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之象征义、比喻义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onis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许多文人的笔下,雪不仅是大自然的精灵,还被赋予了很多象征义及比喻义。
  如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雪》中就借助“雪”这一物象,为我们含蓄地表达了多种思想情感。具体来说,鲁迅笔下的“雪”主要有以下象征意义:
  1.暖国的雨——安逸保守的象征。“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种雨既没有经历过严寒,又处在暖国,安于现状,作者以此象征那些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现状的人们。
  2.江南的雪——理想境界的象征,崭新春天的象征。“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句话明显突出了江南的雪的滋润美艳。在这里,作者用回忆、向往中的江南美景和富有情趣的童年趣事,与丑恶的现实世界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的、理想的世界的愿望。
  3.雪罗汉——脆弱被束缚,没有自我的象征。“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雪罗汉是极美的,但它毕竟不能长存,所以只能在世间留下短暂的身影。这里,作者用雪罗汉象征不主动革命的人,如果总是任人摆布,那他们的存在价值也将转瞬即逝。
  4.朔方的雪——孤独斗士的象征。“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顶风冒寒、凌空飞腾,给人力量、激人斗志的朔方的雪又何尝不是那茫茫荒原中勇猛前行的战士的象征呢?只有它,有着对“江南的雪”的美好境界的追求,是抛弃暂时的美好——是死掉的雨;是追求更加长远的更彻底的幸福——是雨的精魂。作者用它来象征真正的革命勇士,表达了对革命勇士的崇高品质的赞扬。
  以上这些象征物,是作者分析当时的形势,用以表达自己情感的产物。
  那么,雪有哪些比喻义呢?
  1.以雪喻花。雪的洁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花的洁白,所以古诗词中多以雪喻花。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王安石《梅花》)、“上苑今应雪作花,宁知此地花为雪”(唐·卢僎《十月梅花书赠》)都是用雪来比喻洁白的梅花;“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宋·范成大《忆秦娥·楼阴缺》)用雪来比喻杏花;“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唐·杜甫《丽人行》)用雪来比喻杨花。
  2.以雪喻沙。用雪比喻沙的句子多见于边塞诗。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李贺《马诗》)、“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都是用雪来比喻沙,描写了边地月下白茫茫一片的情景,写出了边塞沙漠的辽阔、清冷。
  3.以雪喻白发。如“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宋·陆游《感事六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唐·李白《将进酒》)、“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宋·王安石《壬辰寒食》)同是用雪来比喻白发:陆游是比喻自己年岁虽高但收复失地的丹心不改;李白是说人生苦短,表达“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人生态度;而王安石当官当到头发都白了,还不知“轩冕乐”,还想去归隐。
  4.冰雪喻肝胆。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人把肝胆比作冰雪,是取冰雪的晶莹纯洁来比喻自己心地的光明磊落、操守的冰清玉洁。
  跟踪练习
  1.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两句的象征意义是( )
  A.仕途受阻
  B.前程绝望
  C.行役之苦
  D.岁月蹉跎
  2.指出下列诗句中“雪”的比喻义。
  (1)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唐·韩愈《晚春》)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我在这边坐,尔在那边歌。青天无片云,飞下数点雪。(宋·陈普《咏白鹭》)
  3.美丽、轻盈、洁白的雪花,在徐志摩看来象征着纯洁、自由的爱情(《雪花的快乐》);在海明威看来象征着不朽、永生(《乞力马扎罗的雪》),那在你看来雪还可以象征什么呢?请以“雪”为描写对象,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小短文。
其他文献
嗓子哑了,不要紧;琴声哑了,就完了。  ——题记  我的钢琴老师,是一位很和善的老人,她的钢琴水平用“精湛”“完美”二词便可大致概括。老师这一生都在和钢琴打交道,即使现在年过七旬,依然是每天都离不开钢琴。  所谓“琴龄”已近十年的我,开始弹一些大型乐曲。最近,我接下了肖邦的《幻想即兴曲》,曲如其名,优美动听,可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课上,老师交代了一些难点和技巧后,就坐在了她的琴凳上,“我来给你弹一
期刊
【要点讲解】  词语的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对常用的词语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结合具体语境对成语、俗语等进行理解与感悟。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同义(近义)词的运用、关联词语的运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具体语境中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等。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意对常用词语的积累,并注重联系日常生活,辨别词义及其用法。答题时除了要养成依据
期刊
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个叫满奋的大臣,非常害怕风寒。一天,君臣两人共商国是,满奋侍坐。他们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什么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臣犹吴牛,见月而喘。”为什么吴牛看见月亮会喘大气呢
期刊
1.了解第三人称记事的特点。  2.学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事情。  在记事记叙文中,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属于客观叙述,叙述人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站在事件之外,用第三者的口吻,作为事件的叙述者向读者叙述故事,进行描写。一般通过第三人称代词或表示他人名字的词语引出叙述,好像冷眼旁观世界,在不露声色的叙述中有所寄寓或表达主题思想。用第三人称叙述在小说中比较常见。写作第三人称记事的作文,要了解这些特点,然后结合
期刊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如《皇帝的新装》通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客观地叙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
期刊
他走在阳光的阴影里,皱眉望着金色的河面,他清冷的背影,孤傲得像一只鸟,飞不出心中的笼,暖暖的阳光被他隔绝在他以外的世界中。他冷漠得犹如黑暗的夜,他或许是夜的精灵,正如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他坐到河边的柳树下——那儿有一小块照不到阳光的阴凉地方,微风轻抚着他的脸颊。微风中,阳光映照下的河水更加美丽,波光粼粼。不过,他已经没有心情去欣赏这样的美景了。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淡漠
期刊
古代的笔书古典的文,淡雅的墨迹散清香。  诗,就像古檀木上一缕不绝的幽香,芳醇氤氲。陪李白仗剑去国,望无情月;看高适笔下开出朵朵梅花飘满山关;咏黄巢“我花开后百花杀”的从容气魄……韶光、锦鲤、寂桐、鸿雁,在诗人笔下开出带有汗青墨香的繁花,寥寥数字勾勒了人间万千景象。  词,就像一杯平淡无奇的绿茶,恬静悠远,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尝出其中韵味。《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怒发冲冠诉的是国破家亡;《虞美人·春花秋
期刊
【技法点睛】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连串式描写,展开故事情节。在文章中,多次使用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情节显得更加真实,更加引人注目,还能自然地展开情节。如一篇以“关心”为题的满分作文,开头写:“细雨绵绵,扯不乱也剪不断,我的烦恼就像这绵绵的雨丝,没有尽头。”中间接着说:“放眼
期刊
如果雨之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仍是忧伤,请让我从容面对这别离之后的别离,微笑地继续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再出现的你。  ——席慕蓉  我在冷漠的雨中行走着,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朦胧了我的双眼,一切都还是从前的样子,却唯独缺少了她。雨水无情地滴落在地上,我静静聆听它发出的悲伤的声音。  她是我的同学,我们整天形影不离,我失落痛苦的时候,因为有她的陪伴,孤独那双无形的手才得以伸回去。前些天,我去她家写作业,
期刊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着石头。沿着山谷,在黑暗中、在飞沫里,山泉轰隆隆地冲击着石头,迎着大海奔腾而去。雪白的、激烈的山泉,完全浸在泡沫里,它切开山岭,怒吼着倒入海里去。  忽然,在蛇所待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他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