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水浒传之英雄本色》中豪气粗犷的鲁智深,他是《鹿鼎记》中的权臣鳌拜、《倚天屠龙记》中“金毛狮王”谢逊,还是新《西游记》中的沙和尚。谁料,这位一米八六的硬汉,竟是水墨丹青的科班出身。投入影视二十余载,在屏幕上快意恩仇的徐大侠,内心时常舞文弄墨,生活中雅好收藏,喜交艺友。
  近年他重拾毛笔,追逐年少时的梦想,展开一段人生新图景。卸掉演员的面具与盔甲,且看且感画家徐锦江的柔情慧心。
  明媚和煦的午后,最惬意莫过于品茶清谈。若再有黄花梨大案与官帽椅为伴,那就更是一派风雅。徐锦江夫妇深谙此道,特选在京城知名的“伍氏兴隆”名木家具店内,娓娓道来表演之外的艺术生活。几盏茶、数番话,一位与银幕形象迥异的徐大侠,飘然而至。
  师生情谊 重如山
  徐锦江的父母都曾是香港著名诊所的医生,与岭南画派代表人物关山月及其家人,多年保持真挚友谊。半世纪前,徐家送给关家一面红木雕花大镜,现在还保存在关山月故居。
  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福分,徐锦江少年时就受到关家笔墨书香的熏陶。十几岁时,在关老的指导下,小徐同学开始习画。看着国宝级画家的关老经常外出采风,徐锦江天真地认为“学画画就可以到处跑着玩”。这对于“恰同学少年”的他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于是他近水楼台,拜关老和他的女婿陈章绩为师,自此与国画结缘。“关伯伯不仅教我画画,还教我做人,朴实与廉洁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美德。陈章绩先生更是开启我美术细胞的同门大哥。”
  受着他们的引荐,徐锦江在学生时代就已经与岭南地区的诸多名家结识,比如黎雄才、杨善深。他们当年送给这位晚辈的满幅红梅、青绿山水等,大侠多年来一直悉心珍藏。
  在徐锦江的习画之路上,还有一位重要老师,同样亲似家人。他就是广东油画大家陈衍宁。他画风质朴沉实,其1972年作的巨幅油画《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在2005年拍出1012万元的高价。
  上世纪70年代,时任广东画院专业画家的陈衍宁正处于创作巅峰期。徐锦江向他学习人物画,其间临摹了他的大量画作。1978年,陈老师给年仅18岁的学生徐锦江画了一幅油画肖像写生。这对于一位画家来说,可谓表达对人喜爱的最真诚的方式。“前几年,我们在香港机场时,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叫‘锦江’,回头一看,是陈衍宁老师!他长期在美国生活,这次的偶遇,让我们又恢复联系了!虽然再叙师生情,恍若隔世,但岁月并没有冲淡我们的情谊。眼神相交时映照的那份纯真,唤起我们最美好的一段回忆。” 在随后的书信来往中,恩师陈衍宁字字珠玑、情真意切:“一个已经成功的演员现在还那么迷恋画事,以书作为回首往事的平台,把成长的轨迹刻在纸上,我总的感觉是:一个文质彬彬真正的锦江又回来了,我以您为荣!”
  谈到与另一位传奇画家石虎的殊胜缘分,徐锦江夫妇也是充满欣喜与感恩。多年前,他们的香港别墅装修完毕,底层高近五米。当时觉得没有一样东西能镇得住这个高阔的空间,墙面就一直空着。后来,他们偶然在飞机的杂志上,惊鸿一瞥,看到石虎独特不羁的彩墨作品,顿时觉得找到了!然而,只见其画,未见其人。他们四处打听,并跑到珠海和澳门,希望拜访石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找到了这位重量级的艺术家,并在随后几年中与石虎夫妇成为莫逆之交。今年春节,徐锦江一家三口就是在石虎家里欢度的。刚上初中的徐家公子跟着石虎太太学习抚琴已两年有余,这般耳濡目染,日后或能剑胆琴心。
  明星也是 老百姓
  在纷繁的演艺圈奔走二十多年,现在又回归相对清净的画家生活,这对于习惯了热闹的资深演员来说,并非易事。但是徐锦江似乎很享受这样的转变。“演员要听从导演,要进入角色,这意味着放弃自我。而画画时,我觉得是在和宣纸对谈,和自己的心灵默语。这让我找回自己,归于本心。”
  他接着说:“现在的影视行业越来越浮躁和混乱,只有艺人,鲜见巨星。”问及谁是他心中的明星,徐锦江脱口而出:“赵丹”。这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已故表演艺术家, 既能演李时珍,又能演林则徐,还能演《烈火中永生》中的地下党。生活中,赵丹读过上海美专,从师黄宾虹、潘天寿等国画大师,修为很高。说到当今,徐锦江佩服陈道明。“在《楚汉传奇》中,我演魏豹,从陈道明老师那里受益良多。他工作高调,生活特别低调,拍戏时身边只带了一位助理,毫无浮夸虚荣之气。”
  回首徐锦江的从影经历,他拍的第一部电影《省港旗兵2》即受到肯定。这是一部反英雄的电影,他在里面扮演一位亦正亦邪的卧底,这在当时可是较难拿捏的前卫角色。不想重复自己的徐锦江,在拍摄了几部警匪片之后,还尝试了武侠、艳情和喜剧系列。这疯狂拍电影的十年,不仅让他获得票房人气,还凭借《水浒传之英雄本色》和《色情男女》两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提名。“我小时候给自己一个时间表。一件事情做十年,如果做得好,就换另一件。从影十年,得到认可,我想休息了。”这一歇,就是两年。不怕被淡忘?徐锦江摇摇头:“那时如果要演新戏,才让我恐慌。”
  停下脚步的徐锦江,重出江湖时,接演了多部电视剧。这一拍,又是十年。去年热播的张纪中版《西游记》,那个任劳任怨的沙僧,就是徐锦江扮演的又一经典。他的角色以往多是眉宇间暗藏一股杀气的大反派,这次忠厚腼腆的沙悟净,倒是难得与徐锦江本人有几分相似:不善言辞、在陌生人面前会害羞、做事格外认真。
  不过,他说自己几乎不看自己演的影视作品。他认为,一个角色演完了,就过去了。演得好不好,交由观众去评说吧。
  珍藏崇雅 品自高
  徐锦江的藏品多种多样,名人书画、明清家具、文房雅玩,足够撑起一座小型博物馆。他不曾刻意地去拍卖行或画廊购买什么名家珍品,所得之物都是机缘巧合之下的收录。正是这样,这些藏品才包含着万语千言的脉脉真情。
  先说一把散发着文人清趣的清嘉庆“曼生壶”,由文人陈曼生设计并刻款,紫砂大师杨彭年制作。“这是父亲留给我的。每每在夜深人静时把玩它,对父亲的无尽思念都会让我的感官调动起来。仿佛又闻到了茶香,仿佛又触到了湿润,仿佛又看到了怡然的神情。温情在心底舒卷。”   除了父母遗珍,徐锦江还特别痴迷明清家具,总也难以克制自己的占有欲,不惜血本强烈地想要据为己有。他甚至早期曾购置房屋来存放家具。香港的旧居和北京的新居,皆形同“库房”,专门用来搁置心爱的家具。达到如痴如醉的境地,千金散去只为心头所好。
  他颇为自豪的一套收藏要数西番莲花纹圆台凳。“它起初摆放在伍炳亮大哥的私人艺术馆里。第一眼看到它,便觉惊艳无比。其倩影挥之不去,让我伏念终日。每每见到伍大哥,都诚心地哀求他割爱让我收藏。伍大哥真的是爱不释手,也曾经做了同样的款式,但我感觉神韵都不似这套。在我苦苦哀求两年后,终于精诚所至,伍大哥遂了我的心愿。现如今这套坐墩就摆放在我家中。”
  伍炳亮是业内颇有威望的明清家具研究设计专家,被誉为岭南鲁班。徐锦江谈起这位知音大哥,真是乐此不疲。“从1999年至今,我陆续收藏了伍大哥的佳作100多件,家里摆放的都是他的精品。与之朝夕相处,能让我身心都静下来,让劳顿奔波的疲惫,悄然疏解。”一旁的徐太太,透着湘妹子的爽朗与水灵,她忍不住补充道:“这些家具增值空间很大,也是我们不断跟进购藏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知名演员的身份,也为其收藏与绘画带来不少便利。譬如他和太太去宜兴,见到紫砂花货大师蒋容的高徒王张坤。其一把获过金奖的紫砂壶,十分入眼,徐锦江就拿起来仔细端详了一番。没想到临走前,对方爽快地把这件代表作送给了夫妇二人,让他们又惊又喜。
  对于创作这一块,徐锦江也受到北京画院、中央美院不少名家的支持,都鼓励他说“你好好画”,欢迎这位昔日的美术青年重新加入画家队伍。受到他们的热情邀请,徐锦江的画室也即将搬迁与之扎堆在一起。
  尘俗纷繁 在心外
  大侠画画时,一定要放纯音乐,让自己沉醉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过,有时他也听几首歌曲。“宋祖英的《望月》,纪敏佳的《失火》,顾莉雅的《爱上一个人》,这都是我常听的。” 高大魁梧的壮汉,居然爱听如此清澈婉约的歌?这再次颠覆了他的威猛外形!
  重新拿起画笔,徐锦江并没有刻意追赶“当代”,而是踏踏实实地画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花鸟,画禅宗始祖菩提达摩,画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画酣畅淋漓的水墨重彩。“为什么一定要避开传统而去画一些人家看不懂的东西?传统绘画,前人的确已达到很高境界,但今人依然可以画自己的不同感受,没必要为了标新而去立异。”
  有了这份坦然,徐锦江便在画中直抒胸臆,吐露心声。譬如,他画荷塘中一只孤苦伶仃的野鸭,眼神茫然无助,取名《荷处是我家》,意为“何处是我家”;他画池水中一条形单影只的鱼,白眼向天,充满倔强,孤傲之外也流露一丝伤感。的确,无论达摩钟馗,还是野鸭游鱼,徐锦江的画里总透出一种孤寒之意。这是在画他自己吗?
  丹青之外,徐锦江现在还尝试设计茶具、香炉、时装和家具,并计划和太太一起在淘宝网开一家原创生活用品店,名为“混·空间艺术”。看来徐大侠又要忙一阵了。试问他会否觉得分身乏术,他轻描淡写地总结道:“都是追求美。”
  今夏,《徐锦江画集》终于要出版了。稍后,收录了他多年积累之藏品的《徐锦江艺术珍藏》一书,也将发行。这本书的封面,是徐锦江披着风衣远去的背影,蕴含着“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深意。这也应是大侠闯荡江湖多年后心境的真实写照吧。
其他文献
沈舜安是一位中青年山水画家,人很聪明好学。举凡山水、花鸟、人物都画得相当不错。而今,在国画这个圈子里,也已渐露头角,因而所画作品,自然而然渐为世人所关注。  翰墨世家 幼承庭训  1961年在上海出生的沈舜安自小受家庭影响,可谓幼承庭训,因其父亲沈梅芳是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早在1954年,沈梅芳24岁时创作品作的《丰收》就在上海市美术作品展上荣获一等奖。沈老先生对中国画颇有研究,既长于版画、漫画,
期刊
伦敦苏富比的前董事长、拍卖师彼得·威尔逊有句名言:“拍卖场的一半像剧场,一半像赌场。”——既是剧场,就有悲欢离合;既是赌场,就有高低跌宕。本文介绍的十位艺术家,他们曾经是剧场里的明星,却没料到曲终人散之时,曾经的天价成了镜花水月。在他们身上下注的收藏家,曾经是赌场上的大赢家,却没料到当最后的钟声响起,只落得个“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  对一个姑娘最大的赞美,就是追求她。对一件艺术品最大的赞美,
期刊
杜斯伯格与蒙德里安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一对Twins,但是今天人们只知蒙德里安,而不知杜斯伯格,两人的名气已是云泥之别。  始于20世纪初期的风格派运动,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风格派的艺术家把艺术元素简化到极致: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只剩下红黄蓝和黑白灰。  蒙德里安与杜斯伯格都是风格派运动的灵魂人物,1917年,他们一起创办了著名的《风格》杂志。风格派运动的风起云涌与杜斯伯
期刊
初闻“备前烧”之名的人,可能会对这略带神秘感的名字小有疑惑。作为12世纪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出现在冈山县备前市伊部一带的制陶方式,它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这种陶器以其朴实平和,闲寂幽雅受到人们的喜爱。最近,本刊记者采访到日本备前烧大师山根彰正,听他讲起了他和备前烧的那些事儿。  备前烧,大朴不雕的古陶艺  第一眼见到山根彰正,就被他温润儒雅的气质所吸引。今年63岁的他,一脸孩子般干净的笑容,一个简单的握
期刊
黑田清辉在日本现代画坛有着崇高的宗师地位,一如徐悲鸿在中国写实油画中的地位。两人都是在20世纪初把西洋画带回本国,启蒙国人的教父级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徐悲鸿带回中国的是西洋写实主义,而黑田清辉带回日本的是徐悲鸿深恶痛绝的印象主义。  黑田清辉出身贵族,留学法国师从科兰,学习把印象派光感技法运用到作品中。1893年回到日本后,他逐渐成为日本西洋画界中心人物,历任东京美术学校教授、文展审查员、帝室技艺
期刊
进军中国临门一脚  今年4月,跨国拍卖公司佳士得宣告,其独资经营的佳士得上海公司成立。这是在中国内地获得批准的首家外商独资拍卖公司。对于佳士得而言,这是一连串事件的终点。自从抢滩香港进入亚洲以来,已有247年历史的佳士得早就瞄准了中国内地市场:1994年,它就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这是国际拍卖公司在内地设立办事处的“第一”;2005年,它通过授权北京永乐使用佳士得商标,又成为国际拍卖公司在内地举行拍
期刊
詹妮弗·巴特利特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一位当代艺术明星。巴特利特的作品运用精简到极致的艺术语言来表达韵律与色彩的波动。1991年她的作品售价高达数十万美元,到了1997年,作品的价格跌至几万美元,被“高位套牢”的藏家们肯定一直在苦苦追问:何日君再来?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演绎《何日君再来》,但至少安迪可以。  1970年,安迪·沃霍尔遭遇滑铁卢,接连两次新个展上一件作品都卖不出去,其他的作
期刊
20世纪80年代,有几千名艺术家曾经在纽约和伦敦举办过个展,但到了2007年,只有不到20个人的作品能够出现在佳士得或苏富比的夜场上。——但这并不是说上了佳士得或苏富比的夜场,戴着明星的光环就意味着从此之后芝麻开花节节高。在今天说起“欧内斯特”这个名字,世人只记得欧内斯特·海明威,大概很少人知道欧内斯特·特罗瓦。  佩斯画廊的老板马克·格利姆彻在最近对美国Daily Beast新闻网的记者说:“特
期刊
根据唐·汤普森的统计数据:纽约大约有4万名艺术家,伦敦也差不多。在这8万名艺术家当中,大约有千分之一,位居金字塔尖的80名艺术家明星,年收入过百万美元。金字塔尖再下一级,有大约300名成功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在大型画廊展出,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年收入数十万美元。金字塔的中部是5000名与主流画廊合作的艺术家,他们的收入除了出售艺术品之外,另一半来自教书、写作或艺术基金的赞助。——绝大多数艺术家穷其一
期刊
就在安迪·沃霍尔利用肖像画实施了“失败者的逆袭”的1975年,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在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个展,他是古根海姆美术馆历史上举办个展最年轻的艺术家。  20世纪80年代,罗丝·布莱克纳被誉为最有前途的青年当代艺术家,他是美国新光效应艺术的中坚力量。1991年,《名利场》杂志称他为:苏荷的教父。4年之后,《纽约时报》在做一份艺术家未来之路的分析报告时,指出:布莱克纳有一个绊脚石,那
期刊