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集体备课是当前基础教育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一种群众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以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它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弥补了各位教师备课过程中的不足,使大家共同提高。
但是,目前一些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还没有走上正轨,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变成“过场主义”。这主要表现在:①集中研讨前只有中心发言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其他人准备不够充分;②研讨时,没有讨论交流的热烈场面,只是参加人分别对中心发言人设计好的思路进行褒扬,敷衍了事。这样的集体备课不但没有作用,还会给学校和教师增加负担,对教学是极其不利的。下面就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问题,谈一下我个人之薄见,与同行共磋。
1 集体备课的原则
1.1 超前性原则。教研组长在分配备课任务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中心发言人的任务确定要在制定学期教研组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课标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进行。
1.2 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要实现同步教学,即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资料使用、作业训练、检测评估等都要同步。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 集体备课的任务
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集体研读课标与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它含盖了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等常规的要求。这里,审定备课提纲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集中研讨最热烈、发表个人不同意见最多的一个环节。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很多教研组的集体备课都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反馈,缺乏集体备课与教学实践的整合。
3 集体备课的过程
集体备课是由教务处实施管理,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的集体研讨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3.1 活动准备。集体备课的准备活动可归结为“二研”与“三定”。二研是指,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三定是指,组长在组织活动前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3.2 集中研讨。集中研讨,即组长召集本组教师(也可邀请学校相关领导参加)对预定的备课内容进行讨论的过程。主要包括反馈上次集体备课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本次备课的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等步骤。对中心发言人提出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包括各教学内容的衔接等)、作业(有时包含单元检测)等要认真研讨,全组成员集思广义,确定出较好的方案。在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经过辨论、争鸣,使不同的意见得到发表,最后确定出一个或几个大家认同的方案。
3.3 修改提纲。根据集体讨论的结论,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做到统一教学思想,统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3.4 撰写教案。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要在“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3.5 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是指在下一次集中研讨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的课堂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焦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4 集体备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集体备课要坚持以新课标、新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
4.2 集体备课要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课(或本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3 集体备课要正确处理好个人能力与集体智慧的关系。集体备课仅仅依靠中心发言人的说课,是不能成功的。一定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在个人说课的前提下,组长既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好备课提纲。
但是,目前一些教研组的集体备课还没有走上正轨,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变成“过场主义”。这主要表现在:①集中研讨前只有中心发言人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其他人准备不够充分;②研讨时,没有讨论交流的热烈场面,只是参加人分别对中心发言人设计好的思路进行褒扬,敷衍了事。这样的集体备课不但没有作用,还会给学校和教师增加负担,对教学是极其不利的。下面就如何进行集体备课的问题,谈一下我个人之薄见,与同行共磋。
1 集体备课的原则
1.1 超前性原则。教研组长在分配备课任务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中心发言人的任务确定要在制定学期教研组教学计划时一并分配,便于教师早作准备,收集资料,钻研课标和教材。备课提纲的讨论一般要超前一周进行。
1.2 统一性原则。集体备课的实质是要实现同步教学,即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资料使用、作业训练、检测评估等都要同步。特别是教学进度和目标检测,一旦失去了统一,就不能在集体讨论中获得正确的信息,及时矫正教学实践。
2 集体备课的任务
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集体研读课标与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它含盖了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等常规的要求。这里,审定备课提纲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也是集中研讨最热烈、发表个人不同意见最多的一个环节。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很多教研组的集体备课都缺乏对教学实践的反馈,缺乏集体备课与教学实践的整合。
3 集体备课的过程
集体备课是由教务处实施管理,由教研组长具体主持的集体研讨活动。公共科和规模较大、门类较多的教研组可分成若干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具体实施,教研组长指导并参加各小组的备课活动。学校可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每学期规定几次,或每周一次,视各校各组教师组成情况而定。如果将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排进课表,那就更加制度化、规范化了。
3.1 活动准备。集体备课的准备活动可归结为“二研”与“三定”。二研是指,组长提前通知全组成员在集体活动前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三定是指,组长在组织活动前要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
3.2 集中研讨。集中研讨,即组长召集本组教师(也可邀请学校相关领导参加)对预定的备课内容进行讨论的过程。主要包括反馈上次集体备课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本次备课的要求,听取中心发言人的发言,讨论备课提纲等步骤。对中心发言人提出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包括各教学内容的衔接等)、作业(有时包含单元检测)等要认真研讨,全组成员集思广义,确定出较好的方案。在讨论时要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经过辨论、争鸣,使不同的意见得到发表,最后确定出一个或几个大家认同的方案。
3.3 修改提纲。根据集体讨论的结论,中心发言人修改备课提纲,要做到统一教学思想,统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情感三个方面),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3.4 撰写教案。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提纲和各班的学情,撰写教案。此时,要在“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
3.5 信息反馈。信息反馈,是指在下一次集中研讨时,把根据备课提纲实施的课堂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焦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4 集体备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集体备课要坚持以新课标、新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
4.2 集体备课要依据“全册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路,通览教材,明确本课(或本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4.3 集体备课要正确处理好个人能力与集体智慧的关系。集体备课仅仅依靠中心发言人的说课,是不能成功的。一定要发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讨论的时候才可能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在个人说课的前提下,组长既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还要善于总结,概括大家的长处,指导中心发言人整理好备课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