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营销的强心针

来源 :DV@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q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如今已经远远不是打电话的工具,而是向着媒体的角色转变。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认为:“如果说电视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大众媒体的话,手机则是本世纪最伟大的个人媒体。”中国超过5亿的手机用户,上千亿的移动增值业务收入,使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移动营销的商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市场中,这是移动营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种种问题。短信广告已经在粗制滥造和各种欺诈行为中渐渐死去,处在移动营销市场一线的MMDC对此非常惋惜,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移动营销更加健康地发展。
  于是,MMDC移动媒体学术年会成为连接业界,学术界、政府管理部门的桥梁和交流平台。继去年成功举办“手机新营销——MMDC移动媒体学术年会”之后,2007年8月24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数字传媒研究院、MMDC中传移动媒体数据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共同举办的第2届“MMDC移动媒体学术年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次会议聚焦移动媒体产业发展,关注数字移动多媒体产业的变革,涵盖移动内容、移动营销和移动人群,是移动媒体行业交流、分享和研究的平台。
  MMDC中传移动媒体数据中心,是中国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领域最具领先性与权威性的第三方数据机构,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力量持续研究、创新应用,目前已获得包括联通新时讯在内的业界核心运营商,以及内容生产机构、广告经营机构的授权。MMDc以第三方数据机构的身份,致力于扩展数据来源,搭建全面系统的移动媒体数据库,为移动媒体发展提供支持。
  
  移动媒体快速发展吸引各方关注
  
  2007MMDC移动媒体学术年会引起了通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的共同关注,更获得了来自政府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参会的政府机构领导有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管理处水志东处长、北京市工商局刘斌先生,学术界的专家有: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MMDC移动媒体学术年会执委会会长丁俊杰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柯惠新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北京大学新闻学院谢新洲教授、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崔保国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刘林清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黄京华教授;运营商的代表有卓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门户支撑部孙玉芊总监、联通新时讯通信有限公司孟祥森副总经理。其余的参会代表还包括北京悦龙数字广播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赵以晗先生、国视通讯(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旭光先生、龙腾阳光的刘志祯先生、环球唱片丁纲先生、分众无线传媒技术有限公司王毓女士、弗若斯特沙利文国际咨询公司的张闯先生等等。
  在这次会议上,MMDC发布了“移动营销行业自律公约”,23家业内单位代表在“公约”上签字,这是移动营销行业首次发布自律公约,为移动营销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另外,会议还聘请了新的学术专家委员.吸纳了新的会员单位,学术力量更加深厚。
  业界、政府以及学术力量作为移动营销行业的三方力量,在本次会议上共同就市场秩序和产业价值展开讨论,探讨在市场秩序规范后移动营销移动行业的发展价值。
  
  政策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手机广告在经历了2006年的元年之后,目前正在蓬勃地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声音。目前政府有关部门也在研究如何治理手机广告中的有害信息,国家工商总局广告司管理处水志东处长在致辞中说道:“当前最重要的是培育市场,应该把蛋糕做起来。”
  水志东处长认为,如何把蛋糕做大,一是要有使移动使用者接受的广告模式,第二就是行业自律。他说:“行业中的不正当行为不仅损害竞争者,更会使成长中的脆弱行业受到严重伤害。去年年会当中,我很高兴看到各位的倡议书,今天还将发布行业自律公约,这是移动媒体广告发展的重要进步。”他认为,“在手机短信以外的移动媒体广告领域,有可能会形成一种以行业自律为基础、为主导,政府监管适度介入,多数时间做守夜人的新的管理模式。”
  
  业界发展催生行业自律及广告标准
  
  移动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对于学术界的研究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每天都有新的模式产生,每天都有新的标准提出,MMDC作为目前国内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领域中具有领先性与权威性的第三方数据机构,致力于移动媒体的效果与分析,移动媒体的技术开发,以及营销模式的研究,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持续的研究,创新的应用,为移动媒体的发展提供第三方的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MMDC移动媒体学术年会执委会丁俊杰校长认为,“关于移动媒体现状的观察,我想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膨胀.一个是迷茫。目前的移动媒体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包括不良信息、垃圾短信等等,其实也都是一个行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业界对于手机媒体传播形态、营销模式,以及行业规范等有着非常迫切的需要。”
  今年,行业更加务实和细化,更需要学界从批判和前瞻的角度,在对待短期(手机广告)和长期(精准营销)的态度上,给业界提供指引和展望。在这样的情势下,由MMDC年会组织牵头,业界、政府、学界三方共举,对行业形成强大的约束力和影响力,将会为手机营销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其他文献
在以往的概念里,DVD-Vjdeo格式与标清视频是相互关联的,而Blu-rayDisc与HDDVD才是对应高清视频的存储介质。在本刊8月的“摄编存播显”栏目之“存”部分,笔者与大家分享了刻录型蓝紫色激光光盘的一些信息,从中不难看出,无论是BD还是HDDVD,其可刻录介质的价格折合人民币都在60元以上,而且相关驱动器、播放设备也并不普及。虽然使用MPEG-2格式与现有刻录型DVD的高清存储方案并不昂
期刊
DV传播:规则是需要的  访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志君博士  主持:林木子(中国教育电视台《国视DV》栏目执行主编)  林 张老师你是怎么理解DV的?  张 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它是分众传播的一种手段和结果。实际上,应该说视频装置最早的时候是分成家用和非家用两类,非家用的视频装置实际上是大众传媒所使用的那种专业机器。而DV由于自身的种种特性,成为了数码影像小众传播的主流,也是通过技术的
期刊
2007年8月底、9月初,一周之内BD蓝光和HDDVD两大集团先后在中国市场发力,分别宣布在年底或2008年3月份推出国产次世代高清播放机,一时间“中国次世代DVD”的天空立刻“风雨欲来风满楼”——EVD方面的张宝全也指出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展示的由TCL、海尔、步步高、清华同方、创亚科技五家企业生产的CH-DVD碟机样机,实际上就是东芝的某HDDVD机型换了个外壳而已。    “次世代DVD”中
期刊
在10月2日开幕的日本高新科技联展(cEATECJAPAN)上,平板电视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与以往不同,此次的亮点是超薄。众所周知,轻薄的外型一向是平板电视的制胜法宝。然而,一直以来,无论是液晶电视还是等离子电视,其体型之纤薄只是相对传统显像管电视而言。  在本届展会上,夏普、索尼、Jvc、日立等具有代表性的电视生产商纷纷展出厚度在4cm以下(不到以往一半)的平板电视机。似乎超薄业已成为平板电
期刊
执行[DVCLUB]产品测评室  目前高性价比的HDV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各种影像应用领域里随处可见HDV的身影,尤其是sony专业HDV系列产品,如HVR-Z1C、HVR-A1C便携式高清摄像机等。  为了帮助用户打通HDV高清制作全流程,sony先后推出了三款专业HDV高清录像机HVR-M10C、HVR-M15C和HVR-M25C,并与Avid,苹果等国内外主流非编厂商合作,为用户提供了多种
期刊
编译 王星博  导演Barry Green曾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市对佳能的XL H1、JVC的GY-HD100、松下的AG-HVX200与索尼的HVR-Z1四款机器做了一次对比测试,并以“Four Affordable HD Camcorderscompared”为题发布于DV.com网站上。此次,dvinfo.net的Chris Hurd、hdforindies.com的Mikecurtis与
期刊
由于对计算机和家电乃至高清设备都略知一二,所以笔者经常被朋友拉着去市场买东西,当然,自然也有好吃好喝相伴。但是,笔者发现往往要穿梭于好几个不同的地方。  近日一老友完成装修,开始选购电器,笔者也被抓了苦差。先是去电脑城,配了台HTPC,因为此人酷爱看电影和美剧,互联网上资源多,高清的资源更多,一台能播放高清的HTPC自然必不可少。攒机过程利索得很,但是,从中关村出来,又要杀向电器卖场购买DVD和液
期刊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题目是关于电影制作,但本文主要谈的是5.1声道声音的制作。因为5.1声道的电影无非只是将双声道立体声的声音换成5.1格式的罢了,影像并没有变化。  随着DVD格式的出现,录音界似乎再一次为多声道音频重放而兴奋不已。任何以DVD为基础的数字设备都能还原5个全频率的声道,外加一个专门的低音增强声道。它们分别被称为我们所熟知的约定俗成的5.1声道系统中所谓的“5”和“1”扩展声道。
期刊
国内纸媒首测三星闪存介质数码摄像机·VP-MX10  外观引人注目    银色与黑、白、紫的搭配高贵典雅。机身整体设计紧凑圆滑,其三围只有62.5×60×121mm。它的每个功能按键和接口都融在了机身的设计当中,与机身融为一体。机身重量只有280g,非常适合放在小包中随身携带,以便随时拍摄;再加上其绚丽的外表一定会给您增添一份时尚的魅力。    首创内置闪存    VP-M×10的存储介质采用三星
期刊
20世纪20年代,当电视的概念刚刚诞生时,人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电子影像能变得如今天这般流行。在平面、广播与网络三大媒体鼎立的今天,电子媒体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公元2007年,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电子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同时,简单介绍一些新兴的电子媒体技术。    第一回 图像格式的变迁    黑白电视的诞生  公元1926年1月26日,苏格兰发明家John Logie Bsird在他的实验室向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