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媒与戏曲节目的结合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yemei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戏曲作为中國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在艺术和文化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长久以来,电视戏曲节目由于形式和内容的单一,无法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欣赏品位而逐渐走向没落。为此,河南电视台本着“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的精神将其原有的戏曲节目《梨园春》大胆改版,并取得巨大成功,使现代传媒和戏曲节目得以完美结合。《梨园春》的成长之路是中國戏曲节目在新时代下发展的一个缩影,它的成功给其他戏曲节目以很好的启发。
  关键词:现代传媒 戏曲节目 《梨园春》
  
  前言
  
  戏曲作为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以小众人群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承。怎样适应当下环境,创新表现形式,使得适合小众口味的戏曲让更多受众接受和喜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时代在前进,戏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为弘扬中國传统文化,各地方电视台都在摸索着将现代传媒和戏曲节目完美结合的方式,其中,河南卫视《梨园春》栏目表现得尤为突出。《梨园春》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戏曲节目的认识,让广大受众以一种更轻松和有趣的方式去欣赏戏曲,并且真正做到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年龄和阶层受众的欣赏需要。《梨园春》的不断改进,带领中國戏曲节目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产业时代。
  《梨园春》是河南卫视于1994年10月创办的一档全國性的大型电视戏曲综艺栏目,它以弘扬戏曲文化为目的,扎根在河南这片拥有丰厚戏曲文化的土地上。自栏目创办它就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的电视表现手法巧妙嫁接,使传统戏曲艺术转化为一种备受瞩目的大众娱乐资源,而该栏目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诞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梨园春》已经成为河南电视台的一个名牌栏目,一直位居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栏目龙虎榜首位元,每期固定收视人数1亿左右,综合收视人数3亿左右,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國优秀栏目,成为河南省对外宣传的窗口之一。
  
  《梨园春》的成功经验
  
  (一)全面的受众研究和定位
  作为借助电视媒介传播的传统艺术节目,《梨园春》一方面要固守民族戏曲精髓,另一方面要在多元化发展的媒体竞争下求生存,改变是必不可少的。传播学理论认为,一个栏目的真正传播效果是在有效受众身上体现出来的,即那些接触媒介并且在态度和行动上也实际接受其影响的人,也就是说受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一个栏目的成功与否。
  因地制宜,立足本土。依傍河南这一得天独厚的戏曲大省的地位,《梨园春》本身就有着明显的优势。从戏曲的发展来说,河南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中國戏曲的源头。从观众来说,河南人不但爱看戏,更爱唱戏,从开封到洛阳,再到郑州,各种戏曲茶座、梨园戏台遍布大街小巷,无论是公园还是居民区,总是不乏丝竹之声。地处中原的河南人在骨子里保存着热爱戏曲的老传统,上自80岁的老人,下到4岁幼童,人人都能演一段,个个都能唱几句。所以,凭借电视媒介的传播,《梨园春》将传统的戏曲欣赏类节目做得更本土,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观众的互动性和积极性,将原来被动接受的受众转变成了节目的参与者。《梨园春》的受众定位是明确的,就是以热爱戏曲的河南观众为主,兼顾其他剧种的戏迷。
  大胆求新,以人为本。秉承着“以人为本,以民为天”精神的《梨园春》处处为观众着想。从节目形式上考虑各阶层受众的喜好,在节目中采用了名家名段、折子戏、戏曲小品或相声等艺术形式;在栏目设置上有推新人、其他兄弟剧种、戏迷擂台赛等板块。戏曲作为中华民族最具生命力的传统艺术形式,不仅深受中老年观众的喜爱,随着传播媒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幼儿也深深爱上了戏曲艺术。针对这一现象,《梨园春》编导们更是在赛制和每期的主体上下足了工夫,有老年擂台,有少儿擂台,有中年擂台,使得各个年龄段的戏迷都有机会到擂台上一展身手。
  平民偶像的培养。《梨园春》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平民偶像,他们都是通过戏迷擂台赛被广大观众熟知并且喜爱的。如张海龙、汪荃珍、申小梅、崔小田等,还有更受观众喜爱的少儿组的小童星,如牛欣欣、李康康、张玫、孔莹等。《梨园春》不但在节目中不断挖掘新人,还积极推荐他们去跟戏曲名家学习,将他们打造成真正的本土戏曲明星。牛欣欣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位,这个聪明漂亮的小姑娘凭借扎实的唱功和惊人的表演在《梨园春》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并先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收视率极高的节目而被全國观众所认识。
  (二)品牌效应的确立
  传播效果有两重意义:第一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众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第二指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可以看出,《梨园春》在这两层意义上都是成功的。
  商业品牌的力量。《梨园春》附加的商业价值在节目的收视率攀升中不断提高,许多商家就是看中了这一点,他们将大量的广告资金转向《梨园春》。同时《梨园春》也充分利用河南电视台作为省级电视媒体的宣传优势,在各类商业广告上大做文章。如《梨园春》的总冠名为“金星啤酒”所有,“戏迷大擂台”板块以“好想你枣片”冠名,“知识就是财富”板块则冠名为“新大洲本田摩托”。“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梨园春》的品牌效应必将在经济上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文化品牌的力量。改版后的《梨园春》以弘扬中原戏曲文化、培养民族接班人为己任,它已不再简单地是一个戏曲节目,而是一个文化的载体。它代表着传统艺术与现代传播手段的结合,代表着戏曲发展的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任何文化的生命力都离不开特定的民族生活环境和民族文化积淀,越是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的特色就越是重要,因为只有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和其他的文化产品区别开来,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梨园春》的成功俨然已使它成了河南的一张名片。2006年9月《梨园春》第一次踏出國门,在世界音乐的殿堂悉尼歌剧院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场戏曲音乐演唱会,为中國戏曲走向世界迈出了一大步。《梨园春》成功地将具有中國河南特色的戏曲艺术文化展现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西方人面前,让他们切身感受和领略到中國戏曲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将河南戏曲推向世界。
  
  结语
  作为现代传媒和传统戏剧成功结合的案例,《梨园春》开了一种全新商业运作体系的先河,这种模式如同其他流行的文化现象一样,由河南发起然后迅速遍及全國,使戏曲第一次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休闲娱乐方式为万千受众所接受。正如法國戏剧理论家萨塞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戏剧作品,写出来总是为了给聚集成为观众的一些人看的,这就是它的本质。”所以《梨园春》从吸引受众角度来说是获得了成功的,这也给其他戏曲节目指明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吴干浩:《当代戏曲发展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3.金民卿:《文化全球化与中國大众文化》,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杨伟光:《中國电视论纲》,中國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年版。
  5.约翰•塔洛克[英]:《电视受众研究》,商务印书馆,2004年。
  6.周迪:《梨园客座》,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王秀萍:《从“梨园春”的成功看戏曲振兴之路》,《哈尔滨剧作家》,2007(3)。
  8.卢炎:《传播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以河南卫视〈梨园春〉为例》,《郑州大学学报》,2007(1)。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编校:赵 亮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土家族作家,陈川的创作不仅立足于民族的土壤,描绘真实的土家风情风貌;更以一个思考者的身份,关注土家人的生存处境,审视土家人的生命形态;而且,小说叙事话语新鲜独特,富有渝东南地域特色。  关键词:地域风貌 土家风情 生存境遇 生命思考 叙事话语    地域风貌、文化风情的书写    对地域与文化风情风貌的倾力倾情书写是陈川小说的一个亮点。陈川深爱着他脚下的这片热土,这块地处黑山(武陵山脉)
期刊
摘要:吴嵩梁是清嘉庆、道光时期诗坛名家,时有“诗佛”之誉。吴氏的诗学观集中体现在他所作的《石溪舫诗话》与一些论诗诗中。昊氏的诗学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本体论——注重诗家人品才气和创作论——注重学诗门径与诗歌之正,对清代诗歌与清代诗学研究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清代 吴嵩梁 诗话    论及清代“诗佛”,人们自然推举性灵才子袁枚,其“诗佛”称谓源自蒋士铨。袁氏《随园诗话补遗》卷三云:“蒋心余太史
期刊
摘要:阎连科运用“受活”这一方言词汇,对其“耙耧系列”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生存状态,做了最为形象的言说。但是经过细读“耙耧系列”小说,我们发现在苦难化的生存环境中,耙耧女性不但要和男性一样承受生存的艰难,而且还要承受男性的压迫和制约,呈现了更为凄惨的生存状况。她们承受一切但并不“受活”,活着受苦、受累、受辱——“活受”才是她们最为普遍的生存状态。文章拟从“受活”这一方言词汇的丰富内涵出发,运用女性主义
期刊
2009年,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最大的一个动作就是与全国城市电视台联合行动,用一个个城市惊心动魄的“解放”经历,组接成一部气势恢弘的关于共和国起点的史诗,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这便是百集革命历史文献巨制《解放中国》。  《解放中国》将镜头聚焦在60年前,那个改天换地的历史瞬间。真实再现了一段历史即将结束,一个时代宣告开始之际。风起云涌的壮阔画卷。上千人的摄制队伍,数百部摄像机同时记录。这在中国影视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舆论引导的主体已经悄然发生变化,正在形成一种以传统媒介、互联网、手机等新旧媒体多元并存的局面,舆论环境也呈现出了信息来源的多样化、信息把关难度加大、传统媒体使用率下降、受众接受心理变化等新特点。新闻报道作为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主角”该如何应对新挑战?本文以两会新闻报道为例,从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两会新闻报道 舆论引导    由《新周刊》主办的“20
期刊
摘要:远东运动会一直被视为现在亚运会的前身,本文对上海的著名报纸《申报》对于历届远东运动会的报道进行研究。从1913年到1934年漫长的20多年的远东运动会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理念的日臻完美,可以看到中国体育新闻报道业务日臻完善,虽然当时的体育报道还是比较稚嫩的,但是其报道理念和报道业务对于当今的体育新闻报道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远东运动会 《申报》 体育新闻报道 宏大
期刊
写于1934年4月19日的《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边城》……它不仅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也是30年代文坛的代表作。”因为它充满爱与和谐的大美,因此在国际上也享受崇高的声誉。  沈从文浪漫主义的文笔,为我们营造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卷:风光秀丽的湘西,边远小城中人性质朴。祖孙二人以摆渡为生。外公七十,健壮依旧;孙女年方十五,情窦初开。祖孙俩为人热情。善良淳朴。在两年前端午节赛龙舟的大会上,翠
期刊
1918年,即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年后,海明威在美国政府“拯救世界民主”的口号下,怀着民主理想愿望,奔赴欧洲战场。作为红十字会一名司机参加了战争,身中两百多块弹片,遭受了人类空前的大屠杀。战争严重摧残了海明威的身心。炮弹的炸裂声常回响在他的脑海里,其影响之长、之深远以至于直接导致他失眠、痛苦。他厌恶、逃避甚至诅咒战争。他对战后的和平生活不抱希望,以至于在他的作品中迷惘、悲观的情绪甚为浓重。 
期刊
摘要:本文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后现代广告入手,首先通过文献了解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并对后现代广告在当今的文化特征进行了初步阐述,进而分析当今消费观念的转变,后现代广告对消费者消费心理及其行为的影响,最后展望中国后现代广告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后现代 后现代广告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文化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一种理论学说,它涉及世界众
期刊
2010年10月,《家庭》杂志上刊登了一篇人物通讯,讲的是洛阳市偃师市的一个拆弹家庭,40年来在弹药销毁一线上奉献两代七口人的故事。看完后我很激动,因为拆弹工作本身具有的危险性使这个职业充满了神秘色彩,更何况是一家七口人都在干拆弹,这其中的故事必定引人入胜。于是,经过多方联系(因为拆弹家庭所在的单位是一支保密级别较高的部队),经过济南军区的批准,两个月后,洛阳广播电视台《拆弹一家人》摄制组终于来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