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戏剧剧本创作的角度出发,研究基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戏剧实践过程进行记录与反思,探讨在创作过程中用系列“戏剧工作坊”的方法对集体创作的作用,从而总结“戏剧工作坊”的活动对于戏剧集体创作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应用戏剧;戏剧工作坊;集体创作
对于剧本创作而言,集体创作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创作方式,但却不失为一种有效地创作方法。如何在创作过程中让集体的力量发挥极致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常情況下,剧本的创作总是由一个剧作家单独完成,这样也有利于剧作的整一性,但不免也会有其局限性。然而对于集体创作而言,它可以弥补单独创作的局限性,由于难度系数要高于单独创作,所以在其过程中存在挑战性。在创作初期笔者的创作团队尝试用“戏剧工作坊”的方法进行探索实践,在笔者看来工作坊的应用正有效地推动了集体创作阶段性的成功。
首先通过“戏剧创作工作坊”明确了创作的目的性,对于集体创作剧本而言,从宏观上把握创作初衷和明确创作目的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多数时候在未创作阶段创作团队就已经谋划好了大致方向,而大致方向可以代表初衷,但并不意味着团队的创作目的已确定下来。创作内容的主体和创作面对的主要观众人群都要涉及在初期的考虑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团队全员参与的“戏剧创作工作坊”,这种方法的选择更利于集体创作中的参与者切身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其主题和目的更有认同感。反之,如果在“工作坊”过程中发现分歧,在反馈阶段的讨论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讨论之后的反思也可以更进一步地对创作目的有新的认识和认同。另一方面,在明确创作的目的之后,系列“工作坊”的设计就可以进入细节阶段,第二期的“戏剧创作工作坊中”就可以强调在主题阶段涉及“设置规定情境”的元素训练,在规定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来编讲故事,不管是对于时间的设定、地点的设定、人物角色和人物关系的设定或是对于特殊物件的设定,依此进行即兴的创作,这与表导演课堂中的元素训练相似,因此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角色和人物关系以及特殊物件等等就成为构成故事的重要元素。诚如Taylor Philip在他的一书中谈及:“人物小传的创作是所有的参与者来完成填空,用真实的小细节来构建虚构的故事。”[1]参与者不仅填空了人物角色的空白,同时在故事情节的填补方面就可以出现多个视角的不同故事和不同结局,在此过程中的思想碰撞,很容易出现精彩的片段。那么剧本中要表现些什么?显然,就可以在“工作坊”过程中积累素材了,在素材的选择过程中,正体现“工作坊”核心的特点,寻求更多的视角和创作的多种可能性。
其次在“戏剧创作工作坊”过程中可以提出关于创作中的主体人群的反思性问题,在“工作坊”实践的主题环节,参与者不仅要分享故事,而且要在规定情境中进行扮演,从而用“身体”来探讨其情节或者人物设置等等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参与者既是“演员”同时也是“观众”,在主动地参与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出更多值得讨论的问题。正如巴西的戏剧理论家奥古斯都·伯奥(Augusto Boal)所言:“最有效的是,戏剧使观众既可以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也可以间离地思考,这种双重性会引导重要的反思经验。”[2]在“戏剧工作坊”中的参与者,他们在参与“扮演”和“观察”的过程中,通过“间离地思考”从而提出反思性的问题,对于创作的整个过程来讲提出问题的这个过程不容忽视,它可以使戏剧创作作品在主体表达上更有深度,以便挖掘更深层面的思想内涵。
另外通过系列“戏剧工作坊”的全过程反馈,参与者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可以反观剧情大纲的可行性与不合理性。反复与修改为故事创作勾勒出相对合理地剧情轮廓,在集体创作中,讨论是不可避免的,而“工作坊”的参与扮演阶段就可以更直接地参与进来,参与者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按“原本的模样”来行动,然而也可以按“理想的模样”来行动,这些“不变”与“变化”正构成了角色不同的特点从而影响故事情节的走向,正如前文中提及的参与者根据个人的经历不同变会引起不同的填补视角和内容,人物关系和贯穿行动在“工作坊”的讨论过程中更改及完善。Taylor Philip在他书中谈及了“戏剧工作坊”设计的过程中的一些要点,笔者将其归纳为这几个关键词:“开放式”、“合理叙事”、“讲述多种可能性”、“以任务为导向性”、“讨论两难困境”等等。[3]这几个关键词在笔者看来具有一针见血的特性,显而易见的是,在“工作坊”的设计中和集体参与创作的过程中,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关键要点。
总而言之,“戏剧工作坊”帮助集体创作更有效地完成前期的创作,对创作内容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创作作品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注释:
[1]Taylor,Philip.Applied theatre:creating transformative encounters in the community.New York.2003.P.23.
[2]Augusto Boal.Theatre of oppressed.New York: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p.1985.Select from Taylor,Philip.Applied theatre.New York.2003.P3.
[3]Taylor,Philip.Applied theatre:creating transformative encounters in the community.New York.2003.P.55.—P.57.
作者简介:王梦施(1994——),女,汉族,河南焦作人,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2016级戏剧戏曲学中外戏剧史论方向研究生,专业方向:戏剧戏曲学、中外戏剧史论方向。
【关键词】:应用戏剧;戏剧工作坊;集体创作
对于剧本创作而言,集体创作并非是一种简单的创作方式,但却不失为一种有效地创作方法。如何在创作过程中让集体的力量发挥极致从而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通常情況下,剧本的创作总是由一个剧作家单独完成,这样也有利于剧作的整一性,但不免也会有其局限性。然而对于集体创作而言,它可以弥补单独创作的局限性,由于难度系数要高于单独创作,所以在其过程中存在挑战性。在创作初期笔者的创作团队尝试用“戏剧工作坊”的方法进行探索实践,在笔者看来工作坊的应用正有效地推动了集体创作阶段性的成功。
首先通过“戏剧创作工作坊”明确了创作的目的性,对于集体创作剧本而言,从宏观上把握创作初衷和明确创作目的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多数时候在未创作阶段创作团队就已经谋划好了大致方向,而大致方向可以代表初衷,但并不意味着团队的创作目的已确定下来。创作内容的主体和创作面对的主要观众人群都要涉及在初期的考虑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团队全员参与的“戏剧创作工作坊”,这种方法的选择更利于集体创作中的参与者切身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对其主题和目的更有认同感。反之,如果在“工作坊”过程中发现分歧,在反馈阶段的讨论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讨论之后的反思也可以更进一步地对创作目的有新的认识和认同。另一方面,在明确创作的目的之后,系列“工作坊”的设计就可以进入细节阶段,第二期的“戏剧创作工作坊中”就可以强调在主题阶段涉及“设置规定情境”的元素训练,在规定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来编讲故事,不管是对于时间的设定、地点的设定、人物角色和人物关系的设定或是对于特殊物件的设定,依此进行即兴的创作,这与表导演课堂中的元素训练相似,因此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角色和人物关系以及特殊物件等等就成为构成故事的重要元素。诚如Taylor Philip在他的一书中谈及:“人物小传的创作是所有的参与者来完成填空,用真实的小细节来构建虚构的故事。”[1]参与者不仅填空了人物角色的空白,同时在故事情节的填补方面就可以出现多个视角的不同故事和不同结局,在此过程中的思想碰撞,很容易出现精彩的片段。那么剧本中要表现些什么?显然,就可以在“工作坊”过程中积累素材了,在素材的选择过程中,正体现“工作坊”核心的特点,寻求更多的视角和创作的多种可能性。
其次在“戏剧创作工作坊”过程中可以提出关于创作中的主体人群的反思性问题,在“工作坊”实践的主题环节,参与者不仅要分享故事,而且要在规定情境中进行扮演,从而用“身体”来探讨其情节或者人物设置等等的合理性。在此过程中,参与者既是“演员”同时也是“观众”,在主动地参与过程中,就很容易产生出更多值得讨论的问题。正如巴西的戏剧理论家奥古斯都·伯奥(Augusto Boal)所言:“最有效的是,戏剧使观众既可以设身处地地进入角色,也可以间离地思考,这种双重性会引导重要的反思经验。”[2]在“戏剧工作坊”中的参与者,他们在参与“扮演”和“观察”的过程中,通过“间离地思考”从而提出反思性的问题,对于创作的整个过程来讲提出问题的这个过程不容忽视,它可以使戏剧创作作品在主体表达上更有深度,以便挖掘更深层面的思想内涵。
另外通过系列“戏剧工作坊”的全过程反馈,参与者在讨论的过程中,就可以反观剧情大纲的可行性与不合理性。反复与修改为故事创作勾勒出相对合理地剧情轮廓,在集体创作中,讨论是不可避免的,而“工作坊”的参与扮演阶段就可以更直接地参与进来,参与者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按“原本的模样”来行动,然而也可以按“理想的模样”来行动,这些“不变”与“变化”正构成了角色不同的特点从而影响故事情节的走向,正如前文中提及的参与者根据个人的经历不同变会引起不同的填补视角和内容,人物关系和贯穿行动在“工作坊”的讨论过程中更改及完善。Taylor Philip在他书中谈及了“戏剧工作坊”设计的过程中的一些要点,笔者将其归纳为这几个关键词:“开放式”、“合理叙事”、“讲述多种可能性”、“以任务为导向性”、“讨论两难困境”等等。[3]这几个关键词在笔者看来具有一针见血的特性,显而易见的是,在“工作坊”的设计中和集体参与创作的过程中,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关键要点。
总而言之,“戏剧工作坊”帮助集体创作更有效地完成前期的创作,对创作内容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创作作品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注释:
[1]Taylor,Philip.Applied theatre:creating transformative encounters in the community.New York.2003.P.23.
[2]Augusto Boal.Theatre of oppressed.New York: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p.1985.Select from Taylor,Philip.Applied theatre.New York.2003.P3.
[3]Taylor,Philip.Applied theatre:creating transformative encounters in the community.New York.2003.P.55.—P.57.
作者简介:王梦施(1994——),女,汉族,河南焦作人,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2016级戏剧戏曲学中外戏剧史论方向研究生,专业方向:戏剧戏曲学、中外戏剧史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