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世界阳光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走在阳光的阴影里,皱眉望着金色的河面,他清冷的背影,孤傲得像一只鸟,飞不出心中的笼,暖暖的阳光被他隔绝在他以外的世界中。他冷漠得犹如黑暗的夜,他或许是夜的精灵,正如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
  他坐到河边的柳树下——那儿有一小块照不到阳光的阴凉地方,微风轻抚着他的脸颊。微风中,阳光映照下的河水更加美丽,波光粼粼。不过,他已经没有心情去欣赏这样的美景了。自从父母外出打工后,他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淡漠。即使他考卷的分数一天比一天少了,他也只是无动于衷地把试卷收起。曾经他多爱笑啊,那鲜红的分数一直是他心底的骄傲,可现在少得可怜的分数如同刺眼的阳光一样刺痛了他那颗忧伤的心。
  他突然很想把试卷撕得粉碎,于是他在书包的一个角落找到那张几乎皱成了一团的考卷。他颤着手打开它,一张纸片飘落出来,密密麻麻的字迹填满了纸片的所有空隙,字里行间他又看到那个曾经的自己。他轻声读着那些鼓励的话语,看着那些满怀关心的字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他心中本以为坚不可摧的长城轰然倒塌,泪水不经意滑过他的脸庞。
  他不哭。在他的父母离开他去打工时没有哭,在他听到其他孩子与父母嬉笑时没有哭,在他考得很差而被罚站时没有哭,他不为不值得而哭。可现在,寥寥数语,他落下了温热的眼泪。泪水浸染了鲜红的分数,竟让它美丽得不成样子。
  在这时候,他卸下了他所有伪装的坚强,褪去他一身的“骄傲”。他哭了,也笑了,那是属于他这个年纪的笑容,干净,纯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他站起身,走出阴影,沐浴在久违的阳光下。那种温暖、幸福的感觉又一次漾上心头,他又爱上这片金色的光,霎时,他的世界充满阳光。他知道远方的路经不起太多的羁绊,而那字迹却让他温暖一身。
  世上还有许多个他,他们的黑暗来临时,我们应该送他们满世界阳光,照亮他们人生的路……
  点评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一个留守儿童由先前的优秀变得落后,而后又振作起来走向阳光和希望的全过程,有波澜有起伏。而拯救他的是老师在考卷中夹的一张纸片,那些鼓励、唤醒以及关怀的文字让他深受触动,又满怀信心充满阳光走向未来。在叙述中,一个比较显著的亮点是真切、细腻地展示了一个留守儿童在整个变化过程中的内心体验。那些事、那些心理,是那样贴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身心特征,写得比较精彩。这位老师也显得深谙教育艺术,要是有更多这样的老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许就不成什么问题了。文章结尾引申升华,发人深思,也深化了主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如果以旁观者的角度客观观察,或许,你会觉得很多事情虽然与自己毫无关系,但同样精彩。不妨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一件这样的事情,题目自拟,600字以上。
  思路点拨:第三人称记事,要选取你所知道的他人的事,从第三人称“他”的角度切入观察、体验、思考,想他所想,急他所急,叙述他的经历。为了使叙述更加真实具体,需要设身处地站在他的立场,站在具体的事件场景中,感受当时的氛围,体验事情的发生发展,以妥当的方式叙述出来。当然,事情的选取要有典型意义,记事也要突出典型的主题思想,使记事具有更深刻或更有意义的价值。
其他文献
小时候住过一个村庄,四季有鸟的倩影。热闹时,鸟鸣声整天都响彻在大地和天空。  开春了,祖父甩下棉袄,开始耕种,犁铧尖头明亮,在沉寂的大地表层行走,泥浪翻滚,如军舰在海上航行。黑色沃土里翻开埋藏一冬的草根,各色小虫苏醒过来,浮出地面,浓郁的油菜花香和清新的麦苗香接纳它们。刚翻过的地,一群小鸟像机灵、欢乐的小姑娘,脖子一伸一啄,一观望,一低头,神态天真可爱至极。  一片苜蓿地,红、紫的花茂盛地开放着,
期刊
散文诗兼具散文与诗的特点,独特之处在于:语句不分行,不押韵,却精练、形象、优美,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气势磅礴、情感激越,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海燕》一文中便创造了具有勇敢、乐观、坚定的战斗精神的革命先驱者——“海燕”的形象,作者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了它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大海上欢呼的豪迈雄姿,高度赞扬了它的勇猛、自信和敢于献身的精神。  【妙语品味】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期刊
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叫比喻。  象征与比喻的相同点:  它们都是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形容或表现另一个事物,即二者都要借助具体形象表现其他的事物。比如,红旗往往象征革命,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人常被比作老黄牛——前者借助的是“红旗
期刊
门,是通道,可以走向未知的路。人心,就如同门一样,敞开的、半敞的、留着一道缝隙的……各种类型的都有。  我自小喜欢揣摩他人的心思。而她,不是揣测不到,而是无法揣测。她是一扇门,一扇紧闭的大门。  她看似很自卑。她是我们班知识基础最差的同学。先不说能否及格,她就算仅在一次当堂小测验中分数能在四十分以上,我们就得举班欢庆,感谢老天开了眼。但是从认识她到现在为止,老天爷都沉沉地睡着。  她不胖,但她的体
期刊
自然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不仅在物质上需要大地母亲的哺育,而且在精神上也需要向自然寻求依托。请亲近自然,去感受生命的灿烂和美丽吧!  含苞的花蕾,犹如降临在人世的天使,如雪花般洁净无瑕。  每一朵花的生长,都需深植于土壤,利用充足的养料,孕育出灿烂的花。每一朵花的生长都有其独特的风采,且永远不会随时间的消逝而黯然失色。  每一株正直的花朵,都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给予
期刊
嗓子哑了,不要紧;琴声哑了,就完了。  ——题记  我的钢琴老师,是一位很和善的老人,她的钢琴水平用“精湛”“完美”二词便可大致概括。老师这一生都在和钢琴打交道,即使现在年过七旬,依然是每天都离不开钢琴。  所谓“琴龄”已近十年的我,开始弹一些大型乐曲。最近,我接下了肖邦的《幻想即兴曲》,曲如其名,优美动听,可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课上,老师交代了一些难点和技巧后,就坐在了她的琴凳上,“我来给你弹一
期刊
【要点讲解】  词语的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同学们对常用的词语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结合具体语境对成语、俗语等进行理解与感悟。常考的知识点包括:同义(近义)词的运用、关联词语的运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具体语境中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词语的引申义和比喻义等。具体操作时,同学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意对常用词语的积累,并注重联系日常生活,辨别词义及其用法。答题时除了要养成依据
期刊
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个叫满奋的大臣,非常害怕风寒。一天,君臣两人共商国是,满奋侍坐。他们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什么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臣犹吴牛,见月而喘。”为什么吴牛看见月亮会喘大气呢
期刊
1.了解第三人称记事的特点。  2.学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事情。  在记事记叙文中,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属于客观叙述,叙述人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现,站在事件之外,用第三者的口吻,作为事件的叙述者向读者叙述故事,进行描写。一般通过第三人称代词或表示他人名字的词语引出叙述,好像冷眼旁观世界,在不露声色的叙述中有所寄寓或表达主题思想。用第三人称叙述在小说中比较常见。写作第三人称记事的作文,要了解这些特点,然后结合
期刊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作者可置身事外,叙述一切作者想要叙述的事件;也可以使作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讲述故事,让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去冷静地分析事物。如《皇帝的新装》通篇用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客观地叙述了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