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的思考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认为,如果把规训理解为对学生的教训以便实施控制与操纵,那它自然违背了教育真谛。但如果我们能回归规训的本义,从发展性的角度来理解规训,规训其实也可以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性因素。规训作为一种促進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性因素,集中表现为它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化,通过规训能让学生过上有道德的社会生活。为实现规训的发展性价值,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在实施规训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避免规训被“工具化”:具体来说,教师要明确规训是一种教育形式,而非控制和奴役学生的手段;教师要明确规训的直接目的是建构学生的纪律精神。二是合理确定规训的边界:要正确分析学生行为与倾向的性质;要正确认识规训与自由的关系。三是让学生感受到规训的道德权威:可适当采用惩罚的方式来确证纪律规范的道德权威;教师要为学生感受规训的道德权威性起示范作用。四是依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规训实施的主体。
  (刘德林:《规训的教育意蕴及其实现》,《教育科学研究》2018年第6期)
其他文献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小区配套学校,从建校之初就存在两大发展瓶颈:一是生源方面,学校所处小区的居民主要由城市拆迁、失地返迁及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组成,家长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的家庭教育几乎就是一个空白,甚至还存在着很多不正确的价值引导,这些都极大地制约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二是师源方面,独生代教师占全校教师一半左右,他们与上几代教师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整体专业水平不高,特别是在教学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直接反应的是其做人和生活的一种惯性方式。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是综合性实践智慧的体现。从这一角度来讲,“习惯养成教育”理应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形成的核心途径。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直接反应的是其做人和生活的一种惯性方式。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就是综合性实践智慧的体现。从这一角度来讲,“习惯养成教育”理应成為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形成的核心途径。聚焦习惯养成主题教学现场,教师究
3月15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学习贯彻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精神。会议重点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教育的讲话精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教育的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常委会报告中有关教育的主要内容,兩会代表、委员对教育的意见建议,并对深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作了全面部署。  会议强调,今年两会是本届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最
富润屋,德润身。长沙市岳麓区德润园小学根据《岳麓区青少年健康生活守则》的要求,从校名出发,确立了以“德”为核心的办学理念,通过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传统文化的浸润,努力营造“德”文化,树立“德”品牌,教育每一个孩子树德、行德,以德润心,以德践行,最终成长为一个有“德”“有根”的健康人。  一条主线让目标更明晰  学校的德育目标体系紧紧围绕校训“做最好的自己”这一主线来构建。从“感恩”“乐学”“自信”
教育的灵魂在于人内在的感化,在于人内在的教育行为力量,正所谓“德育有形,育心无痕”。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四十九中”)被确立为兰州市首批爱生学校项目实验校后,秉承“爱心润莘”的核心理念,提出了“爱生德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老师们用充满智慧的爱呵护每一个孩子,让他们能够“被爱”和“爱人”,和孩子们共同携手舞起了爱的华尔兹。  让多彩课堂成为爱的
儒家经典《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对于缺乏人生阅历、身心尚处于发展变化中的青少年来说,教师的积极引领起着主要的导向作用。这种引领不能作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调料”,而应该作为一种正式的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开发。因此,针对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学校创造性地开设了“修身课”,并以此为载体,不断开拓德育新渠道,对新时期青少
柴局长,您好!我们知道山东省是教育部确立的全国省级层面的家庭教育实验区,而平度又是山东省家庭教育示范基地。平度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起步较早,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实施了“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近几年又在打造“双进双促”(家长进学校,促群众满意度提升;教师进家庭,促家校融合度提升)模式。平度市还专门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个区域如此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在全国
摘要:中小学校园欺;麦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天津市中小学校园欺凌预防和应对的现状调查发现:约1/3的参与者专门学习过校园欺凌的相关文件,近1/3的学校定期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话题,近1/2的学校组织过家长参加相关培训或活动,97.0%的参与者高度重视学生被欺凌问题并作出回应,94.1%的参与者会密切关注表现异常的学生并进行处理。基于调查研究,从教师提高认识、学校落实政策和加强家校合作三方面提出
摘要 集体教育是培养和教育集体,并通过集体教育个人的一种教育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教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作为一种教育手段,集体教育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又高度兼容于我国学校的实际情况。当代中国教育需要集体教育,我们应当重新继承和发展弥足珍贵的集体教育传统。  关键词 集体教育;班级管理;继承  一、什么是集体教育  在我国传统的德育理论中,集体教育并不是一个足够独立和成熟的概念,而是通常被整合在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8%的受访者觉得同辈人对自己的影响大,其中18.9%的受访者觉得非常大。青少年时期(47.5%)被认为是同辈人影响最大的人生阶段,然后是童年时期(25.7%),接下来依次是青年时期(16.7%)、幼年时期(5.4%)和中年时期(4.1%)。在受访者看来,同辈群体带给自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56.6%)、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