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正在被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教师在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动辄就采用小组讨论,也不管被讨论的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有的教师则不给学生足够的合作时间就匆忙收场,导致合作低效。于是在听课的过程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里“嗡”声一片,热闹非凡,仔细一看,合作学习并不合作,学生们都是你说我说,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老师掐好讨论的时间,示意结束时,学生总能迅速安静下来并派出一名代表发言。汇报时,常常是说:“我觉得……”而不是:“我们觉得……”这样的合作学习,表面上的非常热闹实际上是一种无效或低效的时间浪费,那么如何提高课堂合作的效率呢?我认为教师除了要做到分组科学,分工到位、以及保证孩子的充足合作时间外,把握好课堂的合作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什么样的时机才是最佳的合作时机呢?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总结了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当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时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节课的高潮处教师会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新知来解决的问题。由于学生刚接触新知,而且又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他们带有思索表情的沉默告诉你,他们的思考出现了困难,如果这个时候,教师急于讲解,就会造成孩子的浅显理解和一部分孩子的一知半解。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一定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舟共济海让路”…… 集体的智慧往往能碰撞出更深思维的火花,合作学习就有这样的功效。而且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即使小组讨论也无法得出结论。但讨论后的讲解就不在是学生单纯的听了,而是带有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听。效果更佳。
2.当学生的意见产生分歧时
比如我在上“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练习中我让大家判断:“把一个蛋糕分成三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认为对的,有认为错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我没有马上作出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说:“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了,究竟是对是错你们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然后拿出一个一致的答案来,并充分的说明理由。”经过我的这一引导,学生们马上进入了小组讨论当中。课堂观察发现这次讨论参与率基本百分之百。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很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时的传出激烈的争辩声。最后在大家的讨论中最终取得一致的意见,而且理由说得也相当的充分。我想学生在这次讨论的过程中不只是明白了这个问题,更深刻的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同时也深刻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价值。
当学生因意见相左而产生分歧。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分歧,利用这样分歧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争辩中发现真理。我引导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即尊重了学生独特体验,又正确引导了价值观,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一举三得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先进理念。
3.当出现有生成价值的错误时
以前,我常会因课堂不超出自己的预设而沾沾自喜,但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对衡量一堂课的精彩标准有了很大改变——我更欣赏真实的课,我把教师艺术性地处理课堂出现的错误称之为最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有些错误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巧妙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合作纠错中得到进步和发展。例如:在一次应用题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个玩具厂要加工一批玩具300个,甲每天加工5个,乙每天加工6个,如果甲乙同时加工几天可以加工完这批玩具?请列出综合算式。不一会儿,学生列出300÷5+300÷6与300÷(5+6)这两种算式,那这两种算式的答案哪个正确呢?学生认为都正确。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没有急于作出评价,只是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最终学生不仅弄明白了300÷5+300÷6是错误的,而且搞清楚了300÷5+300÷6与300÷(5+6)之间看似形式上“分配”一下,但实际上数量关系截然不同。由此得出结论:象这种类似的除法算式,不能用“分配”来转化,而应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同样,今后遇到“相遇问题”、“工程问题”等,必须分别根据“总路程÷速度之和=相遇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合作的时间”等。这个案例中,我面对学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并不是立即指出错误,而是顺势诱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将错题解答,得出答案不一致的矛盾,从正反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发生错误的原因,这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做既帮助了学生纠正错误又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延伸。
4.当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
在一次听课中,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个孩子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好多孩子都突然醒悟似的有了同感。可是老人不在钓鱼又在钓什么呢?一时学生也答不上来。这个时候,老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巧妙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只是适时的做了指导,让学生在深刻体会作者感情的同时进行小组内分析、探讨。结果让听课的教师都惊叹不已。有的小组认为“老人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美景也。”有的小组认为“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呀!有的小组认为“老人是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更妙的是一个小组的回答,他们认为老人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学生们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之极。正是小组合作学习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交流探讨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示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当然,课堂上适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机还有很多,比如当课堂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时、学生回答不全面时等等。关键看教师是不是能及时的把握并充分利用好这些稍纵即逝的时机,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合作效率。正如林格伦所说:“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以及教会别人也这样做的本领。”因此,在新课改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有效的合作学习更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尺一寸的努力,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合作学习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当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时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一节课的高潮处教师会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新知来解决的问题。由于学生刚接触新知,而且又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他们带有思索表情的沉默告诉你,他们的思考出现了困难,如果这个时候,教师急于讲解,就会造成孩子的浅显理解和一部分孩子的一知半解。所以这个时候就是我们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一定时间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舟共济海让路”…… 集体的智慧往往能碰撞出更深思维的火花,合作学习就有这样的功效。而且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即使小组讨论也无法得出结论。但讨论后的讲解就不在是学生单纯的听了,而是带有学生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听。效果更佳。
2.当学生的意见产生分歧时
比如我在上“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练习中我让大家判断:“把一个蛋糕分成三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一,对吗?”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已经分成两个阵营,有认为对的,有认为错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我没有马上作出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说:“看来大家有不同的意见了,究竟是对是错你们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然后拿出一个一致的答案来,并充分的说明理由。”经过我的这一引导,学生们马上进入了小组讨论当中。课堂观察发现这次讨论参与率基本百分之百。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很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时的传出激烈的争辩声。最后在大家的讨论中最终取得一致的意见,而且理由说得也相当的充分。我想学生在这次讨论的过程中不只是明白了这个问题,更深刻的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同时也深刻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价值。
当学生因意见相左而产生分歧。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分歧,利用这样分歧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促使学生在争辩中发现真理。我引导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即尊重了学生独特体验,又正确引导了价值观,还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一举三得有效地落实了新课程的先进理念。
3.当出现有生成价值的错误时
以前,我常会因课堂不超出自己的预设而沾沾自喜,但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对衡量一堂课的精彩标准有了很大改变——我更欣赏真实的课,我把教师艺术性地处理课堂出现的错误称之为最亮丽的风景线。学生的有些错误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错误,巧妙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及时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在合作纠错中得到进步和发展。例如:在一次应用题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一个玩具厂要加工一批玩具300个,甲每天加工5个,乙每天加工6个,如果甲乙同时加工几天可以加工完这批玩具?请列出综合算式。不一会儿,学生列出300÷5+300÷6与300÷(5+6)这两种算式,那这两种算式的答案哪个正确呢?学生认为都正确。这种情况下我没有没有急于作出评价,只是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最终学生不仅弄明白了300÷5+300÷6是错误的,而且搞清楚了300÷5+300÷6与300÷(5+6)之间看似形式上“分配”一下,但实际上数量关系截然不同。由此得出结论:象这种类似的除法算式,不能用“分配”来转化,而应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同样,今后遇到“相遇问题”、“工程问题”等,必须分别根据“总路程÷速度之和=相遇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合作的时间”等。这个案例中,我面对学生无意中犯下的错误,并不是立即指出错误,而是顺势诱导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将错题解答,得出答案不一致的矛盾,从正反不同的角度去探索发生错误的原因,这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样做既帮助了学生纠正错误又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延伸。
4.当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
在一次听课中,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个孩子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好多孩子都突然醒悟似的有了同感。可是老人不在钓鱼又在钓什么呢?一时学生也答不上来。这个时候,老师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巧妙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只是适时的做了指导,让学生在深刻体会作者感情的同时进行小组内分析、探讨。结果让听课的教师都惊叹不已。有的小组认为“老人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而在美景也。”有的小组认为“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呀!有的小组认为“老人是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更妙的是一个小组的回答,他们认为老人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学生们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之极。正是小组合作学习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交流探讨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显示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当然,课堂上适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机还有很多,比如当课堂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时、学生回答不全面时等等。关键看教师是不是能及时的把握并充分利用好这些稍纵即逝的时机,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合作效率。正如林格伦所说:“在文明世界中的人们,真正需要学会的本领是有成效的合作本领,以及教会别人也这样做的本领。”因此,在新课改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有效的合作学习更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尺一寸的努力,才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合作学习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