射时,可以从反射形成、反射刺激、神经联系、反射弧的神经中枢部位和适应范围与非条件反射加以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样一组设疑,学生就要进行思维和分析。由于知识间的迁移作用,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新学知识更新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能对前面的知识加以复习,温故而知新。有助于学生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总之,生物学本来就是一门趣味无穷的科学。无论用哪种方式进行教学,用哪种情境进行设疑,都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这样生物课堂才能充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启发性、趣味性、灵活性、探索性和科学性。实践证明,各类有效设疑的应用,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智能。
其他文献
习惯对于一个人是至关重要的,它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大纲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
期刊
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音乐曾使数以亿万的人为之动情、为之感奋。每一个音符都是情感的表达,高校音乐教育该如何开展才能获得更好的成效?我觉得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四美”,即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塑造健康的心理、和谐的生活,真正达到大学美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提升高校大学生对高雅艺术的欣赏能力。当然这种音乐不仅指高雅音乐,通俗音乐同样有此功效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40首文质兼美的古诗,其语言凝炼含蓄,意境深邃优美,不仅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但传统的古诗教学往往过于注重文字知识的本身,所以诸如填鸭式、注入式的串讲,信口开河式的问答等充斥着课堂。笔者认为新课标理念下的古诗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整合——增强学生感受  《标准》中提出“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和运用的领域,注重
期刊
情感是人对各种事物所报有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对英语教师而言,作业批语是教师的文字语言,教师通过这种“静态”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向学生表露出来。通过作业批语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有形无声语言的真谛。才能展示英语作业批语的情感魅力。  批改作业则是教师在课下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文字
期刊
在信息技术算法模块的课堂教学中,对于优秀学生,他们能迅速地从教师的课堂讲授、自己的动手实践中获取知识,找到程序设计的灵感;而对于一大批面临信息技术高考的差生,即使教师在课堂上异常卖力地讲解、课后不计休息地改作、分析却也收效甚微。面对这批“差生”,很多教师都觉得很失望,还能凭什么去奢望新课标的实施与落实?在意识形态上,新课标更多强调素质的全面提升,而高考则是将课堂教学逼向应试教育的死胡同;貌似一对“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有着不竭动力的数学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数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教育学指出,数学教育的功能和任务主要体现在:提供给学生一门技术性、工具性的学科,以适应今后生活及工作的需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虽然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对数学的感悟和应用是千差万别的,但其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是可以让每一个人能终身受益的,那就是数学的文化。数学文化的核心是数学的观念、意识和思维方式
期刊
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真实交际打下基层。……”目前,初中学生随着词汇量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大以及其他的现实原因,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直接影响了自学能力的发展。而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首先培
期刊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对教学效果和教学效果的延续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由于学生的学习时间有片断式的特点,为了创造优良的教学情境,我们必须把握好一堂新课的引入。成功的新课引入,可以起到很多方面的良好作用:安定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在知识层面上还可以达到前后衔接的作用。因此,对新课引入内容及方案的的设计,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在设计引入内容时
期刊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认为:在语文教学上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看来,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使人终生受益。  一、写字习惯的培养  写字的良好习惯,需从小抓起。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执笔姿势、书写姿势正确。(二)书写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不容质疑。建构主义认为: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知识结构得到发展。知识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