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校园空间营造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sg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齐河县永锋山大附中设计为例,基于项目所处的城市空间特点、超规模校园的任务条件,探索在城市低密度中心的用地紧张环境下,流动校园空间现代性、开放性、生态性氛围营造的设计原则及策略。
  关键词:城市低密度中心;超规模;流动校园;氛围营造
  项目概况:齐河县永锋山大附中72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德州市齐河县城南新城区黄河大道以东,纬十七路道路交叉口处。基地南临纬十八路(城市道路),西邻黄河大道(城市主干道),北邻纬十七路,东侧紧邻住宅地块。用地约为南北、东西等长的地块,地势平坦,无明显高差。整个校园占地108亩,校舍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规划容纳36班小学及36班初中的办学规模。校园内部不仅配置了高标准的教学用房,同时还配置了1600平米的多功能会议厅、2000平米的学生餐厅、1400平米的现代化体育运动馆及可容纳1000人的高品质学生宿舍,是一所超规模的国际现代化学校。
  整个校园的规划设计坚持以整体性、开放性、多元化、高可达性、绿色、生态、节地为设计原则,在有限的用地环境中,为师生创造出流动性、愉悦、开敞的绿色生态校园空间环境。
  城市环境
  全新的校园建设必定对于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具有鲜明特征的自然环境亦对校园空间氛围产生深刻的作用。在校园设计中,要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因地制宜。本项目位于齐河县城南新区,紧邻城市快速主干道,属于齐河门户道路的中心位置。由于项目周边大批的待建区域等待开发,学校作为新城区的先行建设区以什么样的姿态介入环境,一定程度上直观的反映了未来城市空间的风貌格局。我们在设计之初仔细研究了该片区的上位规划,发现未来该片区的城市空间最大的特点在于低密度,同时周边多数的城市公共建筑都极具时代性,这所超规模学校无论在其所处位置上还是自身体量展示方面都注定不会平凡。基于以上考虑的同时,结合学校设计任务,我们确定了流动校园的整体氛围,来体现校园的“现代性”与“开放性”。
  流动校园空间氛围营造的设计原则与策略:
  1.整体性规划原则
  项目总用地约7.2公顷,这个规模的学校用地尺度仅仅是刚刚满足《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关于此类规模学校用地标准的最低标准。在本来就不宽裕的用地条件下,为了打造现代化、国际性学校,甲方不仅增加了规范所没有的额外的功能配置(满足1000个学生的宿舍、600人的多功能厅),同时还加大了一些功能配置(餐厅、风雨操场)。这意味着在现有紧张的用地条件下,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如何实现中小学校的分区管理而又兼具空间及功能的共享,是这个规划首要解决的问题。项目虽然是一个校区,但是学校管理方,要求除了共用的风雨操场和礼堂外,其余部分完全独立。作为一个学区,整体考虑校园规划布局,同时将用地内的限制因素一并考虑,是实现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校园开放空间最大化的核心策略。
  基于此,我们以整体性规划为原则,从规划及建筑功能配置层面最大化的实现校园公共空间的开放及功能单元的共享。在中小学校主教学楼南北完全独立的分区基础上,将公共功能空间餐厅及风雨操场、多功能厅以综合体的形式布置在校园开放空间的公共轴上,实现功能与户外开放空间的共享。
  2.开放空间原则
  正如孔子“习礼大树下,授课杏林旁”1所言,从古至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授与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向来是一种“开放式教育”——一种学习不拘形式、不搞分科教学、不按一定的教材传授知识的教育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习兴趣、主张在学习、生活、游戏中学习。把人的学习、教育与自然的融合在一起,需要不拘形式、不拘地点的开放空间。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构思了一种新的校园开放空间体系:即在中小学校独立分区的基础上,设置开放的共享庭院及路径。一方面实现校园各个功能点路径的多可达性,另一方面学生能通过这种多变的空间形态根据个人意志寻找感兴趣的空间点,真正意义上实现空间与精神的开放。这种开放性空间在功能属性、场景开放及路径多变的整体设计语汇中展现出本项目最直观的开放学习环境,
  “开放教育”学校建筑作为最直观的学习环境,其通过规划塑造的空间紧密的与现代化教育理念相契合,为學生提供丰富的开放、共享并适合不同孩子心理的流动空间。
  3.多元化空间原则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设立本身对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一体化管理、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同时也由于学生年龄的大跨度有一定的劣势。小学生与中学生不仅仅在年龄上、心理上以及教学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仅仅从年龄跨度来看,这所超规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未来将会容纳从6岁到15周岁的儿童与青年。所以内部的教学及共享功能空间必须多元化设计,以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体与心理需求。多元化空间的营造,需要从提高各个功能单元的弹性、适应性来实现。一件普通教室的设计应以能满足多种教学需求为原则,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的设置更应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于个性与自我的空间表达诉求,在不同音乐教室中,突出不同主题的空间氛围。这种多元化功能的空间的营造能极大的提高空间的使用性,传统的单一空间元素已不能适应当今教育对校园建筑的诉求。同时,多元化设计原则还体现在功能化的交通空间、多样化的游戏空间、灵活的教学空间等空间领域,而这些空间都是素质教育下校园氛围的必要组成单元。
  4.高可达性原则
  超规模学校不可避免的缺点在于学校规模庞大,师生从一点到达另一点的时间较长,而且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都是被统一规划好的。为了使师生能在课间10分钟便捷地到达指定地点,需重点考虑学校的功能分区、流线的合理性,提高可达性。我们在建筑空间架构上将各个功能单元在内部都实现了通达。在此基础上,校园的室外空间部分也通过架空廊道的设置而增加了路径的多样性与空间深度。真正意义上提高了超规模学校路径的通达性与多样性,这样的处理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疏散安全,降低了未来学校由于学生时间统一上拥挤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6.绿色校园原则
  注重绿化和设计相结合,结合公共绿地、垂直绿化,并种植不同树形、高度、色彩的乔木、灌木等,使得环境具有丰富的变化,增加绿化层次,加深空间感,活泼校园氛围。
  整个校园规划坚持以绿色、生态、现代化为设计原则,努力在有限的用地环境中,为师生创造出愉悦、开敞的绿色生态步行长廊。
  7.节地原则
  由于用地的局限性,学校布局相对紧张,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条件实现校园空间的高效、合理、灵活利用是建筑师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总体规划布局
  规划力求在整体结构上形成收放有致、婉转流动的空间布局,共用的风雨操场在用地中心集中布置,为入口广场预留出了充分的空间,在城市界面上形成张弛有度的城市空间,在布局上注重不同功能之间的区分,各区有绿化带或者广场将其分隔。规划布---局中巧妙运用建筑形成一系列具有围合感的半开放空间,与环境相互渗透,打造新一代花园式学校。
  1、“五区”——校园整体规划为五个功能分区:前驱广场、风雨操场和多功能厅共用部分、体育运动区、初中部、小学部。
  1.1前驱广场:用地位于西侧黄河大道和规划纬十八路、纬十七路两条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处,同时多条道路于此交汇,故学校主入口需设置在北侧道路上。为避开道路交叉口,合用小学、初中入口是合理的布置方式,出入口结合前驱广场,满足疏散和分流的要求。
  1.2多功能和礼堂 :风雨操场设置于整个用地的东北,作为共用部分,距离小学距离较近,同时结合操场设置,实用性高。公共部分结合入口广场,城市展示性好,设置在小学的用地内,保证小学和初中完全分离,方便管理。风雨操场和礼堂分开设置,两个建筑单体有机的结合考虑礼堂使用频率和街角展示性的要求,将礼堂设置于入口处,展示性好,同时对初中教学区有一定的噪声隔离。
  1.3体育运动区:小学和初中操场的设置以南北向、靠近各自教学区为基本原则,小学的体育用地充分利用北侧的非建设用地,保证建筑用地完整,初中的体育用地集合风雨操场,设置与初中部的东北角,对教学区影响少,同时距离近,方便使用。
  1.4初中部:由于基地北侧为住宅用地,南侧为商业用地,初中部的用地只能在基地的南侧解决,在规划设计中,考虑到城市形象,在南侧用地上布置长向的教学楼,与宿舍建筑围合内院,形成初中部完整教学区,考虑中央大街道路红线的退界不足,采取噪音隔离措施,并局部架空,同时架设连廊联系各教学用房。
  1.5小学部:由于操场的分割,小学部的用地较不规整,对于教学楼的排布有一定影响,结合整体布局,形成2个完整合院,根据操场退界的不同,将满足退界的用房布置为教室,退界不足的用房,结合小学体育活动室、图书室、行政办公布置,并采取局部架空,串联小学流线,同时增加绿化面积。
  道路交通规划
  设置人车适度分流的交通体系,车行交通在校园内形成外环路系统,环路内布置步行系统。车行交通环线与步行空间分离,减少人流车流的冲突,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
  小学主入口设于北侧的纬十七路,以步行和礼仪性为主,中学主入口设置在南侧的纬十八路,形成一定的入口空间,方便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同学上下学,同时满足消防要求。校区以6米宽交通主环道串联校区内所有主体建筑和主体空间。人行交通和车行交通交汇的地方设置广场形成交通节点,方便人车集散。校园停车全部为地面停车,结合架空层、空地设置非机动车棚。
  绿地景观规划
  本项目的景观方案设计,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基地现状,确立塑造探索性的知识景观,同时融入国学特色,立志成为学生感官探索乐园的目标。
  本方案摒棄了普通校园景观单一、枯燥、没有记忆点、使用率低的现状,充分利用建筑设计中加大室内活动空间的优势,打造一个集户外教育拓展,绿色生态体验,国学文化传承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小学校园景观。景观的动静分区明显——动态集散的入口广场、静态的院落合院和充满活力的运动场地,各具特色。
  入口广场:小学与初中均设置入口广场,可作为升旗的广场使用,也可供家长等候接送,两侧布置相应的社会停车位。
  教学区:筑格局围合的中庭,以校风学风为精神纲领,形成博雅园、好思园、尚勤园。安静清幽的好思园,诗情画意的博雅园,寓教于乐的笃行园,礼仪传承的文化大道营造出勤勉好学、曲径通幽的校园氛围。
  运动场:运动场多入口进入,方便学生使用,同时周边种植高大树木,形成独立的运动场地,塑胶运动场、户外集体活动课间操等的展开场所,应分别布设升旗台。
  本方案充分考虑了消防、日照、风环境等客观因素;建筑游廊的设置,加大了儿童室内交往和玩耍的空间,缓解了常规的课间户外场地拥挤的现象,为户外景观的塑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其次,建筑一层架空,联系廊与户外环境是一种互融的关系,孩子可以自由穿行于各组团庭院之间,这就要求户外空间在设计上应有明确的引导性和标识性。最后,新时代的素质教育和校园学生行为赋予了景观更为丰富的内容:我们希望通过环境来体现“寓教于乐”的真正含意,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学习,引导孩子们在户外自然环境中观察探索,提升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知。
  平面设计
  餐厅、风雨操场是一栋多功能建筑,占地约1000平米,满足学生的用餐使用,配备了标准球场和相应的器材储藏室,同时满足小学和初中分开使用。
  多功能厅的使用频率略低,同时考虑城市道路的形象设置,考虑在形象上与餐厅、风雨操场捆绑,形成完整院落空间,同时对于校园内部的减噪有一定的贡献度。
  教学楼的设计基本理念为活泼,局部有弧线的设计,小学采用合院形式。小学和初中的合院尺度有所差异,是根据学生的心里、生理特征进行的设计。初中的单体设计主要考虑与城市的关系,形成较长的建筑体量,以形成良好的城市界面。为了加强水平交通联系,部分楼层加设连廊。小学部分重点考虑了噪声影响和功能流线,将建筑围合为大的院落,同时增加连廊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形成满足设计要求的36班小学。
  立面设计
  立面采用现代设计风格,注重颜色搭配和细节设计。整体色彩搭配以白色为主,再辅以木色、灰色以及绿色渐变色等丰富立面效果,创造简单、安静的立面效果。大门与校前广场统一,气势磅礴。教学楼高度不超过5层,立面效果温馨、宁静。正立面采用长条窗框排列构图,以白色为基调,点缀以绿色,活跃立面效果,形体简洁、明亮,安静而活跃视觉氛围。
  结语
  作为未来现代教育实践基地的典范,齐河永锋山大附中72班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规划方案及单体设计阶段得到了齐河县政府各级领导及部门殷切的关怀与重视,学校建成投入使用以后,收到学校使用方的一致认可,我们相信未来学校的建成不仅为此片区居民更是为整个齐河县的基础教育建设树立新的标杆与榜样。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道路工程施工中都会应用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因而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对沥青砼道路项目的施工技术进行简要分析,从原料选用、施工配比到质量控制,明确施工的关键,进而在道路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可以更好地应用,并以此优化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道路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道路施工;沥青砼道路;施工技术  1、引言  在如今我国的道路施工工程中,大多数都是用
期刊
摘要:目前,校园改建工程中存在着建筑与环境以及新旧建筑之间如何协调等诸多问题,同时还要将历史文脉、文化和空间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校园。本文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总结出一些校园环境改造和更新的策略及方法。  关键词:校园;环境改造;处理手法  1、改造背景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创建于1958年,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是一所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2015年更名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本次
期刊
摘要:随着新时代全国轨道建设的迅速发展,地铁已经覆盖我国大部分城市,不少城市已经改善交通出行方式、提前步入地铁时代。紧抓“轨道建设与城市建设互促发展关键时期”的时代机遇,为优化城市功能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疏解主城人口,推进新城城镇化发展,提升新城区土地价值,地铁小镇应运而生,并将成为地铁城市新名片。通过研究地铁小镇的建设背景及意义,总结分析国内外地优秀案例,探索地铁小镇未来发展思路及规划策略。  
期刊
摘要:吴良镛认为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存留于建筑之间,融汇在生活里,对城市的营造和居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城市和建筑的灵魂。然而在当下我们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当中,建筑物标准化和商品化使建筑特色逐渐消退,复刻的楼盘越来越多,仿佛千城一面。中国建设规模这么大,作为从业人员在这个时代能够担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在实际工程中,该如何打造一个植根于本区域的建筑?笔者以时代天悦这个楼盘为例,结合多年来的设计实践
期刊
摘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来看,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人民币升值较快,城乡一体化、城市进程加快。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上升,住房刚性需求也就应运而生,加强房地产市场发展路径的分析,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需要市场的宏观调控,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房地产市场发展路径;房地产投资水平  很长时间以来,房地产业一直是我国
期刊
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发生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特别重大事故,造成73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0197.2万元。这一事故是近十几年来电力行业、建筑行业伤亡最为严重的事故,影响恶劣,教训惨痛。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江西省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救援救治、善后处置等工作,尽快查明原因,深刻汲取教训,严肃追究责任。随后,国
期刊
摘要:框架结构在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中被普遍应用,尤其是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框架结构以及剪力墙结构等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行业的发展,提升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以及建设水平,满足着我国社会城市建设的需求。特别是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不断深化革新的过程中,建筑工程框架结构作为稳定建筑工程项目
期刊
摘要:建筑学一直都是各种建筑策划及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依据,不仅对建筑策划及建筑工程技术的研究及开发起到积极的依据提供作用,还对整体的建筑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故长期以来在建筑工程领域都得到了重视及关注。建筑学与其他科学领域研究一样都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所以建筑学一直处于演变过程中,这使得建筑策划与建筑学的关系也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对建筑领域的影响在不断变化着。所以为相应不断演变的建筑学,本文
期刊
摘要:在城市化建设持续推进背景下,建筑工程施工也变得更为频繁和常见,如何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实现工程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施工单位及社会各界都广泛关注的问题。只有综合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并落实施工管理控制,尤其是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应提高重视力度,坚决遵循安全第一施工原则,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施工质量,进而才能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
期刊
摘要:我国风景名胜区设立机制与管理格局,造成了实际管理的各级地方政府在动机与手段上与设立风景名胜区的初衷有一定的差距,处理好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平衡好短期与长远利益,是一个始终困扰我们的最大难题。本文以富春江—新江风景名胜区千岛湖分区为例阐述城景交融风景名胜区管理模式。  关键词:城景交融;保护与利用;管理  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我国风景名胜区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风景名胜资源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